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一体化:产业组织结构演进的新趋势_信息化管理论文

产业集成化:产业组织结构演进新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论文,组织结构论文,新趋势论文,集成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产业界出现了“微笑曲线”、“模块化”分工、企业无边界和“温特尔主义”( Wintelism) 等现象,传统的产业组织结构和分工模式受到了新挑战,传统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集聚经济分析方法遇到了新问题。

一、产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动因

近年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和网络技术推动了产业组织结构变革。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企业之间的交易制度日益标准化和完善化,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内外部交易总成本;另一方面,网络化制造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协同产品商务平台、工作流管理平台等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交易路径,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产业组织激烈竞争和多元市场需求,加速了新产业组织出现。伴随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浪潮,企业都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不确定性,客户需求的多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通过与其他组织广泛合作,从大规模生产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真实需求的大规模定制模式。企业必须快速、有效地与世界范围的客户、制造商、分销商和供应商传递和共享至关重要的信息。此外,知识增加的最终效果使环境的变动更快更复杂,专利、商标和发明等知识产权对产品、技术和工艺的路径锁定,使得企业的多样性和相互依赖性并存。

产业组织融合加速,企业边界模糊,产业集成化趋势加强。企业通过资本和市场等方式掀起了并购热潮,跨行业、跨领域商业和企业的整合也层出不穷。正如钱德勒在其名著《看得见的手》中认为,管理协调的生产率超过市场协调是这一过程背后的真正动因。管理协调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产量,而这又意味着管理部门服务“市场”的扩张,从而带来了其职能的进一步分化。在这一过程中,功能—结构的重组是服务于生产和组织成本降低的共同目标。于是,原有的企业边界逐渐模糊,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理论也逐渐失去解释力,产生了许多新的产业组织模式,如虚拟组织、项目机构、外包公司等。产业竞争的重点也逐渐从技术创新、资本运作转变为标准制定和要素、顾客锁定。

上述情况最终引致了新产业组织结构出现。“市场上自利行为交互作用形成的最重要的两难冲突,是分工经济与交易费用的矛盾”(杨小凯,张永生,2003)。引入分散决策与竞争机制,实现组织“内部市场化”。威廉姆森认为“内部市场化”是一种“有组织市场”,它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的有效手段。而外部交易成本下降,就使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其最具比较优势的战略资源运用之上,获取分工的最大收益,与此同时,又可以通过与拥有互补性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与交易关系,来获取协作收益。正是这一动因,导致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日趋网络化和组织边界的日益开放化,新产业组织结构的出现成为必然。

二、“产业集成化”是信息时代产业组织结构新模式

1.产业集成化生成机理

集成思想最早由巴纳德( Chester Bannrd) 提出,强调系统的协作思想。1963年卡斯特( Fremont E.Kast) 和罗森茨韦克( James E.Rosenzwig) 等人合著的《系统理论与管理》较为完整地阐述了管理的系统学说,日本的丰田JIT( Just In Time) 和通用公司的AM( Agile Manufacturing) 的生产方式实践了集成管理思想。1973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哈林顿( Joseph Harrington) 首次提出以集成思想为基础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SM) ,1987年,安德瑞森( Andreason) 从产品开发角度提出了优化产品开发过程是集成的、整体的并以人为中心的集成产品开发方法。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则从方法论上发展了集成思想,认为处理开放的复杂系统惟一有效的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

可见,产业集成化引入集成思想,将集成管理与产业组织理论相融合,把市场经济与组织结构革命向纵深推进。它不仅仅局限于“地理上集中”和“横向与纵向联系的产业部门的集合体”(张立,王学人,2002;黄建康,2004)。产业集成化是一种新经济复合结构形态,把若干独立运行的半自律子系统按某种联系规则统一起来,构成更复杂的系统或过程。

产业集成化是信息时代产业组织结构新模式,它促使组织形态日趋扁平化,组织性质柔性化,组织格局分离化,组织关系网络化,组织边界开放化。它将各种知识、技能与各类信息、数据以及其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综合集成,跨越行业界限,打破时空概念,开放式地解决复杂系统问题。而这些变化归因于产业集成化的两大特性:

(1)突出表现在发挥市场功能,即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分配资源,而是寻找最优市场网络规模,尽量利用分工的网络效应,使社会生产增加,从而减少稀缺性(杨小凯等,2003)。从方法论角度来看,产业集成化引入了超边际分析方法和演化经济学理论。科斯指出,运用超边际分析时,报酬递增的行业就不会以边际成本定价,而会以总成本收益分析定价。产业组织在分工与合作是由交易效率决定,是建立在市场交易效率和专业化分工效率之间的优劣比较之上的,当交易效率改进时,分工就会发生演进。

假设:每个企业都是一个“消费者—生产者”的集合体,x和y分别是产品x和y的自给数量,x[d]和y[d]分别是从市场购买的两种产品的数量,k是一个外生交易效率系数,它代表交易条件,与基础设施条件、城市化程度、运输条件和一般性的制度环境有关;x[s]和y[s]分别是两种产品的销售数量,l[,i]是一个用于生产产品i的劳动份额,并代表他在生产产品i时的专业化水平,p[,i]代表产品i的价格。

附图

用预算约束(公式4)替代生产函数(公式2)中的x[s],可得预算约束p[,x]y[d]=p[,x]x[s],将这个约束带入效用函数,可以得到专业化模式( x/y) 角点解为:x[s]=0.5,y[d]=p[,x]x[s]/p[,y]=p[,x]/2p[,y],u[,x]=kp[,x]/4p[,y];同理求得专业化模式( y/x) :y[s]=0.5,x[d]=p[,y]/2p[,x],u[,y]=kp[,y]/4p[,x]。

从专业化模式( x/y;y/x) 角点解说明生产一种产品的专业生产者的效用随着该产品价格的提高而提高,随着他购买产品价格的上升而下降,这就是专业化法则。一个人将根据比较不同模式的效用水平选择专业化生产。由于只有在两种职业模式( x/y) 和( y/x) 被选择时,分工才能形成,而且由于专业化的网络效应,一个人才会选择专业化,因此,市场就会从专业化中出现。否则,当交易效率系数小于临界值k[,0],则人们就会选择自给自足(杨小凯,2003)。这种解释使得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传统分工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市场交易效率提高后专业化分工就会加深,于是市场会寻找最佳市场网络规模,尽量利用分工的网络效应,增加社会财富。

(2)产业集成化可以使产业组织形成“路径依赖”和网络效应的“正反馈”,一方面使“集成化”成为标准之后可以锁定合作伙伴和顾客,能强烈的报酬递增效应;另一方面,“集成化”使事实上的标准制定者成为市场的垄断者,其网络效应的“正反馈”使任何企业与其竞争都得要付出比以往大得多的代价,从而确立其在市场上的领袖地位。而这背后原因在于产业集成化的两个特性:相容性和互补性。产业组织的集成化,一是以若干( M) 个集成单元( Mu[,i][m]) 为基础的,这些单元中关联度和融合度相对较高的组成集成主体目标集合( J[,k]) ,并由这些集成目标构成一个最佳集成系统( MU[*]) ,如公式5所示集成的相容性。二是以若干个具有互补条件的集成单元( Mn) 组成为集成系统目标集合( J[,M]) ,通过对集成系统的主要目标进行功能分解和分析,确定集成系统主要功能集合( F[,K]′) 。由于集成系统主体功能不足,需要相互补充;当F[,K]′MU[*]构成完整的F[,K]空间且F[,K]′MU[*]=Ф,即满足集成整体功能条件下,最佳的集成单元集合( F[,K]′MU[*]) ,如公式6所示集成的互补性。产业集成化的相容性和互补性使得产业组织之间的依存度加大,进而产生相互“锁定”和网络效应。

MU[*]={Mu[,1]∩Mu[,2]∩…Mu[,i]│J[,K],1≤i≤m}

(5)

F[,K]′MU[*]={F[,Mu1]∪F[,Mu2]∪…F[,Mui]∪f[,k1]∪f[,k2]…∪f[,kj]}i+j=L

(6)

