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9.11”事件的文化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事件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就在跨入新世纪的门槛,正当人们高唱“全球化”的凯歌时,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 “9·11”事件,它不仅使具有象征和标志意义的世界贸易大厦荡然无存,给整个世界 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期望值,使人们 重新思考过去一系列乐观的价值取向,重新唤起了学界对于一系列重大国际、民族、经 济、文化、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怀疑精神。本文认为,尽管“9·11”事件造成了灾难性 的后果,在一段时间内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也是一次必要的警示,用尖 锐的事实暴露了当今世界存在的一系列人为的、严重的隐患和可能爆发的危机,这无疑 表明:该是人们对于目前世界经济和文化状态进行整体性的全面审视和反思的时候了, 也该是全世界人民来共同思考和参与“全球化”文明进程、共同发展和整合未来世界的 时候了。
回顾:“9·11”产生的世界文化根源
作为一次灾难性的恐怖事件,“9·11”的产生有其直接的国际政治原因和生成条件, 但是如果我们排除或忽略了对于整个世界发展的大环境,尤其是长期存在的不正常、不 平衡、不完善的世界文化状况的分析,就不可能对于这一事件的发生产生完整的理解, 甚至不可能从中获得真正有益的教训,从而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补救。
应该说,对于纽约世界贸易大厦的撞击,本身就显示了对于长期以来美国极力推行和 倡导的“全球经济自由化”的一次攻击和否定,同时表明如今世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并 不认可和接受这一趋势,他们不仅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利益和实惠,而且感受到了生 存和发展的危机——而这种危机不仅表现在经济生活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在文化方面, 包括国家意识、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精神家园等诸种方面,由此导致了他们在心理方 面强烈的对抗意识。因此,这种暴烈的恐怖行为,说到底,是一次心理行为,是在文化 心理上长期聚集的能量的一次总爆发总宣泄。就这个意义上来说,“9·11”的爆发虽 是一时性的,但是其背后却有漫长的经济文化的酝酿过程。
在此,我们不能不首先注意到世界化、全球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因素的不同作用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的端倪可以追溯到工业化革命的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就已经 拉响了它启动的汽笛。其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更新,大机器生产的原料和市 场要求,促成了欧洲工业化国家的一次大规模向外扩张和殖民潮流。正如历史学家已经 向我们描述的那样,这种扩张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革命的形成 ,但是也带着浓烈的血腥味,不仅在欧洲,也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持续不断的战争,世 界人民,尤其是亚非拉经济不发达国家地区的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国人民对 此有深刻的感受和体验。而对于这种感受和体验的深刻反省和总结,已经构成了中国人 当今现代意识的主要内容,这就是一要积极加入世界经济大潮,主动开放,自觉改革, 合作发展;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各种国际霸权主义,不能依仗经济、军事上的优势 强人所难,侵犯和伤害弱小国家和民族的感情。可惜,美国作为一个世界经济的头号强 国,没有这方面的历史感受和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注意到了这种世界性的经济的发展 趋势,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他们一方面看到了世界化经济时代的来临给各国人民带 来的挑战和机遇;另一方面,也强烈谴责了强势的资本主义经济对于其他经济体和地区 的残酷掠夺。《共产党宣言》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观察和总结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状况 基础上的产物,它从全世界受剥削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全世界无产 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从一种新的世界化眼光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所寻求的不仅是 阶级的利益,而且是全人类能够和平、平等的共同发展和解放的远景。因为,正如他们 后来在许多著作和文章中强调的,如果不解决劳动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共同利益和发展 问题,整个世界就不会得到真正的安定发展的局面。在世界化原料和劳动力市场逐渐形 成的情况下,劳动阶级也必须打破国界实现国际化的联合,才能完成“只有解放全人类 ,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使命。无疑,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具有超前的全球化的意义 ,他们的部分设想已经成为许多现代工业化国家的现实。
