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学习指导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讨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支架式”导学实践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架式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支架(Scaffolding)”,即“梯子”,原指建筑工人使用的脚手架,是为了“帮助”“协助”工人而不是“代替”工人完成工作。在教学中所搭的“支架”是指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的“学”而架起“助学”的“桥梁”或“台阶”,是“帮助”“引导”而不是“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协助下主动建构并内化知识和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1]可见,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学习上有困难的,或需要帮助的学生架起一个梯子,使其能够通过“梯子”更快地“摘”到知识的果实,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升学习动力。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不同的语言知识点之间搭建有效的“导学支架”,运用有效的“搭梯子”策略,做到先牵手(架梯),再放手(撤梯),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有效思维,让学生掌握新知更省时、更省力,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在实际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搭架“梯子”,开展“支架式”导学呢?现就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5 “Do you like pears?”为例,谈谈如何巧架“梯子”进行有效“导学”。

      一、读懂学生,巧搭“梯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提倡以生为本,“以兴趣、能力为导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读懂学生,了解学情,才能搭建合适的“梯子”,才能帮助学生更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是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初学者,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以培养人”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语用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如图1所示,在教学中,教师遵循“以生为本”的理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以能力为导向、以情感为基础、以任务为途径(扶梯一)、以评价为动力(扶梯二)”的梯子框架。通过教师示范(Model)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模仿;通过发音规则、卡片、图片等的“导”,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表达;通过设置问题或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其中,第一阶梯的Model好比是教师边做示范边牵着学生的手往前走;第二阶梯好比是教师举着路牌在引着学生朝前走;第三阶梯好比是教师给“快马”加鞭,督促学生快速往前冲,直奔目的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读懂教材,巧架“梯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谈论个人的喜好——是否喜欢某种水果,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读、用四种水果名称apple,pear,banana,orange,并能用句型“Do you like...?”进行交际对话,最后通过A fruit party这个大任务(情境活动)进行师生、生生互动,达到语言的运用、技能的提升及情感的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外语习得规律,要先读懂教材,找准语言点,才能架设合适的“梯子”,引导学生更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表1是Unit 5 Do you like pears?的“梯子”搭建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所架设的“梯子”是不同的,新知引入主要是以图片或实物为梯;在新知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架设了以教师的肢体语言为Model、以发音归类为梯子或通过图片来理解新知,通过提问题找答案进一步理解新知;在巩固操练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情境活动为架;同时,架设了情感之梯,以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在完成大任务活动中,以真实任务为途径,架设情境之梯,让学生能够通过“梯子”一步一个台阶扎实、稳步、顺利地巩固掌握和运用语言。同时,评价之梯贯穿始终,它不断地激励学生勇攀知识高峰,完成学习目标。

      三、读懂课堂,巧递“梯子”

      (一)以Model为梯,有效“示范”

      Model是具有导向功能,示范之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借助已知去获取新知。[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语言、指令或合作示范等手段来巧设“支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模仿,引领学生快速地走上新知学习的高速路口。例如,在词汇与句型的导入环节中,教师有效利用了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原则,通过发音示范(根据字母的发音规律进行归类学习)、书写示范、造句示范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快速掌握了四个词汇的音、义、形和主要句型的学习。具体如下:

      T:The whole class,there are many fruits here.Please look,think and find out the fruit you know.For example:Apples…

      Ss:Pear,banana,orange,grape,watermelon…

      

      经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和示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课前已预习过的同学很快就举手发言,教师又以这些学生为“Model”,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新知的学习和初步的运用。

      在句型的学习与运用方面,教师一边拿出水果实体或卡片,如apple时,一边自然而然地运用新句型进行问答示范:

      T:Do you like apples/...?

      Ss:Yes,I do./No,I don't.

      教师边示范“Yes,I do./No,I don't.”,边引导学生开口说,既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还能快速地引导学会表达,提升能力。

      同样,在语言运用与拓展方面,教师再次运用“示范”这架“梯子”,创设了真实的语用情境,例如,教师手拿实物问——

      T:Hello,×××.I like pears.Do you like pears/...?

      ×××:Yes,I do.I like pears/...

      T:Here you are.

      ×××:Thank you/Thanks.

