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日语在网络教学新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1](20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选择与应用》文中提出信息化时代,网络遍布当代学生的生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部颁布系列政策主张将影视资源纳入学校教学,以应对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造成的巨大挑战与冲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鉴于影视资源与语文学科在内容、体裁、创作等方面存在一定共性,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其声形色兼具的突出特点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不失为众望所归的选择。但是影视资源鱼龙混杂,加上教师在影视资源的选择与课堂应用的能力有限,导致影视资源的教学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教师如何选择具有教育价值的影视资源并将其应用于语文课堂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是一个极具时代意义与实践意义的课题。本研究正是基于此背景,以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择与应用影视资源的优化路径。第一章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研究基础。第二章首先为作为影视资源选择主体的教师提出了自身需具备的影视素养要求,其次从影响影视资源选择的依据入手为教师提供了多渠道的影视资源选择范围以及具有指导意义的选片原则,其中融入了笔者实际教学中影视资源选择的具体案例。第三章以笔者教学实践的案例为依托,针对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化应用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第四章以笔者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课堂表现与反应的观察、教学内容的测试情况与课堂学习单的完成情况以及问卷调查结果作为效果检测的依据,通过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培养情况、课堂氛围的表现、学生的情感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态度转向等方面了解影视资源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后达成的效果。综合检测结果可以得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能够有效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实现知识的有效拓展,学生在民主且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各方面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其情感与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本研究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选择与实际应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提出了可参考与可操作性的建议,并通过穿插笔者的教学实践案例来检验此教学形式的实效性,以便为一线教师提供规范且优化的影视资源选择与应用的可行路径。
陈幼敏[2](2020)在《商务汉语虚拟仿真移动学习软件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分析商务汉语的发展现状以及商务汉语独特的学习特点,重点解决当前商务汉语学习者缺少真实交际环境的难题。基于Unity游戏引擎设计商务汉语虚拟仿真移动学习软件,创设不同的商务虚拟仿真学习环境,让商务汉语学习者能进行更有效、深入的学习。首先,本文从国内外不同代表性虚拟仿真学习平台入手,分析不同虚拟仿真学习平台的设计特点。梳理商务汉语移动学习软件的现状,总结分析得出当前商务汉语学习软件的不足之处。其次,进一步结合调查问卷了解商贸汉语留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对象特点等。在问卷数据基础上,提出构建商务汉语虚拟仿真学习软件,初步总结商务汉语交际场景核心内容。专注于其涉及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内商务汉语教学与学习所涵盖的语言文化知识,即商务汉语交际主题、词汇量巩固以及相对应的商务文化交际礼仪等。最后,本文以一个典型商务汉语交际情景作为详细分析对象,展示软件基本的操作流程和主要设计理念。简要介绍Unity软件实现虚拟现实场景,重点对虚拟现实技术与语言教学相结合的优势进行论述,最终形成一个Andriod移动端APP作品。商务汉语虚拟仿真移动学习软件的建设不仅能为商务汉语学习者提供一个移动学习方便快捷新途径,同时也能有效辅助对外汉语教师进行教学,丰富商务汉语教学资源。
王海平[3](2019)在《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民心相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和政策沟通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着的成果。在国际交流中,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制高点,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兴形式,逐渐在文化输入和输入中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占据重要位置。研究中日韩之间的数字出版及其产业的合作发展和协作共进,在实践上应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日韩文化交流现实诉求、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合作发展,在理论上丰富数字出版战略联盟建设理论、拓展数字出版战略联盟构建方法。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谋建设的背景下,结合中日韩“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力图构建起中日韩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的模式及其推进策略。为此,本文从中日韩三国战略联盟构建的动力源出发,以战略联盟构建为突破点,力求为解决中日韩三国之间所面临的数字出版安全和数字出版环境等问题提供思路和策略,从而为东北亚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供理论支撑和学术努力。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本文应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应用知识图谱去梳理了战略联盟、数字出版、出版资源、中日韩出版和“一带一路”的文化交融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第二,对支撑本文研究的“一带一路”、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等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评析。第三,应用SWOT方法对中日韩三国数字出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了剖析。第四,应用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构建动因,从政治、经济、文化、利益诉求四个方向剖析了原因,分析了中日韩三国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应用战略分析等方法,提出了通过构建教育科研战略联盟、内容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数字出版金融战略联盟和数字出版文化战略联盟,去实现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构建。第六,从法律、组织、经费、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发展的对策。
黄丽红(VONG LAY HONG)[4](2019)在《汉越网络词语对比分析》文中提出当今,互联网是一种有效传播和沟通的媒介。借助互联网,当代社会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用户非常普遍和常见的通信语言,它渗透到生活中,也在不断影响社会文化的语言思维。很多越南人学习汉语在使用中国的网络社交软件中,发现汉语出现较多的网络语言。为了能够了解中越两国的网络语言,论文选择了研究中越青少年使用的网络词语,通过对比类型与修辞造词两个方面,了解两国的网络词语的异同,并深入探析造成差异的原因。论文主要有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的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综述和语料选取等问题,重点是梳理汉越网络语言等问题的研究现状,界定了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和产生的原因;第二章论述了汉越网络词语类型对比分析,从谐音式、缩略式、旧词新义、表情符号等进行描写,并分析两者的异同;第三章对汉越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进行对比分析,从隐喻、仿拟、反语、夸张、押韵等方面对汉语网络词语的异同进行阐释;第四章阐述了汉越网络词语差异的成因,从社会文化和心理思维方面论述;最后是结语,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和创新点之处。通过对比分析汉越网络词语,能让汉语或越南语学习者清楚地了解两国网络词语的异同,并减少网络交际障碍、恰当地使用汉越网络词语。
