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_吕健 刘晓华

探索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_吕健 刘晓华

绵阳市人民医院 吕健 刘晓华摘要:目的:在临床治疗腰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方式中探索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于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疾病中经临床确诊为腰椎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抽取100例满足本次排除及纳入研究要求且参与本次研究依从性良好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式;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治疗后,对比VAS(视觉模拟评分法)、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JOA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以及患者的治疗满意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的VAS、ODI和JO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以后,观察组的治疗满意率和JOA评分都比对照组要高且VAS和ODI评分也比对照组低,四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腰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方式中选择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率,还缓解了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腰椎腰间盘功能的恢复,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在临床研究推广。

关键词:腰椎腰间盘突出症;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5-CR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u Jian and Liu Xiaohua

Mianyang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Mianyang 621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6 to September 2018, 100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ho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a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orthopaedic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50 patients wer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5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Two groups of subjects were compared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s. VAS (visual analogue score), ODI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questionnaire), JOA scor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evaluation treatment score)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rate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AS, ODI and JOA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different clinical treatments, the treatment satisfaction rate and JOA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VAS and ODI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ata of the four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s obvious. It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but also alleviates the pain caused by diseases. To a certain extent, it promotes the recovery of lumbar disc function and has a high safety factor.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search. Research and extension.

[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ercutaneous punctur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rror; Therapeutic effect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骨科疾病治疗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退行性的腰椎病变疾患,患者在疾病的临床症状中主要表现是腰腿痛,例如腰椎部的持续疼痛、下肢一侧双侧出现麻木或疼痛等[1]。腰椎间盘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在长期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髓核有着程度不同的退行性改变,再加上外力因素作用,于是造成了纤维环的破裂和髓核组织于纤维环的破裂处突出或者脱出在后方或者椎管内部,进而导致了相邻的脊神经根被其所刺激或者遭受压迫[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部位多发生在腰4-5、腰5-骶1,其发病率大约有9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所以要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缓解治愈患者临床症状[3]。故本文探究在临床治疗腰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方式中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于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疾病中经临床确诊为腰椎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抽取100例满足本次排除及纳入研究要求且参与本次研究依从性良好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病变部位(椎节段有25例L45段,32例L5/S1 段)和腰椎间盘的突出位置分型(15例L4~ L5极外侧型;23例旁中央型;5例中央型),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且经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进行。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把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范围:26~74岁;平均年龄:45.45±8.12岁;病程为4~ 27个月;),采取保守治疗方式;观察组,50例患者(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范围:25~76岁;平均年龄:46.15±7.98岁;病程:3.8~ 27个月),采取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治疗方式。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用统计分析得出两者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接下来的研究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方式;护士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给予患者神经根脱水剂和营养神经的治疗的同时联合中医针灸的治疗方式。

观察组:采取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治疗方式。护士在进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治疗之前,要与患者进行有关医疗风险的谈话,告知治疗的风险以及可能并发的症状,让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治疗时,护士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常规手术消毒处理,实施手术视野无菌铺巾,选用手术器械(过椎间孔镜手术系统/美国的低温等离子相关射频消融系统设备)。选择合适的穿刺,使用浓度0.5%的利多卡因浸润麻醉的同时C型臂X光机透视仪准确引导,患者L4上关节突上部前缘用穿刺针穿刺,放入导丝,逐步拓展扩张,用8mm工作套筒固定。建立好通道后,连接椎间孔镜,镜下针对病变部位突出部分采取摘除髓核操作。如果某些髓核很难摘除可以考虑射频消融。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以后,全面消毒进行移除骨工作的套筒,再缝合皮肤。

1.3 疗效标准

①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横线上0-10分;0分不痛;10分剧痛。(轻微疼痛评分的平均值:2.60±1.04;中度疼痛评分的平均值:5.18±1.41;重度疼痛评分平均值:8.42±1.35)

②JOA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上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和膀胱功能,JOA评分越高,疗效越好。

③ ODI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越高,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就越严重。

④治疗满意率=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治疗满意率评分:85-100分为十分满意;60-85分为一般满意;65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把数据纳入SPSS19.0 软件分析,其中(%)表示组间率,(n)表示计数资料,( )表示计量资料,得出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的VAS评分指数不存在明显差异;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采取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治疗方式的观察组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内容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n=100,(%)]

组别 例数 轻微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对照组 50 16 20 14 观察组 50 34 10 6 χ2 - 12.960 4.762 4.000 P - 0.001 0.029 0.046 2.2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JOA评分和OD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的JOA评分和ODI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两组研究对象在经过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以后,采取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治疗方式的观察组JOA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比对照组要高且ODI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也比对照组低,统计对比分析得出P<0.05,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的JOA评分和ODI评分治疗后对比( )

组别 例数 治疗后的JOA评分和ODI评分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JOA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ODI评分)

对照组 50 20.1±3.3 35.1±15.9 观察组 50 25.2±3.4 24.9±9.8 t - 7.611 3.862 P - 0.001 0.0002 2.3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满意率对比

两组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以后,采取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治疗方式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要比对照组的高,差异具有明显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不同治疗方式满意率对比[n=100,(%)]

组类 例数 十分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对照组 50 24(48%) 16(32%) 10(20%) 40(80%) 观察组 50 31(62%) 17(34%) 2(4%) 48(96%) χ2 - - - - 6.06 P - - - - 0.014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发生因素之一则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的病变,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临床治疗方式中,主要有两种治疗方式,一种是传统治疗,另外一种就是采取椎间孔镜技术的治疗方式[4]。传统治疗方式中,治疗的主要方式是保守治疗,再结合中医学中的实施针灸、贴膏药和推拿按摩等方式进行配合治疗。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外科技术中的微创技术迅猛发展,于是椎间孔镜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5]。由于这种治疗方式的创伤性较小,手术过程中医师实施操作时较为简单,患者出血量也少,这样带给患者的并发症也就比较少,因此在临床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以及应用。

本文研究中,采取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治疗方式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满意率和JOA评分都比对照组要高且VAS和ODI评分比对照组低。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腰椎腰间盘突出症的方式中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其手术风险较低,安全系数高,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出现的神经损伤以及切口出血的情况,术后患者病变部位的疼痛程度和功能恢复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和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来华.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33):6521-6521.

[2]陈燕, 吴刚, 刘锴,等. 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 37(11):1277-1278.

[3]沈建辉, 崔明宇, 孙远新,等. 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65):73-74.

[4]张海涛.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3):12321-12321.

[5]陈崎, 秦练, 李名武, et al. 经皮椎间孔镜与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 v.10(02):65-69.

论文作者:吕健 刘晓华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探索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_吕健 刘晓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