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引领
引言: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本人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为例阐释说明,谈谈浅见。
一、追溯起源
英国历史学家卡尔强调:“在解释过去的时候必须使用理论”①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在阅读史料时,自觉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事物的起源进行追溯,比如在本课中对二战的原因进行探索,可以这样设计: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二十年,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结果德、意、日首先发难,挑起了战火。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2012.1178页
材料二:
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崛起提供了契机。……获得了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在政治危机十分严重的情况下,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25-26页
据以上材料设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繁荣,德国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发展很快,再次成为欧洲第二,经济实力上升,由于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强烈不满,民族复仇情绪上升,于是,德国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欲望膨胀,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在起作用。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引发的严重政治危机,德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制定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的政策,一场腥风血雨的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从事物的根本原因这个角度来分析,世界大战的爆发是迟早的事,是带有必然性的。基于此,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史观,使历史解释能力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二、探讨因果
一般来说,因果指一系列因素(因)和一个现象(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相互联系的史料的阅读,找出因果关系,是历史解释的要求。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大脑真正动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三:
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2012.1163-66页
材料四: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34页
材料五:
1939年9月,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1940年4月,德国先攻占了北欧的丹麦、挪威,随后迫使荷兰、比利时投降。……拥有300万大军的法国,6个星期就被打败。……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九年级下册67页
材料六: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出动大批飞机,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37页
材料七: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39页
设问: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你认为应该怎么办?《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有什么意义?二战性质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由于法西斯德国利用英、法、美、苏之间的矛盾,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德国法西斯实施闪电战,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各自为战,没有团结起来等,是造成法西斯国家侵略屡屡得手的原因,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也使国际社会认识到正义必须联合,这样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了,它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保障。通过以上探讨,二战的正义性质这个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说明人类社会在面对共同问题的时候,不分种族、宗教、地区和社会制度,能够联合起来,面对挑战。
三、对史料的解读
历史解释就是让学生真正解决历史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接受现成的答案,必须使学生通过对相关史事的了解,形成对历史问题的看法。 比如:
材料八:
2月4日至11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经过激烈争论,达成一系列协议。(1)……要共同使纳粹德国接受无条件投降条款,战后德国必须解除武装,……三国部队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2)会议决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参战条件是①外蒙古现状予以维持。②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归还苏联;大连港国际化,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苏联租用旅顺港为军港;……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2012.1196页
根据材料设问:雅尔塔会议有什么影响?
教师在学生阅读史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照地图弄清会议召开的背景。诺
曼底登陆后,德军已陷入两面夹击之中,巴黎获得解放,美、英军队大举东进,粉碎了德军的抵抗,接近德国边境。与此同时,苏联红军发动强大攻势,开始突入德国边境。会议是在德国失败已成定局的形势下召开的。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综上所述,“无问题就无解释,有了问题,才有解释的冲动”。②本课尝试通过合理有效的问题引领,将孤立零散的史料加以延展,实现史料之间的无痕对接,真正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努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都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实现。
参考文献
①[历史是什么?卡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6]
②方军,制造历史解释的途径:第一手史料与冲突性问题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3)
论文作者:马亚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法西斯论文; 德国论文; 历史论文; 苏联论文; 国家论文; 世界大战论文; 史料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