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丁丽静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丁丽静

(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林业局职工医院 黑龙江伊春 152519)

【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经治疗显效26例,好转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要采取抗缺血治疗、抗血栓治疗和根据危险度分层进行优创治疗。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084-0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将典型的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静息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三种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严重、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病情发展难以预料,应使患者处于监控之下,疼痛发作频繁或持续不缓解及高危组的患者应立即住院[1]。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41~73岁,平均57±2.5岁。病程1~7年,平均4.5±1.5年。初发型劳力性心绞痛24例,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10例,静息心绞痛4例,变异型心绞痛6例,梗死后心绞痛8例。

1.2 方法

1.2.1一般治疗 发作时立即卧床休息,床边24小时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心律变化,有呼吸困难、发绀者应给氧吸入,维持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如有必要,重测心肌坏死标志物。

1.2.2止痛 烦躁不安、疼痛剧烈者,可考虑应用镇静剂如吗啡5~10mg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持续静滴或微量泵输注,以l0μg/min开始,每3~5分钟增加10μg/min,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血压下降[2]。

1.2.3抗凝(栓)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至关重要的措施,应尽早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以有效防止血栓形成,阻止病情进展为心肌梗死。

1.2.4对于个别病情极严重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心绞痛发作时ST段≥0.1mV,持续时间>20分钟,或血肌钙蛋白升高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行急诊冠脉造影,考虑经皮冠脉成形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消失,症状被控制,心电图ST-T缺血程度较用药前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显著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电图上ST-T缺血程度无明显变化;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无好转或恶化,心电图ST-T缺血程度无改变。

2.结果

52例患者经治疗显效26例,好转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

3.讨论

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差别主要在于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的病理改变,使局部的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有血小板聚集和(或)刺激冠脉痉挛,导致缺血性心绞痛,虽然也可因劳力负荷诱发,但劳力负荷终止后胸痛并不能缓解。主要病因及诱因,少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有明显的诱因:增加心肌氧耗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心律失常。冠脉血流减少低血压。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贫血和低氧血症[3]。

症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胸部不适的性质与典型的稳定型心绞痛相似,通常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十分钟,胸痛在休息时也可发生。体检可发现一过性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以及由于二尖瓣反流引起的一过性收缩期杂音,这些非特异性体征也可出现在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但详细的体格检查可发现潜在的加重心肌缺血的因素,并成为判断预后非常重要的依据。

大多数患者胸痛发作时有一过性ST段(抬高或压低)和T波(低平或倒置)改变,其中sT段的动态改变(≥0.1mV的抬高或压低)是严重冠脉疾病的表现,可能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连续心电监护连续24小时心电监测发现,85%~90%的心肌缺血,可不伴有心绞痛症状[4]。其他侵入性检查在长期稳定型心绞痛基础上出现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有多支冠脉病变,而新发作静息心绞痛患者,可能只有单支冠脉病变。在所有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3支血管病变占40%,2支血管病变占20%,左冠脉主干病变约占20%,单支血管病变约占l0%,没有明显血管狭窄者占l0%。心脏肌钙蛋白(cTn)T及I较传统的CK和 CK-MB更为敏感、更可靠[5]。胸部X线、心脏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检查的结果,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结果相似,但阳性发现率会更高。

首先给予休息,氧气吸入,心理护理和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情绪,并予以连续的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完善各项检查,如血小板记数、血小板功能、血生化、心脏超声等[6]。口服硝酸酯类药物缓解和防止心绞痛发作,同时合并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等减慢心率,控制血压,同时给予适量镇静药物控制心绞痛。抗血小板、抗凝,阿司匹林0.15~0.3g水溶片,3日后改为75~150mg,1次/日;氯吡格雷75mg,1次/日,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1/12h[7]。完成冠脉造影准备,尽快进行冠脉造影,并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PCI[8]。患者住院药物治疗后仍有静息心绞痛发作伴发作时心前区ST段压低,于住院第3天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结果,左前降支近段95%偏心性狭窄,植入Firebird 3.0mm×18mm支架。术后患者无心绞痛发作2天后出院。

【参考文献】

[1]钱雪松.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3(31):43-44.

[2]王欢,安峡.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28):728-730.

[3]范妮娜,张昕,李爱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0):32-33.

[4]曹婉燕.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148-148.

[5]陈力,何敏滢.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 10(05):369-370.

[6] 林黎明,王雅红,李桂荣.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中南药学,2013(11):869-871.

[7] 王忠强.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6,1(6):66-67.

[8] 李茹萍.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05-2206.

论文作者:丁丽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丁丽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