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障碍论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障碍论文,图书馆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信息资源共享及共享障碍概述
信息资源共享起源于19世纪后半期的馆际互借运动。当时的馆际互借并不是直接为读者或用户服务的,只是一种弥补和延伸本馆藏书的手段。1909年,在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大会将“馆际合作”作为一个讨论主题后,真正的资源共享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并有了飞速发展。1996年8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IFLA(国际图联)大会上,包括网络信息在内的馆藏资源共享成为大会的重要议题。此后,如何发挥文献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成为国际图书情报学界更加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我国,资源共享的提出由来已久,但直到今天依然停留在理念上;人们虽然比以往更加认识到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却很难将这一理想化为实践。]999年1月15日,全国122个图书情报单位共同签署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这标志着我国文献资源的共享化建设实现了从理念到行为的重大转变,开始走上集团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资源共享在不同的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实现形式。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核心,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序、存贮、检索和传递,实现信息机构之间、信息机构与信息源之间、信息机构与用户之间以及信息源与用户之间的各种交流。以Internet为依托的联机书目查询、联机传递互借请求、联机传递原始文献等构成了新的资源共享实现模式,使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较之传统的文献资源共享障碍,显得更加错综复杂。在我国图书情报界,长期以来之所以很难把“资源共享”的设想付诸实践,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现实中存在着许多资源共享的障碍。
2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障碍分析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在阶段上表现为一种结果,但从整体上来看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过程。它涉及与文献有关的生产、组织、加工、传播、吸收、利用等各个领域,因而共享的障碍因素来自多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
2.1 信息源方面的障碍
(1)信息庞杂造成的障碍。由于人类创造的大量知识成果分布在不同的语种、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出版物类型和不同的载体中,加之网络信息资源入网尚不规范,网上信息十分庞杂,使得信息的获取非常困难,看起来非常有效的网上信息资源但在享用上却会大打折扣。
(2)信息污染造成的障碍。网络系统的自由性和开放性,造成了信息传递的无序性和失控性。网络信息海量剧增,垃圾信息、虚假信息和冗余信息在所难免,由此造成了信息污染,影响了信息的传输速度,给用户带来了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用户对真实信息的信任程度也大为降低,影响了有效信息的利用。
(3)文献替代非线性化的障碍。传统文献级次划分是按文献加工的线性流程确立的,按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顺序被读者接收。网络环境下,自动文摘和自动索引技术不断成熟,一二次文献同时发行、先发行二次文献再发行一次文献或不发行一次文献、二三次文献同时发行的情形屡见不鲜。文献信息的非线性化使用户要想获得一次文献、掌握第一手资料仍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由此降低了网络信息的使用价值。
(4)信息资源的非均衡性分布造成的障碍。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不同,使信息资源大都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和中心区域,目前还很难发挥信息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作用,在整体上影响了信息的交流和获取;同时,也容易造成局部的信息污染和文献的重复收藏,而另一局部出现信息空白与信息过时。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导致了信息传播利用的不均衡,客观上阻碍了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2.2 信息传播系统方面的障碍
(1)传统共享障碍。传统的技术条件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主要是信息物质载体的共享,即印刷型文献的共享。这种共享受交易成本的限制,当共享的成本超过预期收益或文献的定价的时候,共享行为就不会发生。此时的信息资源共享只能是一定地区、一定部门内的共享。这种所谓的“共享”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重复浪费,它对网络环境下跨时空的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阻碍。
(2)网络通路障碍。网络通路障碍是指计算机信息网络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路窄、人多、入口少而出现的通路不畅或不能进入的现象。目前,有些网络的节点拥有较多的拨号上网户,拥挤的结果造成用户难以及时上网获取所需信息。这降低了信息传递速度,减少了单位时间的信息获取量,其结果是提高了信息成本,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客观上对网上信息的共享形成了障碍。
(3)软件系统障碍。随着计算机在图书馆采访、分编、检索和流通等环节的普遍应用,系统软件和书目数据的标准化问题凸现出来。目前,我国众多的图书馆所采用的应用软件来源各异,标准不一,用户所接受的情报系统只表现文献的主题、内容及有关外部特征,而著者的视角、文献的深度、学术地位等,检索系统一般不能表现,这使得用户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信息。
2.3 信息用户方面的障碍
(1)心理和观念障碍。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尽管给图书情报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传统的服务方式在人们的头脑里依然根深蒂固,跟不上形势发展的变化,相当一部分人还存在着依赖别人为自己服务的惰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2)信息用户能力障碍。目前,我国图书馆界的网上信息用户由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差异,信息能力尚不理想。一些年龄偏大的用户新技术应用能力差,人机对话困难,获取网上信息受阻;而一些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年轻用户,信息选择能力也比较有限且容易受庞杂信息的干扰,难以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
(3)自然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世界各国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网络环境下,英语作为地理分布最广、传播范围最大的世界性媒体语言和科学技术先导语言的地位日益明确,尤其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科学系统中,英语的主导地位尤为突出。对大多数母语非英语且英语水平又差的人来说,自然语言已成为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严重障碍。
2.4 信息环境障碍
