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微博-感兴趣的媒体_基因技术论文

寄生微博——兴趣媒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兴趣论文,媒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基因技术”将为你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北京的东三环一向是创业者的热土,在北京东三环中路一个不算新的写字楼里,丁钧走出办公室,面带微笑,向记者伸出右手,他有一张标准的国字脸,看上去朴实而稳重,不过,他接下来说出来的故事却让人意外,他正在做一件很炫、很酷的事情。

在传统的网络资讯时期,你享受新浪、网易、搜狐提供的资讯,那么在社交媒体时代,谁给你提供资讯服务?那可能就是丁钧所创办的“简网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这类公司了。

“我们在做的这件事,我喜欢称它为兴趣媒体。”丁钧说,“我们会根据你的兴趣爱好、关注的领域,给你提供一系列的个性化服务。”比如你是王菲的粉丝,在微博、开心网等社交媒体上,你会收到王菲最近开演唱会的信息,如果你是一个关注苹果公司的设计的粉丝,你也会不断收到这方面的最新资讯。这种接收方式可以来自网络,也可以是手机。

简单而言,丁钧和他的团队正在通过一项自创的语义及分类技术——信息基因技术,在微博、开心网、手机媒体等多种媒体不断涌现的这个时代,为网民提供精准及个性化的内容。以新浪微博为例,他们经营的微博涉及运动、时尚、娱乐、互联网、数码、经济、教育、汽车等领域,几乎涵括了一个人从生活到工作的所有可能关注的领域。作为未来新媒体的代表,光这一领域就可以有无限想象。更何况,丁钧要做的是一个全方位的新媒体时代领先的资讯服务提供商。对于这样的服务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可以有无限想象。

信息基因

“每个人都希望被不同对待,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期望。”丁钧说。这是他创业的最初冲动。丁钧是江苏人,曾经在广州生活很长时间,在广州他经常和朋友下馆子,去的多了,餐馆的老板都认识他们,这些餐馆的老板都了解他们的饮食口味、消费水平,所以每次吃饭都很惬意,因为老板总是给他们推荐他们都喜欢的鱼,而不是燕鲍翅,并且还在他们能接受的价位内。“这样的服务才真正称得上个性化的贴身服务。”他说。遗憾的是,在北京也没有再获得这样的贴心服务。丁钧认为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人们迫切需要个性化的服务。

创业之前,丁钧1997年进入微软工作直到2006年,9年的时间里他升迁7次,离开前是微软顾问咨询部的总监。那时候他对商业和技术的结合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理解。“一项技术可以很前沿很深,但是它可能没有价值,因为没有人需要”。他说,他更关注那些能为人们带来价值的技术。最终那一年,他带了周围一票对技术狂热的朋友开始了创业之路。

最初的时候,他们的主攻方向是“下一代的搜索”。传统的搜索服务是,“你需要什么,我给你什么”。丁钧认为,下一代的搜索服务应该是“你想要什么,我给你什么”。在这种服务理念下,每个人都会获得高质量、个性化的资讯。就像丁钧所希望营造那种感觉——在餐馆里被服务的妥妥帖帖。

后来随着微博、开心网等社交媒体的发展,丁钧开始意识到社交网络时代的价值,并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一领域。在丁钧看来,社交媒体的交互性非常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产生各种内容,这些内容海量而细致,随之伴生的信息噪音也非常大,人们都可能被淹没在资讯的汪洋大海里,为此他们展开了为社交网络的人们的资讯服务。在新浪微博里,他们在经营着数千个微博。

事实证明,人们确实需要这样的服务,比如“微软纪实录”专门讲述有关微软的事情,丁钧过去的好多同事都关注了这个微博。比如,360信息速递这个微博,连周鸿祎也关注了这个微博,并且还转发了这个微博发布的消息。类似的微博还有很多,这样的微博资讯可以做到非常细化,比如瘦身,可以有“瑜伽瘦身”,可以有“饮食瘦身”。有的微博话题很热门,热门的公司、热门的话题,关注的人成千上万。有的微博也很冷门,专业化程度很高、或者可称为过于前沿,只有几十人关注。

丁钧和他的团队并不需要费力推广这些资讯,往往这些微博被一个人关注,便会带来一大串的关注,这就是社交网络的马太效应。对于丁钧来说,创建几十个微博和创建几千个微博的成本没有丝毫区别。所有的信息都是自动生成,140字的微博、图片等都是自动生成,这要归功于“信息基因”的技术在背后发挥的效应。

信息的未来

在丁钧看来,信息本身是有属性的,未来的信息服务要建立在对各种信息的深入解读的基础上。丁钧认可这样的观点,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联网阶段,在这一阶段,计算机与计算机相连;第二阶段是信息连接时代,这一时代的代表是谷歌,它提供有关联的信息;第三阶段则是提供更深层的信息服务时代。丁钧希望通过一项技术读取信息,并且将有价值的信息抽取出来提供给需要它的人。

他和他的同伴新创的“信息基因技术”沿袭但又革新了传统搜索技术。传统的搜索算法会根据关键词、过去的数据沉淀等判断一篇文章的价值,抽取有价值的信息展示给用户。而“信息基因技术”的算法更加复杂,如果根据关键词进行判断,苹果这个词可以是苹果公司、可以是牛仔裤品牌、也可以是苹果社区,产生的歧义会非常大。新技术的不同之处是对信息的关联处理能力更强,它的基本原理是,“关联越集中的地方,就是思想的集中所在。”

在某种程度上,“信息基因技术”接近于人脑的判断逻辑,人们了解事物的规律是: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从而得到最终的判断。而这套信息基因系统的运作方式是,通过全网搜索,首先寻找有关某家公司、某个人的所有信息,再通过过滤器将噪音去除,然后按照信息的关联性和重要性进行打分,最后自动生成信息。“很多公司可能也会提供这样的服务。不过,是不是够准确,选出来的信息是不是够好,拼到最后还是拼实力。”丁钧说。

目前公司还没有开始盈利,不过对于未来的商业模式,丁钧说他并不担心,“现在我们关注用户的黏性,这才是最重要的。我坚信没有人为用户提供很好的服务,到了最后一无所得。”下个月底,丁钧还会推出个性化的手机订阅。丁钧的设想是,未来的服务将是以微博、开心网、邮件订阅的方式提供,以及在手机上提供个性化的资讯服务。

鉴于“信息基因技术”以及未来渠道的拓展,丁钧可以为那些传统公司提供同样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对人们兴趣点的信息长期捕捉,可以将品牌商的广告推送给对它感兴趣的用户。如果通过对某一区域、某一年龄、某些特殊爱好的人群的长期追踪,可以为在以上领域的公司提供更精确的人群消费、关注热点、关注的产品的分析。

丁钧和他的简网志希望用信息基因技术为社交媒体时代提供精准、个性化的内容

对于那些快消品公司而言,它们将能迅速捕捉到市场上对于它们的产品的评价。对于那些在某个专有领域的公司而言,他们也可以因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周期将从过去的年、月的单位,缩短为每周、每天、每分、每秒。这样的数据分析服务,可以为各个领域的公司所使用,只要这些公司有了解市场声音的意愿。

标签:;  

寄生微博-感兴趣的媒体_基因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