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大屯镇乡村武术的演变探析①
孙香聪 杨太吉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指出,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大屯镇乡村武术演变、内容和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屯镇乡村武术的发展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热爱武术的村民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通过“请进来”交流和“走出去”学习不断更新内容;但人员结构单一和城市化进程阻碍了大屯镇乡村武术的发展,应顺应国家政策,不断调整人员结构、克服城市化进程对乡村发展的阻碍,调整发展思路,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武术队伍,振兴乡村武术事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精神追求,传承中华民族武术文化。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大屯镇 乡村武术 发展 全国武术之乡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根据国务院关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工作方针,努力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挥武术在全民健身事业中的独特作用,增强人民群众体质健康,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导思想下,为弘扬中华传统武术,加快武术的发展,大屯镇以武健身,以“武术六进”,即:武术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军营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武术进乡镇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云南省乡村武术的一面旗帜。1991年国家体委和国家体育总局批予“全国武术之乡”,个旧市在1996年被国家体委授予第二批“武术之乡”,而现在个旧市乡村武术主要在大屯镇开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产科临床新入职护士能力优化法,以高年资护士为主要实施者对新入职护士进行针对性护理理论及操作能力优化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强化新入职护士独立操作能力,提高其独立护理能力。以奖惩制度为激励原则记录新入职护士参与学习活动,努力提升自身护理综合能力[4-5]。
1 大屯镇乡村武术形成的文化背景
1.1 地域环境
大屯镇是云贵高原较大的山间盆地,地形封闭,四周环山,形成天然的气候屏障。属于副热带高原气候类型,盛产水稻、玉米、甘蔗、花生、烤烟等农作物。大屯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乡村武术发展的优势之一。大屯镇位于个旧市与红河州府城市蒙自市的中间位置,而且两个市之间的距离很近,大约35km,交通便利,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意识也在进步。尤其是对健康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因此,在物质生活水平满足的条件下,抽出时间来健身是大屯镇村民的一大亮点。因为有武术教练组织开展武术练习,所以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大屯镇乡村武术的练习中。
1.2 人文环境
乡村武术的发展离不开武术师的带领,大屯镇乡村武术由一群热爱武术、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主要有梁吉和梁俊两位武术教练。
梁吉是个旧市武术协会大屯镇武术分会会长、个旧市武术协会大屯镇健身气功站站长、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屯紫薇园健身队创始人;梁俊,拥有中国武术段位四段,是国家级武术辅导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个旧市武术协会理事会委员、大屯武术协会副会长兼教练。大屯镇拥有大批武术热爱者也是武术奉献者,更是武术传播、传承者,为大屯镇乡村武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乡村文化发展方面明确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立足乡村文明,不断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自身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国家政策的支持是个旧市乡村武术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使乡村武术文化适应新时代国家、社会对武术的要求,适应“武术之乡”的发展的需要,适应当地村民的自身需求,突显乡村武术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要位置。
2 大屯镇乡村武术的发展历程
个旧市武术的发展历史悠久,20世纪50~80年代,武术界有少林派杨顺亮、刘金波,武当派王树章、杨韵常,蔡家拳陈吉春,杨家拳王发昌等。20世纪90年代武当派的弟子杨乔生、蔡家拳的弟子张继成等人在个旧市开武馆。如今,为了适应武术的发展需要,个旧市鄢棚小学引进云南师范大学武术系毕业的万子龙,万子龙执教以来,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武术人才。个旧市武术的发展为大屯镇乡村武术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2.1 萌芽阶段
个旧市有“武术之乡”之称。“武术之乡”的渊源,跟“锡都”个旧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明代以来,个旧市涌入了大量的“淘金者”,从那时起,个旧就成为一个移民型城市,大量涌入的外来客,不但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也将中原的武术带到了这个城市。个旧市武林的全盛时期大概有十几个门派,周家拳、蔡家拳、咏春拳、少林派、武当派等,“南拳北腿”无所不有,习武之风也经久不衰。个旧市武术协会主席杨文忠提到,早在30年前个旧就成立了武术协会,很多市民都喜欢把武术套路融入平时的晨练、晚练中,普及程度很高。大到70、80岁的老爷爷、老太大,小到3、4岁的小孩,一招半式都能比划得像模像样,一朝不锻炼,他们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习武成为他们的日常。
