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论文_夏璐

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论文_夏璐

(广安市广安区希望小学 广安 638550)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能力更是数学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现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作以下探究。

一、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主要分为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发散思维,因此教学中主要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认真研究教材发现,从数的认识到数的运算,从数的运算到代数式的运算,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数学知识的初级到高级无不具有发散性。如能把这些发散因素恰当地应用到数学中去,对帮助学生提高创造思维是大有好处的。

要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应当变学生被动接收为主动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从教学的具体内容上发掘发散因素,提供学生创造思维的机会,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兴趣。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时,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底×高出发,教师应用极限方法(分割),引导学生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再让学生自己证明公式的正确性,通过这种方法教学,学生思维活跃,看见了自己的能力,从中也领悟到了创造思维的方法。

二、提高学生概括关系能力

学生解题是根据新问题提供的数学材料,通过分析——综合,归结到已掌握的一类问题上,然后在记忆中提取相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就是说学生解题是把新问题概括到已掌握的某一种数学模式上去,根据解决这种模式问题的方法去解题的。因此抓住数学的概括关系,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数学的概括关系,在数学教学中常体现为两种。一是解题模式的概括,根据题目的结构把同题抽象为某种数学模式,同一数学模式的问题采用同一方法解决。但是这种归纳概括必须有分寸,应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思路掌握前提下,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时,把新问题归结到已掌握的数学模式上去,按规定程序去解决问题。同时解题模式也具有相对性,后面题目形成的解题模式比前面形成的解题模式具有更高层次,就要引导学生用后面的模式概括前面的较低层次的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使知识结构更精练、更有效、也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另一种是解题思路的概括,特别是应用得较多的: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类比法等。在题型上无法归纳的题目,如果从解题思路上考虑,就可以看成是某一种类型,使解题模式“活”起来。

三、加强学生思维活动能力

学生在遇到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时,需要尝试不同方法,努力去寻求解答。他会形成某种“假设”或“推测”,然后努力检验自己“假设”或“推测”的正确性。我们希望学生尝试具有目的性、系统性,这样学生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要使学生逐步具有数学思维能力,教师不但要教学生怎么做,而更重要的是要讲为什么这样做,要讲自己是怎么去尝试的,是如何从题目中找出直接或间接的数学关系,即要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一看正确的数学思维活动是怎样产生的,比他高明的数学思维活动是怎样进行的。这样做,就给了学生以启示,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以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训练,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求34减9的计算,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拿出34根小棒,试着从里面拿走9根,想想该怎么摆?学生自己会发现从散开的4根中减9根不够,但是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会找到几种不同的摆法。在教师引导下,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摆的过程和结论有序的、完整的口述出来,然后请全班同学评议哪种方法比较好。例如在教学“认识梯形”时,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拼一拼、拆一拆、剪一剪制作出梯形和平行四边形,自主探索两者的异同。

五、提升学生语言表述能力

语言表述即“说话”,数学教学的“说话”训练,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计算说算理,填空、判断说意义、说理由,应用题说解题思路等一系列“说话”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和结果,从而达到既学习知识,又培养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7+5”时,很多学生能一口说出等于“12”,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为什么会等于11呢?你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可利用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根据演示逐步说出算理:“因为4可以分成3和2,7和3组成10,10再和2组成12,所以7+5等于12。”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又巩固了数的分解和组成,强化了“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同时让学生初步接触了加法“交换”和“结合”的运算定律,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还让学生把“思”与“说”,“看”与“说”,“做”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更应把“说”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题意,找准数量关系式,说清解题思路。

如教学“列方程解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时,可引导学生牢牢抓住“1倍数”说思路:“题中有两个未知数,设‘1倍数’为X,‘几倍数’就可以用‘几X’来表示,再根据题中的总数关系或相差关系列出加法或减法方程”。这样就能收到从“说”中弄清关系,从“说”中区别异同,从“说”中悟出思路,从“说”中活跃思维的效果。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发现者、探索者、成功者,从而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发现规律,表达见解,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夏璐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8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  ;  ;  ;  ;  ;  ;  ;  

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论文_夏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