显然,自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00多年过去了,世界几经风浪和波折,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世界化方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具 体实施的阶段。100多年来,不能说人类在思想意识方面没有认真的反思和长足的进步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更加广泛的交流,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并开始自觉 接受世界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而强势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意识到用武力掠夺的方式来 开拓市场的荒谬性,基本摈弃了原来殖民的经济策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如今世界已 经消除了隔阂、冲突和爆发大规模危机的隐患,确定无疑地引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 的辉煌世纪。
“9·11”就是一个明证。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不能仅仅用经济的思 维、经济的规则和经济的方式来解决和实现,它背后连带着人类不同种类和层面的文化 以及人心,我们必须从一种整体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它。
观察:“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世界化”
事实上,资本主义从一开始产生,就体现了一种“全球化”的理想,但是它却没有一 种全球化的文化胸怀和思想力量来实现它;相反,资本主义在利益驱动下,一直用一种 武力掠夺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造就了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伤害。通过对于 历史的反思就会发现,近100多年来,尽管世界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人类 并没有真正解决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同步问题,甚至可以说,由于科技和生产力的飞速发 展,商业贸易的世界性拓展,这个问题比过去表现得更为尖锐和突出了。换句话说,这 里有一个“速度比”的问题。在100多年来的世界发展过程中,“经济全球化”的速度 和规模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化世界化”的速度和规模,由此已经 超出了目前人类文化状态所能容纳和接受的范围,必然会不断造成人们在心理上承受和 接受能力上的限制,甚至造成抗拒和对抗的情绪,为暴力冲突造成文化和心理基础。
这就是“9·11”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它是在“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和规模大大超过 世界文化交流、交融和整合过程的情况下产生的,表明世界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的极 其严重的不协调和不平衡性,期待人们在发展意识和策略方面的新的整合和创新意识。
在此,我们不能不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提出的“世界文学”的口号,因 为这个口号表明了这样一种思想,这就是世界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也必须有一种世界化 文化作为基础和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和条件,世界化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导致冲突和 战争,给世界带来灾难性后果。可惜,后来人类在匆忙地追求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并没 有真正重视世界文化的建设,尤其是没有形成一种全球的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文化意识, 由此经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反而促使了“文化优胜”心理的恶性膨胀,滋养了欧洲“法 西斯主义”的倒行逆施,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的灾难。这也说明,如果缺乏一种新的文化 观,缺乏一种平等的相互合作和对话的氛围,经济发展及其实力的增强,反而会助长破 坏性因素,助纣为虐,在整体上阻碍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二战过后,各民族对于过去的灾难都进行了反思,建立了新的国家关系,促进了不同 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为经济的进一步世界化和全球化创造了环境和基础。 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经济全球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而广阔的市场和 商机又诱使人们不断追逐“全球化”;由此相对的是,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却被人们在有 意无意之中忽略了,误以为经济活动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一切问题,再加上其进程特殊 的艰难性和诸多障碍,致使“文化世界化”步履艰难。因此,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来说 ,“文化世界化”都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人们对于文化交流和对话的重视 程度,花在文化相互认同和磨合方面的资源和精力,都远远不足于弥合和消除相互之间 由于历史形成的隔阂和敌意。我们甚至可以说,在文化对话、交流和整合方面,与在经 济方面的发展相比,至今世界还缺乏一种自觉的、持续不断的推动力量,形成一种与经 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文化协调意识和机制。
展望:21世纪的跨文化交流和整合
从世界未来的发展来看,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问题在于它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必须有意识进行调整和防范,避免遭受重大伤害。从思 想角度来说,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文化反思,在加强和不断完善全球性经济协调和交 流机制的同时,也应该启动世界性的跨文化、跨宗教、跨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机 制,加强和扩展有关文化组织和机制的世界化影响,不断减少和化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的矛盾和冲突。
