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引进电子资源的发展战略研究_图书馆论文

我国引进电子资源的发展战略研究_图书馆论文

我国电子资源引进的发展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略论文,我国论文,资源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国内外主要的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利文献以及工具类、检索类书刊都已实现数字化,电子图书的品种也在不断增加。电子资源已成为教学、科研活动主要的信息来源。由此可见,电子资源的建设在当今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资源的建设不同于传统图书馆馆藏建设,因为互联网为多个图书馆的读者同时利用共同选购的电子资源提供了便利,使具有使用许可权的校园网(或局域网)用户在任何时间都能够利用本地镜像站点、远程镜像站点或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源。在一个国家或一个系统内,如果某一电子资源大量重复引进,并建立多个镜像站点,或不同系统的图书情报机构分别与相同的出版商、数据库供应商进行谈判、签订相应协议,将会造成图书经费和人力资源等的浪费;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国家的教学科研人员普遍需要的基础性、综合性数字资源不采用国家整体购买的方式,也会造成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给落后贫困地区的科研人员带来信息利用的不平等现象,造成信息资源存取利用的地区差异。因此,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电子资源的学科特点和用户需求情况,形成与国家教学科研需求相适应的信息保障体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1 电子资源采购的新动向

近年来,电脑和互联网日益普及,购买电子资源不再是大型图书馆的专利,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图书馆纷纷加入到电子资源购买者的行列。由于采用图书馆集团采购的方式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方便各图书馆用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这种联盟性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1]。另外,为了用有限经费购置最佳资源,图书馆界已不再满足于以数据库、期刊库为单位的捆绑销售模式,希望也能订购单种电子期刊、单本电子书或专题性的子数据库,这促进了电子资源价格模型的多样性[2]。同时,随着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呼唤着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可是由于经济实力的不同,数字鸿沟的存在,如何让国家机构参与电子资源的采购,保护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学科研人员或公民共享信息化利益,这是实施电子资源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道难题。

现为欧盟信息社会总司官员,主要从事图书馆自动化发展促进工作的莫尼卡女士,受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和上海图书馆的邀请,于2002年9月29—30日访沪。莫尼卡女士在她的报告中,就多国电子期刊联合采购(又称:图书馆电子信息计划,eIFL-ELECTRONIC INFORMATION FOR LIBRARIES),即建立全球性图书馆集团采购,如何与出版商进行谈判,以更优惠的条件采购电子书刊等作了一系列的介绍[3]。并分别给中科院和上海图书馆一个代表名额,前去参加2002年11月eIFL在俄罗斯圣彼德堡举行的会议,希望中国能加入这个计划并从中获益[3]。这种情况表明,电子资源的国际化采购正在萌芽,以地区、行业或系统为联盟的集团采购(例如:我国科学院系统的集团采购,CALIS管理中心的集团采购)有可能逐步向国家采购和全球性合作采购发展的趋向,集团采购、国家采购、全球性图书馆联合采购等方式,可能成为电子资源采购的未来发展方向。

2 我国电子资源引进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国电子资源的引进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由于在国家、集体和个体三者关系的处理上缺乏理性思考,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没有理清国家、集体、单个图书馆三者在电子资源建设不同层面的地位与作用,导致国家层面、集团层面和单个图书馆层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盲目性。

(1)国家采购的萌芽期。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称为公共政府,财政称为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为政府履行其职能提供财力保障。国家采购是政府履行相关职责的体现,因为政府的运作需要采购来支持,政府的活动要通过采购行为来体现。政府采购工作开展得好与坏,直接影响政府政策的落实,同时影响政府的信誉和形象。国家采购能否科学有效地进行,不仅影响采购成本,还直接影响到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落实。政府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做到廉洁、透明、高效行政,取信于民,服务于民,当好人民的公仆。

我国已出现电子资源国家引进的案例,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购买的美国《Science》杂志、英国皇家学会4种“会刊”和“会志”以及英国Maney出版公司出版的15种材料科学方面的电子版全文期刊,自2002年4月2日起,我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任一互联网IP地址用户均可通过其设在北京的镜像站点http://corrado.catchword.com得到免费全文文献服务[4]。另外,CALLS中心购买的Nature、OCLC的First,Search,也对所有“211工程”的高校开放,已经具有国家购买的性质[5]。但是对何种电子资源应采用国家引进,何种数据库应采用集团购买,何种电子期刊应采用个别购买,国家尚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全局的思路,尚处在摸索阶段。

