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经济改革、开放及其加入东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越南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越南在1985—1995年这10年期间所经历的转变确实是引人注目的。在80年代中期,越南严重依赖于前苏联的援助。它同包括东盟成员国等其它大多数国家(地区)相隔绝。它的经济状况糟透了,它的人民处于极度贫困中。前苏联在过去的10年期间瓦解了,这对其附属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越南迅速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在前苏联集团国家中简直是无与伦比的。在截至1995年的10年期间,越南国内生产值的年均增长率达6.4%。这个增长率是《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所列40 个最穷国中最高的。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了人民生活的改善;贫困率从1985年的75%降至今天的50%左右。有许多因素促使越南能迅速适应新形势及其经济获得强劲增长;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越南总的来说已日益开放,特别是它能扩大同其邻国的经济关系。越南在1995年加入东盟意味着它已与该地区的经济结合成一体。
尽管越南的经济业绩一直不错,但它仍然是一个面临着严峻挑战的穷国。它必须加紧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本文考察越南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难题,特别是探讨越南加入东盟对其经济发展和改革计划所产生的影响。下一部分将简述当前越南经济改革的进展,从而为上述分析下打基础。该部分强调贸易自由化和日益开放对越南目前的成就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从严格的经济观点来探讨越南加入东盟的意义。越南的比较利益是什么?它如何才能发展同其邻国的经济关系呢?第四部分论及越南必须对付的主要经济管理难题。越南加入东盟究竟能使这个管理问题变得更容易还是更难解决呢?东盟成员国身份将对越南的政策制定产生什么影响?结论部分将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1988—1994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日益开放
在80年代中期,越南的政策制定者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形势。当时,越南接受了前苏联的大量援助,但其宏观经济成就仍然很欠佳。经济增长缓慢,农业停滞在仅够吃饱的水平,公营部门的过分行为反映在极度通货膨胀,1985年的年通胀率达600%。而且, 当时前苏联也面临着它自己的经济困难,因而前苏联的援助显然是会减少的。鉴于已有大量的资料记录了越南宏观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在此我就不赘述了。我所要说的仅仅是,宏观经济计划包含有许多传统的内容,如信贷限制、提高利息率、财政紧缩和货币贬值等。
越南经济对调整计划的反应是非常迅速和积极的。80年代中期的前苏联援助反映在越南的经常项目赤字(资本流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而且这个比率下降得相当快。然而,投资额在整个经济调整时期都增长了,这是由于国内储蓄率引人注目地升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在高通货膨胀时期,越南的国内储蓄减少了。到1995年,储蓄率已升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
越南之所以能够在不遭受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控制住高通货膨胀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在1989年初其经济具有两重性。10年来,政府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把农业用地分配给各家农户。越南的私营部门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相比算是大的。在1988年以前,这个部门基本上没有公开经营。一般来说,稳定化对该经济是一种冲击,因为它的利息率提高了,各种政府补助削减了,货币贬值使进口投入物更贵了。可以预料,越南的稳定化将对其国营部门产生一定的影响,该部门在1989年呈现负增长。越南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国营部门之外,它还有农业、私人服务业和制造业等部门,这些部门所创造的产值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所雇用的员工人数共占该国劳动力总数的85%。这些生产者没有获得正规部门的信贷,也未能从预算中获得补助。因此,对它们来说,1989年是通货膨胀率降低和放宽价格管制从而为其扩展创造良好环境的一年。利息率提高得多和补助金减少并不影响那些本来就没有获得正式信贷和预算补助的企业。这种情况可以从这个时期各部门的增长率中看得出。尽管农业部门的增值价值在1989年提高8%左右, 但工业部门却呈现负增长。如果不把日益增长的原油生产算在内,那么工业部门的衰退就更加明显了。在1989年,非石油工业的增值减少了12%左右。
越南经济之所以能够在整个调整时期都获得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归因于在这个时期内该国经济日益向国际市场开放。作为其稳定经济努力的一部分,该政府在1989年统一了各种受控制的外汇率,并把统一汇率降至平行市场的现行水平。这相当于货币“实际”贬值73%;这一点加上放宽进出口管理手续,大大提高了出口的获利能力。自1989年以来,越南为了保持其经济的竞争力而基本上一直对外汇率进行着管制。因此,在整个1990—1991年期间,外汇率可以根据轻度通货膨胀来不断降低。在1989—1994年的大部分时期,上述外汇率政策大大地促进了出口。在此期间,出口的年均实际增长率为25%以上,出口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
