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析与评价模型的制造企业绩效管理系统_数据集成论文

基于分析评价模型的制造企业性能管理系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系统论文,制造企业论文,模型论文,性能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2;TP273;TH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02)0S-0017-07

制造企业正面临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有效竞争手段。单纯的过程管理和信息集成已经不能满足制造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全面提高企业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E (知识)性能是企业赢得市场、赢得用户的关键因素。

企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大系统。因此,无论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还是为了实施先进制造战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都对企业的性能管理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一、企业性能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企业性能是企业系统优化的目标函数,对企业分析、评价、诊断与控制、改制与重组等,目的是改进企业的性能。这是企业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企业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来体现其存在价值。“做得怎样”(如优劣、快慢等)需通过企业系统性能来描述[1]。

1.企业性能管理的相关概念

制造企业的性能表现是多方面的,性能管理的内容要视制造企业涵盖的范围而定[2]。由于企业性能的多方面表现, 很难给出准确的定义,本文参考有关文献,给出企业性能、性能分析、性能评价和性能管理概念的解释。

企业性能可以被认为是企业系统完成、执行的行为及完成某种任务或者达到某个目标的程度,通常具有功能性或者效能性。企业综合性能是包括时间、成本、质量、服务和环境等在内的现代企业竞争要素的集合。根据企业性能的含义可以给出企业性能分析、性能评价和性能管理概念的定义。

企业性能分析(performance analysis)是一种决策辅助技术。它采用系统的方法对所研究的企业性能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评价并协调,帮助企业决策者提高对所研究问题认识的清晰程度,以便决策者决策[3]。根据企业性能的多样性, 企业的性能分析有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内部资源分析、竞争战略分析、价值链分析、成长发展分析和技术水平分析等。

企业性能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是企业决策方针或计划实施的行为效果,通常可以使用观察或评估测量方法进行[4]。 企业性能评价可分为全面评价和局部评价,全面评价是对企业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评判和认识。其特点是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概括性。企业系统性能评价是对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与采用先进制造技术的效果和成果的系统评价,也是关于企业在产品、服务、生产、经营等过程各方面的全面评价。局部评价是对企业系统某一具体对象的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分析、评价、判断和认识。其特点是目的物明确,视角清晰、限定范围。如企业系统的技术水平评价等。

企业性能分析和性能评价是密不可分的,企业性能分析是性能评价的基础和前提。企业性能评价是性能分析的输出结果。

给企业性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下一个定义是相当困难的。当然,其它许多创新也是这样,如全面质量管理和业务过程重组。尽管如此,企业性能管理通常被定义为企业系统定期地对一个组织或员工所具有的价值进行评估,并给予奖惩,以促进自身价值的实现[5]。对企业而言,由于其系统的复杂,性能也呈现多样性,这里我们只讨论制造企业系统、过程和活动的性能管理。

2.企业性能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企业性能管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管理理念[6][7],企业性能管理是企业战略实施的导向控制系统,企业性能管理的目的在于分析、评价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仅要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效果、效率和效益,也要反映出企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和优势。建立的企业性能管理系统应有一定的“分辨率”和“透明度”。所谓“分辨率”指的是它能够测量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趋势和主要问题点,能够进一步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评价和管理,并指出改进方向;所谓“透明度”指的是能估算出主要问题的大致情况,如原因所在,问题范围,解决的难易程度,并提出具体改进办法。企业性能管理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能够指导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和活动进行时,都需要不断地实施有效的性能管理,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实现。

(2)实施动态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能够及时地发现和给出解决的方案,供决策者决策。通过性能管理,企业能看到市场对企业的影响和未来企业发展方向,使企业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实施动态管理。

(3)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 对企业性能分析评价产生的反馈信息,使企业管理者随时掌握企业战略目标和具体生产经营目标的执行状况,特别是对重大的异常变化的分析评价,有助于企业的管理者高效率地管理企业。

(4)支持企业改进管理方法和过程重构。 企业过程管理和重构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性能管理可协助和支持企业改进其管理方法和企业过程重构。

仅有上述的企业性能管理的思想,而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企业性能管理只能停留在理念层次和手工作业的层次上,仍不能满足企业的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竞争需求。采用计算机软件、网络、数据仓库等信息技术,实现制造企业性能管理的电子信息化正是实施先进制造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性能管理系统就是要连接企业的战略目标、资源、信息、过程、功能、组织,把企业性能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运作管理的一个平台,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使用这个平台去指导他们的决策和活动,使企业的所有活动都朝着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具体业务目标前进。本文对企业性能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指出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企业性能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性能管理系统的性能分析模型、性能分析模型的集成框架、性能评价层次集成模型、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规划和系统实施过程方法。