(2)集团采购的兴旺发达期。集团采购是我国电子资源引进的常用方式,CALLS的文理中心和工程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系统通过该方式已经引进了一系列的数据库,为我国数字资源的整体化建设做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同时为各图书馆节省了不少经费,目前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所谓集团采购(Consortia Acquisition)就是某一地域或系统的多个图书馆通过建立采购联盟,共同推举谈判代表与电子资源提供商进行谈判价格与使用条款,最终购买合同则由提供商与各成员馆签订,购买费用由各成员馆自行支付给提供商[5]。集团购买可通过联合的优势,享受到批量购买的优惠,同时节省各个单位自行谈判的时间和人力成本。集团采购虽然是一种颇受欢迎的采购方式,但因单位分散其联系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且因各单位的经费调整、人员变更、技术故障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容易产生系统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400多所高校购买了Springer Link;60多所高校购买了Science Direct On Site;40多所高校购买了ACM;30多所高校购买了Kluwer Online、ASE、BSP;20多所高校购买了IEL、ABI、ARL;10多所高校购买了IOP等数据库。但是,不同高校对不同数据库的利用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如OCLC的First Search数据库,2002年全年使用量最大的是武汉大学,使用了25128次,用得最少的高校(均为第一批进入“211”的高校)还不到500次,只有武汉大学的2%[6]。对使用量较小的图书馆而言,是否合算还有待评估。

(3)单个图书馆电子资源引进的盲目期。攀比和盲从是不少图书馆电子资源引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图书馆引进的电子资源处在闲置状态、用户利用率低,文献下载量少。这一方面与图书馆对相关电子资源的宣传不足,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组织不够科学,揭示不充分,图书馆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存在与用户利用相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与个别图书馆的攀比心理,受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热潮的影响,受图书馆评价指标的影响,存在被动接受,或受某些协会或团体强行推销和盲目服从等情况有关。这些情况表明单个图书馆在电子资源引进和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和被动性,存在与读者需求不协调、不一致的现象。

3 电子资源引进的层次结构

学术性数据库,按照数据库类型可以分为文献型、数值型、事实型、图像型及多媒体数据库。其中文献型数据库是目前的主流产品,它可分为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和书目数据库,而全文期刊数据库是发展的主流。因此,电子资源与印刷资源一样也是存在等级和层次结构的,不同层次的电子资源是相互联系、互为关联的有机整体。但是,电子资源的价格模型与印刷文献的价格模型存在很大差异。印刷文献的价格是由复本量决定的,购置的复本越多,支付的费用就越高,虽然也存在随着复本量的提高,给予的价格优惠越多的情形,但这与电子资源存在根本性的区别;电子资源的价格主要是由用户量、访问时间、下载量,镜像站点数量、使用权、保存权等因素决定。对专业面窄、读者需求量相对较少的电子资源,若采用国家引进的方式,势必造成巨大浪费,若全国用户普遍需要的资源,采用个别引进的方式,必然会出现不同系统之间的重复引进,同样会造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网络资源、谈判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必须根据用户需求情况,结合电子资源本身存在的层次结构,形成国家引进、集团引进和单个图书馆自主引进相结合的机制,才能形成“多、快、好、省”的电子资源建设体系。

(1)公共基础层。公共基础信息,一般具有综合性、基础性的特点。综合性是指信息内容的综合性和读者对象的广泛性;基础性是指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居于基础地位,起着工具性和检索性作用的信息。公共基础信息主要是检索性、工具性的数据库,像文摘、索引、书目等二次文献数据库,以及词典、百科全书等三次文献数据库。著名的基础性二次文献数据库有:Web of Science、Ei Village、INSPEC、PQDD、CSA、OCLC的First Search等。在国家经费允许,网络带宽足够的情况下,这类数据库的引进应采用国家统一购买的方式。

(2)综合性、多学科全文数据库层。数据库供应商或出版商,通常将来自不同位置或不同出版商的不同学科领域的电子资源以信息集成的方式建立数据库,所以综合性、多学科性是数据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著名的综合性全文数据库或网络期刊主要有:Science Online、Nature、ScienceDirect OnSite、Kluwer Online、Springer Link、ASTP、ARL、Wiley Interscience、WorldsciNet等。这类数据库的价格普遍昂贵,目前我国的CALIS和中国科学院系统主要采用集团采购的方式引进,我们应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按照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其中的部分数据库可采用国家统购的方式引进,另外的数据库则可以继续采用集团购买的方式引进。

(3)专业性、边缘性学科数据库层。专业性数据库是某一学科或特定知识领域内容的数据库。专业性的文摘类数据库主要有:BP、CA、GEOREF、GEOBASE等;专业性的全文数据库主要有:ABI/INFORM Global、ACM、ACS、APS、ASCE、BSP、IEL、IOP、LWW、PML、RSC等。对这类数据库或电子期刊的引进,要根据行业和用户的数量区别对待,有的专业学科面宽,我国拥有的科研人员多,读者的需求量大,对这类专业数据库应采取国家统购的方式,例如ACM、CA、IEL、LWW、PML等数据库。而对那些学科面窄,科研人员少,需求量不大的数据库或电子期刊,我们应从国家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采用图书馆自主引进,国家补贴、扶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的方式来满足其他单位用户的需求。