尽管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越南近年来的经济成就是很重要的,但也必须对外贸和投资领域进行结构改革来补充那些政策。总的说来,越南在放宽对外贸与投资的管制方面一直采取实事求是和渐进的态度。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越南实际上是在不断地修改其有关的政策。起初,越南实行一种完全控制的制度,它的大部分贸易都是通过同经互会的双边协议来进行的。实际上,越南的出口额很小,它主要是依赖前苏联的援助来为其进口筹措资金。它靠前苏联提供它所需的大部分精炼石油、钢和化学制品,这些都是该经济的重要投入物。越南向其经互会伙伴国出口少量的初级产品(干果)或诸如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尽管贸易额很有限,但却符合越南的比较利益:它出口那些利用其自然资源或丰富劳动力的产品来换取资本与技术较密集型产品。
如前所述,前苏联可能结束对其援助的这样一种凶兆,是对越南进行改革的强大刺激因素。在80年代后期已显而易见:越南将来必须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为其进口筹措资金,它尤其需要扩大出口来寻求新的筹资来源。1989年的货币大幅贬值和一般性结构改革为出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也需要进行其它专门针对贸易的改革。在经互会时代,越南的对外贸易被少数国营贸易公司所垄断。1989年,这种制度放宽了,最初是允许在国营贸易公司之间进行竞争。在1989年所取得的成效非常良好,因为硬通货出口值增长了一倍。然而,这种收益完全归功于两种产品:原油和大米。越南很是幸运,它的原油正好在前苏联援助开始减少时投入生产。(它的近海石油生产由同前苏联合资的企业经营。)石油收入并非一对一地补偿苏援的减少,但它在一定程度上的确缓和了经互会即将解体所产生的冲击。
大米出口的增长(从1988年的零到1989年的3 亿美元左右)是一项惊人的成就,这归因于实行物价改革、加强财产权和贸易改革,后者允许40多家不同贸易公司竞相出口大米。自1989年以来,越南一直保持着大米出口国的成就,其出口值缓慢地增长着。然而,其出口值已不大可能增长很得快了。越南是一个人口非常密集的国家,每平方公里农业用地就有900人,是中国人口密度的三倍。 鉴于其人口密集和自然资源不很丰富,越南的比较利益主要在于诸如轻工业和服务业(旅游业)等劳动密集型活动。1989年所进行的贸易适度改革足以支持大米的出口,但由此产生的制度却无助于一系列较多样化产品的出口。该贸易制度的主要问题是,只有少数企业获得贸易部颁发的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许可证。像越南这样的国家,制成品的出口需要有进口的机器与原材料。少数国营企业对这些进口产品的控制不利于出口部门的蓬勃发展。贸易部除了控制那些获准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的数目之外,还拥有另外两种管制手段:作为非正式配额的许可证和主要作为会计工具的进口装运许可证。
过去几年所进行的主要结构改革之一就是,逐步取消这种复杂的管制制度。首先,所有为出口而进行生产的企业都有权直接进口机器和原材料。然后,取消限制着这些产品流入的许可证,并逐渐取消装运许可证。实际上,这意味着那些为出口而进行生产的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可以自由进口所需的投入物;而且,正确的外汇率政策保证了人们按市场价格获得外汇。这些政策促进了制成品出口的扩大。在过去几年中,各种各样的出口产品,包括已加工初级产品(如橡胶、漆树实和咖啡)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以及旅游服务业都在增长。在过去两年中,非石油工业发展得特别快,这些工业包括供出口的加工业和轻工业。
出口值的激增是很重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它促进了生产,而且还因为它为该国日益增长的进口筹措了资金。不出所料,在1988年以后苏援便迅速减少,而且这方面的损失也未能由其它的资金来源所补偿。一般说来,失去了这一筹资途径就必须大幅削减进口额。然而,越南的出口增长足以保证进口额在整个调整时期内都能够得到增长。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这个时期还需要进行重大的财政调整。就像在其它具有高通胀率的国家那样,根本的问题在于公共部门庞大而低效,在80年代末期,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0%,除非求助于印刷钞票,这个赤字是无法消除的。调整计划的一部分是大幅削减政府开支。由于军人复员、国营企业解雇工人和行政机构裁员,在1988—1992年期间约有150万人离开了公共部门,使其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从15 %降至10%。这种调整的实现并未导致经济衰退,因为特别是在农业、轻工业和服务业的私营生产者都能对加强财产权、物价改革和出口新机会作出迅速的反应。经济的日益增长使调整措施更易于进行。劳工部在其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被公共部门解雇的工人都在一年之内被高速发展的私营部门所吸收。强劲的经济增长连同税制改革还导致了政府收入的增加,其结果是1994年政府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实际上比开始进行调整时还大。1989年的货币大幅贬值和此后对外汇率的妥善管理,导致了对可贸易产品强劲的实际需求,要不然经济衰退也许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越南同东盟的贸易日益扩大
扩大国际贸易一直是过去10年期间越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将在这一节论及有关越南的贸易与投资伙伴的问题。越南同其东盟新伙伴建立经济关系的潜力是什么?这种潜力将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合理出发点是,东盟各国经济具有各不相同的要素禀赋。越南的要素禀赋究竟是同其它东盟成员国互为补充还是互相竞争呢?
