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维吾尔医医院 8447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加强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护理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44%,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对照组高27.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加强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不断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干预;康复护理;效果
脑卒中(Stroke)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在我国的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开展脑卒中康复、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防治并发症、减轻后遗症、促进机体的代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回归家庭、溶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随机选取2010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86例患者,均为随机选取2010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均经严格的临床检查和诊断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且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21例,年龄在44~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1.95)岁;观察组患者中女性15例,男性18例,年龄在43~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6±2.3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即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进行密切沟通,使患者能够有效了解医院中的有关知识以及自己所患疾病的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断提高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另外,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病房的通风工作,确保患者的病房环境要整洁,定期对患者进行床单以及被褥的更换,确保患者的呼吸道以及患者的导尿管始终通畅,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对患者经常翻身,防止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情况以及出现压疮等并发症。观察组43例患者给予如下护理措施:
1.2.1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临床期间的最主要表现偏瘫、失语症等神经功能缺损,不同程度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与家人之间的交流出现障碍,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躁、恐慌等不良心理,非常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给予患者亲人般的关心和安慰,鼓励患者诉说苦闷,并耐心的倾听患者的主诉,多向患者列举康复治疗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利于脑卒中患者病情的康复。
1.2.2饮食护理
脑卒中患者食欲均不佳,食物摄入量较少,导致其机体营养供给不足,使其自身机体免疫力降低,极易引发感染,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上升,给脑卒中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给患者制定合理营养饮食方案,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水,促进患者的食欲,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确保脑卒中患者顺利进行治疗。
1.2.3并发症护理
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静脉血栓、口腔疾病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症状的改善和临床治疗效果,不容忽视。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口腔护理,使患者口腔保持清洁,及时给予吸痰处理,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应注意大便的颜色、性状等变化,以便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同时,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将下肢抬高15~30°,增加患者患肢的被动性活动,预防脑卒中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1.2.4康复训练护理
护理人员要指导并协助患者脑卒中患者加强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如患侧按摩,肢体、关节训练等,不断增加患者的肢体活动量,以改善失语、偏瘫等症状。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可采用针灸和理疗的方法,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另外,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加强脑卒中知识的宣传,使患者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做好可能发生的临床状况的临床预防措施,以减少临床并发症率。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头晕、肢体麻木、嗜睡、恶心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彻底消除;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和控制;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显效+有效为总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8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44%,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注: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逐渐严重,脑卒中的患者例数也在逐年上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出现偏瘫、失语等主要症状。因此,加强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2]康复护理在医学界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获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5.35%,而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其总有效率仅为67.44%,远低于观察组疗效,且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也远不如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充分说明,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整体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焦自荣.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J].中国卫生产业,2013,9(5):336-339.
[2]苏弦.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3,8(25):99-105.
论文作者:阿米尼古丽?阿布都热合曼,热汗姑丽?阿布都热依木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体征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