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途径_物流信息化论文

中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信息化建设论文,现状及论文,途径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物流信息化的地位

物流是指商品从供应地向目的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众多环节。在物流各种活动中伴随着有关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等信息的传递,这些物流信息成为物流业务中商流、物流、资金流的载体。物流信息伴随着企业物流活动的发生而发生,贯穿于整个物流活动中,并有效控制整体物流活动。

物流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控制物流信息,以管理和控制物流、商流和资金流,提高物流运作的自动化程度和物流决策的水平,达到合理配置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一系列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于企业而言,物流信息化不仅是一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其影响已经从生产作业层次深化到管理变革层次。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我国企业意义重大。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物流生产,替代成本日益增高的劳动力,实现自动控制,提高企业物流效率。物流产业存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速度经济,其收益水平不仅和物流规模有关,而且和物流业务功能区域的覆盖率、物流作业周转运行的速度和质量有关。通过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可以改善以上三个方面,提高企业对物流活动的整合力和控制力。

其次,物流信息化促进了企业管理变革。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组织的工作效率,也需要组织进行适应新技术的组织变革。比如组织扁平化。由于信息技术建立了快速的信息通道,使得信息在组织中的传递速度加快,组织设计也应该趋于扁平化,以降低成本,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组织过程团队化,即按业务流程划分团队,取代以前的职能式组织结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团队决策的科学性;服务信息化,即企业与客户的互动更多的是通过信息而不是实体流程,可以使企业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响应。

再次,物流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信息经济时代,企业间为了形成协同竞争优势,组成了一条物流服务供应链,以实现物流的高效合理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考虑本企业的物流管理,还要考虑如何达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最优。现代物流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可以说物流信息化已成为企业物流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物流信息化开发建设的水平,已成为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物流企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二、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物流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进入迅速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取得显著成绩。从图1可以看出,近四年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投资保持持续高增长。2007年我国物流行业IT产品应用的总体市场规模达到41.8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25.9%。2005年,物流信息化投资达到26.1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增长27.9%。

图1 2004年到2007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投资增长情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并特别指出物流信息化是建设重点,中央已经在宏观层面把物流信息化上升到物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通过物流信息化来构筑区域经济比较优势,通过营造良好的物流环境来拉动经济增长、吸引外部投资。企业也意识到要把物流信息化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培养,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服务于客户需求并运用信息技术构筑竞争优势。

尽管如此,与美、欧、日等国家的物流信息化情况相比,我国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企业计算机的普及率不及发达国家同类企业70年代的水平。特别是在占主体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企业应用了计算机和信息管理技术。物流配送中心技术含量低,商业仓库周转率约为发达国家的30%左右,配送差错率却是他们的三倍。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存在以下问题。

1.总体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

我国多数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总体信息化程度不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物流运行效率不高。国际社会一般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比重越低越先进。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重约为10%,中等发达国家如韩国约为16%,而我国大约为20%。我国物流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可见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不仅影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中国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与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有关。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5-2006年世界各国信息技术发展排行榜”显示,在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排名仅列第50位。

在我国物流行业中,中小物流企业占大多数。这些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不足,缺少足够的资金和利润来发展物流信息技术,无法低成本、低风险的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直接导致中小物流企业物流服务内容单一,缺乏信息增值服务,低水平无效竞争制约了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另外,我国物流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使得中小物流企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市场约束。有数据显示,我国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由企业内部自己组织完成,在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在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4.1%和59.8%,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1%[1]。产业规划的不合理已经严重阻碍了物流活动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2.物流信息化技术落后

首先,条码及射频技术普及率不高。根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公布的《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调查报告》显示,我国75%的企业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都没有条码标志。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信息技术,具有无线通讯和动态识别、批量识别等优点。但是RFID目前还存在标准不统一,成本偏高等制约因素,短期内难以普及推广。

其次,EDI(电子数据交换)、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应用十分有限。EDI是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又称无纸贸易。EDI的应用可以提高物流信息管理水平,然而由于开发成本高和我国企业信息基础差等原因,EDI在企业的应用十分有限。GIS是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为物流管理提供地理信息和动态信息,有利于物流配送算法的实现。而GPS作为全球定位的领先技术,可以全程跟踪物流配送过程,使得车辆使用方、运输公司、接货方对物流中的车货位置及运行情况等都能了如指掌,利于三方协调好商务关系,从而获得最佳的物流流程方案,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有数据显示,GPS、GIS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中小物流企业则几乎是空白。

再次,网络技术应用不足。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开展业务的物流企业十分有限,多数企业只是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传递、使用一些初级信息资源。网络技术在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方面没有发挥其优势作用[2]。

3.物流信息资源之间不能共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缓慢

中国仓储协会对我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只有39%的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并且大多数的信息系统都是相互孤立和静止的,物流信息资源之间不能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由于在物流信息管理方面落后,物流活动中各种单证仍然采用纸面和传统的传输方式,数据收集还停留在原始阶段,造成物流供应链中的各企业间不能充分共享信息,不能准确反应需求,并最终导致各个物流企业间缺乏协作,影响这个供应链效率。