表1 列出了越南和其它东盟国家(不包括石油资源丰富的小国文莱)的要素禀赋。由于越南的经济几年来一直获得迅速增长,人们有可能把它同其它人口众多的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混为一谈。但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越南的要素禀赋与它们大相径庭。越南比其它东盟成员国贫穷得多。人们可能对报道的越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3年为170美元, 约等于印度尼西亚或菲律宾的五分之一)表示怀疑。然而,世界银行的研究估计,越南的贫困率在1993年为51%。相比之下,印度尼西亚的贫困率为15%,菲律宾为21%,泰国为16%。这些数据证明,越南比它们穷得多,在人均收入和减轻贫困方面比这些东盟其它成员国差不多落后20年。
表1 越南与其它东盟国家相比较
印度 越南
菲律宾
尼西亚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3年) 170 740 850
人口(百万人,1993年) 71.3187.265.8
每平方公里的人数(1993年) 215
98 216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80—1993年)
7.0a 5.81.4
贫困率(%,近年)51
15 21
成人文盲(1990年) 12
23 1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993年)48 111 59
电话主线(每千人,1992年)
2
8
10
发电量(人均千瓦,1992年) 139 223 419
泰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3年)
2,110
3,14019,850
人口(百万人,1993年)58.119.0
2.8
每平方公里的人数(1993年)113 58 2,800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80—1993年) 8.2 6.2
6.9
贫困率(%,近年) 16 缺缺
成人文盲(1990年)7
22<5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993年) 45
177
电话主线(每千人,1992年) 31 112
415
发电量(人均千瓦,1992年)1,000
1,612 6,353
a:1985—1995年
资料来源:《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华盛顿:世界银行,1995年)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越南的贫困率很高,但它的人力资源发展指标却相当不错。例如,其文盲率和儿童死亡率比印度尼西亚低得多,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相对而言,越南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本。越南的人力资本虽很丰富但其经济却很贫穷,这似乎是互相矛盾的。“相对”这个词可以用来解释这种表面上的矛盾现象。国际贸易取决于相对的要素禀赋,而越南的人力资本只是相对地丰富。该国也有一些自然资源,但其自然资源相对于其将近7500万的人口而言并不算丰富。例如,越南的人口密度比印度尼西亚或泰国都高得多。该国的资本存量很少。没有关于越南资本总量的准确数据,而只有一些参考指标。在作为资本存量一个主要部分的基础设施方面,越南所拥有的人均电话线路或人均发电量比其它东盟国家少得多。
重要的是,越南拥有非常充裕的人力资源。由于没有能与之相配的大量资本、良好基础设施和丰富自然资源,越南的人力目前所赚取的工资非常之低。这种情况表明,越南同其东盟伙伴国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坚实的基础。在今后几年中,越南的比较利益应该是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诸如旅游业等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和诸如大米与橡胶等自然资源产品诸方面。越南也需要进口一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项目,特别是机器和诸如钢铁和化肥等中间产品。
