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论文_吴正勋

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卫生院 湖北武汉 430100

摘要:目的 研究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TV)形成因素和治疗方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下肢骨科创伤手术患者88例,根据术后患者有无发生DTV进行分组,未发生DTV为对照组,发生DTV为治疗组,每组各44例。分析并记录所有患者疾病自身因素和手术因素对DTV形成的影响。治疗组轻症患者采取综合药物干预,重症患者实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手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发现,骨折术后患者发生DTV与患者自身所患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有关(P<0.05),手术耗时长、制动时间长也是诱发术后DTV形成的重要因素(P<0.05),DTV治疗中,手术治疗效果高于药物治疗(P<0.05)。结论 患者本身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是诱发骨折术后发生DTV形成的重要因素,另外DTV发生还与骨折手术时间长、制动时间长有关。发生DTV后采取手术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能提高溶栓效果。

关键词:骨科创伤患者;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治疗方案

深静脉血栓英文缩写DVT,是指血液非正常的凝结于深静脉腔内,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血栓形成及脱落,多发生于下肢,右下肢血栓形成高于左下肢。主要临床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红斑、继发性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的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在骨科大手术中,骨科手术具有耗时长、制动时间长等特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有血流缓慢及回流、静脉壁损伤或破例、血液高凝状态三种因素。血栓形成后,会迅速扩散到肢体的深静脉主干,可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殒命,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DVT还可引起肺栓塞、脑卒中并发症的产生。目前我国对骨科创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报告较少,还处于发展阶段,为进一步取得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研究和治疗情况,我院现对骨科创伤术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下肢骨科创伤手术患者88例,根据术后患者有无发生DTV进行分组,未发生DTV为对照组,发生DTV为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男患29例,女患15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53.4±3.9)岁,体重43-74kg,平均体重(60.8±5.2)kg,病程:1-18d,平均病程(5.6±3.6)d,其中股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11例,骨盆骨折9例,多发性骨折8例,静脉曲张4例,未发生DTV;治疗组:男患31例,女患13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51.6±3.2)岁,体重41-75kg,平均体重(62.4±5.1)kg,病程:0.5-17d,平均病程(4.3±1.5)d,其中股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10例,骨盆骨折8例,多发性骨折9例,静脉曲张6例,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肾衰竭者,认知障碍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资料

对两组患者进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史、血栓史进行排查。高血压:(1)两次以上诊断的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kPa);(2)两次以上诊断的舒张压≥140mm Hg,符合其中一项即判定为高压血;(3)均有口服降压药物。糖尿病:(1)空腹静脉血糖≥7.0mmol/L;(2)餐后2h静脉血糖≥11.1mmol/L;(3)均有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吸烟:每日平均吸烟≥1支,烟龄1年以上未满20年,判定为吸烟患者。酗酒:每日饮酒超过100ml以上,长期饮酒≥5年。血栓史:直系亲属中有心脑血管疾病及冠心病等血栓类疾病患者。

1.3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自身情况做好记录,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史、血栓史等综合因素,患者在进行下肢骨折手术也要记录麻醉时间及剂量、手术耗时、用药情况、制动时间等临床因素。

1.3.1对所有患者进行骨折创伤清理缝合手术,术后1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平层扫描下肢DVT患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案。

1.3.2治疗方案:轻度患者采取患肢收缩及综合药物治疗,让患者取平卧位,抬高患肢,与心脏夹角呈30度,将医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保持膝关节弯曲10-15度,利于患者肌肉收缩练习。然后采取药物对症治疗。溶栓:对病程不足72h,术后未出血患者,采用尿激酶药物溶栓,尿激酶用量应根据患者体内优球蛋白溶解时间而定,同时溶栓早期还需进行辅助性的抗凝祛聚治疗,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如肠溶性阿司匹林30mg,每天1-2次。抗凝:采取经皮下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钠,24h内注射剂量为5000U。降血脂:用低分子右旋糖肝溶液搭配复方丹参液,能起到扩充血管壁,增加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治疗方法为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肝溶液1000ml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输液速度为30ml/h,疗程7-15d。

