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职业教育的“昂贵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职业教育论文,昂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10)10-0072-03
在谈到职业教育时,国内有学者认为“昂贵性”是其一大特征。就是说,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职业学校教育的成本都大大高于普通教育[1]105。笔者认为,这样的提法过于简单化了。不仅是因为职业教育有国家之别、学校之分,而且也是因为职业教育有专业之差与观念之异以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现专门论及这个问题,提出个人商榷性意见,求教于方家。
一、职业教育“昂贵性”的缘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一过程中,有关职业教育的研究得到迅猛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与普通教育存在不同,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征。在探讨职业教育具有哪些特征时,有论者以为,“昂贵性”是其一大特征。之所以说职业教育昂贵,是因为该论者认为,职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铅笔与纸张,还可能需要厂房、钢铁、面粉、石油、木材以及化肥等,需要设备的购置、保养、维修及更新,需要更多的水、电、暖气的供应,需要往返实验基地,等等。这些都需要经费,因此职业教育的成本很高[1]27。乍一看,这样的说法真的很有道理,尤其是对那些收取学费颇高的职业学校来说,论者的说法能够为它们高昂的收费举措解围:学费居高不下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不是因为我们“心狠”才收很高的学费,而是因为我们的办学成本太高……但深思一下,觉得这样的提法又不是很妥当。众所周知,普通的基础教育,笔墨纸张与水电供应的需要不用多说,就是物理实验、化学仪器、实验室及设备的维修、保养也是少不了的。尽管学校规模有大小之分、学校档次有重点非重点之差,相应的花费自然也有高下之别。但是,对于那些设施齐全、颇具规模、学生人数众多的重点学校来说,比照上述论者的逻辑,可以说,这样的学校教育成本一点也不“廉价”。普通的高等教育在设施等方面的花费就更不用说了。再比如说,如果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所需的花费可能因此而有所降低。如此看来,上述论者的有关职业教育“昂贵性”的说法过于简单了,有片面化的嫌疑。笼统地作出判断,说职业教育具有昂贵性的特质,是不准确的。下面分别就国家之间、学校之间、专业之间、观念背后之间的差异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相互渗透性,进行逐一辨析,以厘清职业教育“昂贵性”的实际内涵。
二、办理职业教育的国家之别
我们知道,由于历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不同的原因,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及其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办理职业教育方面所花费的资金是有很大区别的,如在职业教育经费上的投入就大不一样,如美国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们的职业技术学院,1997年的经费来源中,联邦政府占12.3%,州政府占39.8%,地方基金占17.3%,其他占10.1%,学费占20.5%[2]77;再如澳大利亚职业教育1997年的投资组合为: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为49%(其中联邦30%,州70%),企业为43%,个人为8%[3]88。相形之下,1999年,单就我国的中专与职业高中来说,前者的学费已占到学校经费的39.4%,后者的学费占到学校经费的25%,且不包括食宿与其他开支[3]90。这一方面说明,在我国办理职业教育所需的成本中,政府投资严重不足,企业投资力度也不大,进而加重学生或公民接受职业教育的负担。再者,这还只是中专与职业高中,对于今天的那些高职院校,收费的数额还要远远高于上述比例。另一方面也说明,对于不同的国家,办理职业教育与接受职业教育的情形是很不一样的:在发达国家,政府或企业投入很多,学生或公民接受职业教育所花的费用就很低。如丹麦的成人教育与继续培训大多是免费的[4]38。而在我国,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企业也缺少投资的动力,多数职业技术院校多半是依靠高昂的学杂费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以致很多学校都把开学日作为重大事件来看待,因为这是学校收入的主渠道。“我国市属高等职业院校和一些行业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没有省级政府的投资,多数市级政府和部分行业对高等职业院校投入严重不足”[2]215。当然,在这方面,普通院校也好不了多少。这样一来,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所花的代价就非常高昂。所以,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职业教育非常昂贵,关键是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哪个方面来考量这个问题。
此外,即便同样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职业教育的投资成本、收取学费多少等方面也不完全一样;退一步来说,即便是在我国,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与落后偏远的西北、西南也有不小的区别。
三、办理(职业)教育的学校之分
除了前面提及的颇具规模的重点中学投资与维修、保养方面的成本“价格不菲”,就拿普通高等学校与职业教育院校来比较,也能阐明论题。也就是说,不同的高等学校(包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办理教育所花费的代价也不一样,如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单国家每年专项投资经费就达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元,其他各种途径的资金收入也源源不断,甚至建立一个大型实验室就需上千万元乃至上亿元。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完全可以反问,这样的教育花费的代价不是很高昂吗?即便是那些普通高校,它们的校舍、机房、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所花费的成本也价格不菲。相形之下,我们的职业教育花费的代价就相形见绌了:要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没有人愿意出钱,要占地面积没有占地面积,要实习厂房没有实习厂房,要教育经费没有教育经费。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一是两类不同的学校教育不好进行简单化的对比。二是我们的普通高校建校历史相对“悠久”,国家投入的资金历年来的累积也比职业院校投入的资金大得多。如1978年前的近30年,我国的职业教育落后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十分缓慢,仅处于萌芽阶段[5]47。在这样的情形下,简单地说职业教育的成本很高,容易抹杀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如办学理念截然不同,校史长短问题、教育决策问题、教育投入问题等也需要综合考量。
而且,如果职业技术院校收取的学费比普通高等学校收取的学费要高,这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说,前者的特征具有“昂贵性”。这是因为,我们需要把学费的高低置于整个教育系统中(如国家投资、企业参与、教育资金积累、教育政策导向等因素不同)来加以全盘考量,才能最终得出结论;否则,我们的持论就要慎重对待。