高尔豪[5](2019)在《苏州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有效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针政策,在此背景影响下,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而苏州职业教育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深化既有合作关系,拓展新的合作关系,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交流格局。在此大环境下,本文肯定了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也简单介绍了目前苏州职业教育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但是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各项政策出台后,苏州职业教育拓展了很多继续发展上升的空间,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经验告诉我们往往在遇到瓶颈期时需要改革和创新,改革就需要开放。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助推苏州职业教育突破发展瓶颈。本文通过梳理苏州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进程探索职业学校发展的规律,总结苏州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以及发展道路上的教训。为其他相关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依据和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合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政策,分析苏州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所有拥有的诸多优势,得出结论即苏州职业教育必将迎来历史上发展的最大机遇。但是面对机遇的同时,探索苏州职业教育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有效路径方面有两大困难:一是从开展国际交流的广度和交流合作的深度来说看,苏州职业教育合作交流还存在一些不足。背后主要原因在于国际格局的复杂不稳定、社会认可度还不高、校企合作浅层融合、职业学校自身办学水平有待提高。第二个困难是如何改变目前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存在的单一性问题,暨“引进来”远远大于“走出去”。本文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后,相对应地提出了五点关于苏州职业学校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的路径,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向:首先,凭借“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政策,加强和上海职业教育的合作,借助上海的丰富国际资源,努力在探索多校多企合作模式和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团队教科研工作上下功夫。其次,通过集团化办学,普职融通建设,项目式驱动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境外办学以及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拓宽交流新模式等方法创建苏式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模式。
PRAMESINI KHAMTAB[6](2018)在《文化软实力思想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基于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工作》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发展目标之后学界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这种提出是中国成功作为经济强国之后需要增强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以及解决中国经济与文化不协调发展的道路。所谓的文化软实力是“通过利用具有创造力的物质文化、凝聚力的制度文化、传播力的精神文化所产生的文化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来吸引而非使用军事和经济的硬实力优势,由此能够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达到国家的发展目标”。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教授曾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讲仁爱、倡中庸、敬孝悌、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影响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统一的文化血脉,成为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根’、’脉’、’魂’”。“当中国文化软实力只有充分吸取这个’根’、’脉’、’魂’的正能量,并与时俱进,不断赋予鲜活的时代精神,才能立得稳、发展快、易做强”。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有高度地位,是展示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无论如何,在全球化引起的文化多样化不断发展中,虽然各国民族文化得到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新动向、文化发展动力的新技术、新理念等发展机遇。但是也会面对不少文化发展的挑战,如民族传统文化价值定位问题、传统文化认同危机、西方文化霸权的侵略和民族文化安全问题。因此,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在教育部和国家汉办部署下设立出“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中国推广汉语言和中国文化传播的文化机构。它承担着4项使命:1.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2.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3.带动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4.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2004年在韩国首尔成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如今,孔子学院已遍布全球五大洲100多个国家成立了 511所。从这里可以看到,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骨干。当然,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骨干。孔子学院的发展在理论上或原则上必然有利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科学发展。其原因在于:孔子学院是“以人为本”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平台;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工作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发展;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工作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协调发展;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工作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无论如何,根据本文的调查。发现,在孔子学院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播实践上仍存在不足之处:一、虽然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工作上注重人的重要性,但是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志愿者选拔环节还是不够严格,培训方面不管是在时间上和内容深度上,仍有待改善;二、孔子学院的存在虽然吸引了更多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关注,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还是比较远,孔子学院在这方面上虽然涉及方面广,但程度不深,都是点到为止。通过增强孔子学院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工作及解决实践上的不足之处,不仅使得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根不断地增强,也有利于提升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感到自信。其文化自信可展现为4种能够面向未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定力,即:一、应对文化价值定位问题的以人为本发展;二、应对文化认同危机的全面发展;三、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的协调发展;四、应对文化安全问题的可持续发展。
