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娜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中学 河北 保定 0713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12-069-01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能忽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从高中语文学科“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具体表述看,思维发展与提升包括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三个方面的内涵,其中思维方式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范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统一于人们思维活动中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渗透又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创造思维的基础。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品实际上都综合运用着这两种思维。因此。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外,还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只注重对作品做理性的分析,概括或讲解,而缺乏对其语言的品读,意蕴的挖掘,缺乏引导学生对文字描述的形象的体会与感知,那么教学必定会索然无味,苍白无力,可能不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来,甚或使他对语文课堂都失去兴趣。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些尝试。
一、唤起联想,激活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的联想,激活他们的想象,要尽量让他们都背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透过课文语言文字的表象,去体味深层的审美意象,进入审美再创造的天地,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以教《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节选中有一段描写王熙凤出场的文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出场的笑声就宣示着她在贾府高高在上的地位。这是很能体现王熙凤性格的一段文字。王熙凤时而高兴,时而掩泪,时而与林黛玉温柔细语,时而与老祖宗嬉戏笑谑,时而又与下人周到吩咐,这些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一样,不是文字,而是活生生的一出戏。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启发学生尽可能地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积累,驰骋自己的想象,由此,教材中的语言就幻化成了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就呼之欲出,触手可及了。
诗歌的教学也是引到学生增强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我们在讲读这些作品时,要求学生要反复诵读,借助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使自己置身诗境当中,将作者所描绘的意向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形象思维得到了增强,更获得了美的享受。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学生在一接触题目时,教师可以恰当地引导,他们自然会在头脑里描绘出一幅有着花,月,江的春天夜晚的图景。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文本,他们头脑中的图画会越来越清晰,有学生就不禁脱口而出:“这月下之境写得太美了,尤其是当你闭上眼睛想象之时。”形象思维的魅力就是如此。
二、比较揣摩 细细体味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通过语言媒介塑造的。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就不能离开那些具体,生动,鲜明的语言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教学《赤壁怀古》这首词时,里边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句子,如果让学生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获取生动形象地感受,就离不开对“穿”“拍”“雪”这三个关键词进行细细的品味,如将“穿”改成“插”,将“拍”改成“打”,将“雪”改成“浪”,来体会这些词在形象描写上的差异,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形象感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又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满足与启迪。
不仅诗歌教学要抓关键词来理解,以帮助学生展开形象思维。小说的教学也不例外。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中,作者也常常采用一些动词,以突出人物的某些性格特征或神情心理。教学中若能抓住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揣摩,那么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受,理解就能更为深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 林冲接管草料场后,因天冷出门买酒时的描写 ,就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细节,如“挑”了酒葫芦 ,把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了锁等等,表现出他谨慎小心的性格和随遇而安的一面。教学中,让学生找出这些关键词细细体味,林冲的这种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是如此,作者常常用一两个关键词来刻画环境氛围,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还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文中有三处关于风雪的直接描写,分别是“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傍晚越下得紧了”,这三处风雪的描写简短有力,特别是二三句“紧”字的运用和“越”字的加入,虽然仅个别字的增加,可学生获得的形象思维却大不一样。仔细体味,用心揣摩,学生就能够感受到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氛围。
不仅揣摩语言文字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作品形象,获的美的体验,小说的题目也会让我们在获得形象思维之外,加深对小说主旨的理解。在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里边,“祝福”本是鲁镇的一种过年的祭祖祈福习俗,可祥林嫂却在千家万户的祝福时刻寂然死去,死后还被骂“不早不晚偏在这时候,可见真是个谬种”,讲到这里时,学生能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脑补祝福时刻的场景,场景是热闹的,团聚的,祥林嫂却是孑然一身,孤寂的。比较揣摩“祝福”这一特定场景与祥林嫂寂然死去的事实,进而联想祝福与小说主旨的关系,可以说,这一艺术联想会像针一样刺痛着我们,能让学生理解到旧社会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质,当学生掩卷回味时,就会情不自禁的为作者创设的这一含蕴丰富,启人深思的题目而拍案叫绝,更会为自己的“联想”与作者在创作意图上的某种“契和”而兴奋。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善于用形象思维深化学生的思考,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说的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出成效,必须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形象思维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如若没有形象思维,那我们的语文课堂不知要少多少乐趣,少多少美的体验,少多少思维的深度。
注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论文,课题编号1604029。
论文作者:王伟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形象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形象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作品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2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