二、基于性能分析评价模型的企业性能管理

性能分析模型、性能分析模型的集成、性能评价模型和性能管理的方式是建立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立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关键。

1.企业性能分析模型

企业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式的大系统,因此,用模型来抽象地分析评价企业性能,构建企业性能分析模型,要充分考虑到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在COSMOS模型中[8],企业模型用三个部分来描述:过程模型, 组织模型和协同模型。每个组件模型描述了企业的某个侧面,这些组件模型间相互关联,组件及其关系共同构成了企业模型。Curtis的过程模型用功能模型、信息模型、资源模型、组织模型构成[9]。 这些企业模型用于企业性能分析评价仍显不足,根据薛劲松等提出的活动/过程的性能模型和工作流、性能模型与控制协调关系图[2], 用七元组描述企业性能分析模型:

Enterprise Model::=<Pm,Fm,Im,Rm,Om,Pfm,Cm>

其中Pm表示过程视图(Process view),Fm 表示功能视图(Function view),Im表示信息视图(Information view),Rm表示资源视图(Resource view),Om表示组织视图(Organisation view),Pfm表示性能视图(Performance view),Cm表示协控视图(Control view)。企业性能分析模型中的元组视图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性能分析模型元组视图关系示意图

2.企业性能分析模型的集成

企业性能分析模型的集成继承了CIM—OSA多视图集成建模体系结构[10],由企业视图模型维、生命周期维和粒度维所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性能分析模型集成体系结构示意图

在企业性能分析模型中,以性能视图为基础,以工作流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为建模手段,通过主视图,即过程视图同性能视图,以及其他视图为辅视图分析企业性能。即采用活动属性和过程属性的概念,进而把与企业性能(TQC等)有关性能参数作为属性赋予活动和过程中; 在活动的属性基础上,分析计算过程的属性,得到企业的活动和过程性能[2];通过过程视图同性能视图同其他视图的映射关系, 确定出性能参数在其他视图的具体表现;最后通过采用企业性能分析模型的集成体系结构对企业性能进行综合分析以及采用性能评价模型进行性能评价得到企业的综合性能分析评价结果。

3.企业性能分析评价方法

企业性能评价是企业决策方针或计划实施的行为效果,通常可以通过使用观察或评估测量方法进行。这种观察或评估测量是根据企业确定的目的来测定对象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客观定量的计算或主观效用的行为。企业性能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和企业性能分析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综合分析评价方法,是对以多属性体系结构描述的企业对象系统做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即对评价对象的全体,根据所给条件,采用一定的方法,给每个评价对象赋予一个评价值(又称评估值数),再据此择优排序。采用的主要的综合评价方法如下:专家评价法(如评分法、排序法等)、经济分析法(如费用效益分析法等)、多目标决策法(如多目标规划等)、数据包络分析(DEA)、层次分析法(AHP)、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数理统计法(如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作业成本法(ABC)、作业管理(ABM)和网络技术等。

4.企业性能评价判断基准

要想客观准确地评价一个企业系统的性能,确定评价判断的基准相当重要。企业性能评价判断基准有目标、指标和基准三部分组成。

目标(Target):是企业系统实现其价值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企业系统的目标可分为企业目标,部门(域过程)目标,过程目标和活动目标。在企业系统目标呈现层次结构中,高层次目标是低层次目标的目的,而低层次目标是高层次目标的基础。

指标(Index):是客观事物及其特性的一种度量, 这种度量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要全面评价企业性能就要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以定量指标为主。指标的选取有以下基本原则,即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和客观性等。企业分析评价的指标是指对分析评价对象的哪些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企业性能分析评价关心的是分析评价的对象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的相关方面,即关键性能的成功因素。这些关键成功因素具体表现在企业分析评价的指标上。关键成功因素有财务方面的,如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等;也有非财务方面的,如产品交货时间、产品质量、产品售后服务、创新和知识管理等。因此,作为用来衡量制造企业性能分析评价指标,必须考虑与企业目标一致或正相关,兼顾短期和长期利益,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地考察企业中的生产经营过程,这样才能准确客观地分析评价企业的性能。