四、办理(职业)教育的专业之差
学校教育有很多不同的专业,各个院校都有自己的偏重,有的偏重农业,有的偏重工业,有的偏重文史哲,等等。一般来说,不同的学科专业所花费的资金自然有所不同。具体来说,不同的专业,国家投资、企业投资的数额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如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学科就不一样;即便是自然科学,其内部也有差异,如应用学科与基础理论研究也不一样;同样,在社会人文学科范围内,如“五个一”工程,或涉及国家大政方针、重大理论研究等,国家就投入颇多,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也不在话下。单就学生的学费收取而言,不同类型的教育层次除了存在国家之别与学校之差,办理职业教育的专业也存在一些差异,比如说,偏重财会与倾向电子技术之类的学校,二者在资金投入上肯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如偏重会计专业的学校在实际操作与学生实习上所花的代价肯定要比后者所花的费用要低,因为后者需要计算机、机房、实验室等大型的技术设备——花费自然要多得多;再如外贸学校与偏重车辆维修的技术学校,前者所需的厂房、实习器材等要比后者所需的设备、器械、厂房要相对廉价些。凡此种种,在高等学校教育内部,在职业教育院校之间,在不同的学科专业之间,就所需的资金而言,是有很大差异的。“特别是工科职业技术学院,实验设备要求高,不光要有足够数量,还要有足够质量”[5]61。所以,因专业倾向不同而出现相应的花费也不一样。就此而言,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说,职业教育的特征就是“昂贵性”。
五、办理职业教育的观念之异
无论是国家、学校之别,还是学科专业之差,都是从实践层面来考量的。如果从观念层面来观察,在不同观念的支配下,办理职业教育的实践也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不仅大量投资高职教育,且通过立法等手段,保障并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相形之下,我国高职教育长期成为普通高教的附庸[5]103。在发达国家,即便是私人办理职业教育,各个国家尽管不一样,但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政府的资助。比如瑞典,即便是私立学校,也可得到公共经费的资助,学生接受教育也是免费的[4]79。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把技术看做是“小儿科”,登不了大雅之堂。这背后的根源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升官发财”等一类的观念严重制约着人们对职业的期待。当下,追求教育的“科举性”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而重学历、轻学力,乃至看不起高职[5]102。尤其是对技工,我们向来抱着一种轻视、看不起的心态来加以对待,以致我国的技工人员尤其是高级技工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人们不愿就读职业中学、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要读,多数也是出于万不得已。而且,国家政策、企业投资方向也不愿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人人看不起的职业教育中。长此以往,职业教育处于整个教育系统的“边缘”状态,要资金没资金,要师资没师资,要生源质量没生源质量,要实习的硬件设施也没有或严重匮乏。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的规模逐渐扩大,各种资金短缺,各级各类学校为了维持学校的生存发展,只好依靠收取可观的学费作为学校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了招生计划,就有了办学经费,这对于财政拨款只够发基本工资的新成立的高职学校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5]59。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职业教育具有“昂贵性”。但是,这仅仅是从学费这个单一角度来考量问题的,而没有把职业教育的“昂贵性”置于整个教育系统中来加以综合判断。
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
职业教育中有普通教育的因子。职业教育除了以职业、工作、就业为导向,还有传授知识、使人的身心得到完善与发展的功能,就明确地表明职业教育离不开普通教育知识的教化、学术的熏陶、道德的滋养。就是说,一方面,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职业教育不再是一种终结性的教育,在与工作体系、劳动过程相结合的同时,它需要与普通教育相沟通。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在普通教育的发展阶段,越来越要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未来从事职业的基础能力、个性发展及跨行业选择需求等要素。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如在高中教育阶段,专业设置的目标就充分考虑到既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又使他们具有充分选择职业的自由,以实现人的个性发展。这样,这些国家在高中阶段就不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而统一由国家采用将学科内容与职业内容高度复合的办法来确定综合专业,通过课程的排列组合,由选修课与必修课的结合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6]。
普通教育中有职业教育需要的基础。其一,在现代社会,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接受职业教育的人一开始就经受过普通教育,其职业教育必以此为基础,即便是纯粹的上岗培训,也有普通教育的基础为支撑。其二,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人一般为成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他们想必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都接受过一般的教育,或正规的,或非正规的,或做人的,或知识的,或文化的,或道德的,不一而足。一句话,在接受职业教育之前,他们的大脑与心灵不是空白,必然存在接受过类似于普通教育的底子。否则,职业教育所涉及的基础知识、道德评价、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等是无法顺利展开的。
所以,笼统地说职业教育具有“昂贵性”就没有综合考量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越来越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
七、结语
从职业教育的国别、学校类型、学科专业、办学理念以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性来看,职业教育的收支构成是复杂的,既有政府投资、企业财源、学费收入等,又有教师工资、设备购买及维护费用等,笼统地说职业教育的特征是昂贵的,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至于那种认为高职理论上所需要的投入应当是普通高等学校的2.64倍的论调[7]237,即使表面上看似进行了严格的量化,仍然避免不了简单、草率、武断的嫌疑。现呈示愚见,求教时贤,以抛砖引玉。
标签: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