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论语》中的忠孝思想及家国同构观
吕璐璐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 :一生致力于“克己复礼”的孔子对周朝的政治等级制度的先进性倍加赞赏,并且致力于通过周游列国、出仕为官等广泛宣扬其建立在“忠孝”观这一道德理论基础上的国家统一体。在其影响下,后世儒学家也不断发展这一观念。由汉代经学家提出的“家国同构”理论是我国古代宗法等级制度的外在表现,其形成受传统自然“血缘关系”和儒家“忠孝观念”这两点的深刻影响。据此,道德领域的“忠孝”就成为政治领域的“家国同构”理念的核心。
关键词 :家国同构;忠孝;政治宗法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后世弟子编写而成,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在“仁”方面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等,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家国同构”这一思想体系源于我国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其形成是当时家即天下、天下即家的统治格局下特定的产物,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与国家在结构上具有类似的地方,即家族是缩小的国家,国家是扩大的家庭。两者均以宗法关系来对其家族或者国家进行管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同时,宗族统治和君主统治是一致的。即一个家族的宗族领袖可以同时是政治领袖。[1]
一、孔子的“忠”观
在《论语》中,“忠”是一个褒义词,一共出现了近20 处,大概的意思是为某人尽心尽力地做事,侧重于对君主的忠诚和尽忠。其中,可以表达“忠”在其思想中地位的,是这样的一句话: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这句话表明了“忠”和“恕”在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也因为“忠”在孔子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孔子就把孔子就会把“忠”作为自己教导学生的重要内容:
孔子认为,君子专心务本,尽孝于父母,就能得仁。孔子也把属于道德领域的“孝”和属于政治领域的“忠”联系到了一起。将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家庭行为和以君臣关系为核心的社会行为联系了起来,孝道的内涵就此开始向外延伸。
电网工程推行通用造价方案具有以下意义:(1)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效率。通用造价融入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经由基础方案、基础模块、子模块的相互协调,能够明确实际工程相对应的通用造价水平,为实际工程造价的可行性分析提供可靠依据。(2)有助于成本控制。通用造价能够对工程技术指标水平做出评估,可将此作为基础对项目投资给予控制,促使建设成本降低。(3)有助于强化工程造价管理水平。通用造价的应用满足统一管理要求,同时也能够有效控制人为管理因素的影响,促使整体造价管理水平得以提升[4]。
(《论语述而》)
在这里,孔子教导弟子们,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修养和交往,使人形成与其社会本质相适应的人格素养,进而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当任一汽机遮断时,为保证主蒸汽母管不超压、不超温,同时热网供汽不中断,可将主蒸汽母管至热管网减温减压电动调门超驰至一定开度,再投入自动控制来兼顾主汽和供汽稳定,调门超驰开度由汽机遮断前的负荷来确定。汽机遮断快速减负荷控制流程如图1所示。
【实验探究】探究1:把微波炉直接接在家庭电路里,启动微波炉,微波炉正常工作,再试一次,微波炉还是能正常工作,说明微波炉没有问题,微波炉里的火花另有原因。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
这段话强调君主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君主若能以德治国,臣子和百姓们就如同星星一样围绕在其周围,心甘情愿地尽忠于君主和国家。这不仅说明君主的道德对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也表明儒家提倡的治国基本原则是德治,而不是法治。
同时,如果君主可以做到以德治国,那么臣子就应该在为官的过程中,尽心尽力,忠君爱国,不能夹带个人的情感:
在口服乌灵胶囊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交泰丸进行加减治疗:酸枣仁、黄柏、熟地、夜交藤各30 g,半夏40 g,夏枯草20 g,百合、苏叶、山药、山茱萸各15 g,知母10 g,黄连6 g,肉桂2 g;若患者彻夜不寐加磁石30 g,龙齿30 g;若患者烦躁易怒加牡丹皮、栀子各10 g。水煎服,1剂/d,早晚服用。
孔子认为“孝”是“仁”的根本,也是一个人能够学习知识的根本。如果一个人“入则孝,出则弟”,那么孔子觉得这个人就可以学习知识了,这也说明孝悌是孔子思想的基础,是为人之根本。做到了孝悌,就为学好文化知识打下了基础:
(《论语公治长》)
但是,孔子的忠君思想也是有原则的。孔子不提倡愚忠以及死忠,强调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并且多次要求统治者要以身作则、爱护子民: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论语先进》)
在此,孔子强调,违背做人的基本准则的“具臣”,是不能做的。并且孔子将“弑父”与“弑君”并列,强调这两点都是一名“具臣”的道德底线。“弑父”与“弑君”既然得以并列且均不可为,那么事父的“孝”与事君的“忠”自然也应当同等重要,“忠”“孝”结合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也就进一步得以明朗。