张月月[7](2017)在《华龙网新闻专题研究》文中指出以地方新闻为主、集新媒体优势于一身的网络新闻专题蓬勃发展,弥补了地方网络新闻的不足,体现了深度报道的特点。在传播信息、塑造品牌、引导舆论以及提升网站影响力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新闻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网民的媒介素养在日益提高,新媒体受众也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征。因而对网络新闻专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了解网络新闻专题及相关概念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传播功能与效果。以在2017年2月公布的“全国省级网站传播力”排名榜中名列西部第一、全国第二的地方新闻网站——华龙网为例,展开对华龙网新闻专题的分析与阐述。全文研究分为五大部分:1.探讨华龙网新闻专题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华龙网及其新闻专题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力分析。2.从媒介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华龙网新闻专题的概况,从“议程设置理论与受众的关系”出发分析其受众特征以及地理塑造作用,进而分析其新闻专题的发展定位和地区辐射影响;3.详细分析华龙网新闻专题的内容、设计制作与报道层面,运用内容分析法主要从专题的报道特点和报道形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法对专题进行分类研究,从多个案例分析其在制作、选题角度、栏目设置、页面设计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特色,以及其专题新闻在微博、微信、客户端上的报道形态。4.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华龙网新闻专题相对于传统媒体以及同类地方新闻网站——大众网所体现的共同优势和自身不足,进而分析当下网络新闻专题的“共同短板”。最后,结合当下媒介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提出华龙网新闻专题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策略和发展途径,可为其他地方新闻网站提供参考。主要从三个维度来实现:内容维度上,打造原创新闻,延伸国际视角;形态维度上,创新报道模式,整合融媒体专题;运营维度上,完善“售后”服务,打造“长尾效应”。华龙网新闻专题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意义。理论方面,可以为其他地方新闻网站新闻专题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史料和案例参考;实践方面,有利于指导和完善华龙网新闻专题的制作实践,为业界提供实务参考。
谢文倩[8](2017)在《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高校人才的培养已打破传统精英化的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育成为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的重大改革之举。档案学专业作为—门实践性强的应用型学科,实践教育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尤为重要,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成为提高档案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探究实践教学基地发展的理论基础,追溯到国外的教育思想,阐述其在推动现实教育改革中发挥的作用。其次讲述了我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基本情况,其中以八所高校为例分析其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的模式架构,以及取得的成效与不足,同时进一步深入论述了影响实践基地长远发展的因素。再次分析了建立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阐明实践基地建设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模式的思考,在正视实践教学基地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路和可行性措施与建议,以及实践教学基地长远发展的策略。
朱潇雅[9](2017)在《高校俄语专业实践课教学中微课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其形式简短、主题突出、实施灵活的特点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在当前教育部推进高校课程改革,以及全国掀起微课热的背景下,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应用微课促进中国高校俄语专业教学。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从不同角度对微课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防止研究重复和研究浪费现象的出现。其次,对微课的理论基础和典型微课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微课的概念及特征。再次,在高校俄语专业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学生在微课选题、制作、组织形式方面的倾向,为微课应用于俄语教学提供指导。最后,在进行微课应用于高校俄语实践课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微课应用于高校俄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的六大原则,并分别针对院校、教师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研究可见,高校学生对微课这一教学模式兴趣颇深,积极推进微课应用于高校俄语教学,对提升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俄语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程小玲[10](2016)在《公共外交视野下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研究 ——以新华通讯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公共外交从根本上体现了一国政府对于增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相互理解的自觉努力,是进行国家营销的系统性规划。公共外交的核心载体是国际传播,传播能力决定了国家影响力,现代媒体的介入促成了内政外交一体化。公共外交与媒体国家影响力塑造,正发生强烈互动与融合。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以和平崛起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却明显存在短板,对外传播明显“大而不强”的问题较为明显,国际舆论环境中“西强我弱”的被动局面依然存在。作为国家的耳目喉舌、身兼官方和民间背景的天然优势,以新华社为代表的中国主流媒体,正在通过外宣、外交、外销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国际传播,不断在公共外交领域中取得重要成果。本论文在公共外交的视野下,对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进行考察,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结合西方媒体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发展策略和建议。