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中心理学教育的思考
——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弗洛伊德与荣格、阿德勒》课程为例
文/杨倩
摘要: 通识教育因为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课程的多样性以及来自师生等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其面临很多一直无法有效解决的困境。因此,无论是国外顶尖大学,还是国内各大知名院校,大家无一例外的都在用不断的改革创新来寻求解决之道。而通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便是心理学教育。本文将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心理学课程《弗洛伊德与荣格、阿德勒》为例,探讨心理学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弗洛伊德 通识 心理学
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自由教育”。随着时间的推进,通识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1]。如今,通识教育的内涵已十分丰富。通识教育是一种以“开发人的理智美德、推理、论证、哲理性智慧、艺术与谨慎[2]”等能力为目的,以“非职业性、非专业性、培养健全公民”为特色的“综合的、全面的[3]”教育理念或教育系统。而心理学课程也是通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通识教育中心理学课程有必修课《幸福课》和选修课《弗洛伊德与荣格、阿德勒》。《弗洛伊德与荣格、阿德勒》是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而开设的心理类课程。
课程的这三个人物都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荣格和阿德勒都曾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他们既是师生关系,又是合作者。后来,荣格、阿德勒皆因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分歧而分道扬镳,后来两人分别成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专注于性本能和个体潜意识;荣格则研究集体潜意识,关注于遗传带给人类的印记;阿德勒着眼于家庭内部关系,他提出了著名的自卑与超越理论。
通过改变PP/PE改性材料的配比,来考察体系结晶温度对抗氧剂1010析出的影响。由于PP的结晶温度较PE的高,因此随着PP质量分数的提高,体系中高结晶温度的比重也就随之增加,从而体系的结晶温度也得到提高。图7(b)的表面反射红外结果表明,随着PP质量分数的提高,抗氧剂1010在1 740 cm-1处对应的特征吸收峰逐渐下降,且光泽度的下降程度逐渐变小(见表3),表明抗氧剂1010的析出量明显减少。其原因是,随着PP的加入,样板在注塑冷却过程中,得以在较高的温度下就结晶固化下来,从而使抗氧剂1010的主要析出时间缩短,析出量明显减少(见图6(b))。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了解弗洛伊德与荣格、阿德勒的经典理论基础上,进入精神分析学派的大门,对以弗洛伊德为鼻祖的精神分析学派、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派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派有总体上的感知。同时,也使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用包容开放的心态和多元话的视角去独立思考问题,丰富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学习和体会大师们独立、不惧权威、敢于探索的精神,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作为通识课来讲,我们面对的是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也未必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本科生,而且每堂课我们的授课对象都多达100多人,有的甚至超过160人。那么如何有效利用一学期32 学时的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成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述我的想法。
一、课程背景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出发,创新教学模式,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完满教育三者有机结合。那么就通识课程设计而言,其所确立的基本前提应该是培养自由的、具有创造性的完整的“人”。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主体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培育学生的学养功能等。
在当今社会压力巨大,生活节奏飞快的时代里,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决定着他能否很好的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至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全球第二大疾病负担,目前全球有3亿多人患有抑郁症。可见,全员拥有心理学知识来调节自己,帮助自己走出心理困境,这样的需求是多么的迫切。而移通的学生能够在非心理学专业的背景下,在大学四年一共有机会学习三门心理学课程就显得尤为珍贵。这三门课分别是全校的必修课《幸福课》,为期四周的《心理健康课》,以及本门选修课《弗洛伊德与荣格、阿德勒》。
本门课程因为理论性较强,并且,其中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点晦涩难懂,不好理解。因此,每个专业的理论背后一定要以丰富的案例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比如人格结构的“三个我”,课堂上我们会以上课为例进行讲解。课堂上,部分同学的“本我”想法是想睡觉、想玩手机,可大部分同学并没有这样做,是因为人格中的“超我”约束自己不能玩,想做个好学生,而自我则是对眼前的现实状况斟酌一下,最后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样一来,看似枯燥又难懂的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举例,既能深入浅出的传授知识,又能在例子中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正确的引导,一举两得。
二、课程侧重点
《幸福课》侧重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在未来生活中坚强、清醒的自我意识。他们摒弃了以前心理学对消极状态、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关注,而侧重讲积极心理,如积极人格、积极情绪等。它涵盖的内容是心理学的方方面面。而《心理健康课》主要是普及心理学知识,让学生收获浅显易懂、并且容易上手的方法帮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正义论》等哲学课程主要是从哲学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世界。