杨文忠热爱武术,跟过多位师父习武。后来下海经商,生活重心转移到了昆明,离“武林”渐行渐远,但他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武术梦想。机缘巧合之下,2012年1月,杨文忠被推举为个旧武术协会的新一任主席。凭着对武术的热爱,短短一年的时间,协会的会员从原来的200多人增加到1300多人,并在全国各类武术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获得金牌19枚、银牌10枚、铜牌13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杨文忠意识到了武术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2013年5月,继武术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军营,“六进”工作之后,在杨文忠的组织带领下,个旧市成立了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培训基地,大屯镇成为了武术培训基地之一。
大屯镇乡村武术的萌芽主要是受梁吉老师的影响。1998年以前大屯镇练武术的人很少,仅有梁吉老师每天坚持向个旧市武术家带新春老师、房克老师学习太极拳,每天坚持练习,后来不断到省、州参加太极拳培训,得到武术大师沙俊杰、杨桥生、谭承泽等老师的指导,还跪拜一代宗师沙国政弟子卯劲松(中国武术八段)为师,在师傅的指导下武术技能突飞猛进。在梁吉老师的影响下,有2人向她学习太极拳,经过不断的坚持,1个月的时间锻炼的人发展到30余人。
个旧市乡村武术主要在大屯镇武术协会及其官家山武术分会组织开展,随着练功人数的增多,辐射的村寨的增多,练功地点也由最初的大屯紫微园练功点,扩展出了5个练功点(见表2)。
2.2 发展阶段
走出去学习是大屯镇乡村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发展(见表5)。
2.2.1 大屯镇乡村武术习练人数及名称的演变
大屯镇武术协会不断发展壮大,为了普及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武术进一步推向农村,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武术,将武术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让农民真正体会到健身的价值和意义,2016年成立了大屯镇武术协会官家山分会。拥有友情武术团体4家,分别是蒙自老年大学、开远武术协会、大屯七村武术协会以及大屯三村武术协会,经常组织开展武术交流会,共同促进乡村武术的发展。
表1 大屯镇乡村武术习练人数及名称的演变
表2 大屯镇乡村武术练功场地的演变
表3 大屯镇乡村武术的开展内容
2.2.2 大屯镇乡村武术习练功场地的演变
护理人文关怀是将护理中的人文因素提炼出来并进行升华,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使护理人员在思想、行为、言语上,将病人当做一个有尊严的独立个体,做到尊重病人、关心病人、爱护病人,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的需要[1]。
2.2.3 大屯镇乡村武术开展内容
大屯镇武术协会每年参加武术培训、交流和比赛的次数较多,而且取得非常好的成绩。2018年4月12~14日,个旧市“全国武术之乡”大屯镇组织举办首届“乡武杯”民族团结武术邀请大赛。此次比赛由个旧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和个旧市大屯镇人民政府主办,个旧市大屯镇武术协会承办,红河州武术协会指导,可见,大屯镇乡村武术不仅得到政府部门的鼓励与支持,还有其他武术单位的帮助与指导。大大促进了乡村武术的传播、传承与发展。
与传统“公共领域”相比,推特大大降低了政治参与的成本。推特“公共领域”在保留类似俱乐部式的实时双向互动交流的同时,实现了物理场所与社交场所、言论与参与者的分离。人们无需到场,无需付费,甚至无需离开沙发即可发表具有政治影响力的言论。政治参与成为普通老百姓在时间和金钱上负担得起的活动,过去专属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如今也对草根平民开放;平民凭借数量优势,可形成颇具分量的政治观点和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普通老百姓实际上或可发挥游说政府的作用。
2.2.4 大屯镇乡村武术“请进来”交流
使用MIDAS Civil、FEA分别建立梁单元与实体仿真模型,材料为C30混凝土一维线性本构,原构件梁截面为10 000 mm2,长300 mm。分别在100 mm、200 mm处施加竖向1 000 N集中力。原结构层侧面增设加固层,加固层厚50 mm(0.5h0<0.6 S,其中h0为原结构厚度,0.6 S为《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6]规定偏心距限值),控制变量起见,加固层材料与原结构层一致,不计收缩徐变效应,通过截面特性合理设置加固层截面偏心距模拟新旧材料表面贴合,该方式默认加固后外力作用点不发生改变,未考虑界面粘结与层间相互作用。
通过请进云南武术大师来团队交流、传授武术,不仅丰富了乡村武术内容,还大大提高了广大学员学习太极拳的兴趣,不断扩大乡村武术练习的人群,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见表4)。
2.2.5 大屯镇乡村武术“走出去”学习
2000年1月,大屯镇成立武术协会,由梁吉老师担任协会主席,主要有梁吉、张克雄、梁俊、唐建国等会员40余人。大屯镇武术协会致力于推广中国武术文化,传承发展传统武术,以科学的态度为广大民众健康服务,协会采取“请进来”交流和“走出去”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广大会员的武术水平。多次邀请省、州、市有名的武术名师教学指导,经常与个旧市、蒙自市、开远市等地的武术团体进行武术交流、讲座等活动。大屯镇武术协会从2001年起,把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年协会日,主要进行武术交流和汇报演出等活动,秉承切磋技艺的同时,提高武术技能和增进友谊,促进乡村武术的发展,这项活动从2001—2018年一直坚持并传承下来,从未间断。于2012年5月,大屯镇成立了健身气功站点,由梁吉老师担任站长,锻炼人数100余人。
表4 大屯镇乡村武术“请进来”交流
表5 大屯镇乡村武术“走出去”学习
2.3 成熟阶段
为了传播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大屯镇乡村武术精神,宣传传统武术和健身气功等,促进乡村武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大屯镇武术协会做了很多努力,在2013年大屯镇武术协会主席梁吉老师自费2万元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乡村武术网站,这个一个功能齐全,管理有序的网站,是云南省武术类功能健身最好的武术类网站。
大屯镇乡村武术由1998年的3人发展至2018年的200人(见表1),是武术师梁吉老师的不懈努力与坚持的结果,也是村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满足的同时,追求精神文化的体现。村民习武人群主要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基本没有武术基础,在初次接触武术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而且要做到对社会的适应、环境的适应和生活的适应。名称也由大屯紫微园健身队演变为现在的个旧市大屯镇武术协会,还成立了大屯镇武术协会官家山分会。
