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血瘀证候特点分析论文_陈松姬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4

【摘 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血瘀证候特点。方法:将纳入的7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组54例,正常组25例。比较两组以下资料:性别、年龄、病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瘀证及症状等。结果:与正常组相比,①增厚组血瘀证发生率高(41例,75.93%)>(8例,32.00%)(P<0.01);②皮下瘀斑发生率高(41例,75.93%)>(7例,28.00%)(P<0.01),舌质紫暗(瘀斑/瘀点)发生率高(40例,74.07%)>(11例,44.00%)(P<0.01),舌脉粗张发生率高(35例,64.81%)>(5例,20.00%)(P<0.01),肌肤甲错发生率高(16例,29.63%)>(1例,4.00%)(P<0.05),痴癫狂躁发生率高(18例,33.33%)>(3例,12.00%)(P<0.05),善忘发生率高(35例,64.81%)>(8例,32.00%)(P<0.01);③年龄大(66.81±8.62)>(53.84±8.73)岁(P<0.01),病程长(8.52±7.71)>(5.10±4.96)年(P<0.05)。结论:①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者的血瘀证发生率更高。②出现皮下瘀斑,舌质紫暗(瘀斑/瘀点),舌脉粗张,肌肤甲错,痴癫狂躁,善忘等症状提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几率增大。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瘀证;证候特点

糖尿病是21世纪最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第7版糖尿病概览(2015)指出,世界范围内共有4.1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即每11人中便有1人患有糖尿病),到2040年将达到6.42亿[1]。糖尿病的危害不仅在于高血糖本身,更在于其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中大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2-4]。因此,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显得既紧迫又重要。大血管病变主要指动脉粥样硬化(AS),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增厚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被作为早期评估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无创检查手段[5]。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有研究显示血瘀在消渴患者中普遍存在[6]。本研究观察了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血瘀证候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病例79例,均符合WHO(1999)2型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7],且无以下排除标准: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症、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合并严重感染。②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③合并有其它严重原发性疾病。④在检查前1个月无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⑤无法与医生进行正常的交流及不愿意合作者。⑥资料不全的患者。

1.2 颈动脉IMT测定及病例分组

检查由专人操作。检测仪器为HP4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频率为7.5MHz的B型超声探头,在颈总动脉膨大下1cm附近取最厚处及距此远心1cm和近心lcm进行测量,左右两侧共6点的平均值作为颈动脉IMT测量结果。根据2007年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8],颈总动脉IMT>0.9 mm确定为内中膜增厚,据此将纳入病例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组及正常组(以下分别简称“增厚组”、“正常组”)。

1.3 观察项目

1.3.1 血瘀证及其症状: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血瘀证诊断标准[9]。主症:刺痛、痛有定处、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癥积,离经之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脉粗张,脉涩、无脉、结代或沉弦、弦迟。次症:肌肤甲错,肢体麻木或偏瘫,痴癫,狂躁,善忘,局部感觉异常,手术史、外伤史及人工流产史。符合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的诊断为血瘀证。

1.3.2 2型糖尿病病程:确诊2型糖尿病的月份至收集病例月份止。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中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X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79例病例入选,男37例、女42例,年龄37-88(62.71±10.52)岁,病程0.1-34(7.42±7.11)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6-1.75(1.08±0.25)m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组54例、正常组25例。增厚组年龄、病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性别构成比上无明显差异(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P<0.01 ** P<0.05

2.2 血瘀证及主症、次症比较

与正常组相比,增厚组血瘀证发生率高,皮下瘀斑、舌质紫暗(瘀斑/瘀点)、肌肤甲错、痴癫狂躁、善忘发生率高,差异性具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两组血瘀证及主症、次症比较[n(%)]

  

* P<0.01 ** P<0.05(注:主症、次症中均未发现的症状,此表不再赘述。)

3 讨论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未造成动脉管腔狭窄、未形成粥样斑块前,其病变主要在内膜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不仅是颈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指标,也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评价指标[10、11]。

