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效果分析论文_郭彩丽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效果分析论文_郭彩丽

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写作目的:是为了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00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50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50组给予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效果。结果:经观察后,实验得到,实验组的神经功能、日常的生活能力和与运动功能相关的肌肉张力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1%,对照组为41.5%,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此实验的实验数据对医学具有很大的统计意义。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和生活质量,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效果分析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成了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安全的病症之一,在医学上,脑梗死是由于脑部的血液的供应受到障碍,导致大脑缺血或者缺氧等症状导致的脑软化,或者因此使得脑组织坏死引起的病症。脑梗死有很多种类型,通常几种典型的病症类型为闹隙性梗死、脑梗死以及脑血栓,通常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致残率较高,尽管能够治疗,但在治愈后患者通常会存在运动障碍和神经功能的障碍,会对患者的心理和日常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还会对患者的家庭、生活以及对社会产生压力。经过研究表明,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治疗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运动功能的改善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选取资料

本文选取的资料是来自本院2017年至2018年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本次研究中的患者都符合中国的脑血管疾病分类中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所有的患者都神志清楚,生命体征都较为平稳,因此都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在这些所选取的患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同症状,如大小便失禁、运动障碍等,患者病症都只为脑梗死,排除其他病症的影响。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女20例,男3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6.22±4.32)岁;实验组50例:女22例,男28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6.79±4.5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的资料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实验的护理方法

(1)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包括科学的生理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的辅导。

(2)实验组采取的是早期康复护理,是建立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的,实施具体的措施有:

早期的体位护理:每个2个小时左右就对实验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即翻身一次。分为仰卧位和侧卧位,前者为患者的肩部需要上抬前挺,自然伸展患者的上肢,半屈指,手空心握拳,并且在患者的肢下放置适中高度的软枕;后者是慢慢拉出患者的患病的肢体,防止其受到压力作用,前伸位,外旋全臂并且患者的掌心向上,对患者的患病的肢体部位进行牵拉。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神经系统症状没有进展48小时后,就要采取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在治疗之前,要对患者的肢体康复护理知识进行相关的知识宣传教育,使得患者能够从意识上了解肢体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治疗活动。在护理中,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患肢组织进行按摩,通常频率为一天2次,10至15分钟每次。对于无法下床活动的患者,要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肢体活动,还要结合坐起训练。在患者慢慢恢复肢体肌力以后,还要指导患者进行自主运动,包括站立、起坐等力量训练,洗脸、更衣等日常活动训练,在患者力量训练和日常活动恢复良好时,就需要帮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

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护理:对于失去语言能力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3天左右再采取早期语言表达能力的练习,再知道患者进行弹舌、鼓腮以及噘嘴等口腔的训练,还要鼓励患者进行单音节字发音,在患者能够准确发音后,就要逐渐的增加语言能力的练习,如增加患者吐字的量,然后连音重复,要注意的是各种训练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要多给患者一些鼓励,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疗效的评价标准

(1)根据汉密顿的抑郁量表的评价,本次试验将其抑郁程度分为以下几个程度:8~17分为轻度,18~24分为中度,>24分为重度;用Barthel指数来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40分为差,41~50分为中,>50分为良;用简式Fugl-Meyer法来对运动功能进行评价:<50分为严重,51~84分为明显,85~94分为中度,95~99分为轻度;利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来评价神经功能,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

(2)对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时,具体评价标准如下: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0%,为无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1%~45%,为有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89%,病残程度1~3级,为显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100%,病残程度0级,为康复。在此标准的基础上,使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为了保证真实有效性,进行当场发放回收,回收率要为100%,评定级别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最后的计算公式为:总有效率=(康复+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采用科学的统计学的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

进行数据处理时,规定数据单位如下: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研究结果

(1)在得出结果之前,要将两组观察得出的指标和数据资料进行对比,会得出实验组的患者经护理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抑郁程度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依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经过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的对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41.5%,可以看出,实验组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得出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为42.5%,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在现代医学中,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也可以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由于机体脑血管闭塞所引发的脑血管疾病,病发人群多为中老年,多以脑梗死或者是脑血栓的形式作为临床症状,在此症状下,多表现为伴有失语症和失读症,严重的导致偏盲或者偏瘫等生理不健全症状,大部分的病发患者都存在肌体性功能障碍,这些都会对患者的日常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和阻碍。专家分析,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对其精神抑郁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研究数据中显示,实验组即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组别在患者经护理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抑郁程度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依然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2)在进行临床试验后,发现脑梗死患者在病发后的前三个月为功能的最佳康复期,而在前2周内治疗的效果更佳,此时期内的疗效明显比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效果更好。

(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45.00%,实验组是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0.05),这说明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提升临床护理效果。

(4)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脑梗死患者在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护理的满意度提升到了95%,使得早期康复护理被普遍认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的康复护理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对临床具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中国保健营养,2016,22(8):78-80.

[2]陈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医学信息,2017(2):78-80.

[3]吕胜琴,左晓蓉.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脑梗死(CI)偏瘫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5(8):89-92.

[4]陈勤佩.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4(4):100-103.

论文作者:郭彩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效果分析论文_郭彩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