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与执行质量经济运行方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运行论文,执行力论文,方式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根据执行过程与执行力的内涵及主要影响因素,把企业执行系统视为物理惯性系,应用物理化学和信息工程原理,引入执行质量和执行速度概念,建立了描述执行力与执行质量经济运行方式的数理模型,以此为依据对执行力创造的价值量和执行度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探讨。
一、执行力和执行质量的内涵
1.执行力。企业执行力主要表现为三种能力,即资源整合能力、压力传递能力、价值传递与增值能力。本文根据企业受控于内外部环境和执行系统结构特征,从战略制定到实施效果反馈等阶段,把企业执行力划分为决策制定执行力(包括资源整合能力)、决策保真传递执行力(包括压力传递能力和价值传递能力)、决策运作执行力(包括价值增值能力)、决策反馈执行力(图1)。
2.执行质量。从经济学意义上,一切具有商品性质的物品或过程的质量,都可以概括为满足某种社会需要的程度,过程质量是指过程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特性之总和。因执行是一个过程,故执行质量是指执行能满足企业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特性的总和。根据企业执行力类型,划分执行质量为决策制定的执行质量、决策保真的执行质量、决策实施的执行质量、决策反馈的执行质量。
二、影响执行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企业执行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组织流程畅通度(W[,zi])。企业网络组织流程畅通度就是在基于知识共享的条件下,企业通过一系列活动创造价值的方式。构建合理的组织流程,使组织中知识共享文化的氛围好,团队合作协调,各部门的执行能力特性要素运转通畅。
2.执行能力特性(M[,zi])。执行能力特性是指执行者实现执行绩效所表现出的行为,或推动实现执行绩效所需的态度、知识、技能的总和,主要指创新能力特性和独立执行能力特性。对上层执行者主要包括学习与领悟能力、分析预测与创新能力、人际沟通与适应能力、文化与传播能力、计划与决策能力、授权与控制能力、组织协调与自我约束能力、专业技术与项目管理能力等执行能力特性要素。对中层执行者主要包括信息获取能力、战略制定能力、目标分解能力、标准设定能力、岗位操作能力、部门协调能力、过程控制能力、环境应变能力与结果评估能力等执行能力特性要素。对基层执行者主要包括务实、忠诚、积极并具有团队精神,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改进产品或服务能力等执行能力特性要素。
3.激励度(Q[,ji])与能动度(N[,ji])。激励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困难的职能,而执行的关键在于通过开发执行者潜能和素质提升,通过执行绩效考核引导努力方向。如图2所示,执行者的实际执行绩效主要取决于执行者能动作用发挥程度。后者取决于激励的价值加上实际得到报酬的概率,同时,决定于执行者的素质和所处的企业环境要素。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执行者做该项工作的能力,以及他对所要求的目标、任务及其他要素的理解程度影响。执行绩效又导致执行者对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的公平度理解,从而体现满意程度。其中,企业执行文化就是把执行作为行为的准则和目标的文化。培育执行文化对执行者的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规制和提升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水平,以及增强执行者的满意度。执行文化的关键在于企业领导者能否从战略高度,塑造和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因此,激励度(Q[,ji])是执行者、执行激励文化与执行绩效考评等要素畅通配置的程度。
4.惰性度(D[,di])。惰性度指对执行不力和阻滞的能力因素。企业内部存在着多种类型抵御执行的惰性。一是管理体制惰性,管理体制建立起以后,就有维持自身习惯性做法的倾向,在面临执行管理创新时必然有不易改变和调整的内容,形成了管理体制惰性。二是业务流程惰性,当企业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业务规范流程,在执行过程中与企业形成相对稳定的部分内容相背离或价值取向不一致部分,造成业务流程惰性。三是执行者能力惰性,执行者与所执行任务所需要的执行能力特性配置不合理,或不适应时,造成执行者对执行的抵触。四是执行者思维惰性。由于执行者对与其价值观念不一致的执行问题,存在某种价值冲突,造成执行者思维惰性。
5.信息不对称强度(B[,bi])。直接影响人们思维活动的是信息,而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的双方对所交易的对象拥有的信息不一样。在人与物关系方面存在着知识信息不对称,在人与人关系方面存在着信息、知识、动机的不对称,这主要是由于专业分工与信息垄断,交易双方由于所拥有和支配的资源有限,信息成本造成信息不对称,网络的虚拟化导致大量虚假信息,信息横向传递功能弱所产生的横向信息不对称,团队规模增加以及团队信息与个体信息的边界模糊等因素所致。所以,信息不对称强度指单位时间内信息不对称影响执行的程度。
