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呜县人民医院;广西武鸣530199)
【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70例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随机分组方法:中心随机系统法。7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rhEPO组。常规组给予葡萄糖酸亚铁治疗;rhEPO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1)贫血治疗效果;(2)贫血纠正时间、总治疗时间;(3)干预前和干预8周患者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的差异。结果:(1)rhEPO组对比常规组贫血治疗效果更高,P<0.05;(2)rhEPO组对比常规组贫血纠正时间、总治疗时间更短,P<0.05;(3)干预前两组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相似,P>0.05;干预8周rhEPO组对比常规组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纠正贫血症状,改善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临床疗效
慢性疾病性贫血是除外出血、肝病、内分泌疾病、肾病或溶血、肿瘤细胞浸润等因素,由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创伤、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所致的一种贫血症状,其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慢性疾病性贫血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渗入,发现其病因在于铁代谢紊乱,可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或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生物活性,因此,可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补充实现对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的有效治疗[1]。本研究对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70例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随机分组方法:中心随机系统法。7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rhEPO组。
35例rhEPO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61-84岁,年龄平均(76.34±2.29)岁。病程范围1-5个月,病程平均(2.67±0.34)个月。
35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61-83岁,年龄平均(76.92±2.72)岁。病程范围1-5个月,病程平均(2.72±0.41)个月。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程和性别等基线资料如上,P>0.05,组间对比有可行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抗感染治疗、抗风湿治疗等,对合并巨幼细胞性贫血贫血或缺铁性贫血者,给予叶酸、铁剂和维生素B12补充。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常规组给予葡萄糖酸亚铁(国药准字H10870021,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治疗,给予葡萄糖酸亚铁静脉滴注,每次0.15g,每周治疗3次;rhEPO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生产厂家:上海罗氏,批准文号:BS980034),治疗。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若为轻中度贫血,则每次3000U,每周2次;若为重度贫血,则每次10000U,每周2次,当血红蛋白达到120g/L以上,停止用药。
两组均计划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和标准
研究评估:(1)贫血治疗效果;(2)贫血纠正时间、总治疗时间;(3)干预前和干预8周患者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的差异。
治愈:贫血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指标均恢复正常;好转:贫血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指标均改善50%以上;无效:贫血症状未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指标改善未达到50%。贫血治疗效果=治愈和好转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之和[2]。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以SPSS21.0软件统计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相关数据;贫血治疗效果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贫血纠正时间、总治疗时间、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组间和组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贫血治疗效果相比较
rhEPO组对比常规组贫血治疗效果更高,P<0.05,如表1.
3讨论
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多见于恶性肿瘤和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患者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低下,可引发铁代谢紊乱[3]。而细胞因子在铁代谢紊乱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感染和炎症刺激下,致炎细胞因子可对机体产生刺激而生成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可引发高细胞因子血症,破坏红细胞,从而直接或间接抑制EPO产生,幼红细胞对EPO反应性降低,EPO分泌不足,可导致贫血[4-5]。
促红细胞生成素为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常用药物,可经血管平滑肌受体直接对血管产生作用,促进外周血管对肾上腺素反应性的增加,促使外周血管收缩而升高血压[6]。另外,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钙离子浓度,也可促进血压的升高。因老年患者多合并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若采用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加重病情,风险较高,因而需采取小剂量皮下注射治疗,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7-8]。同时,还结合患者贫血程度给予个体化剂量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常规组给予葡萄糖酸亚铁治疗;rhEPO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结果显示,rhEPO组对比常规组贫血治疗效果更高,贫血纠正时间、总治疗时间更短,干预8周rhEPO组对比常规组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改善更显著,说明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纠正贫血症状,改善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丽君.类风湿关节炎伴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血清白介素1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其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65-2267.
[2] 郭芳.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的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4(7):99-100.
[3] 袁静,何珊,林鑫等.260例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病因分析及贫血治疗状况[J].临床荟萃,2013,28(1):76-77.
[4] 王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氧化应激时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D].山东大学,2013.
[5] 陈志强.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应用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3):5326-5327.
[6] 杜振东,徐晓萍,彭凤等.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对功能性缺铁代谢的鉴别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6):83-85.
[7] 王海波,于红博.症状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含量及结合力检测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1):29-30.
[8] 裴冰,于学满.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对类风湿关节炎并发慢性疾病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24(48):168-169.
论文作者:杨灿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红细胞论文; 性贫血论文; 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老年人论文; 常规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