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维基础与意义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维基础与意义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试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维度基础及其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维论文,全面发展论文,试论论文,意义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3)06-0133-04

过去,长期以来我们仅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理论内容之一, 并且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具有直接实践意义的理论内容。今天,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被作为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被反复提了出来,并被作为一个 持续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笔者以为,以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维度基础及其对哲学创新 的意义的研究为突破口,既可以深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自身的研究,又可以在人的全 面发展理论的新平台基础上,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自我创新。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被凸现的多维度时代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长久性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理论亮点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 并由这些自由发展了的个人组成的联合体,那是“工人革命第一步”采取了10项革命措 施后,消灭了原有阶级、国家以后的事情。[1]自从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人对人的依赖、 人对物的依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三阶段理论以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时间针对性 就更加明确了。

笔者以为,是世界和平发展时代新的人文精神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要求,共同把人 的全面发展理论凸现在了理论与实践的前沿。

在不断扩大的开放中进行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同今天世界的现时代的互动中进行 的。所以世界新的时代精神的走向必然对我们的人文环境的建构与走向具有现实影响。 今天世界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特点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科技革命,时代发展 的趋势是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蕴藏在这些时代主题、特点、发展趋势中的时代精 神的精华是什么呢?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以个人解放和个性自由为基本内容的人文精神冲 破了精英式的发展阶段的束缚,进入了社会性乃至世界性的人文精神的普世发展的新阶 段。如果我们离开这一主线,就无法理解世界近代以来时代精神的昨天与今天。马克思 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世界近代以来人文精神的这一发展总趋势是肯定的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指出,一个人陷于“天国幻想”,他就找不到 自己现实性的地方,他就会变成“非人”。[2]马克思恩格斯克服了文艺复兴时讲的个 人、个性、自由抽象性的缺陷,开创了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把握19世纪时代精 神及其精华,从而找到了改变整个无产阶级命运和变革现存制度的新道路。马克思恩格 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社会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一定个人的活动过程中产生 的。但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 …。”[3]“现实的个人”是什么人?是历史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体。现实的个人的自 由全面发展状况既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并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同时,人又通过实践不断打 破现存历史条件对个人个性张扬和自由发展的种种羁绊,创造出更适合现实个人发展的 新的历史条件。因此,有学者得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新的理论结论:“因此个人的生产 力和个人的交往关系的相互对立与运动构成了社会基本的矛盾运动”。马克思主义同文 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在以个人、个性为理论桥梁与纽带的固有联系和一致性,我们是不 应该忘记的。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具有的基本特征,即对个人的自主地位的肯定, 张扬个性自由,提倡人的尊严和平等等人类精神发展的精华,自然地成为马克思主义的 一个前提。”根据当时无产阶级重点应该进行政治革命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把人文 精神的精华发展成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批判和革命运动精神。这样,文艺复兴以来的人 文精神事实上分野成为了两支: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个人”的逻辑体系及实践;二 是资产阶级以抽象个人为特征的各种理论学说(包括“人权”理论及其今天的新自由主 义等等),在实践中,资产阶级则把人文精神在相当长时期内仅发展成为了精英精神。 这个说法有根据吗?有的。在资本制度下的相当长时期,政治上的被选举权长期垄断在 贵族圈子内,甚至连选举权也会因性别、种族(如美国妇女、黑人)等原因被群体剥夺; 在经济上,国民经济实际上被少数寡头、巨富操纵;文化上个人、个性被非理性化包围 ,虽离开了天国幻想却又堕入了尘世迷雾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文艺复兴以 来的人文精神开始了从精英阶段向社会化普遍发展的新阶段(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为代表) 。政治民主权利的普遍扩大、民众经济上富裕面的扩大与水平的普遍提高、文化上教育 的普及,这一切都为更多个体实现个性自由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今天西方世界的 人文精神理论方面总体上缺陷仍十分明显(当然具体中也不乏一些有见地之论),但是, 西方世界人文精神的实践从精英阶段向普世阶段的发展,总体上有利于人类的进步与发 展,总体上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所以,不管其成因多么复杂和实践有多少不足,我们 都应持肯定态度。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在实践中的普世化发展,即不由少数精英垄断, 个体在一定条件下都有权利或机会可以进入个性自由发展领域,这是今天知识经济条件 下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要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梅耶在对硅谷的知识经济 进行了长期研究后认为,硅谷创造的经济奇迹是与在创新价值观与文化臭氧基础上的“ 个性化创造”联系在一起的。[4]今天世界的时代精神主要是发展问题,发展的关键又 是知识经济问题,知识经济又与“个性化创造”不可分割,所以,从世界时代精神的精 华来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被凸现是有客观必然性的。

