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分数”可能只是一种刻板印象_刻板印象论文

“父母爱情分数”可能只是一种刻板印象_刻板印象论文

“家长爱分数”可能只是一种刻板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数论文,印象论文,家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你到底是爱我还是爱分数?”每每听到孩子这样的抱怨,家长一定也觉得很委屈。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从理智上说,都愿意让孩子少受应试教育的压迫,健康快乐地成长。从什么时候起,自己一不小心成了孩子心目中那个只看重考试分数的“坏家长”了呢?看来,我们需要慢镜头回放生活场景,仔细观察。

☆上了六年级,爸爸妈妈变了

牛牛升入六年级了,最近可不怎么开心,因为他怀疑自己变笨了,也担心爸爸妈妈因此嫌弃他。原来,牛牛上六年级以前从来没为考试发过愁,他的爸爸妈妈相当开明,从来没有要求他去额外地学奥数、学英语、考各种证书,而在学校里牛牛又是一个好学生,认真听讲加之头脑聪明,每次考试都能轻松应对,且成绩可嘉。可是自从上了六年级,牛牛的幸福生活结束了。

说起家长对待孩子分数的态度,现在牛牛可是一肚子困惑:“我妈以前经常说‘考试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你健康快乐才重要’,可是现在妈妈像变了个人似的,每次考试,就算是一个小测验,都能训我半天,好像一点也不关心我是不是快乐。”

上六年级以后,为了能升入理想的中学,牛牛的家长不得已给他报了中学办的升学考试辅导班。几次测验,牛牛的成绩并不理想,在辅导班中只能勉强算在中等。牛牛妈妈很着急,谈话中多次问我:“这孩子在班里成绩挺好的,怎么到外面一考试就不行呢。你说他是不是没把补课班当回事?我现在有点后悔没早点严格要求他了。”没等我开口,牛牛接过话来:“我妈老说我对待考试不认真,有一次考试题太多我没做完,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就说我不用心,也不管我下午还有一门考试。后来考试的时候我可紧张了。”

“小升初”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坎。虽说现在已经取消了统一的升学考试,但是各中学纷纷自行推出考试,升学处于无序状态,这种乱象更是让家长和孩子焦虑不安。家长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进入理想中学,因此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从成年人的角度思考是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一个从未经历过风雨,特别是一直在快乐教育理念下成长的孩子,突然面对学校的变化、家长的变化、各项要求的变化,可能会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加之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初始阶段,内外因素夹杂在一起,逆反心理就会渐渐滋生。

当前,升学、考试等程序是每个孩子、每个家庭不可避免的人生经历,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在初次面对重要考试之前做好心理准备。小学升初中不仅仅是一件令人头疼的麻烦事,它也可能是让孩子心智成熟的一个契机。这时,家长应该避免两种倾向:其一,通过托关系、走后门联系好中学,让孩子坐上通往中学的“直达车”;其二,也是更多家长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不向孩子做出任何有关考试和升学的解释,只变本加厉地督促孩子埋头学习。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家长,都缺少了和孩子有效沟通的一环。家长有必要提前告诉孩子,为什么现在我们要开始上这么多补习班,为什么爸爸妈妈会着急,为什么考试变得重要。让孩子了解整个升学考试过程的全貌,这样孩子才能理解家长的苦心,否则孩子很可能认为只是在为家长学习。如果处理不好,会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

☆请不要随意“晒”我们的分数

“明明,期末考试考了多少分呀?”“哟,99分,真棒,叔叔奖励你一个遥控汽车!”“他不行,人家亮亮考了双百呢。”“是呀,亮亮学习可好了,一点都不用他父母操心,你们都得跟人家学一学。”每到寒暑假亲朋聚会、好友见面,这样的场景和对话您一定不会陌生。

其实,许多家长在聊孩子考试成绩的时候也许是无心之举,甚至是无奈之举,仅仅是因为别人问到了,所以礼节性地给予回应,或者仅仅是为了找到共同的话题。但是,在一旁的孩子却是听者有意,据此认定爸爸妈妈“最喜欢聊我们的考试成绩”,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

童童就是这样一个被叔叔阿姨问怕了的孩子。因为成绩好,亲戚朋友凑到一起总爱问她的考试成绩。童童爸爸妈妈虽然有些担心,但是转念一想,孩子成绩好,问成绩不会造成什么尴尬,而且大家也都是夸奖她,现在不是提出鼓励教育吗,兴许还能促进她继续进步呢。久而久之,大人们都拿问童童考试成绩当成一种享受,因为每次孩子都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但是,有一次童童妈妈在帮她收拾东西时发现童童书柜抽屉的深处,有一张皱皱巴巴的试卷,成绩一栏写着75分。看到童童的名字,妈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仔细看看,考试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学期。孩子居然偷偷藏起了分数不高的试卷。“我们从来没有为学习和考试批评过她,为什么她不敢跟我们说呢”。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叫来童童当面对质。童童哭着说,自己不是怕挨说,而是怕爸爸妈妈着急,害怕别人再问她考试成绩的时候给爸爸妈妈丢脸。她以为,只要下次自己好好努力,就可以再给爸爸妈妈拿回好成绩。