基准(Benchmark):是对企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评价的参照系,即采用的分析评价的标准。一般而言,分析评价的标准有标杆瞄准(benchmarking)、时间序列标准和行业或政府颁布的标准等。标杆瞄准(benchmarking)以同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作为性能分析评价的标杆和基准;时间序列标准以企业自身的性能历史数据为基准。行业或政府颁布的标准是行业或政府为了建立企业竞争机制和环境而制定的企业性能分析评价的基准。

5.企业性能评价模型

企业系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大系统,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企业系统,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反馈性和随机性等[11]。Umit Bittci 等给出了企业性能检测的层次模型[12],但它缺乏对系统的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和反馈性的考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企业性能评价模型,这个模型是一个基于过程和活动的企业性能评价层次集成模型。它由四个不同的层次组成,它们是企业级、企业部门级(域过程)、过程级和活动级。企业级表示企业实体,每个企业实体又由若干个企业部门组成。企业部门又根据实际市场竞争的需求,定义为逻辑的机构,服务于实际生产和市场环节,每个企业部门又有若干个核心支持的业务过程组成。企业的业务过程又由若干不同的活动组成。这样的企业层次系统模型中,每层分为六个部分,它们是性能改进需求、外部性能指示器、目标、数据采集、性能分析评价和关键性能指示器。这六个部分的内容由于每层的对象不同内容也不相同。企业性能分析评价层次集成模型如图3所示。

(1)目标

每个层次中的目标是本层次具体要实现的性能目标。企业性能分析评价的目标是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和具体实施目标。

(2)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企业过程性能模型的实际运行,即执行有关的工作流实例,形成性能分析数据快照库,供综合性能分析评价使用。

图3 企业性能评价层次集成模型示意图

(3)外部指示器

外部指示器是收集到相对于外部同行同类企业或竞争对手同层次的性能指标和基准。

(4)性能改进需求

性能改进需求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和具体业务目标实施中,企业对性能提出改进需求,这些需求的内容由企业级、企业部门级、过程级和活动级组成。

(5)性能分析评价

以每层性能分析评价对象为单位,通过分析评价数据采集获得与性能分析评价有关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后得出性能分析评价指标数值或状况,将该性能分析评价对象的性能数值状况与预先确定的性能分析评价基准进行对比,通过性能分析评价方法,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责任、影响,得出性能分析评价对象性能优劣的结论。

(6)关键性能指示器

关键性能指示器是给出企业当前关键性能的定量和定性的结果,以及企业关键性能变化趋势。

6.基于性能分析评价模型的企业性能管理

什么样的企业性能是企业所希望的?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分析评价管理企业战略目标和具体业务目标的执行?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和竞争能力如何?这方面的需求可通过基于性能分析评价模型的企业性能管理来实现。

将性能分析评价模型作为企业性能管理的主要工具,可实现企业性能建模源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最终落实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目的;将企业性能分析评价模型集成到企业性能管理系统中进行企业性能分析、评价、诊断和管理,能更深刻地体现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企业性能分析模型作为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主线,把企业性能建模、性能分析评价、性能管理和性能改进方案形成一个完整闭环,实现企业性能全方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性能管理。图4 给出了基于性能分析模型的企业性能管理示意图。

图4 基于性能分析评价模型的企业性能管理示意图

三、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企业性能管理系统是一个在异构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具有跨应用集成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因此,它的体系结构应有分布式计算技术、面向对象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Web技术的支持。

1.基于CORBA技术的通讯平台结构[13][14]

CORBA技术是企业性能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的通讯机制。它是OMG (Object Management Group)组织发起和制定的分布式对象计算标准,其目的是在分布异构环境下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利用它可以实现分布式网络环境下不同软件、设备、操作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如同一根贯穿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软总线,通过它实现应用对象的跨平台应用,支持系统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企业性能管理系统具有信息采集遍历的特点,客观上需要支持异构环境下的应用系统、异构数据的协调技术。制造企业性能管理系统通讯平台结构是由应用系统层、CORBA 层、性能数据采集代理层和性能管理系统层组成的三层通讯平台结构。图5 给出了基于CORBA技术的制造企业性能管理系统通讯平台结构。

图5 基于CORBA的企业性能管理系统通讯平台结构示意图

2.基于知识管理的功能结构

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由数据采集、性能分析评价、知识库管理和性能管理四个子系统组成,如图6所示。

图6 基于知识的性能管理系统的功能图

(1)数据采集子系统

数据采集子系统是根据企业性能分析模型和性能评价目标采集性能分析数据,形成性能分析数据快照库,它是性能评价层次集成模型的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系统之一。