首先,论文对公共外交、主流媒体及国际传播力的内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作了阐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渠道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公共外交是主流媒体开展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在公共外交的背景下主动设置议题,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可以灵活、深入地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有效影响外国受众,提高本国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话语权。其次,论文对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现状进行了梳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对外报道稀少、国际新闻报道基本无存在感的封闭期;努力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开拓期;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9年以来,以国家为主导的全面布局、促进主流媒体结构优化的战略转型升级期。其中,笔者重点以新华社为例,系统介绍了这个世界性的国家通讯社,在我国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作用、渠道,以及议程设置的框架、组织机制、受众定位。并对其特有的国际传播历史沿革、外宣报道平台流变、媒体外交活动开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新华社是中国最重要的官方主流媒体,也是我国对外宣传的缩影。通过对这个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论文分析了我国际传播力建设中的主要优势、突出问题、影响因素和未来走向。此外,论文还对西方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建设进行梳理和横向比较,总结对我国有积极借鉴的内容。最后,在综合上述各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论文从公共外交的角度,针对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建设,提出包括制定总体战略、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增强国际化叙事能力、加强传播渠道建设、创新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建议。
二、浅议日语在网络教学新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日语在网络教学新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选择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1.5.1 影视资源 |
1.5.2 语文教学 |
1.5.3 影视资源的选择 |
1.5.4 影视资源的应用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选择 |
2.1 选择主体 |
2.1.1 心理上认同影视资源的应用价值 |
2.1.2 技术上掌握必要的影视处理技能 |
2.1.3 能力上具备基本的影视鉴赏能力 |
2.2 选择依据 |
2.2.1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 |
2.2.2 语文课程标准与学科特点 |
2.2.3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
2.2.4 硬件设施使用的便捷性 |
2.3 选择渠道 |
2.3.1 官方发布的优秀影片片目 |
2.3.2 教学用书的参考影片 |
2.3.3 视频网站的教学资源 |
2.4 选择原则 |
2.4.1 必要性原则 |
2.4.2 教育性原则 |
2.4.3 匹配性原则 |
2.4.4 趣味性原则 |
2.5 选择结果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优化应用 |
3.1 影视资源的加工处理 |
3.1.1 明确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 |
3.1.2 找准影视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 |
3.1.3 剪辑选择的影视资源 |
3.1.4 呈现高质量的影视内容 |
3.2 影视资源的课堂应用 |
3.2.1 准确把握影视资源介入的时机 |
3.2.2 合理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与分寸 |
3.2.3 充分解读影视资源的内容 |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应用效果的检测 |
4.1 知识掌握情况 |
4.1.1 既定目标有效达成 |
4.1.2 学习内容得以拓展 |
4.2 能力培养情况 |
4.2.1 信息提取能力提升 |
4.2.2 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提高 |
4.2.3 审美能力的养成 |
4.3 课堂氛围表现 |
4.3.1 教学氛围张弛有度 |
4.3.2 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
4.4 学生情感发展 |
4.4.1 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
4.4.2 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
4.5 学生态度转向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商务汉语虚拟仿真移动学习软件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及思路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综述 |
1.5 理论基础与研发原理 |
1.6 研究方法 |
2 国内外代表性虚拟仿真汉语学习资源调查研究 |
2.1 美国虚拟现实仿真平台——以Second Life(第二人生)平台为代表 |
2.2 国内虚拟现实学习平台资源调查分析 |
2.3 商务汉语移动学习资源 |
2.4 教学资源分析总结 |
3 关于商贸汉语专业留学生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 |
3.1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
3.2 问卷结果和分析 |
4 商务汉语虚拟仿真移动学习软件设计思路 |
4.1 商务汉语虚拟仿真学习软件的设计特点和定位 |
4.2 虚拟仿真学习软件的主题选择与内容框架 |
4.3 软件功能分析 |
5 商务汉语虚拟仿真移动学习软件设计实例——以商务交际舞会为例 |
5.1 软件制作要素选择 |
5.2 商务汉语虚拟仿真学习软件典型案例步骤解析 |
6 结论 |
6.1 总结 |
6.2 本研究的不足 |
6.3 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商务汉语虚拟仿真移动学习软件接受度调查问卷 |
附录2 商务汉语虚拟仿真APP设计成果实例展示 |
致谢 |
(3)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理论意义 |
1.1.3 实践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知识图谱论述 |
1.2.1 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
1.2.2 理论研究层面的知识图谱研究论述 |
1.2.3 实践研究层面论述 |
1.3 框架、方法与创新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1.3.5 研究创新 |
第2章 概念界定、理论和发展战略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一带一路”的概念 |
2.1.2 “数字出版”的概念 |
2.1.3 “出版资源”的概念 |
2.1.4 “战略联盟”的概念 |
2.2 研究理论 |
2.2.1 出版资源理论 |
2.2.2 数字出版理论 |
2.2.3 战略联盟理论 |
2.2.4 国际营商环境理论 |
2.3 发展战略 |
2.3.1 中国数字出版营商环境概览 |
2.3.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数字出版企业“走出去”战略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日韩数字出版态势与比较 |
3.1 中国数字出版态势描述 |
3.1.1 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 |
3.1.2 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劣势 |
3.1.3 中国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机会 |
3.1.4 中国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
3.2 日本数字出版态势描述 |
3.2.1 日本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 |
3.2.2 日本数字出版的发展劣势 |
3.2.3 日本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机会 |