世界是一个整体,正如人的心灵和肉体密不可分一样,经济和文化之间的整体配合与 和谐发展,才能获得一种健康的状态,才能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是,在 这方面,人类无疑面临着很多问题,存在着许多传统的心理误区。例如,从上个世纪初 开始风行的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潮流,一方面在美国造就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另一方面 也对于人类文化发展和心灵建设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副作用,助长了“经济惟一”功利性 追求和成功理念,压抑甚至泯灭了人类在人文精神和文化信念方面的价值追求。特别是 由美国发起、席卷全球的商业化潮流,造就了单一的“唯经济效益”、“唯金钱”式的 价值观,由此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文化价值真空”的潮流和状态,极大地瓦解了人们 对于不同文化价值的理解和包容,实际上加重了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隔阂和 冲突的可能性。虽然马克思早就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中的“拜物教”现象进行过深刻 的揭露,但是由于后来遭到了来自“左”“右”等多方面的修正,未能阻挡世界在整体 上滑向纯粹商业化的状态。
单一的“唯经济效益”的商业标准,造就了畸形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优胜”心理, 由此形成了当今世界的“文化霸权”的土壤。有的发达国家或民族可以用“先进”的名 义来推行自己的主张,甚至在自己利益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用武力或者经济制裁的方式 ,迫使别人就范。而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民族,也因此对于正常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产生本能的疑虑,害怕在心灵和文化传统方面受到伤害,由此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所 以,就人类的整体状态来说,灵与肉的矛盾正在以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的方式表 现出来,经济发展的成果由此为文化方面的失落而付出代价。
没有比“9·11”事件的惨剧更能震撼人心的了。站在如此接近历史的废墟上进行反思 ,我们不得不承认以往的人文科学研究在这方面的软弱和无能,强大的商业化思考几乎 摧毁了学者思考的神经。例如,几乎没有人能够完全抵挡“生物进化论”的侵蚀,几乎 自觉地认可“强者生存”的历史原则。从汤因比的“文明挑战说”(Arnold Toynbee), 到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的“文明冲突论”,都没有完全摆脱“进化”观念的 思路。前者详细描述了世界不同文明的存在状况和价值,分析了它们之间发生冲突的不 同结果,但是却过分拘泥于“消亡”的概念,因此并没有对于它们融合所产生的新文化 形态给予足够的重视;后者则敏锐感觉到了世界的变迁,指出了“文明间的冲突将会取 代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冲突形式”,但是却依然站在纯粹的“西方利 益”本位的立场,因此有可能误导西方对于未来世界走向的把握。
但是这并不是最令人担忧的学术现象。最令人担忧的是当今学术已经失去了信念,部 分甚至多半成为了“工具理性”的附属品,或者仅仅作为一种资料分析和归纳的程序, 或者干脆成为某一利益集团的咨询或参谋,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独立的品质,例如 亨廷顿的文化研究就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库,失去了为人类 总体利益代言的声音,却把思想文化研究领域变成了不同政治经济利益集团的“武器库 ”和“工具库”;掌握强大经济力量和舆论工具的可以大说特说,而弱小群体的人们只 能哑口失语,或者听任别人制订的规则支配。显然,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同时,人 类在思想文化上却失去或放弃了创造“通天塔”的努力,致使“全球化”仅仅建立在对 于经济利益的期待和追求上面,无疑存在着巨大的隐患。所谓“面和心不和”,就是对 于这种情景最好的形容。
因此,“9·11”的爆炸声不仅震撼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而且穿透了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暴露了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人与人的联系的脆弱性和虚假性,使人们看到了长期以 来聚集起来的相互猜疑和仇恨的能量是多么巨大,一旦爆发后果是多么可怕。无疑, 恐怖主义是现代世界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它本身产生于某种畸形的文化状态中,反 过来又会对于人类关系造成极大的伤害和破坏,所以从根本上铲除和杜绝它是人类的共 同任务。但是,所谓“从根本上”就是要从改善世界的文化状态做起,消除产生恐怖主 义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杜绝它。
这就需要在实施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共同积极 实施一种文化工程和“人心工程”,用文化交流、对话和融合的方式建设人心的纽带, 放弃各种各样的文化霸权心理,促进一个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文化世界化”时代的 到来。
经济不是万能的,文化也不是无用的。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经显示出了其不可阻 挡之势,而建设一种新的世界化文化势态和格局的工程也势在必行。无情的竞争应当伴 随着有情的对话,利益的挑战必须渗透文化的交融,这样,人类在身心两方面才能都获 得健康的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