在20世纪中国的国情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我们顺应凸现了的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践诉求。从政治上来讲,是共产党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共产党 在作为革命党的条件下根本的是要扩大自己革命的阶级基础,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条件 下根本的是要扩大自己执政的群众基础。过去为了扩大党的阶级基础,我们必须要在哲 学理念上突出特殊性、群体性,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团结革命队伍使之形成战斗力;今天 为了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在哲学理念上必须突出普遍性、个体性,才能适应世 界开放的趋向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从经济上讲,我们的实践中心从夺取政权变成 经济建设求富求强以后,也要求哲学理念进行根本创新性变革。夺取政权就是要用阶级 的群体力量批判、破坏一个旧世界,所以,其哲学理念始终是围绕“群众性的大规模的 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的实践需求进行建构的;搞经济建设求富求强,是要求中华民 族的每个人都争取发展成为以世界科技革命趋势为标准的人才,才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 振兴,所以,其哲学理念应该落脚到个人在个性和自由平台上的发展,形成新的建设哲 学的新理念及理论体系。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为模式进行的,它要求建构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哲学理念。市场经济的哲学理念是什么 ?简单说来就是个人平等参与。古代部落经济、中世纪的自然经济,都是社会少数人凭 借各种封闭藩篱阻碍和身份界限才能参与的经济;计划经济是权力安排经济,也是不需 要和排斥个人自主平等参与的。只有市场经济需要和要求社会个体平等参与,这种平等 度和参与度都是愈充分愈好。当然,市场经济也不是每个人可以无条件参与的经济,它 需要个人的个性觉醒、公民素养、适应市场需求和遵守市场游戏规则。总之,市场经济 是以个人的参与能力普遍发展为基础的经济。

中国共产党在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向21世纪的重要时刻,及时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 的理论,这是党顺应世界时代精神精华发展的新趋向、适应中国国情新变化和现代化建 设时代精神新的需要的反映,是党与时俱进的进行理论创新的表现。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实践证明,理想状态的人的全面发展固然是社会要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才能实现的, 相对状态的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人类自从开始了文明社会以来就在不断发生的生活事实。 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相对状态发展的历史积累以及向理想状态的飞跃。任何现实社会发 展阶段上的人的全面发展都只能达到相对状态的水平。过去,我们讲人的全面发展都是 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状态的,当然不需要去研究它自身实现的基础。现在,我们是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讲人的全面发展,只能讲相对状态的人的全面发展, 当然需要研究它的实现基础。否则,人的全面发展很容易流于一种想象或口号,难以变 成生活的实践与不断发生的事实。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建立在三个基础之上:

(一)个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逻辑基础和实践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不会同时在 成千成亿的人群中同步和同时发生,它的理论逻辑展开和实践进程从来只有以个人为基 础才能发生和完成。从理论逻辑上讲,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展开了他的 哲学思想体系,把共产主义作为实现“现实的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联合体”。“现 实的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就是在“交往形式”中进行活动的个人,随着交往活动的范 围从部落扩大为民族或国家,再从国家和民族扩大到全世界,人类生产力就不断发展。 什么是“现实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总的说来是个人的个性、特性在日益自由的 社会条件的平台上不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应建立在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 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论断,[6]难道不可以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主张以个人 为基础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吗?马克思称市场经济是“自觉的个人的相互作用”。根据 共产主义不过是自由全面发展了的个人的联合体的观点,即先有个人,然后在“社会交 往”中才有联合体这个社会集体的原理,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起点是个人的客观事 实,我们在哲学理论上必须更新个人和集体关系的原有理论观点。过去我们长期宣传集 体在先,集体优先,个人服从集体的观点,过去宣传和坚持这种观点姑且不论是否会事 实上落入马克思批判的“虚幻的集体”,如果说在以政治革命为中心的时代是有其现实 合理性的,也是适应“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需要的,那么今天还坚持这样的观点已 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发展的时代的要求了,更难以与经济 一体化的世界进行文化和价值观对话。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告诉 我们,集体具有优先地位、个人对集体是无条件服从关系的时代,是原始部落制中才存 在的。后来文明制度下的分工、交换发展的总趋势是增强个人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由 度。恩格斯明确说,商品交换是“个人之间的交换”。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 的起源》第三节对易洛魁人的民族分析后得出结论说:“部落、氏族及其制度,都是神 圣不可侵犯的,都是自然所赋予的最高权力,个人在感情、思想和行动上始终是无条件 服从的。这个时代的人们,不管在我们看来是如何值得赞叹,他们彼此并没有多少差别 ,用马克思的话说,他们还没有脱掉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脐带。”[6]当然,特殊条件 下确需要个人对集体的某些服从、牺牲,那是特例,一般是用法定义务解决,不能因为 有此特殊要求,而剥夺人们正常生活条件下的个人权利、个性和自由。根据今天时代新 精神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在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上坚持以个人为基础,个人和 集体应该在这一社会平台上的互动关系的新机制:建立个人与集体在经济上建立谈判契 约、社会生活中以法律为根据公平平等、政治上按民主制及程序进行磋商整合、在文化 多元状态中逐步去形成共识。因此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实质是追求每个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7]

