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金融的八个热点问题透视_金融论文

当前我国金融的八个热点问题透视_金融论文

当前中国金融八大热点问题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问题论文,透视论文,中国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解决不良资产是我国金融业的第一要务

这是中国金融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海外许多机构、海外许多经济学家对我国金融系统的问题非常关注,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不错,但是最担忧的隐患是银行系统出问题,因为银行的不良贷款太多。

确实,由于历史的、转轨的多方面原因,我国金融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个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在一定条件下,它会危及我国的金融安全。因为第一,在金融领域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其他问题都难。四大国有银行靠自身努力,靠从现在加强管理,加强内控,增收节支,恐怕在短时期内是难以消化这个历史包袱的。第二,这个问题不解决,会直接影响我国金融的进一步改革。第三,这个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我国金融的进一步开放。例如,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国内许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那么差,能不能开放?如果彻底开放,就可能出大事。1997年东南亚国家在这方面的教训实在是太沉痛了。第四,这个问题不解决,还将进一步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安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确实是世界经济中的亮点。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如经济的稳定增长问题、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三农”问题等等,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但笔者认为,按照目前的经济走势和改革进度,这些问题不会形成对中国经济的“颠覆性”冲击。而恰恰如果金融出了问题,那就不得了。因为金融问题的特点是突发性、全局性,稍有不慎,将酿成大事。而且,根据我国入世承诺,到2006年外国银行将在中国与国内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届时这个问题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会被动。

笔者认为,中国是有能力、有信心解决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关键是要高度重视、抓紧研究、统筹安排、及早动手。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是对央行的挑战

当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仍在呼吁不能得到银行资金的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资金偏紧。这个问题主要出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上。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很多,一些应该发展的企业却得不到资金满足;钱到哪里去了?决策界、学术界都在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不畅的表现与特征是什么?看来简单用货币供应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已经不那么有效,这确实是当前央行面临的挑战。当然要改变这种状况,仅靠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应的思路是解决不了的。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有创新思路,要从金融市场结构、利率结构和金融机构组织机构着眼进行研究。

3 国有银行改革难点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

为适应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努力把国有银行办成能与国际一流银行竞争的金融企业,是我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目标,也是金融改革的核心,而且时间非常紧迫。但国有银行改革最难的问题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银行风险的主要问题是存量而不是增量。也只有把存量这一难点解决好,改革的目标与核心问题才能解决好。

最近一个时期,有人提出“整体上市”、“分拆上市”的观点。对此,笔者认为:第一,必须认识到,不良资产作为银行资产负债中的坏账,已经输掉的钱,不管如何,最终是要有人来买单的。第二,上市是有标准的、有条件的,不符合条件,做假账、“包装”上市,会坑害投资者,这种事做不得。因此整体上市的前提是要先处理好不良资产问题。第三,即使是分拆上市,可以分两种情况分析,一是把坏资产打包,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好资产组建公司上市,这意味着坏账是要准备要人来买单。二是如果把原银行重组为集团控股公司,下面分设好资产公司和坏资产公司,拿好资产公司上市,坏资产组建资产管理公司。这时遇到的问题是,好资产公司的资产减资本权益后,必须几乎等于原银行的居民、法人存款,也就是说,总不能把居民、法人存款划到由坏资产组建的资产管理公司负债中,因此起码商业银行目前的坏账资产总量要小于或者等于中央银行对它的再贷款和政府财政存款,否则就不好操作。如果不管这一套,硬要操作,那中央银行或者政府就要另拿出钱来买单。

银行改革的内容很多,概述起来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体制层面的改革,要建立有效的法人结构,要明确出资人与经营管理者的关系,要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通俗讲,就是一定要打破管理者“官本位”的观念,要让管理者明确,他首先是企业家而不是官,明确管理者的第一目标是为银行出资人赚钱、赚钱、再赚钱。而且,一定要造成这样的机制,银行出了大风险,要追究管理者责任,银行赚不了钱管理者也要下台。二是管理层面的改革,包括精简内部机构,改善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等等。三是业务层面的改革,主要是按照世界一流银行的要求,全面改善信贷、会计、产品开发、成本财务、内部审计等规范的业务操作程序,建立具体的可考核的制度。银行改革说到底,是要按世界一流银行的标准,全面改善各项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认识到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绝不是靠监管出来的,而是银行自身制度的完善和制度约束的结果。

4 不要再讨论民营银行问题了

什么叫民营银行?从产权结构角度讲,现在中国金融机构中有不少已经是股份的、民营的了。如果不是从产权结构角度讲,是从经营机制角度讲,民营银行一定就比国营银行搞得好,没有风险?也不见得。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照常每年有一批民营银行倒闭、破产。因此,如果不是从上面两个角度说,讨论民营银行的积极意义是会什么?无非是要求批设一些新的机构,无非是各银行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这项工作确实没有做好,应该加以改善。具体怎么改善?笔者认为可分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应该要求他加快改革步伐,排除各种干扰,办成真正的银行,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二是中小金融机构机制全面改善确实要有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不能因为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较大或者风险尚未处置完毕,就放慢对新设机构的审批。应该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这是我们20多年改革的经验。这就涉及到央行的监管政策问题。现在能否审批中小银行?按什么原则审批?笔者认为,央行可以出一些政策,鼓励用新的资本对有风险但风险不大的中小银行、信用社进行重组,按照民营的、市场的原则去经营。同时,也可以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严格要求,适当审批一些新的中小金融机构,而且完全按照市场化要求予以扶植、监管,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讲,没有必要再大费笔墨,来回讨论民营银行问题。