越南当前的贸易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这种情况呢?该国所提供的进出口数据很不详实,这妨碍了我们对越南贸易的分析。越南现在的大多数贸易是同那些向联合国贸易数据系统定期作报告的国家进行的。因此,我们就有可能根据其伙伴国的数据推测越南的贸易情况,就像表2 对其出口所描述的那样。这种方法显然会存在着某些潜在的误区,但它们仍应能显示出越南贸易的大体趋势。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在1993年以前新加坡并没有向联合国数据库报告它同越南的贸易情况。在1988—1989年期间,新加坡实际上并未同越南进行过贸易,因此它未向联合国报告不会影响我们将那个时期同1993年进行比较。然而,在90年代初期,新加坡的贸易逐渐地增多了, 因而它在1993 年之前的“未作报告”导致了1992年到1993年在总额上的人为跳进。该表证实了,在调整与改革期间,尽管越南的出口基数很小,但却获得了惊人的增长。在1988—1990年期间的大多数出口增长来自大米和能源(石油和煤)出口。自1990年以来,出口的扩大是较多样化的。在1990—1993年期间,大米与能源的出口值增长在出口增长总额17亿美元中占了665亿美元。其余的10 亿美元出口增长由制成品(8亿美元)和诸如咖啡、 橡胶和虾等非大米与能源初级产品(2亿美元)所创造。在制成品出口方面, 最大的增长来源当然是服装和鞋类。还须指出的是,该表包含了“商品”贸易。有关旅游业收入的数据并不很可观,但其增长也许使1990年以来农产品出口的增长相形见绌。
表2 越南的商品出口值(百万美元)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初级产品: 466 7631,145 1,304 1,5811,966
大米 0 316 272
225300 340
能源64 199 403
519771 983
制成品:
101 137 175
2675981,085
服装34 52
72
142352 497
鞋类 6 139 7 32 155
其它12
6
11 2 16
17
合计
579 9061,332 1,571 2,1953,068
资源来源:联合国贸易数据库。
我们同样可以根据越南贸易伙伴国的数据来推测越南的进口情况,表3提供了这种推测结果。由于出口收入的增长补偿了苏援的损失, 在调整期间越南一直得以不断地进口外国产品。由于私人与官方的资金加速流动,自1991年以来进口额增长得非常快。进口的结构正如所料,在1993年进口产品大体上分为资本货物和中间产品两半。值得注意的是,1993年客车和摩托车的进口值达5亿美元左右, 占了资本货物进口值的四分之一。
表3 越南的商品进口值
商品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食品与烟草: 68 85 84 89
烟草及其制品
1
2
1
4
中间投入物:1,257
1,206
1,252
1,233
纺织材料 65 72 110 159
石油及其产品 556 449 644 485
有机化学制品 15
9 20 49
药品 27 38 54 62
化肥 365 418 223 210
塑料材料等11
9 18 65
钢铁 118 130 90 52
资本货物:
346 350 371 532
发电设备 67 22 23 36
工业机械 118 85 98 141
电信与音响设备34 42 62 106
电子机器 26 21 30 55
交通工具:57 86 89 79
客运机动车(不包括
公共汽车) 2 25 14 10
公路机动车 4 11 13
5
摩托车部件 5
1
2 14
摩托车和自行车16 17 36 31
其它 20 16 78
9
合计
1,691
1,657
1,785
1,863
商品1992年
1993年
食品与烟草: 143 268
烟草及其制品
41
88
中间投入物:1,8042,312
纺织材料 279 416
石油及其产品 615 716
有机化学制品
60 110
药品
98 118
化肥 190 130
塑料材料等108 118
钢铁 114 146
资本货物: 1,3642,004
发电设备
69 111
工业机械 348 473
电信与音响设备300 280
电子机器
84 226
交通工具:312 615
客运机动车(不包括公共汽车)184 231
公路机动车 32
42
摩托车部件 6
14
摩托车和自行车 78 271
其它
25
20
合计3,3364,644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数据库;越南贸易部(对俄贸易)
进出口数据的关键问题在于越南贸易的方向。越南已从主要同经互会国家贸易很快地转向主要同东南亚地区国家和西欧国家进行贸易。在1993年,越南的出口产品有三分之二销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其中日本是最大的客户。同年,越南的三分之二进口产品来自东盟国家以及韩国、台湾和香港。这些数据表明,越南的经济同较发达的东盟国家(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有很大的互补性。而另一方面,越南经济同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则可能既互补又互相竞争。最近,印度尼西亚用化肥来换取越南的大米,这是一个互补贸易的很好例子,它显示了印度尼西亚的工业化水平较高。然而,所有这些国家都为美国和其它发达市场生产劳动密集型制成品。随着美国贸易禁运的终止,越南将开始争取从事这个行业。
越南的贸易自由化一直伴随有外资投资政策的类似自由化。越南在改革初期就采取了吸引外国投资的政策,它在1987年便通过了外国投资法。越南的实事求是态度表现在它愿意修改这项法律,并且已经好几次根据实践经验来修改现行的法规。根据负责批准和管理直接外国投资的国家合作与投资委员会的报告,载至1994年底,约定投资额达120 亿美元,而累积拨款额(流入)虽小得多但还是大得惊人,达30亿美元。
