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套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看“一本多本”下的教学策略_新课标论文

从两套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看“一本多本”下的教学策略_新课标论文

从两套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谈“一标多本”下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套论文,新课标论文,教材论文,教学策略论文,高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颁布统一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出现了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大象版四套教材供课改地区选择使用。新的高中历史教材皆以新课程的理念为引领,编写也各有特点,令人耳目一新。对新旧教材之间、四套新教材的点评以及相互间的比较分析,在新课改以来的几年当中,都已有相当深入的讨论①。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配合各版教材使用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可谓百家争鸣。然而,当前仍有部分教师面对不同版本教材如何准确掌握编者思路进行课堂讲授、如何利用教材选材落实课标目标、如何根据教材特色挖掘教学资源等问题感到困惑。笔者选取使用区域较广、编写相当有特色的岳麓版②和人民版③两套教材,以必修一为例进行分析,谈谈在“一标多本”情况下的教学策略。

一、由体例编排谈教学设计的思路

教材体例的编排反映的是教材编者的总体思路,教材的章节结构反映的则是编者对知识框架的谋篇布局。在统一的新课标基础上,不同版本的教材有着不同的体例编排,其知识结构也有着差异,反映了编者不同的史学观,也表现了编者根据其自身的史学观对新课标内容的不同处理手法。

例如人民版必修一根据新课标大纲顺序,全书分中国史、世界史两大部分,紧扣新课标每一专题进行章节的编排,全书共分九个专题,专题史色彩十分浓厚,叙述主题鲜明突出,课文与新课标顺序一一对应。岳麓版体例编排则另辟蹊径,大胆地将新课标的专题内容次序进行调整、整合,依照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大部分重新调整了叙述顺序,把其划分为七个单元,将中国史和世界史相互融合,使政治文明史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人民版划分中国政治史和世界政治史进行编写,意在反映中国政治历程和世界政治历程的发展线索与特征,其效果是突出了中国与世界政治文明历程发展的特征。岳麓版则重在中国政治历程和世界政治历程发展的对比,突出解答的是中国和西方走上不同政治发展道路的原因、中国与世界政治历程发展的相互影响等问题,其效果是呈现了中国与世界历史发展的互动关系。例如新课标内容标准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两大专题,人民版依据新课标分列两个单元,强调从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与变化来讲述中国近代历史,分别呈现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发展的轨迹;岳麓版则合二为一,整合成一个专题按时间线索先后讲述列强的多次入侵和中华民族的奋起,其思路有哈佛大学费正清(John K.Fairbank)教授所创导的“冲击—反应论”④的理论影子,表现了随着列强侵略程度的加深,中华民族觉醒、革命深化的过程。

教材是新课标的具体落实,常规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只有吃透课标,悉心钻研教材,根据本校应用的教材版本进行教学安排,才能优化教学效果。钻研教材,不仅仅是要从细节处熟悉教材每一课、每一节的内容,更要从宏观处把握编者的思路,深刻领悟编者的精神,重视教材的谋篇布局,认真研究教材的知识体系,才能利用教材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有效教学。教学实践当中的教学设计必须高屋建瓴,依据编者的思路,从整体上建构学期的教学框架。比如使用人民版教材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当中就应“前瞻后顾”,重视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阶段特征,关注发展的纵向线索。使用岳麓版教材,则应“左顾右盼”,重视宏观背景下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互动关系,关注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差异。例如近代史部分,使用人民版教材就应以中国近代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为主线,通过中国历史本身的发展显露列强侵略的影响;使用岳麓版教材,则应以列强入侵的冲击对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的影响为主线,重视中外因素相互作用这一大背景。

二、由课文选材谈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材的课文选材反映的是编者对新课标内容的具体解读。面对提纲式的新课标,如何在浩瀚的史海中选取史实和材料、如何将抽象的课标内容具体化,反映了不同版本编者对新课标内容的不同理解和解读方向。