(2)性能分析评价子系统

性能分析评价子系统主要的分析评价步骤是根据性能分析评价层次集成模型中的各层分析评价对象的要求,首先确定对象目标,根据目标通知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性能分析评价数据,收到分析评价数据后,选择性能分析评价模型、指标、基准和方法,使用性能分析评价模型和有关方法对性能分析评价对象的实际数据与预先确定的性能分析评价指标、基准进行对比差异分析评价,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责任及影响,得出性能分析评价对象性能优劣的结论,形成性能分析评价报告。

各层对象性能分析评价目标的集合是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和具体实施目标。

各层对象性能分析评价指标是指影响性能分析评价对象性能的关键因素指标体系,它采用了企业系统、过程级和活动级性能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如企业级指标体系,平衡记分卡[15];过程级指标体系,交货时间指标体系;活动级性能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关键制造活动成本分析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完全服从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和具体实施目标。

性能分析评价报告是性能评价子系统的输出,也是性能评价的结论性文件。在这个文件中给出被分析评价对象性能优劣形成的原因、责任、影响和结论,形成性能评价报告。

(3)知识库管理子系统

知识库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对有关企业性能分析评价管理所需的知识库进行管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划分,该子系统主要由三个库组成,即性能分析评价指标算法库:性能分析评价指标算法,包括它的概念描述和定义等信息;性能分析评价知识库:性能分析评价标准值、修正值和指标权重等分析评价信息;性能分析推理库:性能分析评价专家知识,包括产生式规则、分析评价结果和分析评价描述等信息。

(4)性能管理子系统

性能管理子系统有供应链性能管理、合作伙伴性能管理、客户关系性能管理和企业内部价值链性能管理四个功能。根据性能分析评价子系统,得出性能评价报告中评价对象性能的优劣、原因、责任和影响,性能管理子系统有针对性地要求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更全面的数据,进行分析算法、知识揄等企业性能分析评价,给出企业性能改进的方案。

3.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数据规划[16](P.5-8)

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数据规划是在企业性能分析模型基础上,根据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概念和方法,以性能分析模型中的性能视图、过程视图、功能视图、信息视图、组织视图和资源视图构成企业性能分析数据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企业中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和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需求,以性能视图和过程视图为主,其他视图为辅形成性能管理系统的性能分析评价数据模型库[17]。根据性能分析评价数据模型库,构建性能分析评价数据库。根据性能分析评价的数据采集需求,以性能分析评价数据库为基础,形成企业性能分析评价数据快照库。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数据规划描述,如图7所示。

图7 企业性能管理系统数据规划示意图

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数据规划描述分为三部分抽象描述。高层抽象,只描述性能分析数据库的模型部分,即性能分析模型中的性能视图、过程视图、功能视图、信息视图、组织视图和资源视图部分。

中层抽象,描述性能分析评价数据模型库中,存储什么性能分析评价数据以及这些性能分析评价数据间存在什么关系,是性能分析数据库相对简单的结构描述。

低层抽象,描述性能分析评价数据库和性能分析评价快照数据库中数据是怎样存储,以及性能分析评价快照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如何传送到分析评价数据仓库的。

一个有效的企业性能管理系统必须能有效地采用数据模型描述性能管理数据。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数据关系、数据语义以及一致性约束的概念工具的集合。数据库结构的基础是数据模型。在数据规划中,分别采用基于对象的逻辑模型、基于记录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基于对象的逻辑模型用于高层描述数据,其特点是提供灵活的结构组织能力,允许显式定义数据约束。基于记录的逻辑模型用于中层的描述数据,它既用来定义数据全局结构,又用来提供关于实现的中层描述。物理数据模型用于低层的数据处理常用的模型是一致化模型和框架存储模型。

四、企业的性能管理系统实施

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执行过程是一个循环发展的过程,它能帮助企业有效管理企业的性能。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执行过程分为七个过程,如图8所示。

图8 企业性能管理实施过程示意图

执行这七个过程能够持续地带动企业朝着既定的企业目标和企业性能优化方向前进。

五、结束语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企业性能管理系统是提高制造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措施。本文指出,建立企业性能管理系统是实施先进制造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企业性能分析模型和集成框架、性能分析评价层次集成模型、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数据规划和实施方法。这些内容的研究对企业建立性能管理系统有指导意义。

企业性能管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它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还在发展之中。因此,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企业性能管理系统的工作流建模技术、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等。

标签:;  ;  ;  ;  ;  ;  ;  

基于分析与评价模型的制造企业绩效管理系统_数据集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