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低段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的策略论文_李善东

浅议低段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的策略论文_李善东

汉滨区流水镇学坊垭小学 李善东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文化之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统编语文教科书对这一理念贯彻的十分到位。识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既能提升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感受到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

关键词:识字写字 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 策略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统编语文教科书对这一理念贯彻的十分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引导矫正作用。如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汉字就是大树的树根。汉字是一种特有的文化记号,是一种形象生动,浓缩中国智慧的文化元素,其本身就是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识字写字过程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 我就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作如下交流。

一、利用“六书”构字规律,了解汉字演变脉络。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汉字这种抽象符号,比较乏味。在教学中利用“六书”构字规律适时引入一些字理知识,更易于激起学生兴趣,提升识字效率。 清人王筠也说过:“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可见古人也认可利用构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1、象形字的教学。象形字是从实物形状抽象而来的,如“日月水火,山石田禾。”教学时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把汉字从实物到图像,到古体字, 到楷体字演变过程演示出来,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汉字的形态演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文字的萌芽,演变,到定型过程,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既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准确记住了字形、理解了字义。

2、指事字的教学。指示字由象征性的符号构成的文字,分两类:一类是纯象征性符号构成的,像“一、二、三、上、下。”教学时可使用图画与文字对照的教法.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示标志,像“本、末、刃”等字。 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象形字,再观察增加指示符号后演变的新字,后解释指示符号的含义。 如教学“本、末”两字时,让学生先先认读“木”,再观察“本和末”,想一想横代表的意思,最后告诉学生木下面添的一横表示大地即根之所在, 木字上添一横提示树梢,本为主,末为次,最后正确认读,组词。这一迁移过程学生对“本末”两个字的音形义就牢记在心,不宜忘记。

3、会意字的教学。会意字多为合体字,整字的意义是由各部件意义结合而成。 教学时可以按照部分到整体的步骤进行,用分析字形,图画演示等方法。比如在教学“明”字时,先用课件出示太阳,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生什么? 再出示月亮,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生什么?最后日月合二为一变成“明”,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由部分的意义合成整体意义的过程,再让学生说说“明”的意思。学生参与其中,明白古人造字理念,感受古人的智慧。

4、形声字的教学。形声字是以象形、指事、会意为基础衍生出的新造字法,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比达90%。 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自主识字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树之歌》一课,大多都是木字旁的生字, 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表示什么的? 它的读音是什么?最后告诉学生部首“木”表示是它们都是树木的的意思,叫形旁。 右边的字提示它们的读音,叫声旁。 然后再出示一些带木字旁的形声字让学生猜读,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又让其了解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并根据字形理解了字义,使识字教学充满趣味。转注、假借属于用字之法,在这里略过不提。

二、指导汉字书写技巧,渗透处事待人之道

书写是思维的备忘,是巩固识字成果的手段。 汉字笔画的长短疏密,偏旁部首的大小高低,都遵循一定的法度,遵循这个法度书写出来的汉字具有一定的形态美,书写的过程就是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 认真正确地书写习惯,可以影响人的品格修养,久而久之对提升审美能力,增强文化素养有极大的帮助。 汉字是由书写讲究“重心平稳,疏密均匀,呼应连贯,参差变化,因字赋形” ,一言蔽之就是要和谐美观。 要想把字写的和谐美观, 就必须运用一些书法技巧,讲究“穿、插、避、让”。 依然以《树之歌》为例,本课要写的字有8个为木字旁,可以集中指导。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观察“木”作为偏旁使用时与单个“木”的写法有何不同,学生经过比较发现,“木”做偏旁时变捺为点了。再分析“木”字做偏旁后为什么要改变,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后得出 “是因为要给右边部首让位置,让出的位置可以使右边的部首写得更舒展一些,整个字显得更和谐美观” 。 最后告诉学生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就讲究礼让,这种思想体现在汉字书写中就是‘穿、插、避、让’原则, 字因为避让使其显得更具美感,处事因为礼让会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和谐。 ” 这样的写字教学让学生的心里从小就扎下“谦让”“宽容”的种子,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

三、巧用媒体筛选资源,旁征博引增广见闻

只有语言储备不断丰厚,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才能不断提升,学习语文离不开积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筛选和教学内容相近相关的诗词谚语,成语典故,甚至是一些优良的民风民俗作为补充资料增广学生的见闻。例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学习“葫芦”一词,正音后随及展示了一组与葫芦相关图片,并向学生解释,因为传说葫芦来自仙界,谐音“福禄”,一藤多结,是吉祥富贵象征,可以用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后代人丁兴旺,所以人们会把它挂在门口。 葫芦可以炒着吃,可以做成水瓢,可以做成装饰品,还可以制成乐器葫芦丝。 教学《树之歌》一文

“辨‘木’识字” 环节中,穿插介绍有关各种树木的习性,寓意、相关谚语、诗句。像梧桐树象征吉祥,传说凤凰最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所以有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的民谚。 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赞美的就是枫叶。木棉开花红似火,人们用木棉花比喻英雄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木棉花也叫“英雄花”木棉树也就成了“英雄树”。 银杏树生长很慢,“公种而孙得食”爷爷栽种孙子吃果,也叫“公孙树”。几幅图片、三两句话就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无处不在,增涨了见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丰厚广博,对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想要使自己的识字课堂变得更具趣味性,渗透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达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的,就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方法,使识字课堂呈现浓浓的人文氛围

论文作者:李善东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浅议低段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的策略论文_李善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