(二)文明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系统。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中指出:“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 时期。”接着,恩格斯又指出,文明改变了整个社会,同时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规律作为盲目的必然性反过来统治着人,人们因丧失理智而被追求个人财富的低 劣贪欲所驱使。[8]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野看,是人对客观世界通过工业、商业、艺术 等实践活动的“人化自然”的能力的空前发展。当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同时指出 ,文明时代人自身的互相压迫与剥削从历史观点看又是“所必须的状况的前提”。他说 ,“没有古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奠定的基础,就没有现代的欧洲。”[9]从历史发展的 整体看,人的解放与自由在对自然界和人自身两个方面都是趋向进步的:奴隶社会到资 本社会人不仅征服客观世界的能力在继续不断发展,人也不断从束缚自己的文明关系中 解放出来。封建制度下人自身从奴隶变成了农民,人身有了受法律保障的某些权利;资 本社会中人从农民变成了公民,其自由与权利更是资本社会以前的任何社会无法比拟的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更开始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从文明的发展历史看,文 明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条件或直接动力。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一个新阶段,都是人的自 身发展的新平台。离开了文明,人的全面发展是不能想象的。文明从横向内容看,分为 物质、精神、制度、生态四大文明,从纵向看分为文明的历史积淀和文明的现实发展。 从文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驱动实践来看,文明的横向内容发展愈有开放性和协调性,愈 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从文明的纵向内容看,文明的历史积淀愈能推陈出新和文明的现 实发展创新性愈强,愈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有学者主张一定要把人的全面发展 与文明看作一个互动的统一体。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个人的个性、自由的发展所以不会 妨碍社会秩序与稳定,反而可能促进它,其原因在于个人个性、自由是社会文明的个人 化,并反过来又成为社会文明进一步创新性发展的新动力或新内容。个人的个性不是野 性、兽性犹如狂风洪水般的宣泄,而是个人从自然人沿着文明的轨迹的社会化。文明是 怎样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个人个性、自由发展的基础的呢?文明从一定意义上可 以这样理解:社会文明成果是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成果的整合性外化,人的全面发展 是社会文明成果向人(特别是个人)的内化。

(三)代际更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载体基础。如果承认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个人的个性自 由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基础,那么,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生物学事实就是,任何个 人都有诞生、成长直至死亡的过程。人类为了实现自身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必须一代接 一代的培养出日益全面发展的个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不仅是通过“现实的个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来实现的,也是通过代际更替使发展得更全面的新一代人代替上一代来 实现的。从代际更替的视角看,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不断培育更加全面发展的下一 代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场代际更替的接力赛。上一代人要努力把自己全面发展的 有益成果通过教育、影响等途径转移到下一代人身上去,下一代人也要继承上一代人全 面发展的优秀成果,同时还要根据新的实践、时代要求,创新性的实现新一代人的全面 发展水平与状况。代际更替特征下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性值得重视。个人一生应分为 修养期、贡献期、影响期三个时期。一个人从诞生直至进入社会“单位”作为一名合格 劳动者以前,都属于个人修养期,修养期的根本任务是形成为社会作贡献必须的知识和 技能。能够通过个人融入“单位”是个人进入贡献期的标志,个人的贡献是一个为社会 创造文明成果与以业绩为标准领取报酬的互动过程。退休直至死亡之间的时间,是个人 修养作为影响力存在的时期。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基础说明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怎样进行的”。

三、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平台上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

