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辉 林建东(通讯作者)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4)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大鼠免疫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50只随机等分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UTI +Tα1)组,乌司他丁(UTI)组,胸腺肽α1(Tα1)组,脓毒症组,对照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构建脓毒症模型;对照组行除CLP外的相同手术。UTI+Tα1组制模前1h肌注UTI10万单位/kg同时皮下注射Tα11.6mg/kg,UTI组制模前1h肌注UTI10万单位/kg,Tα1组制模前1h皮下注射Tα11.6mg/kg,对照组和脓毒症则分别静脉注射平衡液5ml/kg。术后24小时尾静脉采集血标本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19表达水平。结果:术后24小时,脓毒症组外周血中CD3、CD19较对照组明显下降,UTI+Tα1组大鼠外周血中CD3、CD19表达水平较脓毒症组显著回升。结论:UTI+Tα1组可能通过调节CD3、CD19表达水平从而起到对脓毒症脏器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脓毒症;胸腺肽;常见病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061-02
Ulinastatin combined thymosin α1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immune indexes of sepsis rats Lin Hui, Lin Jiandong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to Ulinastatin combine thymosin α1 immune related index expression of sepsis rats.Methods Choose 150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ulinastatin combined uct α1 + Tα1 (UTI) group, ulinastatin (UTI) group, uct α1 (Tα1) group, sepsi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ults After 24 hours, sepsis group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CD3, CD19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UTI α1 set of rat peripheral blood CD3 + T, CD19 expression level significant rebound in the sepsis group. Conclusions UTI + Tα1 group,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CD3 and CD19 level, to protection of sepsis viscera.
【Key words】Sepsis; Uct; Common diseases
最新观点认为脓毒症系感染引起的伴有一定程度脏器功能障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因其系急危重症,在全球引起高度关注,尽管随着基础研究的进步,临床新药的应用及相关危重症处理流程的优化,脓毒症早期发现率及死亡率较前有所下降,但仍未能令人满意。据英国一相关研究报导,在2010年英国总死亡人数的5.1%被直接认为与脓毒症直接相关。关于脓毒症早期SIRS及晚期CARS作为脓毒症发病机制的共识,仍被广大专家认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脓毒症晚期患者可能免疫抑制,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功能的缺失。
胸腺肽α1(thymosin alpha-1,Tα1)是从胸腺素第5组分(TF5)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多肽。研究认为Tα1具有免疫调节效应,它主要通过调节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内源调节器从而影响T细胞的增殖功能。Tα1通过影响不同的Toll样受体(TLR)进而作用于不同树突细胞(DC)子集和影响MyD88依赖性信号传导途径,因此,它对促炎细胞因子及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独特的平衡作用。Tα1可以增加IL-12,IL-2,IFN-a和IFN-g分泌呈现抗微生物效应,并增加IL-10和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进而起到抗炎作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作为一种胰蛋白抑制剂,在临床脓毒症患者中应用广泛。研究认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肝、肺、心、脾等重要脏器有保护作用。但目前关于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是否可通过调节脓毒症大鼠免疫相关指标的表达而起到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则未有报道。本研究拟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后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模型制备与分组
健康Wistar大鼠150只,体重200±10g(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等分成:UTI+Tα1组、UTI组、Tα1组、脓毒症组、对照组。UTI+Tα1组制模前1h肌注UTI(天普洛安,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10万单位/kg并皮下注射Tα1(蒙沙培森药厂,意大利)1.6mg/kg,UTI组制模前1h肌注UTI(天普洛安,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10万单位/kg,Tα1组制模前1h皮下注射Tα1(蒙沙培森药厂,意大利)1.6mg/kg,对照组和脓毒症组则分别肌注平衡液5ml/kg。UTI+Tα1组、UTI组、Tα1组、脓毒症组均按Hubbard,W.J等人介绍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方法建立大鼠肠源性脓毒症模型。对照组则行开腹、关腹,但不予盲肠结扎穿孔。各组术毕均皮下注射平衡液30ml/kg以补充术中丢失的体液并抗休克治疗,术后正常饮食、自由饮水。
1.2 大鼠WBC,PCT,外周血淋巴细胞CD3及CD19的检测
于术前、术后6小时,术后24时随机从各组中取10只大鼠,断尾法采集各批次大鼠静脉血2~3ml,其中1ml置于抗凝管,采用XFA6000Intelligent智能化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计数WBC。取部分血样离心后取上清液,取200ul用于PCT测定。PCT测定采用Lumat LB 9507降钙素原(PCT)检测仪检测。剩余血用于CD3及CD19的检测,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MoFloAstrios EQ,Beckman,USA)检测。
1.3 采用SPSS18.0(SPSS,Inc,Chicago,IL,USA)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 各组大鼠的血清中WBC、PCT水平见表1。从表中可见术前各组间数据差异并无统计意义,术后24h,UTI+Tα1组、UTI组、Tα1组、脓毒症组都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但术后24h,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WBC、PCT升高显著(P<0.05),UTI+Tα1组、UTI组、Tα1组与脓毒症组相比,呈现低表达趋势,同时UTI +Tα1组与UTI组、Tα1组相比也有一定程度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脓毒症系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见病,吸引广大重症医学专家们的眼球。近年来研究集中于使用激素、内毒素特异性抗体、TNF抑制剂、IL-1受体拮抗剂及活化蛋白C来治疗脓毒症,但效果不佳,即没有改善脓毒症患者的整体预后。在脓毒症领域,一根本发现是脓毒症死亡患者关键脏器中存在凋亡引起免疫细胞清除,这直接导致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且多个研究证明脓毒症诱导的免疫细胞凋亡,这一现象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免疫细胞的死亡发生于淋巴细胞(脾、胸腺、淋巴结)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肠道上皮的缺失及固有层淋巴细胞减少可促进肠道菌群异位,继发二次感染,从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近年来,临床中应用乌司他丁或胸腺肽α1治疗脓毒症可一定程度上减少ICU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本实验发现,脓毒症组大鼠白细胞、PC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脓毒症大鼠模型的成功性。UTI +Tα1组、UTI组、Tα1组与脓毒症组相比,白细胞、PCT都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说明UTI、Tα1能改善脓毒症大鼠炎症症状,与继往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还发现脓毒症组外周血CD3及CD19表达下降明显,而UTI+Tα1组、UTI组、Tα1组较脓毒症组明显回升,其中UTI+Tα1组回升最为明显,且UTI+Tα1组与UTI组或Tα1组相比,外周血CD3及CD19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UTI联合Tα1可明显提高机体外周血CD3及CD19表达量,且较单用效果更佳。类似的研究显示,乌司他丁、α1胸腺肽联合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调理治疗方法来治疗严重脓毒症。
4.结论
乌司他丁、α1胸腺肽联合可能通过调节机体CD3及CD19的表达量,从而起到对晚期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文华, 宋志芳, 单慧敏.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132-137.
[2] 黄惠斌, 林建东, 刘勇, et al.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肝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国急救医学 ISTIC PKU 2012; 32.
[3] 彭娜, 向定成, 罗国新, et al.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休克大鼠心功能及p38MAPK活化的影响.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
论文作者:林辉,林建东(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0
标签:胸腺肽论文; 大鼠论文; 免疫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后论文; 细胞论文; 皮下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