现代医学证实,糖尿病不管是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均可以伴发瘀血,并贯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全过程[12、13]。本研究中,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合并血瘀证比例高达75.93%,正常组合并血瘀证比例32.00%,与向盈[13]等研究结果相近。即便在正常组,血瘀证的表现仍占一定比例,其中肢体麻木52.00%,舌质紫暗(瘀斑/瘀点)44.00%,善忘32.00%,刺痛(痛有定处/拒按)24.00%,提示了血瘀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其中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者的血瘀证发生率更高,在临床诊治中应予以重视。

《难经》言:“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丹溪心法》云:“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现代中医皮外科学者陈彤云[14]认为“无瘀不成斑”。均说明皮下瘀斑与血瘀密切相关。糖尿病性皮肤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暗红色平顶小丘疹、可产生鳞屑 [15]。陆树良等[16]、林炜栋等[17]的研究显示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的表皮及真皮层厚度明显变薄。本研究显示增厚组皮下瘀斑发生率达75.93%、肌肤甲错发生率达29.63%,与武曦蔼[18]等研究结果相近。提示临床工作中要重视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的诊治。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上营于舌,舌诊是中医学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脉粗张是血瘀证的舌质表现。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舌下络脉粗张具有显著相关性[19]。本研究中增厚组舌质紫暗(瘀斑/瘀点)占74.07%,与祝谌予[6]研究结果相近;舌脉粗张占64.81%,与张静[19]研究结果相近。提示要重视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舌象。

中医学认为“脑脉痹阻,清窍失养”,对认知障碍作为 2 型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有一定的认识,《圣济总录》云:“消渴病……健忘怔忡”。《兰室秘藏》云:“四肢痿弱,前阴如冰……,喜怒,健忘”。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大血管病变程度相关[20、21]。本研究中增厚组善忘症状的发生率达64.81%,痴癫狂躁症状的发生率达33.33%。提示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

综上,本研究显示:①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者的血瘀证发生率更高。②出现皮下瘀斑,舌质紫暗(瘀斑/瘀点),舌脉粗张,肌肤甲错,痴癫狂躁,善忘等症状提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几率增大。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少,对研究结果有影响。后续需联合多中心开展研究,扩大样本量,并设计更为严谨的研究方案以进一步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国际糖尿病联盟.糖尿病概览.第7版.2015.

[2]The Emerging Risk Factors Collaboration. Diabetes mellitus,fasting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and risk of vascular disease:a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102 prospective studies[J].Lancet,2010,374:2215-2222.

[3]King H,Aubert RE,Herman WH. 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1995-2005:prevalence,numerical estimates,and projections[J].Diabetes Care.1998,21:1414-1431.

[4]Wild S,Roglic G,Green A,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J].Diabetes Care.2004.27:1047-1052.

[5]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2型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无创性检查的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3):167-171.

[6]祝谌予.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糖尿病病例报告[J].新医药学杂志.1978,5:8-9.

[7]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3-742.

[8]Summary of the 2007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SH)and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Vasc Health Risk Manag,2007,3:783-795.

[9]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3.

[10]Witteman J,Hofman A,Bots M,et al. Carotiol intima media thickness at different sites:relation to incid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J].Eur Heart J.2002,23:934-940.

[11]Grobbee D,Bots M. Carotid artery intima media thickness as an indicator of generalized atherosclerosis [J].J Intern Med. 1994,236:567-573.

[12]刘晶,周春宇,郭蓉娟,等.2型糖尿病证候要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5):354-360.

[13]向盈,魏军平.糖尿病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中医证治特点[J]. 世界中医药,2015,10(06):932-937.

[14]刘清. 陈彤云防治损容性皮肤病学术思想特色[J]. 北京中医药,2009,28(12):929-930.

[15]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81-982.

[16]陆树良,青春,谢挺,等.糖尿病皮肤“隐性损害”的机制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8):468-473.

[17]林炜栋,陈向芳,刘志民,等.糖尿病大鼠皮肤损害及其机制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1):62-65.

[18]武曦蔼,徐远,华传金,等.糖尿病胫前色素斑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3):742-744.

[19]张静. 糖尿病患者舌下络脉的对照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

[20]章晓红,黄海燕,盛燕儿. 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5(1):44-46.

[21]Knopman D,Boland LL,Mesley T,et a1.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middle-aged adults[J].Neurology,2001,56:42-48.

论文作者:陈松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血瘀证候特点分析论文_陈松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