2.产业集成化的作用

产业集成以“模块化”为前提,一是它把价值链上的企业、组织和服务对象分解为可以进行独立运行的半自律子系统;二是按某种联系规则将子系统统一起来,构成更复杂的系统或过程,产生集成效应。青木昌彦(2003)称前者为“模块化分解”,后者为“模块化集中化”,但是,他的研究侧重于“模块化”中子系统的独立性,而笔者侧重于子系统的集中性。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归宿,虽然两者不可分割,但是,后者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所在。产业集成化的这种有机整合带来了产业竞争变革的契机,改变了过去的企业竞争、产业集聚(如表1所示),使产业竞争主体、竞争载体、竞争核心和竞争优势发生了质变,推动产业变动趋向工业制造和商业营销相融合,使它们都建立在协同基础上,实现能力和目标的统一(注:查尔斯.M.萨维奇.第5代管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6.),预示了信息时代产业组织竞争新态势。

表1 三种不同竞争模式的演变比较

企业

 产业集聚

产业集成化

竞争主体

大企业

以核心企业为主的企业群

产业链、价值链上的所有企业和组织

竞争载体

产品、服务、技术 产业要素如人力资源数据信息、业务、流程

竞争核心

价格、质量、服务 集聚效应带来低成本设计、制造、销售等渠道

竞争优势

技术先进性产品差异性价值增值

变动趋势

不同产业的更替

同一产业分工加深 制定标准、锁定客户群、控制要素

变动原因

技术、市场、政府、企业

专业化水平提高

网络、信息和工程等新技术的出现

产业联动

技术、资本、人才 产业链

价值链

市场机制

规模效应、范围效应集聚效应 集成效应

市场绩效

产业现代化知识、人力资源的积累

 业务、流程集成和产业整合

结构模式

结构更替演进

 专业化结构成长

专业化和行业融合结构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产业集成化改变了信息时代市场游戏新规则。产业组织之间不仅通过生产、技术、资本等传统的途径来渗透、辐射、带动和引领,而且通过标准提升、锁定客户群、控制要素市场、左右资源渠道来影响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应该体现为对现实资源和潜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的能力,也就是对多种系统的集成。未来产业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转而更多的关注产品标准、客户群、要素市场和资源渠道等。专利影响的是具体企业,标准影响的却是产业。更为深层次的是产业集成化推动了新全球主义取代旧全球主义的进程。旧全球主义本质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是一个经济秩序和经济发展失衡的体系。它通过国际组织和规则、市场势力、政府谈判和知识霸权等种种手段,强化自己的全球垄断地位不断打击旧秩序中的竞争者。新全球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秩序,强调在垄断和竞争之间保持均衡发展,从而使得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能够保持均衡发展。随着产业技术发展进一步复杂化,市场、政府、制造、设计和人才等多个因素在新秩序制定中发挥作用,旧全球主义将会逐步被新全球主义取代(王俊秀等,2004)。产业集成化就是通过消除标准秩序中的垄断,改善全球体中存在的低效率,使得后发国家及其企业参与秩序制定,改变游戏规则。

三、产业集成化的价值联动机制与多种系统集成平台

1.产业集成化的价值联动机制

产业集成化是以价值为核心。当前产业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技术,或企业间的竞争,也不仅仅是产业链的竞争,而是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客户关心的不再是单个企业所能提供的核心竞争能力,而是整条价值链的集成竞争能力。产业集成化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从实质性的合作产品开发开始,到产生最终结果,并通过生命周期服务来满足最终客户需求,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组织和经营成本,提升价值链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全部价值的整个增值过程。围绕这个过程就形成价值链、价值网和价值场(孙东光,2002)。产业集成化以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为背景,以流程管理为主线,最终目的是实现价值链整体利润的最大化。

