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语言的积累,到文本的积累、再到情感的积累,没有哪一点都难谈深层次的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情感体验
【摘要】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语言的积累,到文本的积累、再到情感的积累,没有哪一点都难谈深层次的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情感体验
一、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特点
1.突出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体的作用,学生只是一味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自身的探索,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探究式阅读教学突出的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也就没有研究,只有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使其加深对于问题的认识,从表层深入到内在,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2.具有开放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重在交流,而不是灌输,由于存在众多的交流对象,这样就决定了观点上的多元化,所以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开放性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其锻炼的不是学生做出标准答案的能力,而是加深学生的感悟,使其具备充分的理解能力。
3.强调互动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是为了探究问题,每个人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并不相同。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将自己心中的设想及时表达出来,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维度,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通过对教学互动性的把握,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实施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措施
1.创设情境,以情入境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情境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充分了解情境,才能对阅读中语句的情、用、意等进行充分的了解。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师需要创设必要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式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以情作指导,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2.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里所说的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在充分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探究式阅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会做答案,而是要懂得如何去思维,去理解作者的感情。学生只有具有刨根问底的意识,才能更快地从文章的探究式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营养”。文字表现的只是文章的外衣,文章更深层次的东西需要学生亲身体会,这样才会情境交融,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对答案的由来要有所好奇,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3.加强合作交流
探究式阅读教学发挥的是集体的作用,采用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还能够使学生之间达到互补,使得学生的能力水平能够获得整体性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谈论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通过不断交流学习,学生自然而然会对他人的言辞有所感悟,这样也就达到了互相促进的目的。如在《花的话》一文中,二月花赞美的是默默无闻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此有不同看法的话,就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获得快速的进步。
4.及时进行总结
探究式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种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但是也不能忽视总结的作用。教师应该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这样才能够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步。
三、重视阅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阅读之“米”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贴近他们的生活,能给他们美的享受、心灵的震颤、增长知识的美文名篇。比如,河北大学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有一篇文章《父亲的谜语》,通过猜父亲眼睛的谜语来表现深沉的父爱,以谜语开始又以谜语结束全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谈感受时,有一个学生发言说:“父亲的眼睛随女儿的心思变化,女儿高兴父亲双眼笑眯眯的,女儿有心事父亲的眼睛是忧郁的,女儿远嫁他乡父亲的眼睛是浑浊的。女儿是父亲眼中的唯一,那份爱是如此执著,如此无私。”基于有人认识到了主题,我就顺水推舟,随即又问了面对那么爱你的父母你会怎么做、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等几个问题。这样,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合欢树》时,找到史铁生的另一篇《秋天的回忆》进行对比阅读,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不是灌输,是阅读的主体一个思考的过程。要在读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在读中学习积累知识。想的越多,知识的获得才会越丰厚,视野才会越开阔,思维才会越敏捷。在教学中,除了利用好教材之外,就是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材料,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堂课,我都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一个学生进行好书推介或是介绍自己的读书体会,还可以是身边的感动。这样轮流下来,一学期每个人的阅读量增加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也有了用武之地,积极性自然就有了。
我还在教室一角布置“阅读天地”,把家里的好书带来几本,还发动同学们也带来不同的书,贴上标签,有序摆放。要求每位同学有时间就主动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收获。周末时,利用一节课时间,大家一起交流读书体会。可以是书评,可以是主题思想的提炼,还可以是写作手法上的运用。我们把课余时间全部利用上,同学们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学们不再为作文缺少素材、缺少词句和缺少技巧而发愁了,对学好语文,尤其是作文能力的提高有了很大的帮助。
教育是门艺术,并不是每个教师都会成为艺术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对这门艺术的认识可能还很肤浅,我将继续努力学习。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国华.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汇总的主问题设计.山东教育,2010.25
2 王承花.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坛聚焦,2010.36
论文作者:费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的是论文; 父亲论文; 情境论文; 才会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