三、执行速度和执行质量转化率的经济数学模型
1.执行速度(V[,Zi])与执行加速度(a[,Zi])。一个信息过程,大致包括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存储等步骤,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一般由三种功能装置来实现:一是获取被控对象以及其他有关信息的感受装置;二是对经由信道传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发出指令的控制装置;三是根据指令中的信息对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达到控制的执行装置。从仿生学意义上讲,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有相似之处(图3),每一个过程都有速度大小问题,如大脑的处理速度、信息传递速度等。
执行能力特性主要是以信息为载体来表现的,企业信息过程也与理想通信系统有相似之处(图4)。企业网络组织流程畅通度(W[,Zi])相似于信道带宽,企业执行激励强度(I[,ji])(单位时间内的有效能动度)等效于发送信号的平均功率,信息不对称强度(B[,bi])类似于信道中噪声功率。
由于企业执行质量以纵向传递为主,在明确战略目标后,总的方向是基本确定的,则引入反映执行所需要的能力特征要素状态变化量——执行速度(V[,zi]):
执行速度表征执行质量在企业网络组织流程畅通传递过程中,能力特征要素从上一流程(如执行子系统1)向下一流程(如执行子系统2)传递的快慢,见图4。为了反映执行速度变化状态量,引入执行加速度(a[,zi]),它指的是执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量。
2.执行质量转化率(K[,i])。执行者的执行行为取决于其内部需要和动机,当执行者的需要、态度、价值观等内部因素与执行者受到外部信息激励共同作用下,经过思维等信息处理,决定行为是否发生和执行力度(见图3),即执行质量能动过程是在激励度作用下,执行者受到激励后足以克服惰性度,推动执行的过程。
实现执行质量能动过程如同化学反应中分子有效碰撞机理一样,在一般条件下,化学反应总要有一个活化过程,反应物分子活化的能量(△E)主要来源于分子碰撞,激发分子碰撞的主要动力因素是温度(T),而有效碰撞分子数的多少主要决定于反应分子的活化能的大小,活化能大则有效碰撞分子数小,活化能小,则有效碰撞分子数大,则化学反应速率(k):
四、执行力与执行质量的经济数学模型探讨
总有效执行质量为:
2.执行力的经济数学模型建立。在惯性系中,物体所受的力等于它的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它包括了质量m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遵守矢量相加法则,牛顿第二定律的普遍形式为:
F=△(mv)/△t(11)
企业执行系统受到激励力的作用,驱动执行系统中能力特性要素发生运动,这种运动方式表现出的力就是执行力。假定企业执行系统在不受外力作用下,执行系统中的能力特性要素将保持稳定或向确定战略方向作平稳运动,当受到激励力的作用下,能力特性要素在网络组织流程中做加速运动,故把企业执行系统视为惯性系(图6)。
执行系统中的有效执行力与执行质量的关系为:
五、经济学分析
1.执行力的价值量分析。根据经济动力学第一方程,其数学式为:
f△t=m′△u(17)
其中:f为价值/时间,t为时间,△u为价值/时间·要素投入,m′为要素投入量。
它的经济含义是:方程式的两端都是价值量,但F为单位时间内创造或投入的无形价值量,m△u却是由它造成生产速度改变所形成的物质产品价值量。企业是经济组织,其执行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
根据(19)式,建立执行度评估数学模型和指标体系(表1),具体参数取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3.执行力提升的经济性分析。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成廉·詹姆士的研究结果:按时计酬的员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正确而充分激励的员工,就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但是,激励度的作用是有限的。因在一定阶段变化不大,则:
(20)式反映成自然对数关系(图7)。由于执行者的体力与智力的有限性,当执行者的能动状态已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即使激励度很大,能动状态的跃迁也是有限的(图5)。因此,当进入激励不经济区,继续增大激励投入,激励度只能无穷接近执行者能力极限。
六、结论与意义
(1)企业执行力包括决策制定执行力、决策保真传递执行力、决策运作执行力、决策反馈执行力等四种类型。信息过程与人的认识过程基本相似,执行质量能动实现过程如同化学反应中分子有效碰撞机理基本一致。在企业惯性条件下,执行力等于有效执行质量与执行加速度的乘积。它反映现代企业执行系统中执行力的经济运行方式。这为建立执行力评估模型奠定理论基础。
(2)制约现代企业执行力的关键因素是网络组织流程畅通度、执行能力特性、激励度与能动度、惰性度、信息不对称强度等。这既为执行力评估模型指标体系设计提供框架,也为提升执行力水平的关键措施选择指明方向。
(3)执行力与激励度成自然对数关系,这表明激励作用是有限的。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执行力水平提升高度是有限的,在激励不经济区内,执行力关键因素的投入必然效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