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丹参注射液;长春西汀;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ZM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由供应脑部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其中后循环具体指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等,为小脑、脑干、海马、丘脑、枕叶、上段脊髓、部分颞叶供血,一旦出现缺血情况会严重影响脑组织正常状态 [1]。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患者失去空间定向能力,出现眩晕后患者感受周围环境、自身处于旋转状态,伴有明显的不稳定感,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需给予及时治疗[2]。目前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方式,其中长春西汀应用价值较高,但具体治疗多以经验指导为主,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值得进一步探究。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后循环缺血性单纯性眩晕患者,探究不同药物治疗效果,旨在为疾病控制提供科学指导,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569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分对照组(284例)、试验组(28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57例,女性患者127例,年龄51-72岁,平均(61.73±2.88)岁,病程2-34个月,平均(18.11±2.45)个月;试验组男性患者159例,女性患者126例,年龄50-72岁,平均(61.21±2.76)岁,病程2-35个月,平均(18.57±2.3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陕西省华山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Z61020761)治疗,取药物20ml,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给药10d;试验组给予长春西汀(长春海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484)治疗,取药物5mg,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给药10d。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比较,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不稳定感觉,生活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可正常行走,但伴有不稳定感;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前两个等级占比之和[3];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叮嘱患者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l,离心操作10min,3000r/min,采取免疫比浊法检测上述指标,试剂盒由江苏菲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前者表示形式为[n/(%)],通过分析 值进行检验,后者表现形式为( ),通过分析t值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79%)显著较对照组(89.44%)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285 140(49.12) 133(46.67) 12(4.21) 273(95.79) 对照组 284 134(47.18) 120(42.26) 30(10.56) 254(89.44) -- -- -- -- 8.398 P -- -- -- -- 0.004 2.2血液流变学指标
试验组治疗前1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治疗后4周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试验组较低,P<0.05,详见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2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n=285/284)
组别 纤维蛋白原(g/L) D-二聚体(μg/L)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试验组 5.15±1.01 2.15±1.16 32.928 0.000 371.55±22.54 252.11±13.64 76.535 0.000 对照组 5.21±1.18 3.81±1.01 15.190 0.000 371.39±12.88 298.27±13.51 66.016 0.000 t 0.652 18.202 -- -- 0.104 40.414 -- -- P 0.515 0.000 -- -- 0.917 0.000 -- -- 3.讨论
后循环缺血性单纯性眩晕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时患者自觉周围事物或自身旋转,伴有明显恶心呕吐、不能活动或不敢睁眼情况,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同时患者常伴有基底动脉栓塞、心源性栓塞或颅内供血去梗死情况,预后质量欠佳,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临床治疗措施,其中长春西汀治疗效果突出[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79%)显著较对照组(89.44%)高,治疗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长春西汀主要成为为吲哚类生物碱,可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系统,促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增强脑部血压供应,同时药物可强化红细胞变形能力,促使红细胞通过微小血管,促使血液黏稠度降低,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此外药物还可对氧自由基进行清除,抵抗脂质过氧化情况,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出现谷氨酸损伤神经元情况,改善患者认知情况,且与丹参注射液相比效果更为突出。本次研究还指出长春西汀治疗后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降低,提示其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长春西汀可增加脑部血流量相关,促进脑部微循环改善,发挥抗血栓作用,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综上,针对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长春西汀治疗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杜培坤, 王艳玲, 金红,能够.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治疗分析[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11(6):485-486.
[2]龚建祖, 程伟. 丁苯酞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椎动脉优势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6,33(11):2088-2091.
[3]陈统华. 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优势[J]. 黑龙江医药, 2017,30(6):1259-1261.
[4]李冉冉, 徐鸿华.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5, 32(1):104-107.
[5]陆守荣, 王滨, 张云云, 等. 舒血宁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发作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20(21):139-140.
论文作者:杨华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长春论文; 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指标论文; 血液论文; 疗效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