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湖南湘西 416000
【摘 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头颈恶性肿瘤术后同一创腔多处负压引流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都是同一创腔多处负压引流,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患者安全事故发生情况。结果 在护理期间,所有患者的负压引流管都没有出现堵管、脱管现象,负压引流有效。术后拔管时间为3-10天不等,平均拔管时间为(4.61±1.28)天。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都被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痊愈后出院。结论 在头颈恶性肿瘤术后同一创腔多处负压引流中加强护理,能够有效的防止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和脱管问题,护理质量大大提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头颈恶性肿瘤;同一创腔;多处负压引流;临床护理
在所有恶性肿瘤疾病中,透镜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大约在5%左右,常见的病变部位为喉、下咽、口咽,属于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一般在早期都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发现时大多在中晚期。目前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在手术治疗后通常会存在较大的缺损,手术创腔较大,而在人体的头颈部位血运丰富、组织疏松,必须在多处放置负压引流,为了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出现局部坏死、死腔,就必须保证负压引流的有效性[1,2]。本文主要是针对我院收治的头颈恶性肿瘤患者,对同一创腔多处负压引流加强护理,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的入院检查结果都符合头颈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原发肿瘤根治性切除、局部或远位皮瓣修复缺损和功能重建、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并在同一创腔多处放置负压引流。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2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59±14.45)岁。所有患者中共有18根胸部负压引流管,每一创腔平均2根;共有116根颈部负压引流管,每一创腔平均3根。
1.2 方法
1.2.1明确标识负压引流管位置 主治医生在患者清醒后将其送回病房,并将术中情况详细的告知接诊护士,共同明确、标记好负压引流管的放置位置、根数,并用黑色记号笔在相应的引流容器和引流管上标注好①、②、③等序号,方便后期观察和工作交接。
1.2.2确保负压引流管固定
用缝线环绕引流管固定,并为了避免患者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影响,可以将引流管在距离出皮肤位置5cm左右的位置用3L粘帖手术巾或3M贴膜粘帖,呈“C型”或“U型”固定,这样引流管即使的牵拉下也会有所缓冲,避免造成局部疼痛或脱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患者呈卧位时,护理人员需要用小夹子将引流容器交叉固定在床单或枕头套上;当患者需要离床活动时,护理人员需要用小夹子将引流容器交叉固定在衣服扣眼中,以免由于重力作用对引流管造成牵拉。同时还需要有效避免多个引流容器和引流管之间出现混淆、缠绕等现象,确保其位置正确。
1.2.3确保负压引流装置有效负压
作为一种封闭式引流方式,在负压引流护理中需要确保装置中各部分能够紧密连接,保证整体的封闭性和通畅性,避免引流管出现漏气、堵塞、反折、成角、扭曲、受压等现象。护理人员需要动态评估患者引流容器和引流管的状态,并定时确认引流管的固定状态,一般每2h检查一次。如果引流管出现堵塞现象,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同时主治医生,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引流管冲洗,并重新固定。
1.2.4建立健全的脱管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防脱管意识
当患者结束手术回到病房之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脱管风险评估,从陪护人员依从性、带管时间、活动、精神因素、既往有无拔管史、认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留置负压引流重要性、目的以及防脱管有效措施、脱管危害等知识,并在病房醒目位置悬挂防脱管警示标识,强化防脱管意识。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意识不清、高龄、小儿等高危人群的重视。
2 结果
在护理期间,所有患者的负压引流管都没有出现堵管、脱管现象,负压引流有效。术后拔管时间为3-10天不等,平均拔管时间为(4.61±1.28)天。21例下咽癌、喉癌患者行全切除手术,负压引流期间2例患者发生咽痿,引流液为脓性;8例行部分切除手术,在术后第4-5天陆续出现术腔活动性出血,引流液为新鲜血性液,量较多;1例甲状腺患者在术后第3天发生乳糜漏,引流液颜色为淡红色混有淡乳白色。所有患者的异常情况都被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痊愈后出院。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逐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因素也也来越复杂、多样,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而医疗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各种疾病的治疗有效率都得到有效改善,其中在头颈恶性肿瘤疾病质量,越来越多的人都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局部或远位皮瓣修复缺损和功能重建、原发肿瘤根治性切除,在术后通常需要在同一创腔多处放置负压引流管,为了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就必须保证充分引流,这也是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临床护理是十分必要的[3]。通过针对性护理,头颈恶性肿瘤患者的负压引流管能够得到更好的固定,有效的防止出现移位、脱管等现象,并通过对引流液进行动态观察,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有效处理。同时医院还需要加强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并在护理过程中严格落实,保证头颈恶性肿瘤患者的负压引流有效,降低出现术后并发症。在本次调查研究结果中显示,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堵管、脱管现象,在出现并发症后,能够及时通知主治医生进行有效处理,所有患者都实现有效负压引流,并痊愈出院。
综上所处,在头颈恶性肿瘤术后同一创腔多处负压引流中加强护理,能够有效的防止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和脱管问题,护理质量大大提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珍,徐梅,王令焕.头颈及颌面部肿瘤术后管饲法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10:878-879.
[2]徐岩.带蒂肌皮瓣修复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4:67-68.
[3]刘慧平,唐婷.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临床护理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0:1424-1425.
论文作者:曹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患者论文; 负压论文; 头颈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术后论文; 多处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