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对国家审计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物联网概念与应用模式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 物联网根据其实质用途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应用模式: 一是对象的智能标签。通过NFC、二维码、RFID等技术标识特定的对象,用于区分对象个体,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各种智能卡,条码标签的基本用途就是用来获得对象的识别信息;此外通过智能标签还可以用于获得对象物品所包含的扩展信息,例如智能卡上的金额余额,二维码中所包含的网址和名称等。 二是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利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和分布广泛的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某个对象的实时状态的获取和特定对象行为的监控,如使用分布在市区的各个噪音探头监测噪声污染,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过GPS标签跟踪车辆位置,通过交通路口的摄像头捕捉实时交通流程等。 三是对象的智能控制。物联网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用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例如根据光线的强弱调整路灯的亮度,根据车辆的流量自动调整红绿灯间隔等。 二、物联网应用开启国家审计新篇章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将会对国家审计产生什么影响呢?目前物联网已逐步应用于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农业养殖、公共安全、食品溯源、医疗卫生等多个民生领域,而这些领域往往是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和扶持的重点领域,对这些财政资金的追踪问效是国家审计的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随着物联网在民生行业中的全面深入使用,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资源将变得更加全面、丰富、多元,这必将在审计方法手段和深化绩效审计等方面,对国家审计产生深刻影响。 从审计方法手段方面看: 一是实物资产的存在性检验更快捷。比如,固定资产盘点一向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不但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效果也不一定好。随着物联网技术被运用到企业物流、存货管理,为审计人员抽盘存货和固定资产带来极大便利。如果企业的存货和固定资产都能贴上电子标签(RFID),那么只要审计人员手持专门的传感设备,相关的单价、数量、型号等信息就会通过传输协议即时输入到审计系统平台(审计云),快速生成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盘点表,并可立即进行在线分析,以便判断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审计程序。 二是政府工程审计将面临新突破。其实物联网在审计中的应用早在2010年已经有过相关案例了,无锡滨湖区审计局在某工程的跟踪审计中首次引入GPS全球定位测量系统,将物联网技术与原有计算机审计技术组合应用,快速的得出挖填方工作量及区域,工作时间缩短72%,工作效率提高6倍。工程审计中采用的观察法、开挖法、分析法、测量法等一些传统审计方法,必须到现场进行实地测量核实,而在物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利用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对实物进行识别、定位、跟踪、计算,从而可以快捷的取得审计需要的数据,再通过物联网的传输协议,传到审计部门。这样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工程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全面监控。 从深化绩效审计方面看: 一是使审计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便捷。由于物联网具有高度智能性,它实现了人对物的远程实时控制和管理,因此审计人员只需通过被审计单位网内核心系统平台就可以动态了解单位整个系统经济活动全貌,极大地减少了审计驻场的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比如在城市管理方面,某些城市依托公共网络构建了垃圾收运体系,该体系主要运用物联网模式调配多个地点的清运资源,在管理平台嵌入了垃圾中转站视频监控、中转站终端管理、垃圾量分析、问题投诉、绩效考核等多个软件系统,我们审计时不需要亲临每个现场只需要从该管理平台出发,通过分析平台中各个软件系统信息(包括数字、文字、图片、视频),就能全面了解各个中转站垃圾收运的流程、信息和存在的问题,以较简便的方式实现了审计范围的全覆盖。 二是使绩效评价对象信息变得更加真实可靠。目前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成熟发展后的物联网将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完全整合,就如现今的互联网一样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未来所有物体都可以无时无刻无所不在的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核心系统的信息资源就变得异常丰富。可以预计的是,未来的绩效审计我们可以不完全依赖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业务数据,而是依托物联网的信息共享,通过获取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所作用对象的原始数据来审查它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这样一来,一方面审计人员可以取得传统方式下难以取得的数据,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对象信息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审计结果必定更加准确、可靠。 三是使得绩效评价指标更易量化赋值。目前,如何有效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已成为实施绩效审计过程中的一道难题,虽然已有不少关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但大都缺乏可操作性,这也是制约绩效审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现阶段很多评价指标难以取得或是被客观地量化成相应的业绩值。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类信息都变得唾手可得,量化可定。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可以对设定好的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有根据的赋值评价,减少了主观性的干扰,绩效审计评价的难度将大大降低。这必将给以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基本目标的政府绩效审计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物联网时代下国家审计所面临的难题和应对措施 物联网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必将开拓国家审计新局面,但也给审计部门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 首先是技术问题。在物联网技术条件下,由于被审计对象技术条件的改变,一些传统的审计技术手段已不再适应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此,审计部门一要制定物联数据标准,对审计信息运行全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规范等进行细化;二是解决审计专用传感设备的硬件互联问题,并实现审计端口在物联网中的顺利接入;三是建立云审计平台,为物联网内海量信息的即时计算、分析、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其次是人员问题。新时代下的国家审计必须由具备信息化意识和技能的审计人员来参与实施。但是在物联网推广应用中,审计人员在对于各类新技术的应用原理、实施条件、技术特点等详细参数还不够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他们的传统观念意识很难有所转变,一开始可能还会对新技术的应用产生畏难和排斥情绪。对此,我们可以面向社会引进个别高层次物联网人才,同时也可以立足现有的通过审计署中级培训的审计人员,通过新一轮物联网知识培训,转变观念、提升技能,逐步打造成一支适应物联网条件下审计工作需要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再次是安全问题。与传统网络相比,物联网发展使被审单位的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信息交互也变得更为广泛,然而审计部门的信息安全防护手段还很有限,大量涉密信息的传输和存储都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审计部门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注重完善审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制定物联网信息安全等级,实施分类存储、动态监测,提升审计系统层面物联网安全防御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技术手段保护审计信息安全,对于一次性使用的审计信息应对电子标签采取物理屏蔽措施,使得标签无法被多次读取和跟踪;对于有多次使用需求的信息应当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标签:国家审计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物联网应用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信息安全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