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世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1300
摘要:随着建设工程的多样性规模的不断扩大,房地产市场、建筑行业竞争的不断激烈,对从事建筑行业的技术人员、工程建设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懂技术懂管理,还需要熟悉工程资料的形成及如何通过从工程资料的角度梳理管理,控制质量。工程资料是建设施工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工程建设情况、实体质量和评定建筑安装工程等级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建设及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有完善的质量记录,并进行分门别类、列目。
关键词:工程建设;工程资料;施工质量控制
1.工程资料在建设管理中的形成及对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作用
工程档案资料是在工程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而非一个资料员自撰出来。我国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较国外相比还不够重视,且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工程资料的后补,施工工序文件完全靠资料员自编出来以应付质安站、城建档案馆的检查、验收,而非真正起到对工程质量的监督、见证作用。
1.1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表现在施工方案的确立上,所有专项工程施工都须方案先行,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方案还须进行专家论证后实施。施工单位提出专项施工方案后,需经建设单位(监理)项目负责人审核,未经审核签字的施工方案不可用于施工。其次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杜绝没有技术交底就开展施工的现象,技术交底须严格做好书面交底记录及交底人员书面签字记录。审核后的施工方案和交底记录文件便是开展施工的第一手质量控制资料。
1.2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为工程质量控制的源头,材料为不合格品,再好的巧匠也打造不出好的作品来。首先工程材料的质量是通过企业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来反应的。材料进场需要有进场检验,不仅需要检查“材料三证”,还需要建设(监理)单位对材料进行材料进场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需要进行进场复试的材料,由建设(监理)单位进行见证抽样并委托指定的法定检测单位进行试验,复试批量应能代表实际工程用量。因此“材料三证”及进场验收记录、复试报告即为反映工程材料质量的依据文件,整个材料管理过程也是施工中控制工程材料质量的方法,当然施工中还需要对进场材料进行适当保护,防止损坏。
1.3施工工序及隐蔽验收的控制,每道施工工序须经建设单位(监理)现场负责人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关键部位、关键工序施工前须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旁站,并做好旁站记录。例如,屋面工程,在完成结构找平找坡施工后,须经监理工程师对其隐蔽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保温层或防水层的施工,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防水层施工为关键工序,须有监理工程师旁站,并做好旁站记录。施工工序完成后,班组自验合格后向监理提交工序报验申请表,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签字确认, 否则返工整改。 隐蔽验收记录、工序报验表、监理旁站记录、整改记录即为工序施工质量控制资料,作为施工记录文件在施工管理中形成。
1.4工程验收工作分为检验批验收、分项验收、分部(子分部)验收、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验收合格依据如下:
验收工作最为施工工序、工程完工的最后一关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即验收记录也作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最后一手资料永久保存。
1.5工程资料对工程质量问题追溯性的作用,工程施工中难免出现质量缺陷问题。例如,浇捣后的混凝土柱面出现明显的蜂窝麻面现象,经验来看大多是由于振捣不密实、拆模过早或模板清理不干净的原因。严谨来看,也可能存在着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搅拌不合格等原因,建设(监理)单位可以要求施工方提供混凝土混凝土用砂、石、用水检验报告,粉煤灰物理性能检验报告及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外加剂物理性能检验报告及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商品混凝土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混凝土搅拌质量记录、混凝土生产信息登记回执等原始文件查阅。施工资料与工程质量环环相扣,可以通过追溯过程原始资料记录发现质量问题的根源,原始文件在施工资料中虽仅为长期性保存文件,但在施工质量控制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2.工程文件的有效性鉴别
例如: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报告中,工程名称及部位均应填写齐全,混凝土试件的强度等级、成型日期及强度值应与施工图纸、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和通知单、厂家提供的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检验报告、混凝土抗渗等级检验报告及施工记录中的相关内容相符。
标准养护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检验报告应以28d抗压强度为准,同条件混凝土试件养护及特种混凝土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评定。
检查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中的水泥是否和水泥出厂合格证或水泥试验报告单中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厂牌相一致。
3.工程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应采取的措施方法
一个工程建设完成,通常包含:建设前期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管理资料、施工技术资料、进度造价资料、施工物资资料、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记录及检测报告、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竣工验收资料等十大类工程文件。建设工程一般周期较长,参加单位多,仅靠施工总承包的资料管理很难实现工程文件的科学管理,且施工资料的报验、报审有时限性要求约束。因此,建设单位还须加强对施工总承包及各分包单位资料的监督、检查,有利于工程质量的及时、有效的控制。建设单位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可采取如下措施方法:
1、设专人对基建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并按规定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
2、在工程招投标及与参建各方签订合同或协议时,应对工程资料和工程档案的编制责任、套数、费用、质量和移交期限等提出明确要求。
3、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的,应在与分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中明确施工资料的移交套数、移交时间、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等。
4、由建设单位采购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建设单位应保证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并保证相关物资文件的完整、真实和有效。
5、应负责监督和检查各参建单位工程资料的形成、积累和立卷工作,也可委托监理单位检查工程资料的形成,积累和立卷工作。
6、基建文件必须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申报、审批,并保证开、竣工手续和文件完整、齐全。
结束语:
工程档案资料的形成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工程合同与设计文件等规定。工程各参建单位应将工程资料的形成和积累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
参考文献:
1、《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作者:王卓莆、张云宁等编著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作者:石光明、邹科华
3、《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试验技术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作者:卜一德
论文作者:张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资料论文; 文件论文; 工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