3.2.4 日本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
3.3 韩国数字出版态势描述 |
3.3.1 韩国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 |
3.3.2 韩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劣势 |
3.3.3 韩国数字出版发展的机遇 |
3.3.4 韩国数字出版面临的挑战 |
3.4 中日韩三国数字出版的SWOT比较 |
3.4.1 优势比较 |
3.4.2 劣势比较 |
3.4.3 机遇比较 |
3.4.4 挑战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动因 |
4.1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政治因子考量 |
4.1.1 “中日韩数字出版+政治”的知识图谱 |
4.1.2 中日韩地理与安全的考量 |
4.1.3 中日韩政治利益驱动的考量 |
4.1.4 中日韩三国合作现实的考量 |
4.1.5 “一带一路”倡议的考量 |
4.2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经济因子考量 |
4.2.1 “中日韩数字出版+经济”的知识图谱 |
4.2.2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推动的考量 |
4.2.3 中日韩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的考量 |
4.2.4 中日韩经济发展共同诉求的考量 |
4.3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文化因子考量 |
4.3.1 “中日韩数字出版+文化”的知识图谱 |
4.3.2 文化环境重要性的考量 |
4.3.3 中日韩文化产业合作有利条件的考量 |
4.4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利益诉求考量 |
4.4.1 “中日韩数字出版+利益”的知识图谱 |
4.4.2 中国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的考量 |
4.4.3 日本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的考量 |
4.4.4 韩国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的考量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内容 |
5.1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可行性讨论 |
5.1.1 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积极因素 |
5.1.2 中日韩三国合作存在的问题 |
5.2 中日韩数字出版教育科研战略联盟 |
5.2.1 中日韩高等教育科研合作促进因素 |
5.2.2 中日韩高等教育区域合作阻碍因素 |
5.2.3 中日韩教育科研合作取得的成果 |
5.2.4 高等教育科研合作在中日韩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
5.2.5 中日韩数字出版教育科研联盟的构建 |
5.3 中日韩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战略联盟 |
5.3.1 数字内容产业 |
5.3.2 中日韩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概况 |
5.3.3 中日韩数字内容产业联盟的构建 |
5.4 中日韩数字出版金融战略联盟 |
5.4.1 中日韩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
5.4.2 中日韩数字出版金融战略联盟的构建 |
5.5 中日韩数字出版文化战略联盟 |
5.5.1 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丰厚 |
5.5.2 中日韩数字出版文化战略联盟的构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保障措施 |
6.1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法律保障 |
6.1.1 完善各国数字出版的相关立法 |
6.1.2 加强公众数字版权意识 |
6.1.3 建立版权质押融资评估系统 |
6.1.4 加强法律扶持,打造“结对式”法律服务 |
6.1.5 建立版权纠纷速裁机制 |
6.2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组织保障 |
6.2.1 各国政府支持和政策导向 |
6.2.2 企业主动加强管理与改革 |
6.2.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
6.2.4 强化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的关系建设 |
6.3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经费保障 |
6.3.1 加强数字出版资源治理的经费投入 |
6.3.2 建立完善的经费投入保障制度 |
6.4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技术保障 |
6.4.1 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字出版资源的保障 |
6.4.2 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出版资源的保障 |
6.5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政策保障 |
6.5.1 强化政府主导优势 |
6.5.2 促进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
6.5.3 重视联盟顶层制度的制定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4)汉越网络词语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综述 |
1.4.1 网络语言的定义 |
1.4.2 网络语言的特征 |
1.4.3 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 |
1.5 语料的选取 |
第二章 汉越网络词语类型对比分析 |
2.1 谐音词对比 |
2.1.1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谐音词形式 |
2.1.2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谐音词形式 |
2.1.3 汉越网络词语的谐音词形式异同对比分析 |
2.2 缩略词对比 |
2.2.1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缩略词形式 |
2.2.2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缩略词形式 |
2.2.3 汉越网络词语中的缩略词形式异同对比分析 |
2.3 旧词新意义对比 |
2.3.1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旧词新意义形式 |
2.3.2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旧词新意义形式 |
2.3.3 汉越网络词语的旧词新意义形式异同对比分析 |
2.4 表情符号类 |
2.4.1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表情符号类 |
2.4.2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表情符号类 |
2.4.3 汉越网络词语表情符号类异同对比分析 |
第三章 汉越网络词语修辞造词对比分析 |
3.1 汉语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 |
3.1.1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比喻造词 |
3.1.2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仿拟造词 |
3.1.3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反语造词 |
3.1.4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借代造词 |
3.1.5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夸张造词 |
3.2 越南语网络词语修辞造词 |
3.2.1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比喻造词 |
3.2.2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隐喻造词 |
3.2.3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夸张造词 |
3.2.4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押韵造词 |
3.3 汉越网络词语修辞造词的异同对比分析 |
第四章 汉越网络词语差异成因 |
4.1 社会文化产生的差异 |
4.2 心理思维产生的差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苏州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有效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的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现实意义 |
