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地质灾害防治处理探析论文_马学红

新时期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地质灾害防治处理探析论文_马学红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公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公路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地质问题正在逐步凸显。在公路工程建设之初就要对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减少其对施工的影响,降低工程造价。论文对当前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如崩坍、泥石流、滑坡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过程;地质灾害;防治处理措施

引言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复杂地质环境因素需要进行相应的施工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可能引发一定的地质灾害问题,不仅会对工程建设造成安全威胁,同时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公路工程建设中,需要重视对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处理,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生命财产安全。

1公路地质灾害概述

公路灾害问题多是由于自然环境、人类行为或两者共同作用下造成公路工程出现损坏或损毁,这种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道路通行造成影响,其中地质灾害的类型较多,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2地质灾害的检测

一般借助仪器仪表对房屋、灾害体、构筑物裂缝进行位移变化监测,常用的方法包括埋桩法、埋钉法、上漆法、贴片法。埋桩法是在可能存在危险的区域埋置型号相同数量不同的木桩,观察木桩间的距离变化,判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强度,是最为简单、直接的方式;埋钉法跟埋桩法的基本原理类似,主要针对临灾前兆进行观测,根据建筑裂缝处钉子间距离变化判断滑坡的发展状况;上漆法与埋钉法较为类似,通过使用油漆对建筑裂缝两侧进行标记,测量标记间距离,观测间距变化来判断灾害变化趋势;贴片法在建筑裂缝间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通过水泥砂浆片或纸片的损毁情况来判断灾害发展的情况。

3常见地质灾害成因及其防治处理措施

3.1滑坡灾害

①滑坡的成因。(1)地质地貌条件。对于斜坡岩石的种类不同,尤其是上层组成为松散堆积层,而下层为坚硬岩石结构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滑坡的灾害。滑坡的滑动面多少都是构造结构上的软层面,这些地方比较薄弱。(2)降水和地下水条件。降雨与冰雪融化等自然现象的存在使得地下水非常的充盈,从而导致了上体结构部分的饱和与液化,这也是导致山体滑坡的基本条件。降雨量过大就会造成风化的岩石内水量饱和,由于斜坡重力的持续影响,表层山体会沿着下层坚硬山体逐渐的下滑,从而导致山体滑坡现象的存在。(3)人为因素。滑坡灾害发生中的人为因素影响也比较严重,其中主要为坡脚多度开挖而造成整个山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坡顶过度堆积废弃土、建设建筑物等等导致了下部载荷过大;没有充分考虑到山体稳定性就开始的爆破施工。上述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山体稳定性下降,排水性能不足从而产生山体滑坡。②滑坡的防治。(1)将该地区的积水排出,提升山体抗滑能力。在可能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的滑坡边坡位置的周边区域中,建设排水沟以加强防护,将外部所存在的地表水隔离。地下水要及时的疏通,可以通过设置截水沟的方式来控制该地区地下水含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滑坡上部结构适当的取土,以降低下滑力,对于抗滑地区中应该采用推土加固的方式来提升其抗滑性能,如果经过检测后发现该地区可能会存在山体滑坡,需积极的采取支挡措施,以提升其稳定性。

3.2崩塌

病害特点。大量雨水渗入、浸润作用下,浅表层土体达到饱和状态,土体抗剪强度显著降低,产生顺坡向滑动,堆积于坡面或坡脚。原因分析。溜塌多发生在土质边坡或覆盖层范围,坡率较陡,土质较松散。边坡开挖后若未及时防护,或截排水沟实施滞后,当受雨水浸润或外力扰动则发生该病害。影响程度。溜塌一般规模较小,会堵塞施工便道,损坏施工车辆及机械,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如果不及时处治任其发展,会引发边坡局部垮塌甚至引起更大规模滑坡。

3.3泥石流灾害

①成因。泥石流流域分为上游形成区、中游流通区、下游堆积区3个部分,其水源主要源自暴雨、冰雪融水。特别是暴雨的影响,其中往往是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域,若暴雨量较大,泥石流规模也会很大,加之当前人类活动频繁,也会对泥石流产生较大影响,如公路工程废弃土石方大量堆积、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工程建筑布局不合理等,都会造成泥石流的发生。②防治处理措施。泥石流的处理,在前期主要是以疏导、泄流为主,一般可采用引水、排导、植被等措施进行防治处理。还可借助截流坝、引水渠等在泥石流沟谷上游或支沟汇水区将水流引导出去,并在适当的方位再次引导进入主河道,减少主沟泥石流形成的水动力和水体总量,以更好地削减泥石流规模,控制其造成的危害。这些措施一般适用于地形开阔、地势高差小且易于疏导的泥石流沟。排导是通过工程的方式将泥石流顺畅通过公路进入主河或预定的地点,同时不会给公路工程造成危害。较常用的排导工程包括急流槽、明洞渡槽。植被措施是泥石流生物防治措施的主体,由于泥石流沟谷流域地貌中不同的区域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可以根据现场具体状况、生态系统等条件进行配置,播撒不同植被林种,确保较好的治理效果。

3.4岩溶灾害

①成因。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石膏等所进行的以化学溶解为主的地质作用和它所形成的地貌统称岩溶。岩溶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密切。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岩溶造成的库水渗漏是水工建设中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一旦揭穿高压岩溶管道水时,就会造成大量突水,有时挟有泥沙喷射,给施工带来严重困难,甚至淹没坑道,造成机毁人亡等事故。②防治处理措施。在岩溶地区的公路工程,首先要根据当地地质实际进行量测设计,然后结合工程进行实施和使用。考察量测分析清楚岩溶发育程度,了解把握岩溶形态的分布规律,充分利用岩溶的形态和特性,减少或避免岩溶问题对公路工程的布局以及公路路基的稳定造成不好的影响和破坏。分类实现疏导、跨越、拦截和加固等。

3.5路基下边坡开裂

病害特点。开裂变形初期不易发现,且发展缓慢,易造成路基塌方、错台、路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该病害多发生在堆积体或厚覆盖层斜坡挖方路段,当截排水沟修筑不及时或路基开挖排水不畅,路基开挖后局部洼地积水,或路基开挖工序混乱、弃方堆载、施工扰动、降雨作用等均会造成该病害产生。影响程度。雨季降雨作用下,雨水沿裂缝下渗,岩土体参数快速降低,形成雨水下渗通道,开裂变形迅速发展,导致路基失稳,影响车辆及行人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地质病害排查工作,尤其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区。设计人员应定期回访,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治、防范于未然,从多方面提高风险管控水平,贯彻“动态观察、动态设计”原则,这对于公路高效顺利建设及安全运营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东.公路工程常见地质灾害分析[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8(6):156.

[2]邹长安.地质勘查工作环境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湖南有色金属,2008(6):99.

[3]盛廷梁,祝睿,肖积宝.浅议公路工程环境地质灾害防治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2):120.

[4]邱立明,韩光泽.小议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18):272-273.

[5]王玉刚,王振华,陈鸽.安平高速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J].路基工程,2017,(3):235-239.

论文作者:马学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新时期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地质灾害防治处理探析论文_马学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