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颅内动脑瘤夹闭术后预防CVS的应用。方法:依据循证医学理念,总结归纳颅内动脑瘤夹闭术后预防CVS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运用于2014年10月~2016年6月在本科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25例患者。结果:25例患者术后出现2例CVS,经积极治疗后1例恢复良好,1例持续昏迷自动出院。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颅内动脑瘤夹闭术后的应用,可有效预防CVS的发生。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脑血管痉挛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181-02
脑血管痉挛(CVS)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占35%~60%。CVS的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是降低术后伤残(致死)率、最大极限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1]。本科将“集束化护理”的理念运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护理当中,经实践证实,效果令人满意,现结合具体情况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0月~2016年6月本科收治并进行夹闭术的患者共25例,男8例,女17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34岁,平均年龄51.5岁。Hunt-Hess分级:Ⅰ~Ⅲ级24例,Ⅳ级1例。全部患者入院时均行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表现为明显头痛和呕吐,6例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或偏瘫。
1.2 方法
基于循证医学,通过对近十年的国内外有关CVS预防的文献查阅,综合本科室情况制定专科专病的集束化护理方案:(1)解痉药物的准确、足量、规范使用;(2)三高疗法的护理;(3)控制吸氧浓度;(4)管道的管理;(5)病情观察。为确保该方案在科室得到执行,制定具体方案执行表,护士执行每项方案后在执行表上做好记录,由专人督导检查方案的落实,并通过PDCA循环,不断改进执行中的不足之处。
2.结果
本组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后,出现2例术后CVS的发生,1例在及时发现并进行积极干预后恢复良好,在后期随访中患者已经恢复正常工作,1例由于持续意识障碍和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出院。23例未发生术后CVS,22例恢复良好,1例出现轻度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自理能力轻度依赖。
3.讨论
集束化护理策略是遵循最佳证据的新思想、新理念,结合临床实践,所采取的使患者得到最佳护理效果的处置措施,其中的每一项措施都不是独立的、间断的,必须同时、持续地作用于患者,才能得到较单项措施更好的护理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组研究中采取的具体集束化护理措施为:
3.1 解痉药物的准确、足量、规范使用
本组患者均在术后立即持续使用尼莫地平制剂,常规剂量是4mg~8mg/50ml,持续以2ml/h静脉泵入,维持使用10~14天。在使用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有:①尼莫地平见光易分解,使用一次性50ml无菌避光注射器和避光输液延长管输注。②输液方式采取输液泵匀速持续的静脉泵入,以保持有效恒定的血药浓度。③定时巡视检查,保证药物有效输入。④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头痛等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⑤注意配伍禁忌,避免与钙离子拮抗剂同时使用,脑水肿及颅内压增加者禁用。
3.2 三高疗法的护理
3.2.1血压的调控 术后严密观察和控制血压[2]。本组病例均采用无创血压(NBP)检测,维持收缩压在140~16mmHg,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60~180mmHg。降压需缓慢进行,避免血压的剧烈波动。
3.2.2高血容量的维持 检测方法是术中留置CVC,术后持续使用CVC检测中心静脉压(CVP)。本组病例均在术中留置CVC,术后第一天每小时监测一次,稳定后改为2~4小时一次,维持CVP在8~12cmH2O。
3.2.3高血液稀释度 ①术后维持每日输液量为2500~3000ml,以稀释血液。②术后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尿量,达到出入量的平衡。③术后药物中每日使用丹参400mg+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④每2日检查血常规一次,控制血细胞比容在27%~33%之间。护士及时关注检验结果,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尽早预防。
3.2.4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术后使用3H疗法时密切关注患者有无意识的改变,有无头痛、呕吐及抽搐、气促、呼吸困难、发绀、便血等症状。因脑水肿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体征症状的变化可能滞后,因此同时通过颅内压(ICP)的监测可辅助病情的早期观察,以便及时对并发症进行处理。
3.3 控制吸氧浓度
吸入高浓度氧气会加重脑血管收缩,诱发CVS的发生,因此术后维持吸氧浓度为35%~40%。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氧流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吸氧浓度对病情预后的影响,切勿自行调节氧流量开关,改变吸氧浓度。
3.4 管道的管理
①妥善固定引流袋。②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③记录24小时引流量,控制在每日<300ml。④观察引流量的色、量及性状,并遵医嘱留取引流液行化验。⑤置管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颅内感染。⑥符合拔管指征的,及时拔管。
3.5 病情观察
本组病例在术后护理时要求每半小时巡视病房一次,查看意识瞳孔变化,定时评估肌力的情况,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根据数字分级法评估头痛程度,头痛>3分,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止痛剂。在本组病例中出现1例表现为术后第4天出现意识由清楚转为嗜睡,瞳孔对光反射由灵敏转为迟钝,左侧肢体肌力由Ⅴ级变为Ⅲ级,护士立即通知医生,复查头颅CT,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出院时该患者意识清楚,对光反射灵敏,左侧肢体肌力恢复到Ⅳ级,于出院3月后的随访中患者已能正常工作。1例患者在术后第3天,意识由清醒转为昏迷,对光反射由灵敏转为迟钝,经积极对症处理仍持续昏迷自动出院。
结合本组的研究结果和上述论述可知,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颅内动脑瘤夹闭术后的应用,可有效预防CVS的发生。相信随着护理工作者的重视,集束化护理理念在护理领域会有更为广阔深入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伍琼珍,杨慧茹,王小霞.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效果评价.海南医学院学报.3013,19(9):1330-1331.
[2]袁漪,程平.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6):110-111,113.
论文作者:娄旭艳,袁良芳,曾缘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动脉瘤论文; 颅内论文; 脑血管论文; 浓度论文; 脑瘤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