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德育思想初探_陈鹤琴论文

陈鹤琴德育思想初探_陈鹤琴论文

陈鹤琴德育思想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育论文,思想论文,陈鹤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1892~1982年)留学美国回国后,致力于城乡幼儿心理、教育的实验及理论研究。成为我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奠基者之一。在他数十年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活动中,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德育思想。

一、德育要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

陈鹤琴德育思想注重以心理学为科学基础。他主张德育要从人治到法治,从法治到心理,必须针对儿童年龄特征施教。他指出:“我们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而予以适当的做事动机,年纪小,可用个人的感情去刺激他做事的动机,年纪大的时候须教他明了做事要顾到公共祸福,这样人民才有服务的旨趣、牺牲的精神和救世济民的志愿。”在分析了儿童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成功、喜野外生活、喜合群、喜称赞等心理特点后,他提出了相应的普通教导法11条原则。如针对儿童好模仿的特点提出“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使他所听所看的都是好的事物,这样他自然而然地也受了好的影响。”

二、要培养学生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始终强调做人的重要性,其活教育理论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我们对于小朋友要从小训练他们能合作、能团结,才能使他们配做一个新中国的主人翁”;“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识多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意义。”对师范生他也提出了新要求:“师范生将来出去服务,不但要做儿童的导师,而且还要做民众的导师;不但要谋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还要谋社会教育的推进,故称国民师资。不但人格、行为可做人家的楷模,而且服务、为人都可做人家的榜样。”陈鹤琴还要求家长教小孩富有同情心,若尔虞我诈,人人自利,社会将不成社会;“禁止小孩作伪,诚实青年于国于家都有裨补”;“教训小孩子爱人,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够爱国。”把做人和国家利益紧密结合的德育目标,体现出陈鹤琴的爱国热情。

三、德育要从小抓起

陈鹤琴认为教育要从小抓起。他的德育思想就是以幼儿德育为始端和根基的。他强调:“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言语、习惯、技能、思想、态度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样,儿童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他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而且主张要从小实施新道德教育。

四、注重家庭教育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陈鹤琴强调德育要从小抓起,故而家庭德育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认为:“幼稚教育原属父母的责任,从前是没有另立学校去教育那些幼儿的。就是现在有了幼稚园,那它究竟不能代替父母;没有家庭的合作,也决不能教育得十分有效。这不但因为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也比较大;往往儿童在学校得到一些好处,也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坏处。”从1935~1948年,陈鹤琴四次撰文《怎样做父母》,强调教育小孩不要说谎,把小孩当出气筒,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他引用《颜氏家训·教子篇》的一段话来描述父子间正当的感情应如何:“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间,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陈鹤琴《家庭教育》一书被陶行知誉为“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写成”。

五、德育原则和方法

陈鹤琴是我国以观察实验法进行幼儿心理、教育研究的最早学者之一,通过数年的个别研究,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他除了通过科学理论分析外,还从中归纳总结出了一套德育原则与方法。

《训育的基本问题》一文便是确立训导原则,计13条。要求教师要“从‘空口说教’到‘以身作则’。本身德行已亏,安能为人师表,学生对他决无信仰。这是关于训育的最重要的一点。”要求师生关系“从对立到一体”;要求教学和训导工作应从“分家到合一”;学校和家庭“从隔膜到联络”;学生应该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自动,从自我到互助,从知到行,从形式到精神,要诚于中而形于外。”

陈鹤琴所主张的德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游戏法、暗示法、读书法、听故事法、与他国对照法等。他认为:“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的。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民”,“各种道德几乎多可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至于公平、诚实、尊敬他人的权利、勉尽个人义务,种种懿行,实为游戏之附属品。”他重视使用暗示法,认为做父母的最好要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暗示得当能使儿童趋善避恶,能鼓励儿童按照教育者良好愿望实践。针对刚刚解放时不良书籍泛滥之态势,陈鹤琴提出了《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几点建议》,呼吁政府迅速清理书本市场,组织专家编写适合的儿童读物,要求教师指导儿童读书、家长和社会都要来督促,认为“肃清反动、淫秽、黄色书刊的毒害是对儿童、青年进行共产主义品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在《如何利用故事教学对幼稚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儿童为什么爱听故事书?故事书如何编写取材?如何进行故事书教学的问题,以培养儿童爱国、爱民、憎恨敌人的情感。陈鹤琴在《美国的儿童犯罪和它的资本主义制度分不开》一文中,揭示了美国儿童犯罪根源,不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从而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教育的美好。他还主张在德育过程中注意掌握分寸:“对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教小孩子当折其衷:一方面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权利。”在《儿童训育应该怎样实施》一文中,他提出了德育过程既是知识问题又是行为问题,行为要转化为习惯,这中间要维持儿童的兴趣。

陈鹤琴的德育思想是以教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为主旨,并贯穿在他一生的德育活动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德育理论,是我国德育思想史上的一笔丰厚遗产。他在《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的自序中开门见山地说:“我素来很喜欢小孩子,小孩子也很喜欢我。”正是因为浸濡着这般情感,陈鹤琴德育思想才显出了勃勃的生命力!

标签:;  

陈鹤琴德育思想初探_陈鹤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