      在完成大任务的情境设置中,教师先与一位学生做“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自己准备的水果、运用所学语言来参加水果Party,这样,通过师生共同“示范”,引导全体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运用,提升语用能力。

      (二)架设图片之“梯”,有助“促学”

      阿基米德说过:给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是“支点”,图片就是“梯子”。以图片为“梯”,让学生在直观、可视的图片帮助下,在教师的指点下会更容易、直观地学会新知、运用新知,促进能力的提升。如在导入新知,开展词汇教学和句型操练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四种水果的图片、笑脸和哭脸图片及PPT中的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开动脑筋思考图中包含了哪些信息,然后迅速表达,促进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升,达到了“以能力为导向”的目标。如:

      T:Look at PPT! What's in the picture?

      Ss:Apple,banana,pear,orange...

      (通过PPT,教师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出他们所熟悉的水果名称,激发兴趣,体验成功)

      T:Now look,what's this?(师手举一个苹果)

      Ss:Apple.

      T:And these?(师手中举两个苹果)

      Ss:Apples.(有个别学生会用复数来表达)

      T:Good,apples,apple-apples.Do you like apples?

      在对话中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边重复学生的答案,边顺着“梯子”往上爬,巧妙地引出新句型,达到教学“无痕”的效果。接着,教师拿着单个苹果和两个以上的苹果让学生练习说,通过图片和实物快速地引导学生理解名词单复数的表达法及在句子中运用,促进运用能力的提升。

      在机械操练、角色表演和巩固运用时,教师一手举着水果图片,一手举着笑脸或哭脸牌(双面)让学生运用句型进行交际:Do you like pears/...? Yes,I do./No,I don't.I like...为了训练学生能快速反应,教师快速变换图片,随后开展小组口语交际的活动,巩固运用所学语言。

      在拓展延伸或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做事时,同样运用图片或卡片搭“梯子”。如参加水果Party,开展推销水果的比赛或充当水果摊的售货员,比赛谁先推销完,谁就是赢家,鼓励孩子开口说、大胆说、说准确、会运用。

      总之,以图片、卡片或实物为梯架,能够快速、准确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实践语言,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快乐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以问题为架,有利“促思”

      以问题为架,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有效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进而掌握知识,形成习惯。本课的问题较为简单,如“Do you like...?”但可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现,运用已知挖掘未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

      T:What's this? /What are these?(单复数的对比学习)

      S:Apple/Apples.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或卡片,开展小组(G)讨论的活动,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看看还能怎么提问题?

      G:How many pears/...? What colour?

      虽然三年级的学生提问题的水平有限,但以问题作为学习知识点的“梯子”仍是一个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应先抛砖引玉,先提问题,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四)以任务为架,有效“达成”

      新课标提倡以真实任务为途径,设置任务链,为学生学习、巩固、拓展延伸提供展示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了一个大任务和三个小任务形成任务链,目的是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小任务,最后促进“大任务”的有效达成。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小任务一:引导学生运用刚学的新知进行同桌的两两对话Let's do,促进知识的初步内化;小任务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四人小组的对话比赛Let's talk,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小任务三:Let's play or role play,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开展推销水果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内化语言,巩固知识。在最后的大任务中,让教师和所有的学生共同参加A fruit party,并渗透礼仪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礼貌用语,提升语言素养,培养语用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以评价为架,助于“激趣”

      评价能激趣,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好英语的意志力。以评价为架,突出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课的评价很新颖,运用四种水果名称作为评价的媒介,既能激趣,又能巩固所学。一是集体评价,利用四种水果名称给四大组命名,开展组间的摘果子比赛,看哪组摘到的水果最多,就为获胜组;二是小组评价,在活动中,组内成员表现突出,积极参与,为小组争得荣誉的都可以获得一张水果贴纸;三是个人评价,个人表现积极、会当小老师的、先完成预习的或主动发言,能起带头作用的都可以获得水果贴纸的奖励。课后,由小组长统计贴纸的数量,并转化为加分奖励或实物奖励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都很喜欢,不管是高年级或低年级,都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浓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课堂教学效果好。

      (六)架设情感之梯,有利“提升”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只有平等、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有安全感,才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才会自由想象与创造,进而愉快地汲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人格。[3]”

      在教学中教师要“甘当人梯”,营造富有情感的课堂,善于给学生架设情感之梯。如运用肢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与学生互动交流;运用卡片、图片、示范、问题、情境、任务、评价等进行导学,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使人人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有效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表达;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学会思考;通过任务链内化知识、提升能力;通过评价激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巧搭“梯子”进行有效导学,做到先牵手(架梯),再放手(撤梯),“以能力为导向,以情感为基础,运用任务驱动,采用评价手段”,体现新课标理念。同时,通过教师的“导”,图片的“引”,问题的“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在课堂上展开思考,分析判断,动手操作,实践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标签:;  ;  ;  ;  ;  ;  

“脚手架”学习指导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讨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