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论文_马亚平

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论文_马亚平

马亚平(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临北小学 河南 汝州 467541)

【摘要】基于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本文对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为三点进行分析:学校法治制度不完善,家庭教育不完善,社会环境影响,缺乏监督管理。基于此,对预防农村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出现几点建议进行阐述,希望对学生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欺凌;家庭教育;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2-175-01

引言:最近几年,校园欺凌问题发生频率日益增加,校园欺凌,已经由原来男生之间打架,转变为女生暴力行为。在小学校园中,欺凌现象屡见不鲜,对小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伤害。本文就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成因进行分析。

1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成因

1.1学校因素

在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重视学生智力教育,忽略对学生德育教育。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忽略对学生法治教育、心理教育,并没有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1]。由于缺乏德育与法制教育,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成绩不好,就会被教师认为是“差等生”,在学习中受到歧视,久而久之,这类学生就会成为校园欺凌事件中的被欺凌者。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是非观念与法制意识薄弱逐渐成为施暴者。此外,校园欺凌现象成因中学校存以下几点问题:1、学生之间小摩擦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导致矛盾不断扩大。2、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不及时,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实际状况。3学校缺乏惩戒制度,一些学生偶尔的一次施暴之后,没有受到应有的惩戒也是导致校园欺凌重复发生的原因之一。4.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知不足,很多学生认为欺凌事件并不是造成实质性问题,因此促进该事件发生。例如,在2017年的一次报道中,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一名13岁的副班长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利,便向其他学生要钱,如果钱没有给够,就逼这些学生喝尿吃屎。学校在这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学生对校园欺凌产生错误的认知,致使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

1.2客观因素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一部分教育内容,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要因素。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农村家庭家长受教育水平不高,导致对孩子教育不到位。在农村家庭中,有些孩子是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监管缺失,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有些农村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父母会对孩子出现溺爱的现象,导致学生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情况。而有的家庭,家长教孩子忍让,或者家长暴躁易怒,对孩子性格造成影响,为欺凌事件留下隐患。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但是不完善的家庭教学,是导致校园欺凌事件发生间接导火索。

1.3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青少年而言,获取信息的途径逐渐增加,网络应用,不仅拓展学生眼界,同时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一些影响。在网络中,小说、游戏、视频等等其中夹杂着许多不良信息,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网络信息影响,会对学生三观形成造成不利影响。不良的社会交往在青少年行为中也起着引诱和促进作用,随着科技发展,媒体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媒体中暴力的内容为青少年提供了攻击性榜样,减弱了青少年对攻击行为的控制,使青少年曲解了幻想与现实,增加了其对攻击行为的容忍程度,鼓励了攻击行为。近几年来,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甚至暴力音乐都成为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学生都沉迷于网络,当遇到问题时,会采用偏执的方式解决问题。

1.4个人因素

小学时期,学生精力比较旺盛,身心仍处于未成熟阶段。在农村小学,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或者半留守儿童。这一时期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9-12岁,并没有明确是非观,由于外界因素影响,其心理缺失,成绩问题,认知规律等等都可能是形成校园欺凌的原因。在学生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家长、学校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监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在农村家庭中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缺位,使家庭教育形同虚设,导致学生出现错误的认知,为校园欺凌事件发展埋下伏笔。

2预防农村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出现几点建议

就目前,农村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根据导致这一现象发生原因,需要制定针对性策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预防这一问题出现。

2.1加强对校园欺凌事件重视

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校园欺凌的重视,无论是立法部门还是学校执行部门,都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影响。目前,由于各个部门忽略校园欺凌对学生影响,认为是学生之间打闹。因此这种现象发生频率逐渐增加。为了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发展,应该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各个部门加强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重视,打击这一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2开展法律意识教育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使学生学习利用法律保护自己。通过法律教育,强化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学生遵法守法意识,以此保障学生安全。此外,我国应加强未成年法律完善,目前,我国未成年法律中,多是关于对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内容,惩治方面内容较少[3]。就目前校园欺凌问题而言,相关法律并不完善,缺乏针对校园暴力法律法规,不利学生健康发展。

例如,重庆一名女生因为太邋遢被五名学生围殴成十级伤残,虽然这一现象十分严重,但是我国法律中并没有对校园欺凌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导致校园欺凌现象日益增加,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应制定明确法律条令,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2.3加强对学生心理保护

小学时期,学生身体,心理发展重要时期。校园欺凌对学生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心理和身体保护。使学生之间和平相处,避免校园暴力对学生造成重大伤害。校园可以建设心理疏导机构,及时对学生心理疏导,避免校园欺凌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农村校园中,欺凌现象十分严重,对学生发展、社会进步造成巨大影响。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应该重视校园欺凌对学生影响,在学校开展法律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使学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加强对学生心理疏导,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谭千保,伍牧月,常志彬.累积生态风险影响农村儿童校园欺凌的实证调查[J/OL].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05):51-57[2018-12-04].

[2]郑彩华,杨旭.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与应对研究——基于天津市中小学的调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05):46-50.

[3]祝力泳.浅议如何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给班主任工作的几条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44-45.

论文作者:马亚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论文_马亚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