从表3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大屯镇乡村武术的练习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以太极拳为主,器械为辅。而且武术的交流活动较多,多年来在保留传统项目的同时不断吸收外来优秀的武术项目,练习内容得到及时的更新,并与国际接轨。
3 大屯镇乡村武术影响因素
3.1 国家政策支持
采用宽幅精量播种方式,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种子分散式粒播,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减少缺苗断垄、疙瘩苗现象。
目前,蔡振华还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备战领导小组的副组长,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备战领导小组的成员。
3.2 武术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乡村作为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即使交通便利,文化交流畅通,但是由于村民文化水平层次落后造成的各地区的相对封闭[1],各乡村在大统一的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是文化多样性的真实描述。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的广泛开展定能够充实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建设,弥补西方体育文化发展模式的单一性。
4 大屯镇乡村武术存在问题
4.1 人员结构单一
大屯武术协会成员基本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这样的年龄结构不利于乡村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即使大屯镇武术协会主席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在动员村寨年轻人也参与到其中,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要想形成老、中、青3个年龄结构的发展模式还需要继续努力。因此,人员结构的单一,是大屯镇乡村武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4.2 城市化进程
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大屯镇乡村经济取得很好的发展,乡村武术也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但是城市化进程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乡村武术也带来了挑战[2]。一方面,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意味着乡村人口的减少,客观上造成乡村潜在习练武术人群的减少;另一方面,城镇化带给村民城镇的生活方式,远远不同于适合乡村武术氤氲生长的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受到帝王宫殿和私家宅邸所在位置的限制,而寺庙园林则随宗教的广泛传播,可灵活自由地选址。最初,佛寺多建于通都大邑,后来一些文人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深谷幽林成为理想的净土,佛寺开始进入高山深林,大多数寺庙园林选择了环境幽静、风景秀美的名山大川,这样的环境便影响着寺庙园林的发展。同时,由于进香游览人数的众多,又出于虔诚的宗教信仰,群众大多愿意倾囊施舍,这又从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寺庙园林在全国众多的名山大川中得到开发,使得名山胜水和灿烂的园林文化荟萃在一起。因此,寺庙园林具有了适应最广大阶层游客观赏的景观内涵。
5 结语
乡村作为中国基层最基本的单位,在传承我国武术文化和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大屯镇乡村武术起步晚,但其发展从成立大屯紫薇园健身队成立到成立个旧市大屯镇武术协会及2017年成立大屯武术协会官家山分会,通过18年的时间习练人群不断壮大,练习地点不断增多,练习内容也不带更新,但人员结构单一和城市化进程对乡村武术起到了阻碍作用。大屯镇乡村武术应凭借教练员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等优势,不断克服人员结构单一和城市化进程对乡村武术的阻碍,乘着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的航帆,调整人员结构、克服城市化进程对乡村发展的阻碍,调整发展思路,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武术队伍,振兴乡村武术事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精神追求,传承中华民族武术文化。
研究发现,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是评判DNA条形码序列优劣的标准之一。本研究对4条候选条形码序列的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进行了统计(表3),结果显示,psbA-trnH和psbK-psbI的扩增成功率为100%,matK和rbcL的扩增成功率为97.3%;matK和psbA-trnH的测序成功率为100%,psbK-psbI和rbcL测序成功率分别为97.3%和96.4%。各条形码中,matK扩增的序列最长,psbK-psbI最短;rbcL序列的GC含量最高。
参考文献
[1] 孙向豪.当代社会变迁视野下乡村武术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 刘晓燕,安汝杰.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乡村武术的生存与发展[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2):89-91,106.
[3] 郭琼朱.村落乡土文化资源中的传统体育研究[J].东南学术,2008(2):19.
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11(a)-0196-04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31.196
①作者简介:
孙香聪(1993—),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实践。
杨太吉(1995—),男,壮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