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在用户需求层次、教学科研、经济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有的拟采用国家采购,有的拟采用集团采购,有的拟采用个别购买等不同的方式引进,但国家应从数字资源整体规划、统筹兼顾、保障有力的角度出发,对有较大需求的高价电子期刊或印刷期刊,特种文献资源等,虽不拟采用国家采购的方式,但应视国家经费情况,采取鼓励、扶持、补贴的政策,从而提高全国文献资源的保障率[6]。

4 电子资源引进的相关策略

电子资源的种类繁多,包括二次文献数据库(书目数据库、期刊篇名目次数据库、文摘索引数据库等)、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专利文献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标准文献数据库、产品样本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国家引进规划得好,可事半功倍,利国利民;规划得不好,将直接影响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与有识之士探讨。

(1)制订电子资源引进的国家发展规划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子资源引进国家发展规划,事关国家科教兴国的国策、事关国家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事关国家经费的合理配置和科学运用。应根据不同类型电子资源在教学、科研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公共基础性、专业研究性和个别需求性的特点,分清轻重缓急,有组织地、分门别类地加以引进。

(2)加强不同图书馆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电子资源,尤其是网络电子期刊的采购,通过国家职能部门的组织或参与可充分发挥统一采购的优势。国家可以将相关职能委托给国家图书馆、CALIS项目管理中心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在它们的组织协调和集体谈判的运作机制下,充分发挥国家联合采购、统一谈判的优势,大幅度地降低数据库的采购价格,为电子资源的科学管理,充分保障全国科技工作者的信息平等权利,为提高电子资源在全国的使用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3)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运作机制,保证决策过程的科学性、民主性、广泛性和有效性。应开通有关网站,随时发布数据库试用、购买信息,征求社会公众信息,听取各方意见。数据库购买前要有一定的试用期,充分了解社会对数据库的需求,客观评价数据库的质量及存在的问题,通过事先向有关专家或学者咨询,既可以减少工作的失误,又可以落实用户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4)设立风险基金和发展基金,确保电子资源引进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各类图书馆对电子资源及其他文献的购置普遍采取“寅吃卯粮”的办法,缺乏发展规划,没有为下一年度的采购留出余地,一旦遇上突发事件或书、刊、数据库涨价,就会出现“砍书保刊,砍刊保库”这种无可奈何的事情。由于没有发展基金,使已订购的期刊和数据库因书刊涨价无法续订,或使新出现的高质量期刊和数据库无法购置,给集团采购带来很大的系统风险。因为集团采购的数据库,若个别成员馆因科研骨干调动,学校或图书馆领导等人事变更,或图书馆经费削减等因素,会导致中途撤订、拒付费用等情况。个别订户的变更或缺乏诚信会导致整个集团的用户无法利用所订购的数据库,因固成员馆的减少给其他成员馆增加经费支出,若其他成员馆不愿承担额外的费用,将使整个集团的采购难以进行。所以,设立风险基金和发展基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是非常必要的。

(5)充分揭示数字资源,方便用户利用。对集团采购的各类数据库应明确不同图书馆的权利、职责和义务,通过图书馆之间的分工、协调,实现对各类数字资源的统一组织和揭示,通过不同图书馆按数据库包干的方式,实现对数据库中各类资源的及时、动态的维护,通过构建统一平台和信息整合,实现异构数据库跨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方便用户利用[7]。

(6)加强用户培训,保护知识产权。现在,我国不同用户的信息获取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应加强各类数据库的检索利用培训,提高用户的信息获取能力,在鼓励用户利用各类数据库的同时,应加强用户的知识产权保护教育。我国不少用户对电子资源的使用心态还不成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够重视,经常会出现不合理的使用行为,这种情况会导致整个校园网IP地址被数据库供应商切断,从而给其他用户的利用造成困难。

(7)长期保存数字资源,确保国家信息安全。拥有与存取是一对矛盾,在数学资源的引进中如果不能科学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会影响图书馆当前需要与将来需要,短期发展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会影响国家科研需求与国家信息安全等相关问题。数据库使用权、存取权和拥有权之间的费用存在很大差异,若费用太高难以实现数字资源的长期存取,我们对已经购置的数据库至少在租赁协议中应明确具有永久的使用权,对所有租赁使用的数据库,至少应在国内两个图书馆建立镜像站点,确保战争、地震、火灾等灾难给数字资源长期使用造成影响,提高数据备份、系统恢复的能力。

总之,国家采购,集团采购和单个图书馆自主采购各有优缺点,都存在制约因素和局限性。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电子资源的特点,形成多层次、有序化的电子资源建设体系,形成结构合理、组织科学、揭示及时、共享充分的国家信息资源保障系统,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信息安全。

标签:;  ;  ;  

我国引进电子资源的发展战略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