(三)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 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动因分析 |
2. 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
3. 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问题的研究 |
4. 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策略分析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五) 论文核心概念 |
1. 国际合作与交流 |
2. 有效路径 |
一、苏州职业教育历史发展进程及国际合作交流经验总结 |
(一) 苏州职业教育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
1. 试点创办职业教育(1979-1986) |
2. 深化发展职业教育(1987-1994) |
3. 优化转型职业教育(1995-2015) |
(二) 职业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意义 |
1.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顺应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 |
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有效推动力 |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选择 |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职业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渠道 |
(三)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交流经验总结 |
二、苏州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战略定位与现状分析 |
(一) 苏州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战略定位与选择 |
(二) 苏州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分析 |
1. 苏州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已取得的成绩 |
2. 苏州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调研情况分析 |
(三) 苏州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任重道远 |
三、对外合作交流积极推动新经济形势下苏州职业教育发展 |
(一) “一带一路”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为苏州职业教育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
(二) “一带一路”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对苏州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
1. 要求职业学校调整专业课程,专业标准须和国际接轨 |
2. 要求职业学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师和学生 |
3. 要求职业学校深化外企校企合作项目 |
四、苏州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一) 对外合作与交流缺乏内涵性建设 |
(二) 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产教融合 |
(三) 缺乏对教师培训学习及合作交流项目有效的评价机制 |
(四) 苏州职业学校“走出去”办学知易行难 |
(五) 苏州职业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资历证书通用性低 |
五、苏州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缺乏内涵性建设的原因分析 |
(二) 缺乏深度产教融合原因分析 |
(三) 缺乏对教师培训学习及项目有效的评价机制原因分析 |
(四) “走出去”办学知易行难原因分析 |
1. 对于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的理念转变不及时 |
2. 沿线国家政局不稳,经济发展缓慢,开放程度低 |
(五) 苏州职业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资历证书通用性低的原因分析 |
1. 苏州职业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完全匹配目前市场需求 |
2. 苏州职业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双方的目标不统一 |
3. 苏州职业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缺乏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
六、苏州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有效路径解决策略 |
(一) 打造苏式职业教育经典模式,促进合作交流项目内涵性建设 |
(二) 开展多校多企联盟合作,创新政校企三位一体育人新模式 |
(三) 以项目化学习驱动国际交流活动,完善对外合作交流评价制度 |
(四) 借政府和企业之力,鼓励探索境外合作办学模式 |
(五) 对接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提升资历证书国际通用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文化软实力思想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基于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 本研究的选题背景 |
(二) 本研究的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
(二)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传统文化 |
(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
三、研究对象 |
(一) 文化软实力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
(二) 孔子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相关研究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本文研究方法 |
五、研究内容与可能创新之处 |
(一) 研究内容 |
(二)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化多样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
一、文化多样化与民族传统文化 |
(一) 文化多样化”:文化历史发展的命题 |
(二) 文化多样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二、一些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 |
(一) 全球化时代的美国文化输出 |
(二) 全球化时代的欧洲文化输出——歌德学院案例 |
(三) 全球化时代的亚洲文化输出——“韩流”案例 |
三、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问题 |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介绍 |
(二) 文化多样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问题 |
第三章 孔子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
一、孔子学院的介绍 |
(一) 孔子学院的建设背景与概况 |
(二) 孔子学院的发展”概况 |
二、孔子学院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
(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 |
(二) 孔子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 |
第四章 孔子学院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实践—以泰国普吉孔子学院为例 |
一、中泰文化异同与驻泰孔子学院的概况 |
(一) 中泰文化的异同与互补 |
(二) 驻泰国孔子学院的发展概况 |
二、泰国普吉孔子学院的介绍 |
(一) 泰国普吉孔子学院的建设背景及概况 |
(二) 泰国普吉孔子学院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及工作成就 |
三、普吉孔子学院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实证研究 |