由于LeicaDNA03电子水准仪可自动进行平差处理,获得Word、Excel两种成果格式文件,因此沉降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设计时不再考虑平差环节。本系统采用Visualbasic.net语言作为系统开发环境,将Excel高程成果录入Access数据库,并通过编程实现对数据库的调用。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查询、单期/累计沉降量报表生成、时间-荷载-沉降关系曲线图、等值线绘制功能等。
(二)小组讨论,头脑风暴
我校的通识课程体系里有许多跟心理学相关的课程,本门课与许多哲学课程又在内容上有着交叉和联系,比如与《幸福课》中也讲人格,《心理健康课》中也会提到自卑、《正义论》中的正义起源、《苏格拉底、孔子及其门徒所建立的世界》中的儒家思想、《经典电影赏析》中的不同人物的心理分析等等。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和设计一门课程,而是需要从通识教育的整体课程体系来把握这门课程的定位,处理好与其相关课程之间的关联和侧重点。
为探索出一条更为合适的心理学通识课的教学方式,我们多方学习国内外一流大学的通识课模式,受到很多启发。教学方式与课程定位是同等重要的,也是相互匹配的。有了明晰的课程定位之后,我对教学方式问题有了如下思路。
三、教学方式问题
而本名课程主要侧重点在于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三位大师的经典心理学理论知识,不是普罗大众都需要了解的心理学知识,也不是着重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学科,而是一门深入浅出、专业性较强的理论性课程。《幸福课》教学生“怎么做”,而《弗洛伊德与荣格、阿德勒》教学生“为什么”,让他们学会朝内看,了解自己言行背后的真实原因。
肖家山金矿勘查工作以达到详查评价要求,地表工程间距一般为40 m,部分地段加密至20 m。深部工程勘探线间距为80 m,部分地段为40 m;沿倾向钻探间距为60 m。基本查明了主要矿体的规模、形态和分布情况。表1中所列矿体规模数据基本能代表最低工业品位为1.20 g/t时矿床的金资源量(占矿区资源总量92%),以其进行的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虽然不能完善地反映所有成矿过程,但完全能反映成矿过程中资源量生长的数量关系或规律。
(一)案例辅助,深入浅出
《弗洛伊德与荣格、阿德勒》这门课在通识教育中寻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完成科学有效的课程设计。本门课试图通过三位心理学大师的经典理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并提升自己。心理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本课程将心理学与生活现象相结合进行讲解,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理论知识,更能启发学生学以致用,透过生活现象看到其中的心理学本质。
在化学实验中还有一些需要定量进行的实验,在进行反应量的确定时都比较难以把握.而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入数字传感技术可以准确的把握反应物的用量,并把这些用量以及变化过程数字化地显示到表格或坐标上,让学生能够清晰的分析整个化学反应的过程.
通识教育的课堂不同于专业课课堂,我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授课对象多,每堂课的学生基本在90-150人之间,多的甚至达到160多人。如果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既不符合教与学的互动关系,教学效果也非常糟糕。因此,通识课程需要博采众长,倾听不同的声音。如此一来,人数多也变成了优势,只需把讨论的问题和要求布置下去,小组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一名小组代表分享本小组的观点,这样集体智慧就在一言一语中呈现出来了。透过小组内的头脑风暴,以及小组代表间的“针锋相对”,学生能对问题有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并且这些理解都来自于他们的自觉自知,这比传统的灌输式效果更好。
(三)课外交流,互帮互助
对于一些对心理学感兴趣,甚至想跨专业考心理学研究生的同学来说,课堂上的知识有限,深度有限,他们关于心理学的疑问都会在课外以当面讨论、网络提问、或者讲座等方式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不光是在给学生答疑解惑,更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彼此学习,共同进步。在和学生课外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能更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理解程度等等。如此一来,备课的时候也备学生,针对性的改动ppt,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因此,课外交流是一项学生和老师互帮互助的过程,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
心理学知识本身就跟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是一门很好学以致用的学科。通识教育在移通学院已4年多,这几年部门不断改革和发展。而通识教育也在不断积累经验,慢慢成长,找到自己通识教育的特色,让心理学充分发挥通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采取两人小组进行实验,教研室进一步规范实验小组的管理,实现实验室责任到组。例如,上课前每班的课代表领回常备仪器柜钥匙,开柜后以组为单位,先清点仪器,登记签字,实验结束后归还记录本和钥匙。实验室严格实施垃圾分类原则,严禁生活垃圾进实验室和废液倒入下水道,结合考勤考核和台账登记,垃圾分类井然有序。规范分组管理后,杜绝之前存在的仪器乱放、垃圾乱扔现象,玻璃仪器的破损率也有所降低。
参考文献:
[1]牟小刚.“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6,(22).
[2]张亮.我国通识教育改革的成就、困境与出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6).
[3]刘昌利,赵群,黄林.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开展实验教学的探讨和实践[J].皖西学院学报,2013,(01).
(作者简介: 杨倩,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通识教学部,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心理学。)
标签:弗洛伊德论文; 通识论文; 心理学论文;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通识教学部论文;