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解决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针对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问题,如物流信息的发布与共享,物流行业与其他相关机构的信息交换等,主要包括三类,即用于政府对物流监管的“物流电子政务平台”、用于网上物流商务活动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用于对特定货物的运输流转过程进行实时跟踪监控的“物流电子监控平台”[3]。但是物流企业自行建立一个信息系统或平台,所耗费的资源和资金是巨大的,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中小物流企业急需有公共性的物流信息平台,以满足其低成本开展信息化的服务需求。但事实上,国内这种公共性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规划与建设还刚刚起步,与平台建设、运营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的制定与出台,进展都还比较缓慢。

4.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滞后

标准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多个环节,需要物流信息系统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连成一个整体,以达到系统最优。这就要求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EDI、GPS等相关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物流标准化建设包括物流装备的通用性标准,环境和物流安全的强制性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行业的标准,物流信息用语标准以及从事物流方面人员资格标准等。目前在我国物流领域中还没有统一这些标准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导致物流无效环节增加,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上升。

5.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欠缺

国内许多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企业转型过来的,原有人员学历、素质结构偏低,对先进技术接受、应用起来比较困难。而物流信息化建设急需一批既懂物流管理又掌握较高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物流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方面,目前我国物流管理和人才的培养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没有形成适应我国现状的物流理论,物流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因为行业原因,整体待遇较低,缺乏吸引力,使得很多企业在招聘到相关人才以后,留不住人才。

三、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优化途径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发展快,但总体水平较低,物流信息化落后不仅影响我国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影响着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

1.发挥政府在物流信息化基础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政府应大力建设物流信息化基础环境,这包括制定全国性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统一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展物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模式的探索,以及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政府应促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行业旧有资源,深入开发物流活动中的各种相关信息资源,并在流通领域及其相关领域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一般可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和调节。但是政府必须负责建设若干基础性和政务性的公共平台,以完成相关监管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推进全社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能一味追求信息整合的完整性,必须明确信息服务的对象,这样才能真正为相关企业提供有用的物流信息服务。

再次,促进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许多标准不仅要做到国内统一,还要与国际接轨,目前这在技术上存在一定难度。《全国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已经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发改委等八个部门联合颁布,《规划》在统一的物流标准化体系基础上提出了300多项需要在“十一五”期间落实的具体制修订标准。这标志着由原来部门分割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得到了统一管理,工作模式开始减少对行政体系的依赖。尽管如此,政府还应加快一些急需标准的制定,比如企业间电子化物流信息交互标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等[4]。

2.充分调动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积极性

首先,企业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物流建设的重要性。企业应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市场竞争机制来促进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其次,应重点抓好几个大型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这既包括物流企业,也包括生产制造和商业批发企业。集中力量打造几个具备极强竞争力的物流航母,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物流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得一席。同时,应加快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小物流企业是我国物流行业的主力军,但实力很弱。这既有企业自身的管理基础弱、投资实力不强等内部原因,也有行业缺乏整体规划和信息化标准不统一等外部原因。政府近年在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很大,但中小物流企业尚未受益。中小物流企业要想做强做大,提升自身管理观念是关键。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是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揽货、运输,装卸等运作方式,非标准的流程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另外中小物流企业还应选择合适的信息化软件,盲目建立一些大而全的信息系统不能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收集的成功案例显示,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仍以底层的基础信息化为主,属于这个层次的约占80%。因此,需要制作一些“短、平、快”的产品,解决局部环节的简单作业,满足广大中小物流企业的需要[5]。

再次,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立足于高科技。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从过去单纯依靠扩大基础设施来赢得市场的想法转而考虑如何利用新技术,为企业发展抢占先机。目前企业应特别关注RFID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投入。沃尔玛最大的100个供应商已从2005年1月开始在供应的货物包装箱上粘贴RFID标签,并逐渐扩大到单件商品。虽然RFID在国内距离物流的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其应用后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是企业必须要关注的。

最后,企业还应做好物流信息化人力资源规划。针对我国目前物流信息化人才极其缺乏的现状,企业应主动采取措施,前瞻性地制定物流信息化人力资源规划,提前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一方面要积极从内部发掘和培养人才,对关键岗位上的员工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可以和政府、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进行合作,开设物流及相关课程,对员工进行在职或脱产培训,储备既懂物流又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例如香港的大专院校及相关机构纷纷与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开设物流与运输的课程,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为适应香港物流业的发展都开设了物流管理服务学的学位课程。对于物流信息化中的高素质人才,企业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给予具备竞争力的薪酬,从而减少高素质人才的流失率。

3.发挥行业协会在物流信息化中的作用

在美国物流信息化过程中,行业协会在物流标准的制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物流行业协会在条形码、信息交换接口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实用的标准,使物流企业与客户、分包方、供应商更便于沟通和服务,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6]。行业协会对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已经成立了物流和物流信息化的技术标准委员会,一些物流相关的行业协会在物流信息化方面作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比如在宣传促进、交流沟通、基础统计、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方面。除了通过制定物流业行业标准来规范物流企业行为外,物流行业协会还必须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协调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利益、各企业与行业发展的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使得物流信息化在给各企业带来短期效益的同时,朝着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的方向前进。

标签:;  ;  ;  ;  ;  ;  ;  

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途径_物流信息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