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_旅游收入论文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因素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各国都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入境旅游业的发展。2007年我国入境旅游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旅游业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42%。影响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可以认清目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有利于政策制定部门和行业组织者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积极的应对措施,提高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对中国入境旅游影响因素分析和研究的论文很多,比如李颖(2005)[1]归纳总结出影响入境旅游的主要有国内、国际两个因素,其中主要的是国内自身的因素。国内自身因素又包括政治因素(国内政策和国内政治格局)、经济因素和卫生环境因素等,国际因素主要是国际政治格局;刘长生(2006)[2]研究认为影响中国入境旅游的主要因素是入境游客在中国旅游的成本,旅游客源国本身的经济条件,与中国相竞争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价格水平等。这些研究大多是从客源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缘政治和我国的旅游资源禀赋等内部因素进行研究的。本文对上述已有的研究结论不再考察,而选取其它的外部因素来做下一步的分析研究。

2 影响入境旅游因素的数理分析

2.1 指标选取的理论基础

对(2)式进行OLS回归估计,对检验结果不显著(p>0.05)的变量进行逐步剔除,以消去那些在统计上不显著或在经济意义上存在矛盾的变量。然后,对模型做进行进一步的检验,以保证模型没有任何设定错误,并根据所得的模型进行分析。

2.3 实证分析

依据(2)式进行OLS回归估计,对不显著的变量进行逐步剔除,得到回归弹性系数及相关检验结果(表1)。

模型的拟合度很高,列出的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世界人均国民收入弹性系数为0.543,表明WI[,t]每增加1%,入境人数则会增长0.543%,可见世界人均国民收入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作用非常大。国内收入弹性为0.286,出国留学生的弹性系数为0.138。由此可见,世界人均国民收入、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出国留学生的显著性最为明显,而体现对外开放程度的出境旅游和对外贸易等其它指标在模型中表现为不显著。

由于上述模型设定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下面就出境旅游、对外贸易与入境旅游之间的关系采用协整理论进行进一步分析。

(1)单位根检验

(2)协整分析

协整的经济意义在于,虽然两个变量具有各自的长期波动规律,但是如果它们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对入境人数与出境人数、入境旅游收入与贸易额进行协整分析得到检验结果(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到,原假设是入境人数与出境人数、入境旅游收入与贸易额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个假设在5%显著性水平下被拒绝,另一个原假设是最多存在一个协积向量,这个假设被接受,从而说明入境旅游人数序列与出境人数序列,入境旅游收入序列和对外贸易序列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根据协整关系系数,出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人数呈1∶0.39的比例关系发展。而对外贸易和入境旅游收入呈1∶0.717的比例关系发展。为进一步验证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对两组数据进行因果关系检验。

(3)因果关系检验

根据表4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入境旅游人数与出境旅游人数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入境旅游收入与贸易额与之间也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从而为下面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4)ECM误差修正模型

Granger定理表明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一定存在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模型更注重解释序列的短期波动特征。根据入境人数与出境人数之间的协整关系,得到协整回归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显示入境旅游人数与出境旅游人数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动态关系,两者成同方向变动,而且影响显著。入境旅游人数对出境旅游人数长期弹性为2.58,短期弹性为1.87,如果出境旅游人数每增加1%,则引起入境旅游人数增加1.87%。非均衡误差的系数为-0.15,表明上一年的非均衡误差以0.15的比率对本年度的入境旅游人数做出反向修正,但波动调整幅度不大。由此可以看出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是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发展。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还是刚刚起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出境旅游的人数将会不断扩大,同时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促进作用也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同理可根据入境旅游收入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协整关系得到协整回归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显示入境旅游收入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入境旅游收入对贸易额的长期弹性为0.02,短期弹性为0.016。可以看出对外贸易的当期波动对入境旅游收入的当期波动调整幅度很小,每增加1%的贸易额会增加0.016%的旅游外汇收入。但上期误差ECM[,t-1]对当期的入境旅游收入的波动调整幅度较大,单位调整比率为-0.19。这也符合入境旅游业在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对经常项目下的贸易顺差起着重要促进作用这一现实。

通过上面实证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影响我国入境旅游的重要因素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出国留学生人数;而对外商品贸易、出境旅游也与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下面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做进一步的理论与现实分析。