产业集成化始终围绕价值增值,自觉地意识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对原有技术、原有各种组织关系进行“创造性的破坏”,然后“创造性的组合和创建”。为此,要求优化价值传递过程,如建立技术联盟,有助于集成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在联合之后创造的通用技术或者技术信息具有共享性,使参与集成企业核心能力的杂交产生一种混合优势,它能够以低成本通过网络获得竞争和互补性价值(贾根良,1998)。集成伙伴之间经常沟通合作,可使搜寻交易对象信息方面的费用大为降低;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承诺,也可减少各种履约不确定性。产业集成的建立还将促使集成伙伴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双方认知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种种交易费用;集成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将大大抑制交易双方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发生。

2.产业集成化的多种系统集成平台和集成化实施主体

产业集成化运作核心是实现多种系统集成,籍以寻找新资源,增加社会生产和财富。美国温斯顿( Wenston) 教授认为:集成是指将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及应用聚集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集成包括功能交互、信息共享以及数据通信三个方面的管理与控制。黄建康(2004)认为,产业集成实质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方面的系统集成。本文探讨的产业内多种系统集成要远远大于这个定义。按照集成内容和方式,划分为制造集成化、管理集成化和流通集成化。制造集成化主要围绕产品设计、生产和制造过程,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防范和减少不确定性。在制造集成化内,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来获得核心竞争力。管理集成主要围绕生产过程中要素管理而生成的系统。在管理集成化中,主要通过产品、企业和产业信息化来降低总成本,使分工经济大于市场交易效率。流通集成化主要围绕流通领域内的价值链和网而形成的集成系统。流通集成化在三个集成中居于首要位置,制造集成化通过分工与专业化、标准控制和路径依赖来支撑流通集成化,管理集成化则通过信息和网络技术等辅助流通集成化。通过流通集成化的数据、业务、企业和价值集成来获得整个产业竞争力,这四者是相辅相成的。

产业集成化的多种系统集成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及各种产业组织,“通过紧密的相互联系形成竞争优势”(张立,王学人,2002)。以企业为界,各种系统集成分为企业内部集成和企业外部集成。企业内部集成包括:产品概念、产品设计、采购、制造、销售、维护、客户需求等。企业外部集成的主体有:研发中心、生产商、合作商、运营商、设备和技术供应商、内容提供商、渠道销售商、终端客户,以及上下游企业相关联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等。企业内外部集成,仅仅是产业周期当中的一个单位,无数个这样的企业按照核心层和外围层汇集成企业群,无数个企业群形成一个产业。可见,产业集成化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它的实施需要一个完整的三维系统,即:①以产品或服务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研发、试验、市场化和产业化为轴线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②以产业组织种子和创业,到产业组织的发展成熟为轴线的发展模式,将消费者、研发中心、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服务商,按企业价值协同商务为横轴;③以核心产业组织为盟主,连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上下游同类企业连横合纵的网链结构,以产业成长为维度,通过数据/信息集成、流程/业务集成和价值集成,以及企业集成重组,强调网链上的各结点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就构成了产业集成化三维模型。前三种链条都必须以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和产业周期三者为基础、缺少任何一种周期都不完整,都将增加不确定性的发生概率、损害程度和延及范围。很显然,该模型就是围绕“四流三周期”(张贵等,2003),即物流、资金流、业务流、价值流和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和产业周期,构造以信息化带动其他要素流动的产业关联、规划和控制。

四、推进我国产业集成化的战略选择

1.提高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产业集成化内涵

一是提高产业总体研发能力。要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的开发基地,加快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推广应用,促进研发平台建设。二是建设好产业的工程研究中心、科研中心,加强重点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鼓励内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三是加强产学研结合,在政策及组织上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专业性技术及中介服务机构,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

2.加强产业信息化进程,构筑产业集成化的平台

一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既有信息传输网络、信息处理的软、硬装置及信息资源库整合而成的统一体。这是信息化的支撑环境。它包括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以及信息环境,通过标准化、安全性、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保障信息化有序运行。二是产品流程信息化,以产品生命周期为核心,包括产品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市场经营信息化和管理办公的信息化。三是企业业务链信息化。以企业生命周期为轴线,企业业务,包括设计、制造的物流过程和整个过程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设备、能源、人力资源等所有控制和管理综合起来,使企业内部信息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四是企业价值链信息化。信息化从内部扩延到外部,利用企业内部网、外部网以及因特网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将内部的生产经营和外部供应、销售整合起来,实现与上下游合作商、客户、政府部门等外部实体进行信息交换和商务活动,如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最终,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化、产业的信息化和产业间关联的信息化。

