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0例的方法及疗效观察论文_李博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0例的方法及疗效观察论文_李博

拜泉县中医医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4700

【摘 要】目的:分析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 年10 月至2014 年9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 例,采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为西医组,采用中医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为中医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中医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4%(P<0.05);患者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的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内科;方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43-01

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发病率高,我国平均患病率为3.82%,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呈反复发作,持续2 年以上。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发病率高,缠绵不愈,并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或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我院55 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内科方法以及治疗效果展开深入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10月至2014 年9月收治的5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男29例,女21 例;年龄为23 - 72 岁,平均年龄(45.8 ± 6.3)岁;病程2 - 11 年,平均病程(4.6 ± 2.3)年。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且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气喘、肺部啰音等症状,排除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及其他心肺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差异不明

显,具有可比性(P > 0.05)。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舒张药物等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中医内科辩证治疗,具体如下:中医组:给予患者中医内科的治疗:基础方:当归10g、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5g、莱菔子10g、甘草15g。若患者肺气虚,可加党参10g;若患者肾气虚,可加五味子10g,若患者伴有风热症状,可加金银花15g、菊花5g。1 剂/ 天,清水煎服,分2~3 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进行1 个月的治疗。此外,观察指标为: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根据以下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和工作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生活和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进行计算机输入,采用SPSS 18.0 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利用X2 计数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样本均数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为以下:中医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4%(P<0.05)。此外,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是:中医组患者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西医组(P<0.05)。中医内科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远期疗效稳定,能有效降低本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3.讨论

3.1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病症分析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容易并发肺气肿、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甚至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肺胀”范畴,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病位在肺,与脾、肾、肝等脏器功能失调有关,病因多由于反复感受外邪或内邪干肺,导致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致肺气受伤,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痰浊滞留气道,阻遏气机,气逆发为咳嗽咳痰喘息。慢性支气管炎,用西药治疗病情容易控制,但易反复发作,我院采用中医内科辨证治疗,由于本病主要病因是痰浊阻肺,治疗应以化痰镇咳为主;根据患者症状,笔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治疗。

3.2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

中医学将慢性支气管炎归属于“咳嗽”、“喘症”、“哮症”等范畴。多因外感咳嗽、邪气伤肺、导致肺的宣降功能障碍引起的,久病不愈,多伤及脾胃、内生痰湿、蕴结于肺,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痰浊阻肺证,因此,治疗应以化痰、润燥为主。研究中半夏可化痰祛湿、莱菔子和茯苓的降气化痰的作用较强、当归可补益气血、陈皮可健脾行气,甘草可调和诸药,合用化痰祛湿的功效显著。三拗汤宣肺解表,止咳平喘,药理学证明其具有镇咳、平喘、祛痰抗炎作用,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化痰;甘草协同麻、杏利气祛痰。三药相配,共奏疏风宣肺、止咳平喘之功。桑菊饮宣肺止咳、疏风清热,药理学证明其具有解热、抗炎、发汗、抗菌等作用。桑叶疏散风热,宣肺止咳;菊花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杏仁、桔梗宣肺利气止咳;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疏散风热;芦根清热生津止咳;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相合而利咽喉。诸药共用可疏散风热、宣畅肺气。

3.3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注意事项

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中医内科辨证治疗相比于西医治疗而言,具有更稳定的远期疗效,且大大降低了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率,中医理论中,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位在人体肺部,与肝、脾、肾等脏器的功能失调具有紧密联系,其病因主要为反复受到内邪或外邪肝肺,使得缠绵不愈,肺气受伤,气不化津,进而聚成痰液,而痰浊滞留在气道中,对气机产生阻遏作用,当气逆时便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慢性支气管炎与吸烟、感染、环境污染、化学物质和粉尘等因素相关,西医治疗以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为主,但该病病程延绵,长期服药产生耐药性的同时,还会出现诸多副作用,使患者的身体更加虚弱。

只有通过上述方法才能够慢性支气管炎减少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丁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09)

[2]解胜霞.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8)

[3]龚明煜.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03)

论文作者:李博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0例的方法及疗效观察论文_李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