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湖北 武汉 430055)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8例,根据是否合并有2型糖尿病分为单纯高血压(EH)组113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DM)组65例,且均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以血压标准差作为BPV指标时:EH+DM组24小时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24h 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天收舒张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水平均较EH组升高(P<0.05);EH+DM组非杓型血压检出率(63.08%)高于EH组(40.71%),P<0.05;EH+DM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异常检出率较EH组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BPV增大,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更为突出,非杓型血压检出率明显增加。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血压变异性;颈动脉硬化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156-03
高血压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是指一定时间内机体血压所波动的大小程度。研究表明,BPV越大,患者靶器官受损越严重[1]。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是早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糖尿病患者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而导致血压波动[2]。但对于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相关报道却少见。本研究主要探讨糖尿病对高血压病患者BPV的影响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78名,根据是否合并有2型糖尿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EH)组113例和高血压病+糖尿病(EH+DM)组65例;其中男性103例,女性75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为(59.79±8.45)岁。所选患者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等。
1.2 研究方法
1.2.1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使用Medilog-Bx英国牛津无创式便携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查期间不限制患者日常活动,测量白昼血压时间规定为早晨06:00至22:00,每隔半小时自动充测压1次,夜间规定为22:00至次日早晨06:00,且每隔一小时自动测压1次。记录每次测得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且有效监测次数≥85%为有效。相关数据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仪进行分析,以血压标准差作为BPV指标,并记录以下参数:24h收缩压标准差(24hours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h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ours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hD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aytim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d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aytim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ighttim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ighttim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nDSD);另外依据白昼平均血压较夜间平均血压的上升幅度大小可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若上升幅度在10%~20%之间为杓型,若上升幅度<10 %则为非杓型。本研究中杓型组91例,非杓型组87例。
1.2.2 IMT的测定 采用西门子Philip iU 22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8~10MHz,安静休息10分钟后嘱患者处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充分暴露颈部,沿胸锁乳头肌外侧缘进行检查,以颈内外动脉分叉至颈总动脉近端中段进行IMT测量。测量外膜、中膜交界面与官腔内膜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IMT。依据颈动脉超声对斑块性质的判定标准[3]:IMT<0.9mm为正常,0.9~1.3mm为增厚。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单独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EH与EH+DM两组间BPV的比较
EH+DM组中24hSSD、24hDSD、dSSD、dDSD、nSSD及nDSD水平均较EH组高(P<0.05),详见表1。
2.2 EH与EH+DM两组间非杓型血压检出率比较
EH+DM组中非杓型检出率(63.08%)明显高于EH组中非杓型检出率(40.71%),(P<0.05),详见表2。
3.讨论
国内外研究证实,合并糖尿病患者因体内血糖代谢紊乱可使体内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受损,最终加重高血压病所致的心脏结构或靶器官功能障碍[4]。本研究显示,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24hSSD、24hDSD、dSSD、dDSD、nSSD及nDSD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张涛等[5]研究结果相符,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不仅影响血压自主调节机制,而且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管壁对血压波动的顺应性降低,从而导致BPV增加。国内学者洪本谷等[6]研究表明,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较杓型高血压病患者所致的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本研究中EH+DM组非杓型检出率(63.08%)明显高于EH组中非杓型检出率(40.7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更易使血压发生昼夜规律异常,即糖尿病与血压昼夜规律性变化密切相关。高血压病患者主要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为主,血管持续兴奋状态使BPV增高,非杓型高血压的发生率亦增高;糖尿病早期则以高胰岛素水平为主,后者使夜间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性失调,从而导致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异常。IMT是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最直接的反映指标。IMT经颈部血管彩超检测,具有无创、简便、经济实惠等优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本研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IMT异常检出率(84.07%)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53.85%),与王显利等[7]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糖尿病同高血压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综上可知,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BPV,IMT异常发生率均较单纯高血压病高,另外其非杓型高血压发生率增多,后者加重靶器官的损害,故在临床上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注意其心功能及靶器官等损害,做到早期预防及治疗高危患者,以期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Krzych TJ,Bochenek A.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issues[J].Cardiol J,2013,20:112-120.
[2] Chen BX,Tian JP,Wang HX,et al. Effect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stroke[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14,23:2450-2457.
[3]张爱宏.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J].上海医学影像,2009,18(2):176-177,186.
[4]王鸿博.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08.
[5]张涛,黄巍,彭睿,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糖尿病的相关性[J].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7-99.
[6]洪本谷,朱侠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性和血糖水平的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5(1):12-14.
[7]王显利,廉秋芳,牟建军,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日间及夜间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10):940-945.
论文作者:沈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3
标签:高血压论文; 血压论文; 糖尿病论文; 变异性论文; 检出论文; 收缩压论文; 标准差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