5 让农村的资金回到农村去

我国是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问题绝对不能忽视。当前“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金融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是其中一条重要原因。

中国农村金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金融组织不完善。从1999年开始,全国上千家农村基金会全部关闭;四大国有银行开始大规模撤并地县以下基层机构,有31000家左右,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寥寥无几;农村的邮政储蓄机构只吸收储蓄不发放贷款。因此现在在农村剩下的几乎就是农村信用社。而农村信用社整个行业规模不大、不良贷款较高、亏损严重,为“三农”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力确实有限。二是农村资金流向城市,不能很好地为“三农”服务。这几年,全国邮政储蓄机构吸收的存款全部存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又贷款给农业发展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专项用于农副产品的收购,这两块资金几乎相抵。但是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流向值得研究,到2002年11月底,估计从农村流出资金约3000亿元。

所以,研究农村金融的问题,一方面要抓紧研究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明确产权结构、改善经营管理,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状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整合农村金融组织。在这方面,关键是不搞“一刀切”,这就要求信用社改革的工作要做得很细。要明确地、响亮地喊出口号,“让农村的资金回到农村去”。

6 要让“耗子”赚钱又不能让它捅漏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金融不断创新是必然的,不是你愿不愿意、想不想的问题。只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更多的改革思路、更多的改革措施是首先出自上面,出自于人民银行。改革到今天,各金融机构市场化主体地位逐渐确立,金融机构要赚钱,就要不断地追求创新。逐渐地,许多改革思路、改革措施就会首先出自于下面。这时候作为监管的“猫”,应该欢迎作为被监管者的“耗子”不断创新,要让“耗子”赚钱,但不能让它捅漏子。也就是说,既要提高金融效率,又要保持金融秩序稳定,这对监管者水平的要求就更高了。

对于市场中自发产生的一系列创新活动,往往是一方面能促进金融的发展,提高金融的效率,另一方面最初又是游离于法规和监管视野之外,弄得不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风险。所以笔者认为,监管者的正确态度,不是不理它、不研究它、不管它,而应该是有高度的敏感性,要早研究、早定措施、早动手。对有利于金融稳定发展的,要坚决支持,对有害于金融秩序稳定的,要及早制止。

7 当前搞好股市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规范进度和市场可接受度的关系

近一年多中国股市持续低迷,而我国国民经济却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有人认为股市与实体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偏离。笔者认为中国的股市起步较晚,发展到现在不过才十余年,但中国股市的发展却异常迅猛,十余年的时间走过了一些国家一、二百年的路。但近两年中国股市却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与问题。在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的同时,股市却持续下泻。笔者认为,一年多来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与股市发展初期的不成熟密切相关。

股市持续下跌的直接反映是,投资者信心普遍不足。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构成股市基础的一些上市公司质量较差;二是过去股市波动的政策性因素较强,加上庄家炒作,违规交易;三是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始终未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又迟早需要解决,压得投资者不敢轻易买股票。

因此,处理好股市中规范和稳定的关系,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股市发展的关键。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市场发展规律扶植市场,又要坚持对历史遗留问题采取逐步消化的原则。当前,相对于规范,稳定更为重要。关键是要处理好股市规范的进度和市场可接受度的关系。政府既不能“托市”,又不能看着股市长期的下跌,完全置之不理。因为虽然股市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比重不大,但是,自2001年以来股价指数跌幅达40%左右,已使一大批证券公司出现亏损,个别公司面临破产,其他金融机构也不同程度地遭到损失,从而加大了全国的金融风险。这一点是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

8 成立银监会有利还是有弊

笔者认为,首先要看到,大量不良贷款的形成,是历史积累的,是由多方面原因形成的,绝不是简单的监管体制的问题。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银监会提前3-5年成立,难道就不会形成那么多不良资产?不见得。至于也有人从维护中央银行独立性角度来论证单独设立银监会的必要性,笔者认为这有点太不了解中国国情了。

其次,当前银行监管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首要问题绝对不是体制问题。如果说人民银行大区行体制需要改善的话,这与银监会体制也不完全是同一个问题。因为在目前体制下,动些小手术同样可以找到加强银行监管的路子。当前在银行监管上,如何防止进一步产生不良贷款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是由人来改善制度和执行制度的问题。不管分拆不分拆,首先还是要提高监管水平。目前在监管理念、监管目标、监管制度、监管手段上确实存在许多进一步需要研究、完善的地方。

第三,至于准备成立的银监会是证监会、保监会模式还是外管局模式,现在尚不清楚。如果是证监会、保监会模式,在当前肯定是有利又有弊。利的方面:可以集中人力,扩充人力,可以使监管队伍职业化,集中精力、聚精会神的抓监管。而且,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交叉产品、混业进程的加快,待条件成熟,成立国家金融监管委或金融监管部也即水到渠成。弊的方面,目前我国的银行监管与证券、保险监管不完全一样,后两者监管的对象基本上是专一性的机构,目前央行监管的机构有8种类型、近4万个机构,各类机构情况都不一样,非常复杂,化解风险的工作又在艰难的过程中,这时如果从人民银行分离银监会,必然会大幅度地增加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摩擦成本和协调成本,也必然增加国务院进行协调的时间,弄得不好可能会降低监管效率。当然,这种效率恐怕也是没有人去计算。从另一方面讲,历史不能模拟。也许成立银监会后,会暴露一些过去不被人注意的矛盾,这更有利于加快进程,解决现在看来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已经从证监会、保监会从人民银行分出去后得到印证。

标签:;  ;  ;  ;  ;  ;  ;  ;  ;  ;  ;  ;  ;  

当前我国金融的八个热点问题透视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