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实验学校 广东 佛山 528318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学生的审美情趣就会得到提升,并且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核心素养;能力提升
说到“语文素养”,在新课标中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包括以下三个维度:a知识与能力;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素养”这一理念的。2016年的高考政策改革中,已经对语文学科比重增大了,这意味着什么?语文新课改已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更好的践行新课改的要求。
一、语文素养的概念
语文素养,广义上包括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言智慧、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等。只有发展语文素养,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那么,“语文素养”的范围之广,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上,从何下手呢?我们必须找准语文素养的核心。重视学生对字词的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此外,审美情趣、品德修养等内容必不可少。说到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基本的就是打好“双基”,这是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记得,我们读小学的时候,采用的也是人教版语文,但对于语文课教学确是非常深刻。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花巧,对于语文的基础知识,老师教得特别深入,例如:老师教比喻的修辞手法时,非常注重语言的规范性。“用 比喻 ”和“把 比作 ”这一句式中,哪个是本体,那个是喻体,都严格规定,不能调换。可见,语文知识落到实处,学生从而也得到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性了。基础打得好,扎得牢,楼房自然也会建得高。虽然那时的语文教学看似注重了知识而忽视了人文教育,但是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与现在的学生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其实,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不只是单纯进行语言文字教学,更要从课堂教学上改变,由原来的单向灌输,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探究的习惯和兴趣。如何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
二、找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切入点——教材链接
人教版语文教材,无论从语言的表现形式,还是字里行间中蕴含的思想内容都极为适合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备课时,如果能找准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就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活动,适当的融入国学经典,实现学生对课文的知识的巩固和思维的扩展,进行超链接语文教学。当前,我们语文教学中通常运用“学习单”进行教学,其中包括了三大板块:a“课前预习;b课中探究;c课后巩固。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内容设定相关的语言文字运用目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因为单元主题是“美好心灵”。我在“课前预习”中结合了“日积月累”中有关“诚信”的名言诗句,设计了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更多课外的同一主题的名句及古人讲诚信的典故。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前预习环节收集到很多和“诚信”有关的名言诗句,还对“诚信”有了另一种看法,明白到“诚信乃立国之本”,从而实现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也实现了古诗词的学习。
在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单元主题中相同题材的古诗词联系起来教学,还可以把意境相同的诗句或者创作风格相近的诗人链接起来。例如,在进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想之前学过哪些诗词中包含表达思乡之情,还有哪些诗人写过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通过网络连接,学生就会了解更多有关于王安石的创作成就,从而对古代文豪产生崇拜之情,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再如,学习《两小儿辩日》时,教师要对《论语》的内容进行讲述,也介绍伟大教育家孔子,学生们都很有兴趣了解更多有关《论语》的知识。那么,可在预习时让学生收集《论语十则》及背诵理解,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懂得孔子的教育理念。我们还可以收集《孔子小时候的故事》、《孔子学琴》、《孔子拜师》等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把读过的课文讲给同学听,交流自由读后的收获和对孔子的认识,从而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我们还可以运用积累的名言诗句,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以致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教学《梅花魂》时,学生可以把积累到有关思乡的诗句作为读后批注,既积累了诗句,更达到真正明白诗句的含义。总之,国学教育并不是光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果能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不着痕迹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学生也会从积累中潜移默化,受到国学教育的熏陶,那么两者就会相得益彰。
三、找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突破口——说文解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领略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国学教育的基础。识字教学是教学的开端,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对于低年级来说,识字教学更显重要。如何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呢?现今的教学模式中,识字教学包括以下方法:a图片识字;b加一笔识字;c减一笔识字;d拆字识字;e带读识字;f对比识字;g析义识字,这些识字的教学方法可以混合运用,能够帮助学生仔细分析汉字的特点,并理解字义,但往往在课堂上生硬的识字教学,学生总会兴趣不浓,而且通过老师一味地解释字义,学生真正理解的并不全面。因此,我们可在识字教学中增添新鲜元素,通过“说文解字”,从根本上让学生懂得字形、字义等,趣味性十足,学生学习浓厚。比如:我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当对“烟熏火燎”这词语进行理解时,直接让学生讲出意思是多么简单的事情,但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居里夫人实验条件的艰苦、工作的辛苦吗?能体会到居里夫人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吗?我先让学生了解“熏”的偏旁,再请学生看“熏”字的演变,出示字源解说,由金文开始,学生看到金文与平时写的汉字不一样。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牵引:“《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中包含了很多精彩的内容,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学生就会不约而同的说道:“烟熏火燎”。教师接着提问:“这四个字都和哪个偏旁不受有关?”这样学生就会说和火字旁有关。教师接着提问:“‘熏’字什么旁?”
生:四点底
师:这怎么与火有关呢?
师:其实,它不叫四点水,水火不相溶,它是火字的变形,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出“熏”的汉字演化,让学生观察金文、篆文左下方像什么?学生通常都会说向火炉,教师要告诉学生四点底是火字的变形,并且让学生仔细思考还有哪些字有四点底,这样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汉字的文化。为了增强学生的语感,教师要继续提问学生“烟熏火燎”带给学生什么感觉,让学生把这种难受的感受再读出来。这样学生不但对字理解之广,还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国学教育也得以渗透。因此,对于小学生的识字教学,教师要发掘汉字中的文化,讲解汉字的由来,或者带领学生在国学典籍中学习汉字,这样不但可以学习汉字还能把汉语言发扬光大。
四、找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创新处——美读教学
“讽诵”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汉语文的方法。“讽诵”的形式单一,学生读的兴趣不浓。因此,我们要改变“讽诵 ”形式,变得更多元化,更创新。我把“美读”与古诗词教学结合进行尝试,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美读”最早由叶圣陶先生提出并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与古人以“诵读”为主,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一个道理的。以读代讲、多读少讲、由读成诵,都是语文教学一直的追求。邢淑红老师的《大单元美读课堂设计》给我打开了新的思路。她说道“美读,不仅是优秀传统教学方法的传承,更强调读的内涵发展,倡导在读中感知、理解、体悟、意会、品味,是一种多角度、创造性的读。”美读教学发扬语文教学传统美德,也是国学教育体现。比如教学古诗《渔歌子》时,我运用了美读的方法——译诗解文读,读懂意思;滚雪球式读,渲染气氛;拓展补充读;了解背景读;以诗带诗读,对比品析。
(译诗解文读)
师:美丽的西塞山前,一群群白鹭在碧空中自由地翱翔——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
(以诗带诗读)
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王维一生几度隐居,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师:因一首《渔歌子》,张志和与苏轼穿越百年的时空成为知音,他们一起陶醉在这山水之间——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学生在读中学,学中读。运用“美读”,课堂氛围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而且也感受到古诗词的字之妙,历史知识的拓展,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结束语:
语文课一定是以学习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为基本目标的。情操、思想、审美也是通过学习语文中,逐渐熏陶、感染,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课标》中指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都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掘教材中的文字信息,结合美读教学,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论文作者:伍健荷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语言文字论文; 素养论文; 汉字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