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共同本质是创新,只有全面发展了的个人及其由他们组成的全 面发展了的人们才具有创新能力,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其基础和核心又是个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所以,个人个性自由全面发展是21 世纪新的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说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笔者以为,要在21世 纪新的时代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在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理论平台上, 以个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为逻辑主线,对现行的适应于政治革命和“以阶级斗争为纲 ”时代实践要求的以“教科书”为代表的哲学“主流形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说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新平台上、以研究时代精神及其精华为哲学研究对象,以个 人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有人可能会提 出四个疑问:(1)过去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从自然、思维到社会乃至科学与生 态,哲学无所不能和无所不包,现在若以时代精神及其精华为研究对象,不是把哲学的 研究对象“窄化”了么?(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平台上,同原来的哲 学以给人们提供完整、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己任,现在若以个人个性的自 由全面发展为主线,不是把哲学的功能“弱化”了么?(3)研究时代精神及其精华,不是 自动放弃了哲学高居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并可以指导它们的“至尊”地位,不是把哲学 “矮化”了么?(4)以个人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线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符合马克思 主义哲学创始人的原意吗,这样做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哲学呢?

笔者认为,哲学创新确有一个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实践中的“归位”问题,即恢复哲 学的本来面目、承担其应该和能够发挥的作用的问题。同“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哲学 被人为神话、强化了的虚胖式的所谓地位、功能相比较,实事求是地被“归位”般的窄 化、弱化、矮化一点,未必都是坏事。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当时为了使哲学 适应这种政治需要,哲学被人为地变成“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高、大、全”的精 神至尊,把哲学如此神话其结果是使哲学不堪重负,在“高处不胜寒”中窒息了自己的 生机和自我堵塞了创新发展的出路。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的文本视角和再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辉 煌来看,也不存在什么窄化、弱化、矮化的问题。关于哲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从来没 有说过他的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马克思讲哲学其起点是“人类学自然界”即人化自 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界可以从四个维度去看它:是自 然科学的对象;是艺术、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生活、活动的一部分;是人通过实践把它 变成工具(无机身体)和直接生活、生命的活动资料。自然界对人的哲学意义是:人通过 实践改造世界可以证明自己的本质。马克思得出的结论是:“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 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真正的复活,是人实现了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人道主义。” 人类通过工业这一实践形式把自然界已经变成了“人类学自然界”。[10]很明显,马克 思讲的哲学客观上只研究“人化自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如今人类宏观世界迄今 火星方在探测中,微观世界一个“非典”把全世界都搞得手忙脚乱,科学迄今仍未掌握 整个世界,哲学有什么本事去研究整个世界及其世界观呢?况且,马克思在《<黑格尔法 哲学批判>导言》中并没有宣称他的哲学要“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地给人们提供一个 完整的世界观,只是说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这个武器的功能是什么呢?把 人“解放成为人”。哲学能把人化自然基础上的时代精神及其精华研究好,已经是功德 无量了!有人可能会问,世界观问题就不解决了吗?非也。实践证明,世界观是一个非常 复杂的问题,不是那一门学科解决得了的,它是各门社会科学和社会实践及个人选择的 合力的结果。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有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大部分投奔延安的革命青年, 不是因为学了马列主义树立了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而是读了巴金的《家》。不能说 巴金的《家》是完整、科学世界观的形象化,但不同样引导了一代革命青年作出正确的 选择了吗?实践证明,任何社会意识形式只有同时代脉搏保持一致,才有社会吸引力。 哲学如果离开了时代精神及其精华,就可能被经院化或玄学化,自身的社会吸引力、生 命力就会下降甚至丧失。哲学不必以比各门学科都高明的“先生”自居,也不必以芸芸 众生的精神救世主自居,能立足于自己能力和功力之所及,为社会实践从一个视角发挥 应有作用就不错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如同各种工具各有其用途特长,本无 高低贵贱之别。马克思也不认为哲学就一定要和各门具体科学直接发生指导关系。他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科学和哲学是互相疏远的关系,硬要使之结合 也是一种没有能力的幻想,自然科学和哲学通过工业实践才能发生关系。[11]

以个人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线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思路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的哲学思想在新时代实践中的弘扬,应该是不存在问题的。马克思创立他的哲学是围绕 人化自然和现实的个人的互动为逻辑主线展开的,是有原著为据的。[12]对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继承,我们要继承她的哲学观和逻辑主线,而现实的人和人化自然的互动的结果 就是形成了自由全面发展了的个人及其他们的联合体,这样的逻辑主线应该说是符合马 克思的学说本意的。如同孔子学说,形态历经变化,不变是其仁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19世纪世界时代精神风云激荡中诞生的,21世纪新的时代精神及 其精华的实践的阳光雨露必然再迎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机蓬勃、再造辉煌!

收稿日期:2003-07-20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维基础与意义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