实践教学在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探析论文

实践教学在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探析论文

实践教学在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探析

● 周若青

摘要: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呈现出现实性、前沿性、实践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教材陈旧、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实践教学改革,具体从教材选用、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等角度来剖析实践教学在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实践教学 社会保障概论 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与民生问题关系密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社会保障工作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作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支撑作用。然而,在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材陈旧、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资源不足等现象。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环节的延伸,是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优化。本文针对上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践教学,本文所讲述的实践教学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包括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资源的丰富等多个方面。

一、《社会保障概论》教学概况

(一)课程性质

《社会保障概论》体现了知识性与思辨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主要研究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发展规律、基本模式,是一门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相比,社会保障概论具有其特殊性。一是社会保障概论具有学科交叉性,不是单科性学科,研究以国家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规律性,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二是社会保障概论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实践环节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实践性对于该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三是社会保障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民生工作越来越重视,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

(二)教学内容

社会保障概论是研究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及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社会保障概论主要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述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结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等内容;下篇具体阐述社会保障基本层次,主要包括老年社会保障、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社会保障、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障、军人社会保障、残疾人社会保障等内容。从课程内容可以看出,实践性是社会保障概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在该课程教学时,培养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思维,运用实践性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保障理论解决现实的社会保障问题,使学生毕业后更好的融入社会。

合肥市自古到今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文化、戏剧文化、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夜间旅游为当地文化提供了新的表现载体,在城市夜间旅游中,深度开发本地民俗文化、合理利用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提高夜间旅游产品的内涵,理性开发,实现文化类夜游产品的创新发展[8]。

(三)教学目标

在我国养老、医疗、就业、住房等民生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社会迫切需要精通社会保障业务的专业人才,特别需要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专门人才。社会保障概论密切结合国内外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综合概括了社会保障的新情况,及时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新成就,重点反映了社会保障领域的热点理论问题。该课程是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具体来说,该课程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让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和主要内容,了解国内外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发展成就,把握当前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学会用已掌握的社会保障知识分析、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社会保障难题,使学生能胜任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

在社会保障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且内容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一方面教师多采用讲授法—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讲解本次课内容,缺乏与学生互动,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师用PPT上课,PPT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这些造成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互动,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社会保障概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陈旧

我国对民生工作非常重视,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本着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改进完善,但是社会保障概论教材跟不上社会保障政策的更新。教材陈旧现象不仅出现在单个高校,在全国高校中都非常普遍。教材陈旧会导致许多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都是些过时的内容,难以掌握到本专业最新的、前沿的政策;二是教师的工作量加大,鉴于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性质,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找最新的社会保障政策。

(二)教学过程程式化

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土质,不同土质的稳定性也有着很大的差距,例如,陕西地区就属于黄土土质,又因为大多处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处,所以极其容易发生地面沉降的事故。另外,陕西地区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也较为严重,对地基处理不当是造成地基基础下沉的主要原因[3]。

(三)教学资源不足

实施船舶安保体系,要求船舶按照《计划》要求进行安保值班。其中,船舶登船检查点的设置,与安保值班在船舶实施安保过程中尤为重要。一般来讲,大多船舶值班检查点设在登船梯口处,并在检查点处放置检查点中英文标牌,以向外来人员说明和警示。凡是不按要求被检查的,均可以视为非法登船,值班人员有权代表船长将其驱逐下船。

三、社会保障概论实践教学改革做法

(一)合理筛选教材,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所以做好教材的选取工作十分重要。一般来说,选取教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适合教学,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生专业需要,难度适中,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二是本着与时俱进及权威性的原则,选择体现当前社会保障政策和理念的教材,目的是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社会保障理论和实务,毕业之后能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原则上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全国重点大学通用的教材或省级及以上统编、立项、获奖教材。就本课程而言,结合上述三个原则,可以选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孙光德、董克用主编的第五版社会保障概论。该教材相对于其他教材而言,更具有权威性和时代性,难度适中,能更好满足教学需要,适合高等院校本科管理类专业学生使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减少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的内容。并增加社会保障的实务内容部分,如老年社会保障、医疗社会保障等内容。

教学资源不足总的来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少长期专业的实习机构,实践教学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依托专业的实习机构。一方面社会保障专业在很多高校来说是比较新的专业,虽然发展前景良好,但是专业基础薄弱,很多高校没有建立与社会保障专业实习机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实习机构的质量较差,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去质量差的实习机构,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的应用于实践,造成社会保障概论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二是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大纲,总体上看,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分为三个部分:理论教学、自主学习和实践教学,其中,理论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67%,实践教学仅占11%,实践教学课时少,内容粗略,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二)改进教学方法,适应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是良好授课效果的重要体现,包括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是二者的统一。教授方法要依据学习方法,否则就会因为缺乏针对性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一般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二者相比较而言,教授方法处于主导。威斯顿和格兰顿认为,根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四类: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相互作用的方法;个体化的方法以及实践的方法。目前在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该方法以“满堂灌”为特点,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效果较差。因此,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改进教学方法,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或者组织者,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实行小组讨论的相互作用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三是实行角色扮演等新的实践方法,以案例的形式给学生布置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通过学生亲自感受案例,更好掌握重点知识;四是实行个体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每个组单独完成本组的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实践教学

基于混合性原则,对教学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的混合教学模式。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应加大对实践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可以借鉴职业技术学校的经验,派部分新进教师到社会保障管理部门与社会保障实际操作部门进行实践锻炼,教师以员工的身份参与社会保障管理工作和社会保障经营业务,做到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零距离”对接,掌握最前沿的社会保障知识,为未来教学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从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二是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建设社会保障专业培训基地。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建设校内校外两种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就校内实践基地而言,以教学大纲为蓝本,以就业为导向,建设社会保障实训室,学生通过在实训室的实训训练,使其毕业后能尽快投入工作状态,更好的为企事业单位服务;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的有效补充,可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场地不足,与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保险公司等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合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到这些企事业单位实习,经过校内实践基地的训练,相信学生能够好的进入角色。

(四)及时更新课程知识,紧跟实践教学步伐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是与社会保障政策紧密相连的。与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等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关注,社会保障政策、法规不断调整和出台,所以,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都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的知识,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要不断掌握国内外社会保障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社会保障的知识储备,要不然难以逃脱知识过时的危及。具体而言,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在备课时,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中心,查找与授课内容相联系的新闻热点话题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最新变革,对于教材滞后的内容要及时补充更新,在授课时向学生传达上述内容,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更及时掌握社会保障的前沿知识。二是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一方面,时刻保持专业敏感性,加一些社会保障方面的微信公众号,通过这些微信公众号不断积累更新社会保障方面知识,另一方面,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有针对性的查找将要学习的社会保障知识,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社会保障动态,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碧英.应用导向型下《社会保障学》教学改革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67-69.

[2]周凤珍.新常态”趋势下社会保障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75-79.

[3]武甲.农村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视角下社会保障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农家参谋,2018:40.

[4]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基金项目: 该课题受贵阳中医学院2018年校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实践教学在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合同编号: GZY-JG(2018)28号)资助。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

标签:;  ;  ;  ;  

实践教学在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