综上所述,“忠”“孝”的观念在孔子的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就其内容而言,孔子的忠君观念是以“君主依礼而行”为前提的。倘若君主能够做到“依礼而行”,施行德政,国家里的臣子和民众自然就会忠于君主和国家。这样,“君礼臣忠”的条件下就形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统治秩序,这既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对于广大劳苦民众也大有裨益。家国日益兴盛,社会秩序稳定,也就指日可待。
强政策 增投入 重管理 农村水利发展再上新台阶——访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 ………………… (24.43)
焊膏印刷机常被用作印刷焊膏或贴片胶,其功能主要是将贴片胶或焊膏准确无误的漏印到对应印制板的位置。影响焊膏印刷质量的因素非常多,最关键的要属焊膏特性、印刷工艺参数设置和网版制作。
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这句话,即君子的孝悌行为是仁道产生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二、孔子的“孝”观
在《论语》中,孝,上为老,下为子。侧重于对父母、家中长辈的敬爱和供养。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而要具体的讲孔子“孝”观的内容,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分析。第一个层次就是作为子女,要供养父母,孝敬父母,随时关注父母的健康问题。这是最基本的层次: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其次,做到孝悌,就是要尊重父母的志向道行,并且和颜悦色,为父母解忧,要尊重并且继承父母长辈的志向和追求,而不仅仅是供养父母就可以说是孝。
黄瓜霜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俗称“跑马干”、“干叶子”,一旦发生发展迅猛。黄瓜霜霉病主要在苗期和成株期发生,主要危害叶片,感病叶片病斑多角形受叶脉限制,黄色周围有水渍状晕圈,后期病斑连片,造成叶片大面积干枯。湿度大时在叶背面形成灰色或深灰色绒毛状霉层,抗病品种霉层稀疏或没有。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关于其忠君思想的具体内容,孔子也不是仅仅从臣子的角度来思考。孔子认为,“忠”这一思想内容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君使臣以礼”,另一方面是“臣事君以忠”。同时,若要做到“臣事君以忠”,孔子认为,君主就要做到“以德治国”:
(《论语为政》)
经济学理论显示,政府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的利益关切点不同,它们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和博弈,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目的是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而政府监管部门则力争通过维护市场秩序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两者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在实践层面,公共利益的过于抽象使得政府为谋取公共利益而制定的政策缺乏说服力,而实实在在的社会总体利益则扮演着公共利益代言人的角色。负面清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市场主体追求个人利益,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会反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社会总体进步和发展的作用,最终与政府追求的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化目标相吻合。
(《论语里仁》)
孔子认为,孝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表达,不需要提醒、教导或者是监督,这也不是我们的负担或者宿命,而是生命中最完整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也是对我国当代“留守老人”“空巢家庭”等社会现象的批评。
孔子的“孝”观,最核心的部分是和忠君乃至于国家的意识形态联系到了一起,如: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怀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第四,心理矫治人才尚欠缺。一方面,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均存在社会角色冲突,包括角色内冲突(社区服刑人员的自身角色期望是顺利度过服刑期成为“正常人”,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则希望其还能够成为心理健康的守法公民,双方在对角色的期望和领悟上存在冲突),也包括角色间冲突(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日常监管时以强制性为原则,心理咨询时以自愿性为原则,两个角色的不同特性引起冲突);另一方面,现有专业人士的咨询范围窄,区妇联的心理咨询师只针对女性社区服刑人员。
在《论语》中,孔子还将孝悌观和政治行为进行联系,如: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
孔子认为,民众奉行孝悌之道,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为。在孔子看来,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侍奉父母的行为,更是一种做人的基本道德,而且这种做人的基本道德足以影响到政治,这一观点也为为政者家国同构的政治思想奠定了基础。
在此,孔子明确把孝道从家庭伦理道德范畴延伸到了国家政治伦理的范畴。孝道不仅是侍奉父母的行为,也是“事君”的基本条件。其内涵的延伸,使原本不可化为一谈的“忠”“孝”有了结合的可能,如: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分别称取10 g左右绞碎后的红茶脱腥处理前后的海螺肉样,加入40 mL 5%三氯乙酸(TCA)溶液,振荡2 min后静置10 min,4000 r/min离心10 min,过滤得上清液,转至25 mL具塞试管中并倒入5 mL 0.02 mol/L的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95 ℃下水浴45 min之后取出,冷却10 min,测定其在532 nm处的吸光度值,将所测值运用到1,1,3,3-四乙氧基丙烷(TEP)标准曲线中。重复测定3次,求平均值。