本人曾就考试成绩的话题问过身边十位朋友,大家无一例外地回忆起家长当着自己面向其他人说出自己考试分数的情景,不少人早在小学一二年级就知道“自己考不好,别人问起来爸爸妈妈会没面子”。现在,网络上流行“晒”文化:晒工资、晒照片、晒化妆品,一些年轻的家长也把孩子的考试成绩拿到网上去“晒”。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行为导致的后果,就是让孩子感到家长爱分数、爱面子胜于爱自己。

一个孩子曾在作文里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们的考试分数也是一种隐私,家长应该替孩子保密,不管考得好与不好,都不应该到处去说。如果我们到处和别人说父母挣多少钱,还用这个来衡量他们是不是一个好父母,他们会怎么想呢?”

孩子的话发人深省,话虽简单却道出了两个问题:一方面,家长没有真正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而是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孩子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另一方面,家长往往用单一标准衡量孩子。孩子这个换位思考运用得恰如其分,用单一的考试分数来衡量一个儿童,与用收入多少来衡量一个成年人有何不同呢?都是有失公平的吧。

☆ 小孩子也会有刻板印象

关于家长与分数的描写,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十分常见,什么“我的考试分数就是妈妈脸上的晴雨表”、“考好了就是一顿美餐,考不好就是一场狂风暴雨”、“分,分,学生的命根”。客观地说,当今的家长中简单地以孩子分数论成败的并不占主流,即使本文中的两位主人公牛牛和童童,其家长也并不是真的就那么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但是孩子为什么会错误地接收来自家长的信息呢?家长自身一些不留心的举动自然给孩子传递了不准确的信号,但是孩子头脑中固有的刻板印象却如同一个放大器,把家长重视分数这个信号无限放大了。

什么是刻板印象呢?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他的行为既可能影响他人,也可能被他人所影响,是对他人的行为做出的反应。要想让自己的行为发生好的效果,就必须很好地认识和理解他人及其行为的规律。在社会心理学中,这叫做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目的是根据对他人的认知决定自己的行为趋向。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很容易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认知偏差。如果这种偏差发生在对一类人或一群人的认知中,就会产生刻板印象。比如我们说的“南方人精明、北方人豪爽”、“男孩偏理科,女孩偏文科”、“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等等,都属于刻板印象。同样的,孩子头脑中“考不好会被家长骂”、“考不好妈妈会生气”、“家长只关注考试成绩”等,也可能是一种对家长形象的刻板印象。

孩子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通常通过两种途径获得社会刻板印象,一种是我们直接与人接触,然后将这些人的特征加以概括和固定化。比如,孩子观察家长的言行举止。另一种是通过间接途径获得的,如他人的评价、大众媒介的描述。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为我们塑造了大量的社会刻板印象。儿童和青少年看电视越多,刻板印象就越多。比如,为了取悦观众,电视常常采用一种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家长形象也不例外。比如深受孩子欢迎的《家有儿女》、《哆啦A梦》等连续剧、动画片等,其中均有一个爱唠叨、爱问考试成绩的妈妈形象。

网络媒介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在一些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网络论坛上,笔者发现许多孩子发帖询问“考不好怎么和家长交代”,出谋划策的有同龄者也不乏成年人,普遍提到的一点就是要主动向家长承认错误、下次努力,传递出的无外乎一种严厉、不通情理的家长形象,却很少有人提到“和家长一起分析试卷”、“请家长讲题”等比较理性的处理方法。还有不少跟着起哄的,说“你惨了”、“等着回家挨批吧”、“一顿暴打”等等。其实,这些孩子的家长也许并一定真的注重考试成绩,但是孩子却先入为主地认为考不好一定会挨批评。这就如同以前一个叫“咕咚来了”的动画片,同龄人之间一传十、十传百,焦虑心理越来越强。如果此时家长的某些行为刚好印证了孩子的刻板印象,比如看到成绩后脸色不好,讽刺挖苦,那么孩子这种刻板印象就得到了强化。

刻板印象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久而久之形成偏见,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比如,有意隐瞒分数、造成思想上不必要的负担、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不仅如此,孩子不像成年人能够通过有意识的反思,主动消除刻板印象,因此还需要家长运用教育智慧,主动改变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试着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家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称,沟通和交流是消除人与人之间刻板印象的利器,我想这同样也可以用在家长和孩子身上。

标签:;  ;  

“父母爱情分数”可能只是一种刻板印象_刻板印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