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颅内压监测治疗小脑出血的价值分析论文_张,帅,向,鹏

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 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治疗小脑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2-2015.12我院诊断为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患者,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行头颅CT检查确诊小脑出血。按入院顺序分为25例研究组和25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昏迷评分。(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3)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昏迷评分分别为8.1±2.1分、8.2±1.9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42%、26%,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3)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并发症结果比较差异(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动态颅内压监测能够改善小脑出血患者预后,提高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小脑出血;价值

小脑出血是由小脑齿状核动脉破裂所致。小脑出血表现为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可有眼球震颤,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病,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有两种,颅骨钻孔后血肿腔尿激酶冲洗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目前颅内压监测广泛应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因此本文选取2015.2-2015.12我院诊断为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患者,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断为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患者,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行头颅CT检查确诊小脑出血。按入院顺序分为25例研究组和25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持续颅内压监测。研究组平均年龄(54.8±15.4)岁,男性14例,女性1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5.4±14.9)岁,男性15例,女性10例;两组人员性别,年龄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GCS评分小于8分。(2)自愿参加试验。

1.3 排除标准(1)外伤、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导致出血者。(2)患有恶性肿瘤或精神病患者。

1.5 方法 基础治疗方:(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改变。(2)止血、保护胃黏膜,营养神经。(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吸氧、镇静、营养支持。

1.5.1 对照组根据头颅CT、实验室等检查监测颅内病情变化,脱水剂使用:(1)对于意识清楚,无中线偏移者,甘露醇125ml/次,q12h脱水。(2)意识模糊,局部占位一般,甘露醇125ml/次,q12h脱水。(3)意识昏迷,中线轻度移位,甘露醇125ml/次,q8h脱水;呋塞米40mg/次,q8h。(4)意识深昏迷,中线明显移位,甘露醇125ml/次,q6h脱水。

1.5.2 研究组 有明确手术适应症者,行血肿清除术,同时将探头放置硬膜下,无手术指征者将探头放置脑室内。(1)颅内压力<15mmhg,仅予以常规治疗,不予脱水剂或复查CT。(2)15mmhg <颅内压力<25mmhg,小剂量使用脱水剂,若颅内压力突然增高,予甘露醇125ml快速静滴,同时复查CT。(3)25mmhg <颅内压力<35mmhg,予甘露醇125ml快速静滴,速尿20mg注射,复查头颅CT,根据CT指导下一步治疗;(4)35mmhg <ICP<45mmhg,此阶段脱水效果较差,应该急诊行手术减压。(5)ICP>45mmhg,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很差,预后差,死亡率高。

1.6 观察指标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昏迷评分。(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3)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

1.7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录入SPSS18.0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昏迷评分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昏迷评分分别为8.1±2.1分、8.2±1.9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42%、26%,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最重的病理改变是血肿本身占位效应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及继发性脑缺血水肿[2]。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神经外科趋势向于微创化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目的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减少出血。但是手术中存在深部止血困难,引流不彻底、再出血等缺点[3]。

成人正常的颅内压值为5-15mm Hg,若颅内压持续大于40 mm Hg则预示患者预后较差。当颅内压值大于15mm Hg时,颅内代偿机制失灵,很小的容量变化可使压力显著降低,因此掌握颅内压的变化,对指导治疗维持颅内压在正常范围之内非常重要[4]。此外在进行脑室内监护时,还可以达到脑室外引流减压的目的。还有学者指出颅内压监测可以将诊断和治疗结合起来,在临床诊断之前做出判断,并实施干预治疗[5]。

但是颅内压监护是一种侵袭性操作技术,因此手术中需要严格无菌操作,在使用颅内压监测时,以下问题可引起监测的准确性:(1)引流管堵塞:多数是血凝块堵塞或者是引流管反折,可予捏挤或尿激酶冲洗[6]。(2)呼吸道堵塞:患者出现呼吸窘迫时,应立即予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通过有效的动态颅内压监测能够改善小脑出血患者预后,提高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彬,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的临床意义[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7,2(4):218-219.

[2]江基尧,朱诚,罗其中.颅脑创伤I临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44.

[3]曹合利,田恒力,陈世文,等.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8):342.

[4]张文德,张湘,邹志浩,等.高血压脑出血无创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监测临床研究中华神经医学杂志[J].2012,11(2):183-185.

[5]赵江唐,海涛鲁,春鹤,等.连续颅内压监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4):427.

[6]郭义君,曾劲松,童武松,等.颅内压持续监测对开颅减压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指导作用中国脑血管病杂志[J].2012 9(9):482.

论文作者:张,帅,向,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  ;  ;  ;  ;  ;  ;  ;  

动态颅内压监测治疗小脑出血的价值分析论文_张,帅,向,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