越南的对外贸易似乎同这种外国投资有密切的联系。最大的投资者基本上是那些向越南进口的国家。四个最大的投资国(地区)实际上是四小虎:台湾、香港、新加坡和韩国(见表4)。 它们的投资额共占所有投资(以承诺投资额计算)的一半左右。这四个经济共占了近一半的越南进口额。如前所述,这些进口产品集中在资本货物和中间产品方面。此外,日益增多的外国投资流向制造业,这是近年来的主要出口来源。在改革的初期,外国投资主要投向石油部门和旅游业。然而,到1994年底,工业(石油与天然气除外)则是主要的外资接受部门(见表5 )。由此可见,亚洲四小虎目前正投资于越南的制造业和旅游业,从而促进了其出口的增长。
这些中等收入经济之所以要投资于越南,当然存在着经济上理由。由于成功的经济发展导致了其工资的高涨,它们已失去在劳动密集型活动方面的比较利益。越南的优良地理位置、丰富人力资源和低工资已引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生产者。来自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投资者可能也不像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投资者那么害怕越南不完善的法规体制。台湾、香港和新加坡投资者还同胡志明市仍很庞大的华人社会有一定的联系。
表4 来自各国(地区)的外资
国家(地区) 项目数项目投资总额(百万美国)
台湾1791,986
香港1711,796
新加坡
761,028
韩国 98 889
日本 73 789
澳大利亚 42 661
马来西亚 32 585
法国 58 510
瑞士 14 463
英国 15 376
合计
1,201
11,992
(承诺额,1994年底)
资料来源:国家合作与投资委员会。
表5 在各经济部门的外国投资
项目数 资本总额(百万美元)
核准项目 1,201
11,992
项目:101211,043
工业5484,334
石油与天然气 261,304
农业与林业
74 369
水产养殖业
21
62
运输与电信 128 951
酒店与旅游业1132,235
服务业 1341,254
金融与银行业 15 177
住宅开发 14
70
出口加工区
29 109
工业中心 2 167
其它 8
14
(承诺额,1994年底)
资料来源:国家合作与投资委员会
地区一体化和越南的改革计划
越南已从同东盟和东亚较大经济的结合中获得了很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还会因同它们进行更紧密的结合而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就是对上一部分作出的主要结论。然而,除了狭隘的经济利益以外,从一体化中还能获得那种终将证明对越南更为重要的其它无形利益。其它东盟国家是越南极好的行为榜样。前面已指出,越南比印度尼西亚或泰国等国家落后了大约20年。然而,越南是不会自动赶上它们的。有很多国家长期处于经济停滞状态,越南在1975—1985年期间就是这样。现在越南的经济已取得了连续10年的良好发展,但它的政策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我看来,其中三个最严重的挑战就是:宏观经济管理、贸易自由化和国营企业的改革与私营化。所有的东盟国家在这三个方面都有着很好的经济教训;而且,同东盟建立密切的关系还会产生经济与政治上的压力来迫使越南把上述领域的改革进行到底。这种压力归根结底对越南是有利的。国际经济协议的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有关政府向好的方向转变,但各国的某些国内地区可能会对此持有异议。越南的加入东盟使其继续进行改革和成功地取得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增大了。我将在本部分依次论及上述每一项重要政策——宏观经济管理、贸易自由化和企业改革——并探讨越南加入东盟对其政策制定所产生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越南几年来一直做得很不错。然而,自从越南在1992年完全成功地实现了稳定以来,它还没有经受过任何严重冲击的考验。越南的经济业绩尚未达到最佳程度,因而对其宏观经济管理抱乐观态度可能是错误的。由于加入了东盟,越南已使自己同一些一般都具有极好宏观经济管理的国家联系了起来。这种联系既有好处也有潜在的危险。这个问题类似于欧洲的较不发达国家依附于德国及其硬通货的情况。对越南而言,与东盟经济挂钩的相对稳定货币是它的理想目标。这将会促使它进行有力的宏观经济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政策制定者的手脚,因为他们擅长于制定长期发展政策,尽管这在短期内可能会时常引起不满。
