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中国片在国外获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国外论文,中国论文,如何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扩大,中国电影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并连连在重大国际电影节获奖,震动了世界影坛。据统计,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至1996年底,中国共有119部故事片,在187次国际电影节或国际电影评奖活动中,获得250个奖项,其中包括举世公认的最重要的3项国际大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香魂女》1993)、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霸王别姬》1993)、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秋菊打官司》1992)。
对中国片在国外获奖,国内公众最初持欢迎态度,认为这是为国争气,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但后来却渐生歧议。一些人认为,那些在国外得奖的中国片有不少是糟蹋中国人的,这样的影片拿到国外去参展参评是丢中国人的脸。有的批评文章写到:有些人甚至为攀国际大奖,而拿一些陈年旧事、粗风陋习来展现中国曾经有过的落后和愚昧,怎不让人痛心。这类非议开始主要出自个别人之口,后来扩展到社会各界,批评方式也从茶余饭后的街谈巷议发展到评论文章,一时间,成为民众和传媒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热门话题。
如何看中国片在国际电影节和国际电影评奖活动中获奖?中国片在国外获奖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既重大又复杂的问题,既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以片概全,需要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
我认为至少有这样几点是应该明确的:
第一,按照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包括对发达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它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开放,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据此,我们首先应该肯定:中国选片和派代表团参加国际电影节展映或评奖活动,是符合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参加国际电影节,增加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增强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实际上,中国片参加国际电影节展映和评奖,并非始于改革开放,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935年,中国影片《渔光曲》(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出品,著名电影艺术家蔡楚生编导)就曾参加苏联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并获荣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17年,中国也曾有《中华女儿》、《赵一曼》、《白毛女》、《智取华山》、《祝福》、《女篮5号》、《聂耳》、《五朵金朵》、《红色娘子军》等22部优秀影片,25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27项奖。
第二,中国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情况,反映了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繁荣的进程。或者说,前者是以后者为基础的。新中国成立前,从1905年中国人拍出第一部影片《定军山》开始,到1949年9月,由于当时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40多年间只有一部《渔光曲》在国际电影展览中获得了荣誉奖。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17年,中国电影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制片业由1949年的年产故事片6部,发展到1959年的年产故事片80部。“文化大革命”中,在极左路线的破坏下,电影生产几乎陷于停顿,当时的中国银幕恰似民间流传的一个顺口溜说的那样,只有“中国的新闻简报,×国的哭哭笑笑,×国的飞机大炮,×国的莫名其妙”。这10年中,只有一部影片—《地雷战》(八一厂1962年出品),参加了一次国际电影节(1974年奥地利第14届维也纳国际电影节),获得了一项奖—纪念奖。