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建筑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当前互联网与大数据发展迅猛,人们对建筑物的追求也不仅限于外观美感和安全性能,进一步要求体现人性化与个性化的转变。文章对当前智能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智能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如何做好智能建筑设计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设计;发展前景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的技术得到质的飞跃,并且逐步向现代高层、超高层智能建筑建设方向发展。不过智能建筑设计的难度相对较高,与传统建筑不同,智能建筑需要用到大量的电气设备与系统应用。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在设计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保证智能建筑功能的实现,促进建筑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应当积极完善智能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做好智能建筑设计工作。
1、智能建筑设计的目标
智能建筑设计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有三个:(1)有效提升智能建筑的设计效率;无论采用任何智能化手段都是为了促进智能建筑的设计工作的效率,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的功能。(2)最大限度实现智能建筑的资源配置;智能建筑设计比传统建筑设计需要更多的投资,但这种投资对促进建筑设计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促进建筑设计的智能化管理。(3)能够有效促进未来技术的进步;采用智能化的手段对智能建筑设计进行有效规划,促使远期目标的实现,促使未来设计规划更为协调与便捷。
2、智能建筑设计发展特点
(1)智能建筑与节能环保以及业主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联。建筑物的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已成为智能建筑发展必须考虑的首要前提和最重要的条件。智能建筑功能的采用必须与用户或业主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决不是单纯运用新技术来提高建筑物的身份和价值。(2)智能建筑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智能建筑的最终受益者应该是其中生活、工作的人。一栋大厦智能化程度,不能全视其所装设备器材的先进程度,而主要取决于使用人的需求、功能。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简单合成,而是采用高科技来实现人的需求,改善和提高人工环境的品质,更好地为人服务。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应用,这为人们改善居住环境以及工作空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现代智能建筑开发及发展的基础条件。
3、智能建筑设计
3.1智能建筑的系统设计
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广泛应用,主要包括通信网络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明确上述系统的设计之后再进行智能建筑的设计。在一般建筑中,自动化系统设计已经有所体现,在自动化的基础上为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动化利用率,智能建筑需要加强对通风、火警、变配电、给排水等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以达到统一管理、分散控制和节能减排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综合布线为基础的通信网络自动化系统为保证智能建筑通信的畅通,需要利用多种设备完成对语音、图像、控制信号的利用和传输,因此在设计之初,就要以EIA/TIA的建筑布线标准作为依据。维护费用在传统建筑物中占比高达55%,综合布线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不过当UTP符合要求时,综合考虑后选择PBS,不需要刻意使用STP或SSTP追求隐秘和安全。人们对办公系统自动化的要求随着现代社会数据处理量和文件资料数量的增加进一步提高,可以通过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主计算机、传真机、声像储存设备等一系列办公设备,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实现自动化的办公。仅仅是简单地将上述系统叠加起来是无法起到预期的作用的,针对智能建筑规模大小,设计相应的集成技术,为达到有效利用三大系统的智能建筑功能、共享信息、管理信息的目的,需要把分散的信息和设备统一集成在一个综合管理系统中。通讯协议和接口符合国家标准是实现系统集成的的前提。智能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于眼下常见的开放式数据互联技术、过程控制技术,Web服务IP以太网这种类似的先进的新型集成技术应该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得到应用,以确保集成的效果。
3.2智能建筑的内部设计
天花板、屋顶、墙面以及地面等属于智能建筑内部设计的范畴。智能建筑的屋顶是其与外界环境交换的主要部分影响着智能建筑的使用性能和居住,在考虑防雷的同时,综合考虑对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践行绿色环保理念,防雷措施可以考虑加强传统防雷设备、等电位连接、接地等方面着手。另一方面,屋顶也是多种设备集中运营的空间,需要全面考虑优化资源空间,设备摆放情况,降低设备运行的噪音、电磁场等因素。天花板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天花板材质和性能,天花板负责淋浴、照明和送风系统的走线和出口任务,另外为避免出现因智能建筑中视觉显示设备过多导致的眩光问题,这就对照明系统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垂直和水平间的关系以及灯具摆放位置需要合理有效。同时,由于照明系统能耗占智能建筑总能耗达70%,应选择节能灯具降低能耗。地面可以设计为架空便于对线路进行控制。智能建筑中墙面不仅仅可以起到隔断和出站口作用,墙内也可以作为布置各类传感器的空间。当今社会倡导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因此高效利用能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也是智能建筑设计时的重点考虑因素,通过设计节能器具,降低智能建筑的能耗,实现节能状态下智能建筑的正常运行状态。
4、智能建筑设计发展方向与前景介绍
智能建筑目前应用了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图形显示技术(CRT)、自动控制技术(Control),但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之快,使得智能建筑面临着一轮又一轮的系统更新换代,因此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则是更加的多元,多种学科、多种技术交融,三大系统的融合以及可扩展特性,智能大厦的群体化等。我国的智能建筑发展空间很大,接下来基于网络的信息网络技术、与之相联系的控制网络技术、一卡通的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可视化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的流动办公技术、利用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的无线局域网技术、数字卫星通信系统(VSAT)以及双向的电视传输技术等高新技术都是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会更加广泛的应用到智能建筑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智能建筑设计对智能建筑的发展使用意义重大,因此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时要对硬件以及涉及到的软件合理安排,使得智能建筑的三大系统及智能建筑的内部均科学合理。二十一世纪不仅是信息经济时代,还注重生态文明,智能建筑要将数字化与科技、生态、文化相结合,打造出符合时代特色、人类需求的智能建筑,促进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君.智能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12):97.
[2]杨玉磊,郭瑶,王滋.智能建筑设计——建筑与技术的系统整合[J].建材与装饰,2016(51):132-133.
[3]董峻岩,李克超.智能建筑的建筑设计措施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30):36.
[4]邵楠.智能建筑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04):39-40.
[5]王振.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水平的提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245.
论文作者:王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智能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智能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建筑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