(《论语为政》)
这段话体现了一种“以孝换忠”的思想。孔子强调的是统治者应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孝”的行为去感化民众,老百姓在其感化之下,也会慢慢的变得“孝”于父母,逐渐也会做到尽忠于君主和国家。
三、忠孝观与家国同构
孔子的一生致力于复兴周礼,对周朝的等级制度倍加推崇。认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所以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春秋末年,礼崩乐坏,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也难以实现。在此背景下,孔子就希望可以建立某种一体化的稳定的社会结构来维护家国的稳定。
从将家国同构具体化为君臣与父子的同构关系来看,在父系社会里,一个家族关系的核心是以“忠”为核心的父子关系,而在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的国家里,其核心依然是以“忠”为核心的君臣关系。孝悌与忠君,其本质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主义,都属于周礼的范围。周礼,即等级制度的体现,属于政治范围。即“孝”虽然是一个文化伦理范围内的概念,却被包含到了政治领域内;“忠”虽然是属于政治关系的一种关系,也和伦理关系画上了等号。因此,基于情感的孝与基于理性的忠的一体化就是孔子想要建立的良好社会格局的重要切入点。
因此,孔子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宣扬这样的一种观点:从一个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以及在此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感情出发,在家庭内确立了各种道德规范和秩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规、族法之类的东西。然后,通过儒家的忠孝观,将家庭中的规范和秩序合理外推至整个社会和国家,如此,家与国相通相连,治家之道与治国之道就可以通用了。比如,通过“父母官”“爱民如子”“保家卫国”等词语,在民众心中,国家中的君臣关系就成了家族关系的放大。[3]
在《论语》中,孔子的忠孝观还对后世儒家学说的忠孝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形成于汉代的家国同构的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观点,或者是荀子的“君臣相制”的观点,一直到《孝经》中提出了“移忠作孝”的思想,直到汉代经学家提出“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这些都多多少少地受到了孔子“忠孝”思想的影响。[4]
知识产权法定主义的法政策目的在于:一方面实现法律的安定性和交易安全;另一方面也保护公众的自由。㉙ 同注释⑪。诚然,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原则,要求司法裁判者只有在遵循这一原则下的前提,才存在适用兜底条款的空间。但是,知识产权法定主义与法官适用兜底条款进行“法官造法”乃是一种原则与例外的关系。因此,正如该条文的表述“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如果一行为满足该条款的“应当”要件,法官适用这一条款,创设一种新的权利时,并非违背著作权法定主义,而是基于法律的授权,是法定主义的例外。当然,这种例外应当具备合理性基础。从既有的判例分析,我国法院对兜底条款适用的合理性基础应为以下几个方面。
就此,本人已经对《论语》中孔子的忠孝观及其家国同构的观念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说明。不论是孔子的忠孝观,还是在其影响下形成的家国同构的观念,都以将封建政权的合法性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形式给我国封建阶级统治披上了一层合法合理合情的外衣。虽然说这种家国同构的思想观点在封建社会后期逐渐僵化,封建君权逐渐加强,而家庭的活力和职能被削弱。但是,无可否认,家国同构思想下的忠孝观,仍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杨玉强,杨伟荣.谈“家国同构”概念的当代转换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2016,32(1):28-31.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中华书局,2017.
[3]李小林.试论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特征[J].殷都学刊,2009,(4):136-139.
[4]李刚.以民为本,身国同治:《西升经》的身体政治观[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88-95.
中图分类号 :D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346(2019)01-0090-03
收稿日期 :2018-10-01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十九大精神研究专项)重点课题——改革开放进程中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JKSJD25)和华南师范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cnumks2018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吕璐璐,女,河南驻马店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 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姚青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