中国片再次走出国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是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发端的1978年,但由于思想解放、文艺政策调整和电影创作积累均须一个过程,最初几年还拿不出多少有份量的电影新作去国际上参展参评,1978年在国际电影节参展获奖的是两部旧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和《白求恩大夫》,1980年在国际电影节参展获奖的影片是一新一旧——《小花》和《舞台姐妹》,1981年在国际电影节参展获奖的影片是一新两旧——《苗苗》、《舞台姐妹》、《农奴》,1982年在国际电影节参展获奖的4部影片中还有一部旧片《阿诗玛》,1983年在国际电影节参展获奖的14部影片中还有《早春二月》、《林家铺子》、《甲午风云》等5部旧片,1984年以后这十几年,在国际电影节参展获奖的影片就全是新时期创作的了。新时期中国电影事业和我国各项事业一样,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国产故事片的创作由1978年的年产46部,发展到1995年的年产146部,最高年份的1992年达到170部。从1980年到1995年,我国平均年产故事片132部,而且不仅产量增加,质量也显著提高,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这期间,中国共有119部故事片在187次国际电影节和国际电影评奖活动中获得250项奖。而且,电影节的级别和奖项的位次都远非“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可比。中国电影事业的辉煌成就震动了世界影坛,令各国同行刮目相看。
第三,中国有严格、规范的电影审查制度。中国的电影审查机构是政府设立的行政性管理机构,有毋庸置疑的权威性,而非日本等国那样由电影行业协会设立的社团组织审片;而且中国的审片标准具体、成文,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说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不仅和国外比是最严格的,和国内其它文艺作品的审查制度比,也是最严格的。任何一部国产片(包括合拍片),未经广电部电影局的审查、通过,绝对不准投放电影市场;而选送参加国际电影节的影片不仅必须是在国内准予发行的影片,而且还要按规定程序再履行审批手续;所选影片必须是思想内容健康的、艺术上有较高水准、有中国特色、有竞争实力的。因此,应该肯定,这些影片在国外获奖是好事,不是坏事。至于在个别国际电影节上放映了未经中国广电部电影局审查批准,以非法渠道进入电影节的中国片(如《蓝风筝》、《北京杂种》),中国方面都向主办者提出严正交涉,甚至不惜采取撤片、撤团的严重手段,迫使主办者向中国认错、道歉。这些非法进入国际电影节的影片根本没有资格代表中国,本文上面说的中国片在国外获奖是好事,不是坏事,当然不包括这类影片。
第四,无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国外获奖的142部影片,或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119部影片的具体情况看,基本上都是思想内容较好、艺术水准较高的优秀影片。仅就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外获奖的119部国产片统计,其中25部同时在国内获政府奖(1995年起正式定名为华表奖),有30部同时在国内获金鸡奖,有16部同时在国内获百花奖。《老井》、《秋菊打官司》等影片,既在国外获多项大奖,在国内又同时获得政府、金鸡、百花三大奖。累计在国内外同时获奖的影片共有48部,占全部在国外获奖影片的40%,其中《红樱桃》、《黑骏马》、《变脸》等还被广电部列为重点影片。而在国外获奖的影片中真正以陈年旧事、粗风陋习来展现中国落后、愚昧,在国内有争议或受批评较多的影片不过六七部,只占在国外获奖影片总数的百分之五六。应该特别称道的是中国的儿童片,虽然年产量不高(10部左右),但质量很高,屡屡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赢得荣誉。80年代以来,我国儿童片产量在国产片中的比例约7%,而在国际上获奖的儿童片则占全部在国外获奖的国产片的20%左右。
第五,电影作为世界性的艺术必然有些超越国家制度的共性规律,而各国电影节的评委们是艺术家,不是政治家,所以,尽管各国际电影节的选片、评比标准不一,有的注重思想性,有的注重艺术性或商业性,但从实际获奖的影片看,主要还是着眼于思想意蕴的深邃,艺术手法的创新,表现领域的拓展,新理论新技术的探索和运用,以及影片的综合艺术效果。具体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题材、风格也各不相同,既有在国内引起争议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有国人交口称赞的《过年》、《秋菊打官司》、《香魂女》、《凤凰琴》、《红樱桃》、《变脸》。而美国奥斯卡奖的获奖影片中,既有反对美国政府对越南侵略战争的名片《步兵排》、《生逢7月4日》,也有反对殖民主义的史诗性传记片《甘地传》。从以上事实也不难看出,完全用电影节主办国的社会制度的差异作为评判获奖影片的是非优劣的标准,未免失之简单。