越南的一个重大宏观经济问题是,最近达10—15%的通胀率实在是太高了。在此期间,对美元的兑换率一直很稳定,这主要不是由于受到了干预,而是由于资本的大量流入。通过扩充资本,越南货币对诸如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国货币的兑换率一直相当稳定,后者的货币也不很紧密地同美元挂钩。考虑到越南的通胀率较高,它的货币对其它东盟国家的货币实际上已升值了。我个人认为,目前这个问题还不很严重。越南原有的发展水平较低意味着其生产率提高的余地很大,而且可以预料得到,其货币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实际升值而丝毫不会降低其竞争力。然而,越南一直把出现15%通胀率的危险当儿戏。在今后的几年内,它应该把通胀率降至一位数,否则它就必须不断缓慢地降低其外汇率。然而,盾—美元关系的稳定在企业界具有很重大的象征意义,因此前一种做法是极为可取的。在资本大量流入的情况下,越南的最佳方针正如其东盟伙伴国所证实的那样,就是采取紧缩的财政金融政策,以便抑制通货膨胀。越南是否会以这种方式来加强它的宏观经济政策,仍须拭目以待。但是,同东盟的联系将使这样一种可能性增大:它决心通过对政策制定者施加压力和在资本大量流入的情况下作出宏观经济管理的良好实际榜样来使外汇率保持稳定和使通胀率维持低水平。
越南必须改善的第二个重要政策领域是贸易自由化。对贸易制度的客观研究通常都会发现,东盟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中最为开放的。人们往往可以指出它们采取保护贸易措施的一些特殊例子,但总的说来东盟国家是比较开放的,而且大多数观察家都认为这就是其经济赖以取得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越南因首次采取措施来减少对外贸的直接管制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要协调它同东盟集团的贸易制度还须走很长的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税标准。当越南开始取消非关税壁垒时,它就实行了进口税。其平均税率(约15%)并不太高。这些关税以及进口额的惊人增长,已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和有助于财政稳定的一个因素。在关税标准方面的问题是,它有从零到100%以上的28 种不同税率。而且,这些税率没有什么逻辑性。有些制成品的税率比中间产品高得多,造成了大而无当的实际保护。然而,其它部门的制成品的税率则比中间产品低,造成了对装配业的负保护。使税率标准合理化是一项重要的改革,而且必须在产生那些妨碍政府取消保护主义的既得利益者之前尽早进行这项改革。
越南是很幸运的,它的加入东盟及其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愿望将迫使它采取措施来取消非关税壁垒和使关税标准合理化。越南的政策制定者在这个方面思想相当混乱。有传闻说,越南打算发展某些特定行业。这种观点反映在党的中期会议的政治报告(1994年)中:
应把预算拨款主要地用来投资于社会经济基础结构的建设、一些重要工业企业和一些农业、林业、海产和出口产品等的加工业以及服务业。
无论是这种对工业的直接支持还是通过关税保护对工业的间接支持,都将不会受到越南贸易伙伴的欢迎。因此,在越南的党和政府想要保护某些行业的倾向和越南向东盟和最终向世界贸易组织所作出有关削减保护壁垒的承诺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相当明显的冲突。
贸易自由化显然是一种比保护新生工业更好的发展战略。东盟经济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点。尽管这些国家一直进行着以工业为目标的试验,但大多数观察家都认为以工业为目标并不能在东盟国家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且也不是它们的成就的一个重要部分。越南应该吸取这个重要的经验教训并把它牢记在心。越南若能求助于国际协议来使其继续走这条道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问题在于,越南履行其贸易自由化义务的速度能有多快。国际协议倾向于给低收入国家更多的时间来履行削减关税的协议。从很多方面来看,这种特殊待遇是不好的。由于越南将大大受益于贸易自由化,因而贸易自由化实现得越早就越好。越南的某些政策制定者担心,如果贸易自由化太早实现,他们就会竞争不过其它东盟国家。但这是一个前述的宏观经济管理问题。有了妥善的宏观经济管理来保持其竞争力,越南就能使其多种行业都具有竞争力,尽管它的其它行业仍是净进口者,这正如所有国家的情况那样。贸易手段并不能取代宏观经济管理。有了好的宏观经济政策,自由化贸易制度就能导致最有效的投资。对时间安排的唯一真正关心应涉及收入问题。越南在一定程度上已开始依赖于进口关税收入,这在低收入国家中并不常见。它必须使削减关税同其它确保获得稳定税收的税制改革协调一致。然而,越南的这个问题并不很大,因为它没有过分依赖于关税收入。实际上,越南的关税标准的主要问题在于税率的多变性。有太多产品的税率为零或很低。越南可以通过将关税标准简化为少数税率(即5%、10%、 20%和30%)而立即有效地改进其关税标准。然后,它可以根据商定的时间表来逐步实施其它的关税更动。
我把国营企业改革这个最困难的问题留到最后来谈。在将越南同其它东盟国家进行比较时,我忘了提及们之间的一个最大差别:东盟的经济基本上由私营企业组成,而越南则拥有支配着许多行业的7000家国营企业。越南在许多过渡性经济国家中算是很幸运了,因为它也有一个比较大的私营部门,但该部门与东盟国家相比还是很小的。在1989—1992年财政调整期间,越南国营企业部门的规模大大地缩小了。企业数目从12000家减至7000家,占1988 年劳动力人数约三分之一的劳动力离开了该部门。然而在最近,越南的国营部门已有所复苏,这主要归因于同外国投资者的合伙。因此一个重要的事实是,有98%的合资企业是同国营企业而不是同国内私营部门合资的。越南国营部门对外投资者所具有的主要吸引力在于:易于获得土地和那些与实权派过从甚密的本地合伙人在同政府机构打交道方面所具有的价值。
