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县高家堰镇中心学校 湖北 长阳 443517
摘 要:本文是笔者通过实际教育案例来展示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及如何做好班主任这样的角色,使更多的教育方式方法得到发扬应用。
关键词:案例现状 问题 解决对策
上线QQ,看见好友中添加关注的那个特殊的头像,眼前不由地浮现出他可爱的影子,想起与他三年携手共处的点点滴滴。向A,男,独生子,离异型家庭。中等个头,一个性格相对外向的男孩,是周杰伦的粉丝,并且嗓门不错。但是贪玩好动,管不住自己,作业经常不做,喜欢上网,花钱很大方。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属于中等偏下,学习习惯也不好。
刚开始接他们这个班的时候,就听班主任介绍过他的情况。父母离异后,跟随父亲生活。因为父亲长期在远方打工,很少管他,一直寄养在街上的一个亲戚家,孩子的学习、生活主要由亲戚来管。事实上,父亲没有很好地负起教育照顾孩子的任务。孩子的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家校联系卡经常没人签名。多次跟家长联络,均无回音。后经多次催促,父亲才来了一个电话,声称工作忙。有时,他连孩子的生活费都无法按时支付,更不用说关心他的学业了,更没空到学校来联系。通过班主任的介绍,我找到学生本人和他进行了平等的交流。事后,我做了具体的分析归纳:造成向A不好习惯和学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家庭。父母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家庭生活不稳定,学业上无人督促帮助,造成学业方面的问题成堆,学习成绩差,以至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奚落,导致向A学习无目标和动力,变得无所谓。生活使他过早地尝到了艰辛,在生活中,他无意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自我无能的信念,从而自暴自弃。但是,他的本质并不是很坏的。充分了解了向A的情况以后,我深深地震动了。难以想象,一个失去家庭、没有母亲关爱的孩子会怎样成长,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个失去目标和自信的孩子将怎样面对他今后的人生?
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了,看到这个孤单无助的孩子,我的心里一阵疼痛,这个年龄他本不该背负这样的重担前行的。我对自己说,我一定得帮助他。我初步制定了辅导的方案:帮助向A建立自信,培养他自强自立的能力,教他适应环境的方法,学着逐步改善自己不好习惯,享受生活的乐趣。
建立自信,是辅导的第一步。第一次我们的谈话他很有些不自在。事后,我做了分析与反思,决定改变自己习惯的工作方法,利用一切机会跟他接近,谈话时改变自己比较习惯的严肃表情,谈话的内容少涉及学习,还有意识地引导他和同学一起交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段时间以后,他在我面前不再显得那么紧张,开始跟我讲述家里的一些事情,讲述自己失去家庭以后的苦恼。我趁机开导他,教他体谅爸爸的艰苦,并教他一些生活的技巧,学着自己照顾自己。
为了帮助他建立自信,我还有意识地给他创造了一些锻炼能力、培养自信的机会。我让他做我的语文协管员,让他帮着收发本子,及时反映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意见和建议等。在这样的工作中,给他创造了展示自己、跟同学交往的机会。向A在这些工作中逐步变得开朗起来,脸上经常挂满笑容。
我在班级里建立了“语文学习组长轮换制”,给好多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潜能的机会,但是居然有好多学生不敢自荐。在自荐人数不足的情况下,我在班级里做了工作,意想不到的是向A居然也鼓起勇气,参与了自荐,他自荐担任语文学习组长。在让他担任语文学习组长之前,我跟他进行了一次谈话,肯定了他自荐行为的勇敢,告诉他无论在工作中碰到什么困难,老师始终是坚强的后盾;同时还提醒他,做组长在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特别是在学习方面,要努力赶上,自己要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老师也一定会帮助他。
从那以后,我经常密切注视他的工作,适时地给他一些指导,指导他如何做好常规的小组管理工作。在他的工作做得比较好的时候,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在他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我引导他在学习上多下工夫。三年中,就是这样,让他在这个管理与被管理的过程中懂得了自立、自强,也学会了自律,在学习上积极性明显提高,上课时积极举手发言,作业质量进步,正确率提高,有不懂也会问老师,学习上开始出现了可喜的进步。那年中考过后,他的成绩不是理想,但他还是坚决要继续学习。对于他的选择,我很欣慰。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他的爸爸竟然打电话征求我对向A选择学校的意见。那时,我明白自己在他们父子心中的分量,但是对于这个选择,我无权决定。我让他的父亲尊重孩子的意见,最终向A选择了清江高中的对口高中。我明白他还想继续深造,对于向A的选择,我真的满心欢喜,因为我的三年努力没有白费,我帮一个可能偏离轨道的孩子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其间的付出与心酸、收获与幸福只有自己知道!后来,我从高中的老师和学生的口中得知,现在的他学习很努力,也很用功,告别了网络游戏,一心在钻研学习……当听到这些评价的时候,我的内心被一种力量充盈着、感动着,感动着他的感动,幸福着我的幸福。
在此,我只想对他说:“向A,无论你走到哪里,向老师的眼光会一直追随着你,知道吗?有老师慢慢地陪着你走,你不会孤单的!”
慢慢地陪着你走,看你们慢慢地长大。这就是我——一个平凡的教育人最大的幸福!
参考文献
[1]万玮 《遭遇问题学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王金战 隋永双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重庆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向鸿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
标签:孩子论文; 老师论文; 的是论文; 自信论文; 工作论文; 让他论文; 给他论文; 《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