同样道理,我们也不能因为《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国外得了大奖,就以为只有这类影片才合外国人的口味,《风月》在国际电影节遭冷遇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第六,另一方面,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作为人类第七艺术(也有第八艺术之说)的电影,毕竟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意识形态属性;国际电影节的评委虽然不是政治家,但他们的政治信仰、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不可能不受所在国的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由此产生的思想差异、民族差异,自然会影响他们对影片的评价。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说所有在国外获了大奖的影片在国内也一定是最好的;也不能指望在国内包揽了政府奖(华表奖)、专家奖(金鸡奖)、群众奖(百花奖)的《开国大典》、《焦裕禄》、《大决战》、《周恩来》,拿到任何一个国家主办的电影节上都能得大奖;而这些影片未在国外获奖丝毫无损它们的光彩和价值。中国儿童片在国际上获奖较多或许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因为儿童片较少政治色彩,在不同国度的电影节评委那里,接受过程中没有太多的民族心理和意识形态的隔膜、障碍。
最后,还应该指出的是:电影鉴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不像自然科学领域,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正确与否,有一个唯一正确的客观标准。对影片的赏评,不仅取决于影片的质量,还有赖于鉴赏者的文化艺术素养和为其世界观、人生观所决定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在国外获奖的国产片国内观众有不同看法和争议,是很正常的。
说明:
1.本文所说在国外获奖的中国片仅指长故事片。
2.本文所说国产片未含港、台。
3.本文引用资料源出《中国电影大辞典》、《中国影片大典》、《中国电影图志》、《中国昨天与今天》、《电影通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4.为写作本文,作者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现将其中一部分整理附后,供读者阅读本文时参考。
中国片国外获奖统计
获国际奖的国产片目录
年份 获奖片目
1935渔光曲
1950中华女儿、赵一曼
1951钢铁战士、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翠岗红旗
1952内蒙人民的胜利、人民的战士
1954智取华山、梁山伯与祝英台
1955鸡毛信、梁山伯与祝英台
1957祝福、女篮5号
1958边寨烽火、风筝、祝福
1959海魂、老兵新传
1960聂耳、五朵金花、女篮5号
1961革命家庭
1963蔓萝花
1964红色娘子军
1974地雷战
1978永不消逝的电波、白求恩大夫
1980小花、舞台姐妹
1981舞台姐妹、农奴、苗苗
1982庐山恋、阿诗玛、阿Q正传、四个小伙伴、梅花巾
1983原野、四个小伙伴、城南旧事、孔雀公主、陌生的朋友、一盘
没有下完的棋、泉水叮咚、笔中情、早春二月、林家铺子、舞
台姐妹、三毛流浪记、甲午风云、梅花巾、阿Q正传、潜网
1984城南旧事、女大学生宿舍、没有航标的河流、青春万岁、泉水
叮咚
1985不当演员的姑娘、泉水叮咚、孔雀公主、黄土地、边城、月光
下的小屋
1986四个小伙伴、浪浪汉与天鹅、良家妇女、少年彭德怀、绝响、
月光下的小屋、野山、飞来的仙鹤、邮缘、候补队员
1987野妈妈、良家妇女、五虎将、野山、候补队员、中彩、大阅兵、
末代皇后、鸽子迷奇遇、老井
1988盗马贼、城南旧事、湘女萧萧、江南书剑情、戈壁恩仇录、五
虎将、红高粱、远离战争的年代、老井、孩子王、芙蓉镇、井、
月牙儿、人·鬼·情、苦藏的恋情、南北少林
1989红高粱、芙蓉镇、少年犯、晚钟、人·鬼·情、远离战争的年
代、大小夫人、弧光、天音
1990寡妇村、本命年、女人的故事、晚钟、芙蓉镇、黄河谣、菊豆、
古今大战秦俑情
1991古今大战秦俑情、哦,香雪、出嫁女、马路骑士、过年、屠城
血证、大红灯笼高高挂、大太监李莲英
1992双旗镇刀客、火焰山来的鼓手、大红灯笼高高挂、四十不惑、
狂、高朋满座、秋菊打官司、血色清晨、留守女士、心香、特
混舰队在行动
1993天堂回信、大红灯笼高高挂、香魂女、四十不惑、双旗镇刀客、
霸王别姬、找乐、杂嘴子、菊豆、妈妈、心香
1994火狐、留守女士、凤凰琴、炮打双灯、大气层消失、熊猫小太阳、
阳光灿烂的日子、二嫫、天堂回信、落河镇兄弟、背靠背,脸
对脸
1995红粉、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黄沙·青草·红太阳、战争子午
线、女人花、与往事干杯、黑骏马、兰陵王、民警故事、淹没的
青春、红樱桃、二嫫、落河镇兄弟
1996红粉、民警故事、太阳有耳、日光侠谷、大辫子的诱惑、红樱
桃、变脸、金秋鹿鸣
标签: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论文; 电影节论文; 中国电影论文; 获奖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