(一) 深度访谈的实施 |
(二) 深度访谈的结果 |
第五章 文化自信:面向未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定力 |
一、应对文化价值定位问题的以人为本发展 |
二、应对文化认同危机的全面发展 |
三、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的协调发展 |
四、应对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可持续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华龙网新闻专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1 网络新闻专题研究 |
1.4.2 新媒体受众研究 |
1.4.3 媒介地理学研究 |
1.5 研究理论及研究方法 |
1.5.1 研究理论 |
1.5.2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与难点 |
1.6.1 创新点 |
1.6.2 难点 |
第2章 网络新闻专题的相关概念及传播效果 |
2.1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与编辑原则 |
2.1.1 网络新闻专题的定义 |
2.1.2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
2.1.3 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原则 |
2.2 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功能与效果 |
2.2.1 整合新闻资源,实现立体化 |
2.2.2 培育舆论空间,提升引导力和公信力 |
2.2.3 塑造网站品牌,扩大影响力 |
第3章 华龙网新闻专题的发展概况、定位与影响 |
3.1 华龙网新闻专题的发展历程 |
3.1.1 华龙网的发展历程与影响力概述 |
3.1.2 华龙网新闻专题的发展现状 |
3.1.3 华龙网新闻专题的影响力形成 |
3.2 媒介地理学视野下华龙网新闻专题的受众分析 |
3.2.1 媒介地理学的概念及现实意义 |
3.2.2 华龙网新闻专题受众与议程设置关系 |
3.2.3 华龙网新闻专题受众规模与行为特征 |
3.3 媒介地理学视野下华龙网新闻专题的发展特征与影响 |
3.3.1 华龙网新闻专题的地域性和全球性 |
3.3.2 华龙网新闻专题的地理形象塑造功能 |
3.3.3 华龙网新闻专题的定位与影响 |
第4章 华龙网新闻专题的内容分析 |
4.1 华龙网新闻专题的策划与编辑 |
4.1.1 策划要素及流程 |
4.1.2 编辑宗旨 |
4.1.3 编辑原则 |
4.2 华龙网新闻专题的内容分类与板块设置 |
4.2.1 重大主题类专题 |
4.2.2 媒体策划事件类专题 |
4.2.3 社会挖掘类专题 |
第5章 华龙网新闻专题的设计制作与报道分析 |
5.1 华龙网新闻专题的制作与页面设计 |
5.1.1 制作方针与原则 |
5.1.2 页面设计与审美 |
5.2 华龙网新闻专题的报道分析 |
5.2.1 专题的报道特点分析 |
5.2.2 专题的报道形态分析 |
第6章 网络新闻专题的优势与不足 |
6.1 华龙网新闻专题相对传统媒体的优势 |
6.1.1 信息深而广 |
6.1.2 报道快而全 |
6.1.3 互动多而强 |
6.2 华龙网与同类新闻网站专题对比的异同 |
6.2.1 同:选题定位准确,报道手段有力 |
6.2.2 异:层次欠分明,自我总结不够 |
6.3 当前网络新闻专题的不足 |
6.3.1 信息同质堆积化 |
6.3.2 内容与形式分裂化 |
6.3.3 用户后续价值短效化 |
第7章 新形势下华龙网新闻专题发展的创新策略 |
7.1 内容维度:打造原创新闻专题,延伸国际视角 |
7.1.1 扩大原创特色比重,顺应细分受众 |
7.1.2 主攻本土新闻,延伸国际视角 |
7.2 形态维度:创新报道模式,整合融媒体专题 |
7.2.1 巩固“十媒一体”,初建“中央厨房式”专题 |
7.2.2 丰富专题形态,创新专题报道科技 |
7.3 运营维度:完善“售后”服务,打造“长尾”效应 |
7.3.1 构建大数据平台,实现“校网合作”式发展 |
7.3.2 开发服务型新闻专题产品,完善用户交互体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概况 |
(8)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意义及方法 |
第一章 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相关概念与基础 |
第一节 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相关概念释义 |
一、“实践”的概念释义 |
二、“实践教学”的概念释义 |
三、“实践教学基地”的概念释义 |
四、“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概念释义 |
第二节 建设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理论基础 |
一、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基地”主体学习的延续性 |
二、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基地”建设主体的多元性 |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实践基地”教学情景的机制性 |
第二章 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的基本情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的情况 |
一、我国开设档案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基本情况 |
二、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整体特征 |
第二节 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分析 |
一、样本的选择 |
二、样本的调查 |
三、样本的分析 |
第三节 影响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发展的因素 |
一、合作建设双方的重视与投入 |
二、档案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合理 |
三、基地管理机制的高效与有序 |
第三章 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困境分析 |
第一节 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分析 |
一、档案学科发展需在实践教学中落实与完善 |
二、档案新型人才需在实践情景中锻炼与检验 |
第二节 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可行性分析 |
一、教育部门与档案部门的政策同步支持 |
二、机关单位与社会单位的教育合作意愿 |
第三节 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面临的困境 |
一、档案学专业“双师型”教学难以实现 |
二、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
三、实践教学主体积极性不高 |
四、档案基础设施设备有限 |
第四章 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模式的思考 |
第一节 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
一、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对象的选择原则 |
二、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理念 |
三、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实施目标 |
第二节 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发展策略 |
一、构建动态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
二、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 |
三、扩大实践教学基地的辐射范围 |
第三节 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运行的具体措施 |
一、完善档案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 |
二、优化档案学专业实践基地教学模式 |
三、落实实践基地层级化的管理方式 |
四、深化实践基地多样化的保障机制 |
结语 |
附录 本科开设档案学专业的32所高校学生实践基地情况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高校俄语专业实践课教学中微课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Аннотация |
绪论 |
第一章 微课的相关理论与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
一、微课的概念 |
二、微课的特点 |
第二节 微课的理论支撑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认知负荷理论 |
三、掌握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典型微课案例分析 |
一、可汗学院 |
二、佛山微课“风暴” |