3 影响入境旅游因素的现实分析

(1)国内旅游替代不了出境旅游,出境旅游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们旅游有效需求国际化的现实体现,而合理发展出境旅游有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虽然我国出境旅游这几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总体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然而有些学者担忧出境旅游发展过快,造成了巨大的内需“漏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提出应当限制出境旅游的发展,比如开征出境旅游消费税(戴学锋 2006)[3]。这种通过限制出境旅游来发展国内旅游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难以得到预期的效果。对于旅游者来说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都为需求产品,如果采取措施规制出境旅游,则在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国内旅游成为出境旅游替代品,但是随着需求的满足和偏好的转移,国内旅游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会越来越低。这时候对国内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小,同时还会抑制总体需求,不仅难以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反而会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根据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由于国外旅游资源禀赋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形成自然垄断,从而就会产生潜在出境旅游需求。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国民有了购买力,这种潜在需求就会转化为有效需求,从而产生国际旅游活动。一般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800美元,居民将产生国内旅游动机,超过1000美元居民将产生出境旅游动机,我国很多地区的经济水平早已达到这一标准。由此可见,出境旅游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有效旅游需求国际化的现实体现。

从服务贸易角度来看,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使得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这有利于改变我国长期以来的旅游二元结构,也能够有力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国际上的旅游强国无一不是全球性的客源输出大国,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相互协调发展。因此,合理发展出境旅游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2)旅游服务贸易具有“窗口效应”,引致FDI,间接带动商品贸易的发展,商品贸易推动了我国GDP的增长,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和人均GNP的提高,因而拉动了居民来华旅游消费需求倾向

我国旅游文化资源禀赋的独特性和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根本原因。旅游服务贸易具有“窗口效应”,通过这个展销平台,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能切身实地的认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FDI具有很强的引致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力。这方面已有诸多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比如王子博(2007)认为我国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高度关联,对外贸贡献最大;孙楚仁等(2007)指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由外资的加工贸易倾向造成,是受到FDI的推动快速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诸多益处,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输往世界各地,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刺激了消费需求。同时,我国也积极开放国内市场,进口关税的下调和规模的扩大,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创造了就业机会。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13.8%,仅次于美国的29.8%。我国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人均GNP的增长。世界人均GNP的增长带动了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是旅游潜在需求转变为有效需求的决定因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会迅速拉动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倾向U,也会使得居民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进行旅游。

旅游消费需求倾向U可表示为,n是一国前往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旅游人数,m表示该国总的去国外旅游人数。陈福义等(2007)[4]实证研究发现从世界范围看,居民对中国的旅游消费需求倾向1980年为0.33%,1990年上升到0.3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升趋势比较明显,1999年达到了1.31%,这种变化趋势表明了世界各国居民来华旅游的可能性是上升的。因此,可将上述引致变化过程表示为图1。

图1 旅游服务贸易路径发展变化图

(3)留学生和海外华人是我国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他们拉近了世界与中国的距离,促进了入境旅游的发展

我国从改革开放初的几十名出国留学生发展到去年的13.4万,在这20多年里一共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109万留学人员,同时侨胞人数有3700万之多,分布于世界各地。他们在海外生活与学习,已经融入到当地的社会中,是当地居民了解中国最直接的途径,是我国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华侨是我国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5],他们传播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我国在他国民众中的影响力,拉近了世界与中国的距离,加强了外国居民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愿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

(4)跨文化交流加深了外部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了中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带动了入境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各种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国际间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升温,跨文化交流无疑成为当今世界民族交往的主流。各国文化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跨文化交流是各种文化碰撞和融合的方式,是解决文化冲突和矛盾的重要途径,它能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

我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整体形象的改善和“软实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举办各种旅游年会与论坛、国际旅游交易会和国家之间的友好年活动一系列活动,特别是成功举办奥运会,这些都是跨文化交流的具体体现。而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成为各国人民之间增进了解和友谊的纽带。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孔子学院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创建一个更加积极的国际形象。这些不同形式的跨文化交流加深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同时也提高了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推动了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

4 结语与政策建议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对外交流,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数理与现实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文化交流。最后就我国入境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与对策:

第一,开发多元化旅游市场。在继续巩固港澳台、东南亚等近程市场的同时,要重视美、日、韩、欧等发达国家的旅游客源传统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更要有远见的开拓印度、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客源,使我国入境旅游呈多元化、多层次发展。

第二,合理规范出境旅游。在出境旅游方面,要合理规划出境旅游政策,重视旅游经营者和出游者的行为规范和海外旅游过程中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教育,提高出境公民的文明素质,塑造良好的中国公民形象。

第三,扩大文化交流。一直以来,鉴于价值观和文化上的差异,国外媒体对中国的非客观报道比较多。加强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增强政治互信、消除隔阂和偏见,促进国家整体形象的确立与改善,从而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加大海外旅游营销力度。海外旅游营销是扩大中国旅游知名度、调动旅游需求者积极性、促进旅游需求者成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因此,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入境旅游海外营销组织,与国际相关组织进行交流与合作,加大国家旅游营销力度。

标签:;  ;  ;  

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_旅游收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