比如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关于本专题,新课标有四条内容,人民版和岳麓版均设四节课文进行讲述,主旨皆围绕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进行讲述,然而课文内容却有较大差别。例如论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人民版从古史传说开始讲起,岳麓版则仅简略提及夏商两代,笔墨主要集中在周朝。其中差异最大的是第(3)条:“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第(4)条:“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⑤岳麓版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两条线索展开论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着重描述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的过程和中央的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的过程,突出的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身。人民版以宏观的视野进行选材,论述皇权的至高无上、君权和相权的此长彼消、监察制度对于规范官员行为和加强皇权的作用、选官制度对保证政权的有效统治的作用;关于地方的管理,则由秦朝郡县制度的广泛建立、汉到元行省的设置、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边疆政策这一线索统领。纵观人民版这个专题的选材编写,是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心,统筹中国历代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建树,更全面更丰富地回答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如何有效地统治广袤的疆土和众多的人民这个问题。

编者对新课标内容的解读主导着教材选材的方向,教材选材的不同则直接表现为课文内容的差异。在当前一标多本的情况下,课文内容的差异是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的时候,应首先详细阅读新课标的内容,根据课标内容结合相关参考资料认真思考该专题和细目的内涵及外延。比如本专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设置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在农耕文明占绝对优势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如此广阔的疆土和人民。由禅让制到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制,再到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显示了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这就是本专题的主要线索。在明确了课标内容后,再确立教学目标,以统领课文内容。教学实践当中,课文内容应服从教学目标,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补充、整合。

三、由史料选材谈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材的史料选材反映的是编者“论从史出”的史学认识。新课程改革后,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框架的课程观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接受,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也十分重视史学素材的选用,大多有丰富的文字、图、表等历史材料。使用史料进行教学,既符合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方向,也符合历史学本身“论从史出”的学术规范,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无论是人民版还是岳麓版,都选取了大量的有说服力的历史材料对正文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述,其差别只在于选取史料的不同和史料表现形式的不同。例如岳麓版,课文中设有丰富的图文框,提供了众多的史料素材。在正文之间还设小字部分,作为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延伸阅读,选取相关的历史故事使用白话文进行表述,内容浅显易懂,在知识拓展方面的编写比较突出。又如人民版,课文中不设小字部分,在边栏则增设“资料卡片”、“学习思考”、“知识链接”,同样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人民版史料选材十分精当,例如《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节,选用了大量的数字表格,列明《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1937年7月—1945年8月中国战场历年抗击日本陆军兵力数简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等,有力地说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以及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狭义上来说,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在教育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学资源的获得变得便捷,然而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却因地区差异和教师水平的原因而存在明显的落差。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要发掘和利用教学资源,首先就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素材。一是教材史料的选材是编者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精心筛选,既易于获得又具有普遍的针对性;二是选择和利用教材史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论从史出的史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史料的选择不在多而在于精,不在华而在于实,要讲求真实性、典型性和适用性。真实性是指史料的来源真实,典型性是指选用的史料能充分有效地说明重点问题,适用性是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能力层次的教学对象,使用的史料也应有所区别。在史料的利用上,应注重教师在史料方面的解读引导,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史料能力、提取信息及概括表达能力、比较分析能力、综合表述能力等等。

不同的高中历史教材有着不同的特色,但其依据是唯一的,都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其目标也是相同的。上文仅以人民版、岳麓版两种教材的对比为例,分析在教学当中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应认真思考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当中应结合本地本校使用教材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

注释:

①相关文章有于燕飞:《高中历史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何成刚:《历史新教材政治史内容比较及启示——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内容为例》,载《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10期;吕准能:《四套高中历史新教材管窥》,载《新课程》2007年第7期。

②朱汉国,马世力主编:《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③曹人为,赵世瑜主编:《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岳簏书社2004年版。

④(美)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中美关系的历史剖析》,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标签:;  ;  ;  ;  

从两套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看“一本多本”下的教学策略_新课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