国营企业同外国投资者的联系对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即导致它们在坚实的商业基础上运转。然而,也存在着这样的危险:主管部门、国营大企业和外国投资者建立强大的联盟将会形成一种阻碍国内私营部门发展的环境。在那些已长期保持着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势头的东亚经济,新厂商的加入(它们大多数在开始时都是中小型企业)一直是其经济取得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越南可以从其有活力的国营企业同外国合伙人的联系中获得一定的好处。越南很快就会通过这种途径来获得巨大的利益,然而该经济还将需要有中小型国内私营企业(以及外国新投资者)的不断加入来使工业持续地发展。因此,未来10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是否将为私营部门的这种不断扩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有好几种原因导致人们对主管部门同外国投资者的联盟感到担心。第一,有好几个主管部门在兴建诸如道路、港口、供水、电力等经济基础设施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这种会计制度与会计责任心薄弱的环境中,在旅店或制造业方面的商业冒险活动对这些主管部门更有吸引力。可以获得援助资金来重建和扩展基础设施,但是工程项目进行得很慢。从事商业活动使主管部门分心是导致工程项目实施不力的一个原因。第二个更严重的问题是,主管部门和地方行政机构在作为管理者和作为生产者时所感兴趣的事显然是不同的。作为管理者,政府部门必须放宽加入限制和促进竞争。而作为生产性合资企业的合伙人,这些政府机构则对限制性安排很感兴趣。
近年来,企业改革或私营化的进行一直非常缓慢。一旦实现了稳定和外国投资开始流入并使国营企业现代化,政策制定者就不再热中于进行企业改革了。显而易见,在过去几年中经济增长得很快,因而经济成就是无可争议的。但从较长期看,人们有理由对些表示担忧。没有一个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7000家企业,而且那些反映了这种责任危机的腐败问题已日趋严重。而展望未来,私营企业的加入显然也受到现行制度的阻碍。
加入东盟将不会对国营企业问题产生像它可能对宏观经济管理和贸易自由化所产生的那种直接影响。然而,这三种问题是密切相关的。越南在直接涉及国营企业改革方面做得很少。然而,由于宏观经济政策与贸易政策已扩展到企业领域,显著的变革业已发生。例如,要实现稳定就必须取消对企业的预算补助和信贷高额补贴。这些宏观经济变化加强了对国营企业的预算限制并导致了国营企业规模的缩小。至今所出现的贸易自由化也使那些生产可贸易产品的国营企业置身于激烈的竞争中,而这又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在某些情况下,国营企业通过使其产品完全符合其比较利益而得以生存。问题在于,致力于宏观经济稳定和贸易初步改革已促进了当前主要的企业改革。如果越南的加入东盟能迫使政策制定者进一步改善宏观经济管理和进一步放宽贸易限制,那么它就会间接地促使越南采取进一步的企业改革措施。
上述分析表明,该政府的各项不同政策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该政府一方面力图保有大量的商业企业,另一方面则力图加入世界市场经济并通过它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作用来进行运转。越南及其伙伴国可能将不得不暂且容忍这种矛盾。我们也可以设想,这三项政策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整个改革的倒退。例如,国内有关增加对国营企业直接与间接补助的强烈要求,可能会因导致财政赤字的上升和/或提供过多信贷而破坏宏观经济的稳定。宏观经济的问题又会影响到对外帐户,并引起有关外汇率和国际收支的问题。贸易限制并非一种对付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开始遇到危机时一直都沿着这条错误的道路走下去。因此,人们可以设想,从企业改革、宏观经济政策和贸易自由化的倒退都是互相激化的。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东盟伙伴国和全球性共同体的反应将是很重要的。国际共同体在它们的一个伙伴出现国内政治问题时必须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然而,越南的经济伙伴期望它不断转向采取国际认可的政策,这确实是符合越南的长期利益的。特别是,东盟和其它集团应该对越南在宏观经济管理和贸易自由化方面的进展抱着很高的期望。要在这些方面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就更加迫切需要对国营企业进行有效的改革。本人认为,这将至少需要对那些目前仍属国有的大量商业企业逐步实行私营化。