1.3.3对重度患者需采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CDT)。(1)术前: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髂股静脉,确定髂股静脉通路和下腔静脉腔血栓形成情况。对患者一侧发生髂股静脉血栓,取对侧(即健肢)进行股静脉穿刺;对双侧发生髂股静脉血栓患者,选择经右侧颈静脉或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用以多利卡因或普鲁卡因实行局部麻醉。(2)术中:在患者股动脉内侧实行seildinger法穿刺置股静脉,置入导丝,通过X透视确定导丝位于脊柱右侧,置入长鞘,将长鞘送至腰3或腰4椎体处,拔除长鞘内的扩张导管及导丝,长鞘接注射器,回抽有血,快速推注20-30ml造影剂,通过造影剂流入定位双侧肾静脉位置,在肾静脉最低下缘下方1-2cm则为滤器上缘应达到位置,并标记此位置,固定造影床。将滤器推入鞘内(滤器容器有方向标记,注意正确连接),用推送器推送滤器,将滤器上缘到达标记点,固定推送器,当滤器完全置入后撤回长鞘,当长鞘退至滤器下方约3-4cm的位置,再拔除推送器,经长鞘快速推注约20ml造影剂,确定滤器正确置放。拔除长鞘,局部实行压迫后,加压包扎24h。(3)CDT溶栓:采用6F溶栓导管进行导管直接溶栓操作。本导管有16侧管,侧孔长度30cm,导管长度100cm,操作时,选择健侧股静脉、右侧颈内静脉入路,将溶栓导管头端置入髂股静脉血栓中,确定侧孔完全放置在血栓中,导管末端连接微量注射泵,并设定注射速度50万U/d,间隔24h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测试。(4)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治疗组患者溶栓时间为(7.12±1.26)、d,尿激酶用量为(330±100)万U、d,溶栓结束后,再进行溶栓导管造影监测血栓溶解情况,并根据血栓溶解情况调整溶栓导管位置。造影结束后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采用口服华法林药物治疗。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显效:患肢肿胀消退,关节活动恢复,膝下15cm处,双下肢周径差<1cm;有效:患肢肿胀基本消退,但沉重感较重,膝下15cm处,双下肢周径差在1.0-2.0;无效:所有症状无缓解,肿胀无消失。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0处理, ±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经x?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自身因素对比,治疗组患者自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血栓史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是诱发患者DTV因素之一;再对比两组患者吸烟酗酒情况,差异不大(P>0.05),由此表明吸烟酗酒对患者患DTV影响不大。详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自身因素对比

2.2 两组患者手术因素对比,治疗组患者手术耗时及制动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的耗时长和制动时间长是诱发患者DTV因素之二。详见表二。

2.3治疗组患者采取药物综合治疗及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CDT)手术治疗,药物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详见表三。

表三 两组治疗方法效果对比

3.结论

通过对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骨科创伤患者术后所引起的并发症,与患者自身所患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包括患者血栓史有密切关系。通过表一得出结论(P<0.05)。对骨折患者行手术时,手术的耗时长、制动时间长也是诱发术后DTV的因素之一,表二数据表明(P<0.05),手术中麻醉时间过长,同一体位的保持时间较长,容易对血管壁造成影响,引起血管麻木,研究表明,术后发生DTV的手术时间都明显多于未发生DTV的手术时间。通过对患者吸烟酗酒进行研究,数据表明对DTV形成影响不大[2]。

对术后DTV治疗,临床通常采用溶栓、抗凝治疗,我院对轻度患者采取综合药物干预,增加患肢关节收缩张力,采用尿激酶以及低分子肝素钠等药物治疗。对重症患者实行IVCF置入联合CDT手术治疗[3]。

IVCF联合CDT能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病灶附近,通过微量注射泵,保持较好的药物有效性,提高血栓溶解速度,促进静脉血液流通,缓解血栓症况。另外CDT溶栓术直接作用于病灶,能减药物剂量,降低对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受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IVCF滤器放置,能阻挡脱落血栓,进行过滤,防止血栓扩散引发肺动脉栓塞。选择滤器时,应考虑血流阻力、生物相溶性、抗腐蚀性等,确保治疗安全性。在进行IVCF中,选择患者患肢或经右侧颈静脉或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需准确定位肾静脉位置,一般在肾静脉下方1-2cm放置滤器,在穿刺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误穿动脉。在手术时,滤器定位和释放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定位过低,滤器会因为股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夹角发生倾斜,降低血栓溶解效果[4]。定位过高,易影响患者肾静脉流通。

针对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患者,通常选择多孔导管穿刺治疗,对深静脉行穿刺,在血栓闭塞的深静脉内,将溶栓导管置入,再经溶栓导管侧孔将溶栓药物注入。对血栓起到溶栓作用,发挥最大的药物功效。IVCF联合CDT治疗能有效阻止血栓蔓延,降低静脉血栓复发率,同时对肺动脉栓塞起到预防作用。结合溶栓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以及尿激酶药物进行溶栓治疗,能促进血流恢复,溶解静脉血栓,减少并发症发生[5]。通过对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对比,手术效果明显高于药物治疗(P<0.05)。

综合上述,骨折患者术后易发生DTV,与患者自身所患的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有较大关系,换言之,如患者本身所患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在骨折创伤术后发生DTV的机率会增加。另外,手术过程时间长、制动时间长也是导致术后DTV形成的重要因素。对术后DTV治疗,采取VCF联合CDT溶栓治疗术,能达到血栓溶解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俊.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6):5.

[2]曾进强,李龙,周华乔等.骨科创伤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21-22.

[3]肖湘,冯凯强,袁宇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11):1084-1090.

[4]杨林,张利召,居永平等.股骨干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9):751-756.

[5]林旺,张栋,王盈盈等.髋部以下创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7,57(32):53-55.

论文作者:吴正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  ;  ;  ;  ;  ;  ;  ;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论文_吴正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