(1)文化环境障碍。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否则合作便无法进行。中国社会历来不习惯所谓“生硬”的、没有“人情味”的合作方式,即便是运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也难以改变人们传统的文化心态。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成立了一些资源共建共享机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但大都因相互封闭、各自为政而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加之没有规范的政策保障,造成了目前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分散平行和重复浪费的现象.阻碍了信息资源共享。
(2)资金障碍。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每时每刻都在受制于资金;资金障碍一直是阻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源共享建立在网络共享的基础之上。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必须来源于众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但是,通讯费、信息费、入网费、设备费等众多的费用,使大多数图书馆还难于完全承受。
3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障碍排除策略
3.1 强化共享意识,实施宏观调控
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呈多元化动态化趋势,信息资源共享是必由之路。时至今日,这种共享意识已经不是树立,而是如何强化的问题。各图书情报部门应加强协作,在共享实践中切实受益,进而自觉自愿地努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为资源共享消除思想障碍;另一方面,我国图书情报界应尽快建成全国(或行业和地区)的网络资源控制中心,打破行业、部门、地区的界限,加强横向联系。从长远看,我们应从点滴开始,踏踏实实做好资源共享的具体工作,再创造条件由近及远逐步扩大共享范围;同时,要重视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使参与共享活动的各方平等互利,调动各图书情报部门参与共享的积极性。
3.2 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同步传输的科学管理机制
实验表明,用户从点击网站域名到网站主页出现,如果时间超过10秒,该用户就会产生烦躁、焦急和失望情绪,对网络信息的检索和利用便会大打折扣。为此,解决网络传输方面的障碍是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技术问题。目前,要解决图书馆网络传输障碍,首先要建立一种规范科学的信息资源同步传输管理机制,针对多媒体对象的时序同步要求、多媒体对象的特性、网络信道吞吐率及缓冲区大小等约束条件,确定客户端向资源服务器发出请求的恰当时机,并将信息适时不失真地回传给用户。
3.3 有效整合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和流通都是不均衡的,其价值的实现也是有条件的。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才能形成真正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共享化和最大化。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分类法。即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结构,分门别类地对网络信息资源逐层加以组织;用户通过浏览的方式逐层加以筛选,直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进而通过信息线索找到对应的信息。二是专题法。即提供检索窗口,进行多元检索;用户只要在出口输入信息的相关词,即可找到所需信息线索。三是软件法。即通过建立专题数据库和指示数据库,把某学科或领域的所有已获得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并提供若干检索入口;用户通过检索入口,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或资料。
3.4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系统管理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服务网络林立,各自为政,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复、分散、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现象,增加了图书馆管理资源和用户获取资源的难度,这与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是完全相悖的。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以中心图书馆为主,以各成员馆为辅的集中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资源共享的优势,投入较少,维护方便,对各成员馆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适用于中心馆数据量、用户量都不大的情况。二是松散性合作模式。这种管理较为灵活,适用于各馆之间差距不大,数据量、用户量较大,对软硬件、网络响应速度、带宽要求较高的情况。这两种管理模式无明显区别,可同时使用,二者各有侧重。
3.5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系统软件和书目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
解决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现存的诸多障碍问题,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而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经费的筹集应该是多渠道的,例如国家可以为图书馆解决网络信息资源共享障碍设立专项经费、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投资、从企业提取适当比例的税收等。与此同时,要加强系统软件和书目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因为软件和数据的标准化是消除网络信息资源共享障碍的重要环节,是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系统软件和书目数据的开发及建立,必须遵循国家标准尤其是国际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
3.6 提高信息用户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注重排除语言障碍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有较高信息素质和较强检索能力的网络用户。目前,网络用户整体检索水平不高是造成网络信息资源共享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图书馆要积极开设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课程和系列培训,在理论和实践上使用户基本掌握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原理、检索技术和检索方法。
加强图书馆网络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又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网络技术人才依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人才竞争和人才流动给图书馆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图书馆要在培养人才和稳定人才上下大功夫,真正建立起一支能够面向市场、走向社会、促进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人才队伍。
无论是信息用户培训或图书馆网络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信息用户和图书情报从业人员的外语(尤其是英语)水平,在交流和共享网络信息的过程中逐步消除自然语言障碍。
收稿日期:200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