3.围绕价值链,构建产业集成化的三维系统

在若干个有一定产业竞争力基础的行业中,加强和引导企业的资本运营,实施企业重组和并购,合理加速企业的成长,最终在相应行业中引进或培养三四家具有规模的“重量级”的内资企业集团,以此形成行业领袖,逐渐围绕“四流三周期”,构建产业集成化的三维系统,从而形成一种较为合理的市场结构和产业集成化趋势。

我国企业要学会运作联盟和技术网络的能力,通过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业务和价值协同合作,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组织和新结构模式。围绕价值增值、利用新结构模式开展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和各类经济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在产业集成化的时机选取、市场导向和企业(行业协会)联盟关键的问题上,寻找适合本产业的国际化战略路径。

4.倡导企业主导的新市场“游戏规则”制定

我国企业在提高研发能力的同时,把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一种市场力量,沿着“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路径形成研发与“游戏规则”的良性互动,既保护民族产业的发展,又开拓产业国际化之路。围绕技术链、产品链、价值链和企业链形成中国的产业链条,强化他们对产业链的控制。

我国应该积极开展各种“游戏规则”的合作联盟,并且鼓励本国企业参与各种“游戏规则”联盟。通过国家和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在“游戏规则”上的合作与联盟,建立具有一定自主“游戏规则”,改变旧经济秩序的均衡状态,积极谋求新“游戏规则”的突破。

5.发挥政府的职能和作用,创造产业集成化的软环境

国家从公共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技术利益角度都应该参与全球市场“游戏规则”制定。特别是后发国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化战略和务实的行动构建自己“游戏规则”基础设施。一是培植本国市场力量的成长,建立协作机制。政府的作用在于把国内的市场变成一个整体参与全球化,而不是替代企业参与全球“游戏规则”竞争。所以,国家要善于与本国市场力量的配合,鼓励市场力量的成长,扶持本国研发力量的成长,不断放松对市场秩序的管制,保持国内市场垄断和竞争的均衡。二是调整和构建“游戏规则”制定的政策空间。国家应该不断检视和调整诸如知识产权政策和产业研发等政策,在与国际接轨和接受国际“游戏规则”的同时,大力提倡自主“游戏规则”的制定。同时,国家通过设立基金、培养人才,促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创新、企业技术结盟,促进建立“游戏规则”的基础设施。三是制定相应法规(如反垄断法),加强规则保障。目前,我国应加快建立和完善针对中国本土企业受到国际垄断排挤和国际市场不公平竞争的法律系统,加强对本土市场的合法保护。四是政府和企业要密切协调和配合。政府应该在国内构建合理的公私关系,在新市场“游戏规则”制定领域开展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国家要转变自身的创新体系,通过企业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良性互动,实现国家创新体系的完整和发挥效能。

五、结语

产业集成化绝非易事,它是依靠产业内部的能力来改变自己进行结构转换。产业集成化必须在一定的技术和经济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产业集聚基础上的“二次创业”,才能摆脱当前依靠人力、物力和资本推动经济增长,杜绝重复性、低水平发展,才能使市场竞争更加有序规范,使产业组织有质的跨跃。而日本学者认为,在东亚只有日本具备产业集成能力,对新兴国家而言,这一点无论如何都是无法简单效仿的。这从另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我国产业集成化的紧迫性和可能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出口贸易频繁遭遇来自发达国家各种技术和贸易壁垒限制,约有60%的出口企业受到影响,在国际出口贸易中遭受的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亟需获得平等地位,迫切需要借助产业集成化,充分发挥集成效应,增创产业组织的制造优势、设计优势、创新优势等产业新优势,实现产业组织跨越式发展,积极倡导和参与新经济秩序的建立,推进我国产业国际化之路,否则就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标签:;  ;  ;  ;  ;  ;  ;  ;  ;  ;  ;  

产业一体化:产业组织结构演进的新趋势_信息化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