三、中国外语微课大赛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校俄语专业实践课教学中微课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高校教学环境特征分析 |
一、高校教学环境特征 |
二、微课适应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二节 高校俄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特点分析 |
一、高校俄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特点 |
二、微课适用于俄语专业实践课教学 |
第三节 微课教学的必备条件 |
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 |
三、学生自学能力的支持 |
四、教师媒体教学经验的保证 |
第四节 高校俄语专业实践课教学中微课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结果分析 |
一、调查的对象 |
二、调查的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俄语专业实践课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尝试 |
第一节 学生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实践课中微课教学的选题设计 |
第三节 实践课中微课教学的环节设计 |
第四节 实践课中微课教学的视频规范 |
第五节 实践课中微课教学的教学效果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课应用于高校俄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
第一节 微课应用于高校俄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的原则 |
一、微而全原则 |
二、适用性原则 |
三、趣味性原则 |
四、互补性原则 |
五、操练性原则 |
六、发展性原则 |
第二节 微课应用于高校俄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的要求 |
一、对院校的要求 |
二、对教师的要求 |
三、对学生的要求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公共外交视野下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研究 ——以新华通讯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公共外交的研究 |
1.2.2 关于公共外交与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的关系研究 |
1.2.3 关于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研究 |
1.2.4 关于新华社国际传播力的个案研究 |
1.2.5 小结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公共外交与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 |
2.1 公共外交 |
2.1.1 公共外交的内涵 |
2.1.2 公共外交的特点 |
2.2 主流媒体及其国际传播力 |
2.2.1 主流媒体的界定及标准 |
2.2.2 国际传播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
2.3 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与公共外交的关系 |
2.3.1 主流媒体是公共外交的核心载体 |
2.3.2 公共外交是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的重要手段 |
3 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
3.1 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的历史回顾 |
3.1.1 改革开放前:意识形态浓厚 |
3.1.2 改革开放后到2009年:向中国说明世界 |
3.2 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的现状考察 |
3.2.1 初步建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新闻报道网络 |
3.2.2 报道时效性、自采率和转发率大幅提升 |
3.2.3 新媒体传播强势发展 |
4 案例:公共外交视野下新华社的国际传播力剖析 |
4.1 新华社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 |
4.2 新华社国际传播的信源和渠道 |
4.2.1 作为国家通讯社的信源 |
4.2.2 新华社国际传播力的渠道建设 |
4.3 新华社的“主动推送”和效果分析 |
4.3.1 公共外交视野下新华社国际传播的议程设置和框架 |
4.3.2 从“人”出发讲好中国故事 |
4.3.3 跨越“接近性”原则的国际障碍 |
4.4 新华社在媒介外交活动中的效果分析 |
4.4.1 运营海外社交媒体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 |
4.4.2 与联合国等机构实现国际平台资源嫁接 |
4.4.3 拓展对外合作机制:与世界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 |
4.4.4 新华社国际传播成效分析 |
5 公共外交视野下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5.1 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5.1.1 国际传播信息流进流出存在“逆差” |
5.1.2 国家形象的塑造以“他塑”为主 |
5.1.3 话语体系在中外融通上存在差距 |
5.2 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中问题造成的原因 |
5.2.1 观念方面:现代传播意识不强 |
5.2.2 报道能力方面:议题设置能力有待提升 |
5.2.3 管理方面:体制机制不适应国际传播要求 |
5.2.4 人才方面:国际传播人才储备不足 |
6 公共外加视野下西方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及其启示 |
6.1 西方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 |
6.1.1 西方主流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和地位 |
6.1.2 案例:“美国之音”等在国际传播力构建中的表现 |
6.2 西方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的启示 |
6.2.1 重视媒体专业化和精英智囊作用 |
6.2.2 加强国际传播战略规划 |
6.2.3 进一步加强传播平台建设 |
7 公共外交视野下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7.1 正确理解国际传播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价值和意义 |
7.2 提高国际化叙事能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
7.3 加强公共外交语境下的国际传播渠道建设 |
7.4 提升议程设置力与争取话语权 |
7.5 注重统筹规划与传播实效,加强课题研究 |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浅议日语在网络教学新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选择与应用[D]. 李娜. 山西大学, 2021
- [2]商务汉语虚拟仿真移动学习软件设计研究[D]. 陈幼敏. 暨南大学, 2020(04)
- [3]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研究[D]. 王海平. 燕山大学, 2019(07)
- [4]汉越网络词语对比分析[D]. 黄丽红(VONG LAY HONG).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9(07)
- [5]苏州职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有效路径研究[D]. 高尔豪.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文化软实力思想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基于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工作[D]. PRAMESINI KHAMTAB.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7]华龙网新闻专题研究[D]. 张月月. 重庆工商大学, 2017(03)
- [8]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研究[D]. 谢文倩.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9]高校俄语专业实践课教学中微课理论与应用研究[D]. 朱潇雅. 黑龙江大学, 2017(04)
- [10]公共外交视野下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研究 ——以新华通讯社为例[D]. 程小玲. 武汉大学,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