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何以可能——人的自由个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学论文,自由论文,个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再过3年,人类又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纪。在这个跨世纪的年代来谈人学,我不禁想起在19~20世纪之交的年代里,一位社会主义者向恩格斯提出的请求。
那是在1894年1月3日意大利社会党人朱泽培·卡内帕致信恩格斯,请他为将于当年3月起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时代》寻找一段题辞,用以显示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特征。卡内帕认为,新纪元的特征应当区别于佛罗伦萨诗人但丁所描述的“一些人统治,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的特征。
恩格斯1894年1月9日从伦敦回信,写道:“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题词。马克思是当代唯一能够和伟大的佛罗伦萨人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但是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
恩格斯这里用人的个性自由来表达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完全符合马克思的理论的。尽管自恩格斯写下这些话已经过了10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伟大理想尚未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未来是实现不了的。有人预言,21世纪的显学将是“人学”。我完全同意。但这个人学的目标仍然应当是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否则那将不是我所赞成的人学。
人们会问,在未来的世纪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联合体”)能够实现得了么?也许不能。也许还需要好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但马克思所憧憬的“自由个性”的理想社会决不会是他本人所激烈反对过的“空想社会主义”。
从今天的世界现实来看,我以为马克思的这一理想离开我们似乎仍然很远,但又似乎比过去近得多了。说它离开我们还很远,因为世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根据联合国最近公布的关于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的报告,358个大富翁的收入超过23亿穷人的收入。在最近30年,世界20%最贫困者的收入由占世界总收入的2%下降为1.4%,而20%的富人的收入由占世界收入的70%增加到80%。[②]“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理想实在离开我们太远了。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正在向人们预示这样一种公认的事实:现代人的个性化趋势,21世纪的新人将具有这样一种本质特征——有独立的个性。我在《江海学刊》1995年第3期的文章《有个性的人——现代人的本质特征》中曾经指出,许多高科技产品出现说明,“智力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将变得愈来愈重要”,“在未来社会的组织中,生产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具有独创性,这是精神生产的特点。因此在未来的社会里,人们要做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就要首先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此外,未来的生产力将是“智能机器生产力”已是确定无疑的。而当这种生产力“使生产和需要的个性化成为可能时,人的个性发展也就有了更多的现实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我又有理由说,同过去的时代相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自由个性的理想离我们更近些了。
这个理想的实现,我们这一代人在有生之年肯定是看不到的。但它的意义并不因此而丝毫减少。因为它是全人类最合理、最有价值的走向。然而可悲的是,尽管马、恩提出这个理想已经有一百余年,但直到现在,它仍然未能为一些人(包括有的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真正理解和接受。典型的例子是1983年的一次讨论人的问题的学术会议上,有一位我所尊敬的学者坦白承认,他对马、恩的这段话的合理性始终未能弄清楚。至于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当作一种社会本位主义(即社会始终高于个人、整体始终优先于个人;只讲人的合群性、依赖性,不讲人的独立性和个性)来宣传的,更是所在多有。他们不能理解的是:怎么可以把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呢?他们认为,只能是社会和集体作为个人存在、发展的前提,而不可以反过来。
不错,社会、集体同个人之间会发生矛盾,在这种场合,后者要服从前者。但这只是一种处理特殊情况的原则。作为支配一个合理社会正常发展的基本原则应当是:社会与个人不是被抽象地对立起来,社会不是由自然和历史从外部强加给人们的“结合体”,而是人们自觉联合而成的“自由人联合体”。这样的联合体之所以能够“自由发展”,首先是因为联合体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这正是联合体根本区别于以往的阶级对立社会的地方。在阶级对立社会里,社会整体的发展是以牺牲无数个体(甚至整个劳动阶级)为条件。而在新的联合体,“一切人”(联合体)的自由发展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这就是《宣言》那段话的真实意思。马克思主义既反对个人本位主义,也不是社会本位主义。因为在这两种场合,社会与个人都是割裂的,相互抽象地对立起来。许多人不能理解自由个性在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中的地位。其实,只要不把社会同个人抽象对立起来,重视人的自由个性是合乎共产主义的价值观的。马克思本人重视自由个性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他把人类社会三大形态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段”界定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③]
为什么马、恩的真正思想不能为某些人所理解和接受呢?我认为,这里有很深刻的根源。首先,几千年的整体主义为轴心的儒家文化渗透到民族肌体的里里外外。这不能不妨碍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其次,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度移植到中国来。在这样的社会存在基础上,自然会产生出与马、恩的理想有差异和距离的价值取向。
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我们的责任是恢复马克思的本真。如果要从马克思的著作中寻找一句最能表达他的未来理想的话,除了《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外,再也找不出更合适的了。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89页。
[②]引自《参考消息》1996年11月9日报道。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