加入东盟可以成为越南政策的强大精神支柱,促使它把宏观经济管理和贸易自由化这些主要政策贯彻到底。这条道路将使那个正在与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制度中的国家所有制矛盾进一步暴露出来,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来看,企业改革的道路都是不平坦的,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总会发生很多可能是错误的事情。但是,如果越南确实是在致力于加入东亚经济的话,那么这些问题就可能会不时得到解决。
结论
越南在那些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中显得很引人注目。在过去的10年期间,它和中国一样发展得很快。但中国无须对付越南所面临的那种宏观经济问题;由于中国近几十年来和前苏联集团脱离了关系,因而当前苏联解体时中国并未受到任何经济冲击。在那些同前苏联关系密切的国家中,越南对形势的适应最为迅速。尽管越南的稳定化和宏观经济管理含有很多正统成分,但它使其经济在整个调整时期得以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归因于它日益对外开放。其出口值从1988年的5亿美元左右增至1995年的近50亿美元。与此同时, 外国私人投资从零升至199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 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越南所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尽管其绝对值仍比印度尼西亚、泰国或马来西亚的小。总而言之,越南在过去10年期间在开放其经济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且这些改革也已使其人民受益匪浅。
当然,越南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它在世界各个最有活力经济之间的有利地理位置。越南同其邻国进行贸易的基础很好。它比其东盟国家贫穷得多,但它有极好的人力资源。这种格局表明,它的人力资本比较丰富,而它的资金、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则比较贫乏。在这种情况下,越南势必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鞋类、大米、橡胶等)和提供旅游服务。作为交换,越南则需要资本与技术密集型项目和资本(外国投资)。这种交易格局正是过去10年期间所出现的。越南的大部分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都是同其邻近国家(地区)进行和来自邻近国家(地区)。约占一半的进口和外国投资来自包括香港、台湾、韩国和东盟国家等亚洲发展中经济。随着这种贸易的扩展,越南的经济就会与较发达的东盟经济(马来西亚、新加坡)高度互补,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经济互为补充和互相竞争。
尽管越南现在已取得了进步,但它也面临着重大的政策难题。它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特别是使通胀率降至一位数)和进一步放宽对外贸和外国投资的限制。越南的加入东盟将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其它东盟国家已作出了很好的榜样,而要加强同东盟的联系就必须在改革宏观经济政策与贸易政策方面取得进展。实际上,如果东盟伙伴国对越南在实施削减关税计划方面抱着很高期望的话,那么这将对越南的经济发展很有好处。越南在经济上没有理由不能实现这些目标,而所有国家之间的国际协议则有助于克服国内既得利者的政治反对。
越南至今尚未取得长足进展的主要改革领域是国营企业改革。越南在因财政紧缩而开始采取了一些激烈的措施之后, 企业改革计划便在1993年缓慢地进行了。越南的加入东盟也许不能对此产生很大的直接影响,但却能带来间接的好处。妥善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进一步放宽贸易限制是能持续对国营企业部门施加压力的两项主要措施。越南要不断进行宏观经济和贸易方面的改革就必须管理好7000家国营企业。我认为,要在长时期内解决好这个问题至少就必须大力实行私营化。这项改革绝非易事,但越南作为东盟一体化经济的一个成员比它单枪匹马更有可能进行这项改革。仍然存在着很多可能阻碍越南经济发展的问题,但它同东盟国家的结合将使它在今后10年内取得积极成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新加坡《东盟经济公报》,第13卷第2期,199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